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公害茶叶生产关键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2-11-02孙云南陈洪云朱兴正

福建茶叶 2022年7期
关键词:茶园农药茶叶

许 燕,孙云南,陈洪云,朱兴正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 昆明 666201)

在长期无公害茶叶生产发展的基础上,由于农业化肥本身的不合理使用,不仅会导致农业生产系统内部的环境污染,同时茶叶本身的卫生质量也会受到严重的威胁。随着当前人们生活质量以及生活水平的全面提升,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也逐渐的提升,高质量的无公害茶叶本身也受到多方的关注和青睐。无公害茶叶主要是指不含有任何污染物质的茶叶产品,即使内部含有一定的污染物质,但是所有的含量都会低于国际的相关标准。种植无公害茶叶不仅可以有效的保障茶叶本身的质量安全,同时也能有效提升当前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有效的突破绿色的避雷要求,这也是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质量提升的一项主要途径,是现阶段我国茶叶市场发展的亮点。在此基础上,无公害茶叶种植技术和管理标准也成为相关人员关注的主要问题。

1 无公害茶叶生产关键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产地环境选择不当

在当前无公害茶叶种植管理工作落实的过程中,高质量无污染的产地环境对于无公害茶叶的种植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但是由于在传统的管理工作中,对无公害的茶叶产地环境选择缺乏一定的科学认识,加之对于土壤环境、大气环境、水质环境等相关的指标监测费用较高等相关的因素,导致无公害茶叶的种植选址难度有所提升。为此在当前的生产种植管理工作中,部分的无公害茶叶种植选址并没有严格的按照无公害茶叶的产地标准进行种植管理,导致少数的产地环境要求不能达到无公害茶叶种植的相关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些茶园临近公路或是居民区,由于汽车尾气、生活煤气等相关废气的影响、公路扬尘等问题,都会导致茶叶本身内部的有害元素出现超标的情况。通过相关的研究分析可知,个别的茶园临近城镇,茶园附近也有一定的垃圾场,导致大气、灌溉水以及土壤环境都会受到直接的影响,从而影响整个茶叶的基础品质。对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可知,城市附近的茶园土壤含铅量相对较高,收入天然的环境土壤本身的重金属相对超标,甚至高于一些废气污染的相关区域。其次还有部分的茶园临近矿山或是工厂、水泥厂等等,都会导致茶园土壤内部的有害元素出现超标的情况。少数的茶园临近农田、菜地等等,茶叶往往也会受到间接的污染,一方面由于受到农药残留物的影响,可能随着茶园用水转移到茶树的新梢;另一方面稻田农药在施工的过程中挥发,也会导致各种附近茶园农药残留相对较高。即使一些远离城市、居民区或是矿山的茶园,虽然有较为良好的生态环境场所,但是茶园本身的产地环境质量相对较低,经过了监测分析后,也不能有效地明确土壤环境是否会含有一定的有害元素,这些有害元素是否会呈现超标的情况。

1.2 生产管理不规范

无公害茶叶的生产管理主要存在农药、化肥的使用管理工作之中,使用过程中更多的是通过限量的控制管理以期寻找更好地代替产品,有效的实施茶叶内部的清洁化加工管理。科学合理使用相关的农药、化肥等等,都会有效地降低茶叶内部的农药残留以及有害物质的含量,因此实施茶叶的清洁化加工管理是现阶段无公害茶叶加工生产的核心任务。但是在具体的生产管理工作推进中,仍旧存在各种生产管理的问题。首先农药使用不规范的行为始终存在,国家技术监督管理单位对于相关的茶叶生产单位所生产的无公害茶叶样品进行监测分析,在其中都发现了一定的农药残留,不合格率虽然相对较低,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无公害茶叶农药超标的情况。近年来,我国茶叶出口管理部门对于茶叶农药残留新标准更加的严格规范,也制定出了新型的茶叶农药残留相关的标准,在此基础上也增加了多样化的检测农药方式。为此有效的提升茶叶质量安全管理,减少农药残留已经是当前无公害茶叶生产管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一项主要问题,安全规范的使用农药对于无公害茶叶的生产意义相对较大。

当前我国茶叶在生产过程中农药的使用工作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防治方法相对落后。虽然人们对于化学防治技术的关注度相对较高,但实际操作落实中的相关技术手段仍旧相对滞后,其主要表现在农业供需配套不足方面。农户在实施购买的基础上,供选择的农药产品种类数量相对较少。农药选择方式以及使用方式有所缺失,农药品种选择不符合相关规范,使用科学性不足,在防治管理工作落实的过程中使用量超标,也不重视安全间隔,因此就容易形成多方面的安全问题。很多茶农在进行生产管理工作推进时,没有按照要求使用农药,因此滥用农药的问题时有发生。农药盲目配置问题时有发生。少数的茶农认为,多种农药的混合使用所产生的毒杀效果是累计产生的,对于农药作用方式并没有相关的了解认识。大多数的茶农并不了解农药的作用方式,错误的对相关的农药使用效果进行判断。若以现阶段杀虫剂的实际工作质量和击倒效果来评价相关的质量优劣性,偶尔还会存在规范使用性不足的现象。大多数的茶农在进行茶树病虫害防治时,仍旧只知道使用化学防治的方式进行统筹,很少使用农业、物理以及生物的方式进行综合的防治管理,且不知道如何使用合理的方式进行综合治理工作,只是观察别人使用农药,自身就使用农药。

