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茶叶产业发展研究

2022-11-02

福建茶叶 2022年7期
关键词:茶文化茶叶区域

王 娜

(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

1 乡村振兴背景下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着眼于我国全局发展的重要部署。针对当前我国城乡发展变化、新的城乡关系的形成,以及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需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能够更好的服务“三农”,能够更好地推动乡村产业的发展,能够更好地满足新时代农民的美好生活需求。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而茶叶产业作为我国乡村经济的重要产业,对响应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我国经济全面发展具有关键作用。

1.1 我国茶叶产业的分布情况

中国是茶叶大国,也是国际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与消费国。多年以来,我国茶叶的种植量和产量都居于世界前列,也在全球的茶叶产业体系中拥有较大的影响力。目前,我国茶叶种植分布地域较广,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及自治区,包括1000多个县。我国的茶叶生产也分成了不同的区域,包括江北茶区与江南茶区,西南茶区和华南茶区等。不同区域生产的茶叶种类不一。江北茶区主要是我国长江以北的茶区,以产绿茶为主,包括陕西、山东、河南、皖北等地。江南茶区则是我国重要的茶叶生产与出口区,包括浙江、江西、湖南、湖北、江苏等地,生产黄山毛尖、西湖龙井、君山银针、洞庭碧螺春、庐山云雾等多种茶类,其历史与名气俱佳。西南茶区则以云贵地区及川藏地区生产的红茶、普洱、绿茶为主,是我国的古老茶区。华南茶区则包括两广、台湾、福建等地,是乌龙茶、红茶、白茶、花茶的主要产区。不同区域资源条件的不同,使得我国茶叶产业种类丰富、品类齐全,对推动我国茶叶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1.2 我国茶叶产业的生产现状

近年来,我国茶叶产业发展迅猛,尤其在改革开放后,我国乡村茶叶组织以及茶农不断兴起,茶叶的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无论是茶叶产量还是产值都取得了一定的增长。截至2018年,我国茶叶产业的生产面积已经达到了将近3000公顷,茶业总产值也到到了2000多亿元。近年来茶叶产业规模的增长也带来了我国茶叶产业结构的变化,红茶、黑茶、黄茶、白茶以及绿茶、乌龙茶的茶叶产量占比结构都在不断优化。

1.3 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茶叶产业的发展趋势

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手段在于推动乡村产业的发展,而发展现代农业是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为响应乡村振兴战略,浙江安吉大力发展茶叶产业,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示范县,福建、云南、安徽紧随其后,也纷纷出台了扶持茶叶产业的政策,通过茶叶产业的发展来助力乡村振兴。尤其是2018年以来,我国各区域大力推动茶叶产业的发展以助推乡村振兴战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通过推动品牌茶企的发展,带动茶叶产业和旅游业的融合;二是,通过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三是,通过挖掘茶文化,推动茶叶产业发展;四是,通过推进生态建设,推动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五是,推动专项服务的发展,创新茶叶产业的转型升级。以上举措也成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茶叶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通过茶叶产业带动我国一二三产的发展融合,以生态茶叶、观光茶叶、集约茶叶等为代表的现代茶叶产业成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茶叶产业发展的大趋势。

2 乡村振兴背景下茶叶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茶叶产业的过程中,仍然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茶叶产业发展质量有待提升

随着近些年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对消费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现代社会人们更加倾向于购买安全无害的绿色产品,尤其是农产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国家对茶叶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越来越大,但是在助力茶叶产业发展过程中,我国很多地区仍然存在茶叶产业质量有待提升等问题。比如在茶叶出口方面,仍然存在很多地区产业的生产与加工技术较为落后,茶产品难以达到出口标准等问题。还有些地区产业的农残检测不达标,影响出口。也有些区域盲目追求生产数量,忽略了生产质量的提升,最终影响茶叶产业的发展。此外,很多区域茶叶的同质化种植程度高,导致茶叶生产缺乏特色,最终影响乡村经济的发展。

