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饮茶习惯对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心理素养的促进作用探讨

2022-11-02帕提古丽吾布力何晓清

福建茶叶 2022年7期
关键词:饮茶茶文化思政

帕提古丽·吾布力,何晓清

(1.喀什大学,新疆 喀什 844008;2.成都师范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我国拥有千年文明历史,其中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深刻的思想理念,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爱与推崇。近年来茶文化逐渐被应用到高校教育教学中,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茶文化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的传统文化,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底蕴,与高校思政教育目标相契合。高校是培养祖国建设人才的重要机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饮茶文化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其中蕴含了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思想,并且能够与绘画、舞蹈、诗歌等艺术有机融合。因此,饮茶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与价值也逐渐被人们所关注,为了强化高校大学生心理素养,有必要在思政教育中融入茶文化发挥出饮茶习惯,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心理素养的促进作用。

1 饮茶习惯概述

1.1 饮茶思维内涵

历经千年传承饮茶思维内涵发展至今大概可以概括为以下内容。第一,饮茶习惯的逐渐发展,形成了饮茶思维,可以将饮茶思维视为一种饮食思维,其本质在于进行规律的饮茶行为。饮茶思维包含习惯思维。第二,饮茶的初衷是满足人体生理需求。相关研究发现适度饮茶能够加快人体新陈代谢,有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具有良好的保健功能。茶叶中富含的茶多酚对人体健康十分有利。可见,饮茶思维中包含健康思维。第三,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饮茶思维逐渐从起初的生理需求,衍生出以茶会友、舒缓身心的心理需求。现代社会在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下,人们常会选择通过饮茶的方式来舒缓身心、放松心情。从中可以解读出饮茶思维中的减压思维,在生活与学习方面体现为要懂得适度原则,要学会释放压力才能更好的应对生活中的各项问题。

1.2 饮茶习惯功能作用

在饮茶思维中习惯性思维是形成饮茶活动的重要基础,分析饮茶习惯可知饮茶习惯的功能较为广泛。综合饮茶思维内涵可以对饮茶习惯的功能作用概括为培养习惯、养生保健、舒缓身心。随着社会的发展,饮茶习惯的功能也愈发丰富,从宏观角度来看可以将饮茶习惯的功能概括为以下两点。第一,饮茶习惯所营造的与茶文化自身有关的作用,就是上文所述三类饮茶思维内涵下的作用,还有人们在饮茶过程中对茶文化所产生的兴趣,以及对茶文化的传承功能。第二,是饮茶思维在与其他社会教育生活艺术相结合后所产生的功能作用,以品尝悟道为例,能够提高人们的责任意识。通过领悟、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促进高校素质型教育改革与发展。可见,饮茶习惯在高校思政教育心理素养方面的培养中能够有效发挥出作用与价值。

1.3 饮茶习惯教育价值

在高校推广饮茶习惯的初期阶段,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让茶饮品替代学生习以为常的碳酸饮料、奶茶等不健康饮品,但在培养学生饮茶习惯的过程中,发现学生不但身体素质有所提高,形成饮茶习惯后学生的心理素质与精神面貌都有所提升。可见,饮茶习惯在教育方面的作用与价值有所体现,能够与教育有机结合。因此,饮茶习惯逐渐被渗透到高校教育教学中,在思政教育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可以与饮茶文化有机结合。

2 将饮茶文化融入到高校学生思政教育中的意义

2.1 拓展高校思政教育思路

茶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千年传承不但没有受到其他文化的负面影响,反而能够与各类优秀文化有机结合,特别是在信息高速传递的社会背景下,茶文化不但没有被一些外来文化所侵蚀,还在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愈发突出,其魅力与优势也逐渐受到人员的关注,其文化内涵也在逐渐丰富与深刻,可见饮茶文化是一种多元化的文化载体。将饮茶文化应用到教育领域中,满足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需求,并且在育人方面具有积极的辅助作用。饮茶文化一路发展以来与其他产业融合有机融合,形成具有特色的茶艺、茶道、茶歌等艺术形式。不仅体现了茶文化的丰富内涵与思想,也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展现出茶文化的拓展与延伸,了解与茶文化相关的活动能够对思政教育模式创新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有利于丰富高校思政教学形式。在多样化的文化辅助下,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通过茶文化能够强化学生的精神意志,优化思政教育成效。同时,在思政教学中以茶文化学习为载体,能够让学生了解到更多饮茶相关的活动,让学生更好的感受茶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的同时,培养学生形成饮茶习惯,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帮助学生形成冷静、客观的性格,便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进行自我调整,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其日后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2 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

茶文化提倡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有利于引导学生与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将这种思想融入到高校学生思政教育中,能够对学生的思想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通过学习茶文化的精神与内涵能够让学生形成更加深刻的认知,使得学生勤于思考与总结,从而更好的面对与他人的关系,能够以“和”的思想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在得到教师的肯定后,可以对自身的思想与行为进行有效控制与规范,为学生日后走向社会奠定良好基础。此外,茶文化中蕴含的哲学理论能够为高校思政教育起到有效的支撑,茶是茶文化的载体,在人们饮茶品茶的过程中,能够以清醒的头脑对事物进行分析与思考。如此一来,能够引导学生以客观平和的心态看待问题,及时准确的对复杂的信息做出评价,在多元文化影响下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实现健康成长。最后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学生的选择更多,大多数高校学生都表现出学习态度散漫,生活态度不积极的问题。在饮茶习惯中蕴含了修身养性的文化里面可以对学生起到有效的精神指导作用,促进学生思想境界提升。茶文化重视领悟与品味,茶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吸取了儒家思想理念,使得茶文化自身在教育方面享有优势,通过对茶文化进行学习与理解,不仅能够让大学生意识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还能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与认同感,并遵循茶文化所倡导的修身养性标准,提高对自身的要求并在文化方面更具自信。