其次就是安全意识淡薄的问题。茶农本身对于安全使用农药的基础意识以及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就较为淡薄,只关注茶叶的外表形态,对于内部实际品质的了解有所不足,任意的提升农药的实际浓度和相关计量的大小。但是现阶段无公害茶叶生产本身没有专业性的管理人员,茶农缺乏茶叶管理质量以及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相关意识。在面对茶叶产量不足、质量不高、短期经济收入和茶叶质量安全等问题时,部分的生产人员只关注到短期的经济收入,忽视了茶叶实际的安全质量。

三是生产经营的实际渠道相对混乱现阶段的农药市场管理工作较为混乱,很多经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相对较低,没有构建较为明确的进货渠道,对真假农药或是违禁农药混淆不清。农药生产经营的规模相对较小,分布较为散乱,从业人员本身的业务能力相对较低。农药经营主体的规范性缺失,虽然相关农药管理工作要求之中已经对农药的经营单位进行统筹管理,但实际上仍旧有部分的经营者是通过个体承包或是转包实现经营的,农药经营行为的规范性缺失,部分经营人员只关注经济收益,对于农药的售卖没有实现规范化的管理工作,也对农药的质量和生产情况没有系统的统筹分析。销售管理行为不当,销售过期、失效农药的行为时有发生,市场上也会出现少部分没有农药登记管理相关证书的行为,或是擅自扩大作物适用范围的相关情况。

最后是相关的监督监管行为不到位。由于现阶段我国对于茶叶产品本身的农作物残留的检测管理工作能力不足,对于茶叶产品的农药残留不能实施及时的检测分析,市场准入制度不仅没有实现明确的规范,也没有相关的技术管理工作支撑,对于农药市场监督管理的工作力度力有不逮,茶农对于农药使用存在不同程度的侥幸心理。

1.3 施肥管理工作不到位

在进行化肥的施肥管理工作过程中,由于原料本身、矿石本身存在较大的杂质以及生产工艺本身存在的污染状态,化肥之中经常会出现多种多样的重金属元素或是有毒的有机化合物质,化肥使用之后往往就会产生一定的积累,逐渐的为土壤带来较为严重的危害,通过植物本身的吸收和收集处理,在经过一系列的流转之后危害人体本身。现阶段在进行无公害茶叶生产管理工作中肥料使用主要存在的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两极分化较为严重。部分茶园施肥的肥量往往过重,尤其是一些生产效益相对较好的茶园,施肥的质量往往会超出茶树本身的实际用量;而有部分茶园本身则会因为施肥不足或是不均衡的问题,导致无公害茶叶生产种植质量相对较低。相关的研究人员在分析研究过程中观察可知,无公害茶叶的生产种植中有机物质含量参差不齐,高质量的无公害茶叶与低质量的无公害茶叶有着明显的差异性。高产的无公害茶叶土壤本身的有机物质以及各种基础的元素含量相对较高;而中产的茶园本身的多种有机质含量也会高于低产的无公害茶叶生产的。当肥料之中所存在的多种金属元素相对较高时,往往就会导致无公害茶叶生产质量相对不足,为此在当前的综合管理基础上,要平衡不同土地环境下的无公害茶叶生产种植环境,优化配置各种肥料,以保证无公害茶叶生产满足实际的需求。

1.4 茶叶加工规范性缺失

在当前无公害茶叶生产加工工作推进过程中,无公害茶叶生产加工工作多以分散、小型农户为主,这些茶厂很少存在相关部门之间的批准,其他的区域环境内部也会出现此种现象。这些无公害茶叶自营生产厂家本身的生产环境相对较差,卫生基础条件不符合卫生管理单位的相关要求,更有甚者茶农并不按照相关的茶叶加工技术规范要求实施加工处理。例如并不会对家中饲养的家禽等进行隔离。因为生产加工的环境有所限制,茶厂内部往往会存放其他物品,各种有害生物在其中肆意活动,卫生质量不高,容易导致微生物的污染问题产生。另外从事现阶段的茶叶生产加工管理、包装处理,往往也会因为生产人员本身的身体健康问题导致加工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问题产生。无公害茶叶生产经营管理人员不注重产品本身的卫生,经常会混入泥沙等相关无机杂质,这些含量的增加,若是超出相关的标准要求,加之缺少一定的灭菌手段,往往也会导致茶叶的微生物含量相对较高,对于整个茶叶的生产出口带来较大的损失。精加工的茶叶没有含有相关的杂质,就会导致茶叶本身的灰分相对较高,若是超过了相关的规范要求标准,加之没有有效的灭菌管理措施,就会导致无公害茶叶的污染,加之生产过程中包装材料的清洁度不高,就会导致有害污染物质的产生。

