APP下载

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对神经传导及氧化应激反应影响

2022-11-02王秀芹

中国医学创新 2022年30期
关键词:神经病传导氧化应激

王秀芹

糖尿病(DM)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其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影响了全球约2.36 亿人,约50%DM 患者会出现DPN[1-2]。DPN 最常见的形式为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常表现为麻木、刺痛、感觉异常等,DPN 是糖尿病足溃疡发生的关键起始因素[3-4]。DPN 发病机制尚未清楚,代谢紊乱、氧化应激损伤均参与了疾病发生发展,除控制血糖外,以发病机制为导向的治疗方法成为研究焦点,依帕司他即为其中之一[5]。依帕司他通过改善患者多元醇代谢紊乱从而改善患者神经病变症状[6];甲钴胺被认为有助于改善神经传导和神经病理性疼痛症状,是常用的修复神经损伤药物[7]。本研究将依帕司他与甲钴胺应用于DPN 患者,以观察其对神经传导及氧化应激反应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12 月-2021 年12 月泰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DPN 患者100 例。纳入标准:(1)符合文献[8]DPN 诊断标准,神经传导速度减慢;(2)糖化血红蛋白≤10%;(3)无DM 所致其他严重并发症。排除标准:(1)合并药物或脑卒中等其他疾病导致的神经病变;(2)心、肝、肾功能障碍;(3)对所用药物过敏;(4)恶性肿瘤;(5)各种原因致不能配合完成本研究;(6)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 例患者进行分组,联合组及对照组各50 例。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药物降糖结合合理运动、饮食进行基础治疗。对照组另给予甲钴胺(生产厂家:江西青峰药业,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1440,规格:0.5 mg/片)0.5 mg/次,3 次/d,口服。联合组给予甲钴胺(用法用量同对照组)+依帕司他(生产厂家:扬子江药业集团南京海陵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0012,规格:50 mg/片)口服治疗,50 mg/次,3 次/d。两组均治疗2 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治疗后评价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临床症状、跟腱反射、肢体感觉功能、神经传导速度(NCV)改善为有效,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为无效。(2)治疗前后采用密歇根糖尿病神经病变评分(MDNS)评估神经病变严重程度,分值0~46 分,评分越高周围神经病变越重,MDNS>6 分为异常。(3)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测定患者腓总神经及正中神经的NCV,包括感觉神经NCV(SNCV)及运动神经NCV(MNCV)。(4)抽取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送检验科检测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 26.0 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 确切概率法。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年龄、性别、血糖水平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联合组有效49 例,无效1 例,对照组有效42 例,无效8 例,联合组有效率98.00%,高于对照组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两组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2.3 两组神经病变严重程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MDN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DNS 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MDNS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MDNS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的SNCV 及MNCV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联合组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的SNCV 及MNCV 均较对照组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神经传导速度比较[m/s,()]

表3 两组神经传导速度比较[m/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2.5 两组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SOD、MDA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DA 均低于治疗前,联合组低于对照组,SOD 较治疗前高,且联合组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表4 两组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3 讨论

DM 病程长的患者易发生DPN,病程5 年患者发病率为30%,而病程20 年发病率高达90%[9],然而在初次诊断糖尿病的患者中10%~18%的患者出现神经损伤,即使在糖尿病前期也有神经病变的发生[10];DPN 常表现为四肢远端感觉异常、疼痛等,以下肢更常见,其与足部溃疡、感染、关节病有关,是下肢截肢的常见原因[4,11]。因此,早期发现及有效的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维生素B12可能是降糖治疗外最常用的补充剂,维生素B12缺乏在2 型糖尿病患者中很常见,尤其研究表明二甲双胍治疗易致维生素B12缺乏症,从而导致神经系统疾病,加速DPN 进展[7,12]。甲钴胺是内源性的维生素B12,对神经组织有特殊的亲和力,帮助维持神经系统功能,并再生周围神经,对神经元的传导有良好的改善作用[13]。本研究中,采用甲钴胺治疗的对照组治疗后神经病变严重程度、神经传导速度、氧化应激指标均明显改善,Sawangjit 等[13]的研究亦得出相似结论。

醛糖还原酶在多元醇代谢中促进山梨醇及果糖生成,导致神经水肿变性,NCV 减慢[14];作为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依帕司他通过降低抗氧化酶和醛糖还原酶的表达、缓解氧化应激和抑制过度活跃的多元醇途径来预防周围神经损伤[2]。依帕司他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氧化应激指标[15];刘志民等[16]研究表明,依帕司他可显著改善DPN 患者症状及NCV,具有较好效果及安全性。本研究联合组患者接受甲钴胺及依帕司他的联合治疗,效果优于优于甲钴胺单药治疗,且未增加不良反应,患者MDNS 评分显著降低,可有效减轻患者神经病变,与以往文献[17]研究结果一致。NCV 是周围神经远端神经元损伤的客观指标,是DPN 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2,18]。糖尿病患者存在氧化与抗氧化的失衡,SOD、MDA 是氧化应激反应重要指标,SOD 属于抗氧化系统,可清除自由基减少细胞损伤,而MDA 为氧化终产物[14,19]。本研究中,两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的SNCV 及MNCV、SOD、MDA 均优于治疗前且联合用药改善更明显,孙玲等[20]亦得出相似结果,表明联合用药有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传导速度,改善患者氧化应激失衡状态。

综上所述,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DPN 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病变症状、神经传导速度,同时减少氧化应激反应。

猜你喜欢

神经病传导氧化应激
灯盏花乙素抗氧化应激机制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环状RNA与氧化应激互作机制的研究进展
老年人防跌倒要当心周围神经病
《神经病学》课程教、学、评一体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思考心电图之178》答案
微小核糖核酸-125b-5p抑制Caspase 2蛋白酶活性缓解脂多糖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的研究
充分发挥银行在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越测越开心
你是“神经病”吗?
骨传导自行车头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