3 饮茶习惯对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心理素养的促进路径

3.1 健康心态

在基于科学培养观念下的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素养在科学素养与学习能力方面有所提高。但面对日益严峻的竞争压力,学生需要不断调整自我心态,积极阳光的心态是高校学生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基础,只有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才能更好的解决在思政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强大的心理素质突破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高校学生在思政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各种优质的心理素养,还要学会进行自我调节,能够解决负面的心态。思政教育中的心理素养不单纯作用于学习方面,对学生日后走向社会依旧有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与学习过程中,学生要保持稳定的心态与健全的心理。以日常生活中的适度心里为例,学生在日常消费与饮食方面都要具备适度心理与节制意识,在遇到压力时能够进行自我调节。

3.2 积极的情绪

积极的情绪是心态健康的表现形式这里所指的积极情绪不单纯是能够感受到快乐,还要具备自我情绪控制能力。面对生活能够以积极的态度与心理素养面对,在高校中普及饮茶习惯通过学生通过饮茶摄入茶多酚,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的情绪也随之提高,为了让学生保持稳定的积极情绪,长期处于身心健康的状态学校在组织开展饮茶活动时,要在内容与形式方面有所拓展与延伸。教师要通过检查活动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与需求,并予以学生积极的引导与帮助,从而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思政课堂。

3.3 适当性行为表现

高校思政教育的心理素养需要通过适当的行为表现出来,不仅要求学生对思政学习具有内在动力,还要具备在认知潜能下的潜意识行动力。这种适当性的行为表现并不是刻意的安排,而是潜在的意识习惯,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行为习惯力,教师通过检查习惯中的科学习惯思维根据发展规律对学生的潜意识认知习惯进行培养与熏陶,在培养学生意识的过程中进行实践培养,在思政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方面的情境模拟实践训练。此外,需要完善思政教育的各项设施,可以为学生建立实践平台,通过对学生的习惯模式进行培养,有效提高学生思政心里素养的外在表现力。

3.4 培养学生健全的思想理念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各种各样的思想理念在广泛传播。其中不乏一些差异化不正确的思想价值引导,例如利己主义思想引导与现实主义思想引导,对此高校要发挥出自身的育人作用,关注学生的思想理念,深入强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思想沟通。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高校要将饮茶习惯渗入到思政教育心理素养中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修养,丰富精神内涵。高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认识到,新环境下知识与技能教育固然重要,但同样要重视思想理念教育重视学生的心理素养,帮助学生更好的建立完善的价值理念与健全的心理素养,为学生日后成长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5 利用茶文化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

自我管理最重要的是对自身情绪的控制,情绪控制也是自我管理过程中最具效果的体现,

学生在通过情绪管理获得理想的结果后,能够对其日后成长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能够控制自身情绪的人是具备自我约束能力与管理能力的人,在出现心理健康状况时,自身的调节能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受到外界胁迫与压力时具备较强自我调节能力的人能够从容应对、冷静分析,避免由于心理问题而产生生理方面的疾病。因此,针对情绪调节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培养学生形成饮茶习惯对其进行外界的引导与影响,后天的正确引导与影响对学生成长至关重要。但是在进行情绪调节与控制时,虽然饮茶习惯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与现实隔离的空间,但并非能够帮助学生完全解决外界问题,依旧需要学生积极面对。学生通过学习茶文化形成饮茶习惯能够将自身与世界分离开来跳脱出事件本身,从旁观者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与判断,从而有效控制焦躁的情绪,以理性的分析方式。避免问题带来的各种影响,从而采取最佳的解决办法。饮茶习惯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素养方面能够发挥出有效的调节作用,此种调节方式重视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够避免学生在面对陌生的心理医生对其调节时产生的抵抗情绪,可以有效提高心理调节的质量与效果,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素养水平提升。

3.6 创新茶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素养方面的应用形式

茶文化自身具有较为独特的魅力与趣味性,若再将饮茶习惯应用到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心理素养方面时依旧应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在教室中对学生宣讲茶文化内容则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应用饮茶习惯促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素养方面需要进行方法创新,可以为学生开设茶文化选修课供学生自主选择,学校也可以邀请一些精通茶文化的专家与学者到学校中进行讲座,也可以邀请一些对茶文化有深刻研究的人事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可以在高校中开设茶文化社团,引导茶文化爱好者进行互动沟通,同时也可以在全校范围内举办与茶文化相关的知识竞赛活动。若想实现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心理素质教学质量,要从各个角度入手对茶文化蕴含的精神文化内涵进行读取,并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为其融入茶文化。例如,针对文学专业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其对茶文化的思想进行深入挖掘了解茶文化所蕴含的身后思想与精神文化内涵。通过多种多样的教育方法优化并改进传统思政教育模式。通过多种多样的教育方式吸引学生的参与兴趣,根据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与发展需要,提高茶文化在思政教育工作方面的影响,确保学生能够切实有效的得到心里素养提升。

4 结语

综上所述,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饮茶习惯,不仅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够起到有效的提高作用还能促进学生心理素养提升。结合饮茶习惯的内涵与作用引导学生具备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能够控制情绪与心态。在学生的认知潜能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有效发挥出饮茶习惯,对高校思政教育心理素养方面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在生活与学习及日后工作等各个方面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具备自我调节能力,为学生日后成长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饮茶茶文化思政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中西文化对比下的英语茶文化教学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探究融合茶文化的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实践
互联网思维引导下茶文化传播形式的探索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成人每天饮多少茶叶最合适?
不灭的蓝火
入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