1.5 缺乏对于茶叶之间的安全检测和监督管理

在实施无公害茶叶生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精准的控制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生产环境质量、生产过程无害化以及茶叶质量安全检测与监督管理。近年来我国的茶叶质量安全监测以及监督管理工作的力度仍旧不足,往往也会存在多种问题。茶叶的经营体制多数都是一家一户实施无公害茶叶的生产种植以及加工管理,加工的茶叶再通过交易市场进行销售,经过一般销售用户的操作转售给其他的茶叶公司,最终通过现有的销售网络或是营销措施销售给消费者,各环节之间的联系不紧密,导致无公害茶叶的溯源性较差。出现问题之后相关的管理人员不能及时地对无公害茶叶质量进行监督管理。另外对于一些不合规使用农药的茶叶产品,一般都要等到问题出现之后,才能进行处罚,缺少事前制约管理工作模式的有效改进,执法管理单位对于广大用户难以实施系统化的监测分析管理。在整个茶叶的交易市场环境之中,缺少必要的检测管理工作以及检测仪器,茶叶的生产管理人员对于无公害的茶叶检测分析不够重视,缺少必要的管理措施手段。

2 对于无公害茶叶生产关键环节的建议与对策

2.1 优化现有的产地选择

为了有效地提升无公害茶叶生产管理工作质量,就要选择无污染的茶叶生产管理基地对于无公害茶叶进行生产管理。对于一些新建的茶园,应当对现阶段的产地环境条件以及选择基地进行有效的分析管理,以规避种植区域范围内的矿山、医疗机构等等污染源。同时也要判断水源、土壤、大气环境质量是否符合无公害茶叶生产种植的主要管理工作标准。无公害茶叶园区也应当远离公路、工厂、城镇等等。在茶园的周边种植防护林、隔离区等等,继而有效的改善无公害茶叶生态环境基础条件,也有效的防止不良的空气环境向茶园内部进行移动,减少茶园本身所存在的沉降物污染。尤其是距离一些重大污染区相对较近的茶园,植被的管控更是整个茶园内部建设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这对于废弃物的实际污染效果相对明显。当然,对于基地环境要进行环境的监测分析以及评价管理,实施经常性的环境监测分析以及管理工作,严格按照相关的管理工作要求进行综合防治,有效地规避可能存在的农业生产对环境产生的主要影响。

2.2 强化农药管理以及科学用药综合防治

认真有效的宣传落实农药管理的相关制度法规,依法按照相关的农药管理工作要求落实相关工作。建立健全农药管理工作体系,提高现阶段执法管理工作队伍的基础素质。有效的强化内部队伍征地管理以及农药市场秩序的规范化管理,继而有效的推进农药残留监督控制管理工作落实。全面提升农药管理工作水平,规范化使用各类农药。同时强化病虫害的预测报警机制构建,合理的使用各种农药产品。

2.3 构建合理化的施肥机制

施肥是保证无公害茶叶种植管理工作有效落实的基础,也是提升无公害茶叶生产种植质量的核心。为了有效的提升无公害茶叶种植工作质量,作为相关的管理人员在现有的管理工作机制的前提下,全面的分析无公害茶叶种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系统的统筹分析规划,无公害茶叶的农药施肥工作机制,以保证不同区域环境下的无公害茶叶园区都应当实现合理化的施肥控制,有效的削弱不同土壤环境的无公害茶叶种植差异性,实现无公害茶叶质量的提升。

2.4 建立健全无公害茶叶监督管理工作机制

在现有的无公害茶叶种植管理工作落实的过程中,很多问题的产生都是国内无公害茶叶监督管理工作力度不足导致的。为了有效的加快无公害茶叶监督管理工作推进,首先管理单位应当统筹无公害茶叶种植监督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明确监督管控的各个项目任务。对于无公害茶叶的不同生产加工环节都制定出较为完善的无公害茶叶管理工作机制,以保证无公害茶叶种植管理工作符合相关的管理工作要求。其次各企业在进行无公害茶叶的产品收集过程中,也要按照相关的规范标准,制定明确的监督管理工作机制,对于无公害茶叶的相关产品进行抽样检查,一方面保证无公害茶叶的质量符合标准;另一方面确保经营管理工作质量符合要求。

3 总结

高质量的生产管理工作技术,对于无公害茶叶的种植生产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为了有效地提升无公害茶叶生产管理工作质量,加强生产关键技术环节的全面控制和综合分析,相关的管理人员就需要在现有的管理工作基础上,对相关的工作内容进行统筹分析,有效的明确无公害茶叶生产管理工作落实推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内部统筹管理,有效的规避在现有的管理工作技术影响下的无公害茶叶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升无公害茶叶生产种植工作质量,削弱由于不必要的管理因素导致的生产质量问题。

猜你喜欢

茶园农药茶叶
新型无酶便携式传感平台 两秒内测出果蔬农药残留
《牛采茶叶》
2021年5月国际茶叶拍卖市场行情
咏松阳大木山茶园
茶园观色
乱倒茶叶导致美国独立
西双版纳州:传统茶产业焕发新的生机
印尼农业部拨款改善提高茶园产量
便携式茶叶
第十八届全国农药信息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