2.2 茶叶产业生产效能较低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主要的茶产区都在大力发展茶叶产业。比如我国云南、安徽等区域,近年来茶园面积在不断扩大,茶叶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各区域也在不断提升茶叶生产技术,提升茶叶生产的单产量与总产量。但由于各区域对茶叶产业的重视力度不均,仍然存在着茶叶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以及部分区域茶叶产业单产量低等问题。这些问题折射出的不仅是当地政策对茶叶产业及茶叶生产水平的不重视,也反映出很多茶农对过去传统的茶叶种植与生产经验的依赖。另外,茶叶的制作利用率较低,能耗较高。比如部分区域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采用传统的茶叶制作技术,焚烧多、污染多,对茶叶原料的浪费也大。总体而言,茶叶的科技化及标准化程度都还不够,不管是在种植环节还是采摘及后期的加工环节,技术化及标准化都不够,无形中提升了茶叶产业成本,对茶叶产业发展不利。

2.3 茶叶产业发展缺乏品牌意识

茶叶产业发展过程中缺乏品牌意识,从而使得部分区域部分茶叶的品牌价值偏低,缺少市场上比较有竞争力的茶叶品牌。比如云贵地区,贵州省的知名茶叶毛尖的品牌价值相较于同年度的云南普洱茶的价值明显偏低。相较于各区域不断增长的茶园面积,不断增长的茶叶产量,茶叶品牌价值的提升十分缓慢。一方面,很多区域对于茶叶产业的发展缺乏品牌意识,导致茶叶产业很难通过品牌来创造价值。另一方面,很多区域的茶农及茶企还是缺乏市场意识,因此忽略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创造品牌价值的重要性。

2.4 茶叶产业发展缺少龙头企业带动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很多茶产区注册了一系列茶企以及茶业合作社等,这说明了茶叶产业发展之快。但是在众多注册的茶企及茶业合作社中,国家级的龙头茶企,省级的龙头茶企,以及市级龙头茶企的数量和比重依然不够高。尤其是国家级的龙头茶企依然十分稀缺,这将影响乡村振兴过程中龙头茶叶企业对市场的带动能力的发挥,对推动乡村茶叶产业的整体发展不利。且很多区域依然缺少具有高技术水准的龙头企业的带动,从而导致区域整体茶叶产业加工水平不高。

2.5 茶叶产业融合价值不足

在茶旅融合成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茶叶产业发展趋势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区域茶旅融合所发挥的价值不足等问题。一方面,很多区域仍然以茶叶生产和销售为主要经济来源,传统农业占主导地位,农业没有很好地拓展延伸,没有很好地与其他二三产业,比如茶叶文创、茶叶加工以及茶文化旅游等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即使茶叶与二三产业融合,但是很多地区仍然没有很好地利用茶叶产业资源,挖掘茶叶景观、茶叶活动与茶叶文化及体验活动的优势,开展茶文化旅游经济。即使开发了茶叶产业文化旅游的区域,也存在着对茶文化挖掘力度不够,对茶旅游体验活动的开发流于表面等问题,很难让游客深入参与并了解和体验茶文化活动,最终难以助力乡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3 乡村振兴背景下茶叶产业的发展对策

针对茶叶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发展质量不高、生产效能较低、缺少品牌意识及龙头企业带动、与二三产融合不足、茶叶产业人才不足等诸多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解决以上问题。

3.1 把握时代机遇,推动茶叶产业发展

作为党的十九大重要部署,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也为茶叶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机遇。茶叶作为一种经济作物,效益较高,是振兴乡村经济的重要产业。此外,茶叶的种植有利于缓解当地环境问题,茶产业是一种具有生态效应的产业,宜大力发展。而且茶叶本身还具有一定的文化属性,能够承载乡村当地文化与风土人情,能够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推动乡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各区域应该把握好机遇,大力推动茶叶产业的发展。

3.2 注重产品质量,推动茶叶产业生产增效

一方面,在茶叶产业发展过程中,要不断规范茶叶的质量,建立标准化的茶叶质量体系。具体而言,在茶叶生产过程中,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与管理,提升茶叶的整体质量。另外,根据国家茶叶质量安全标准进行茶叶的生产与加工,降低茶叶农残,提升茶叶的绿色无害水平,打破国际贸易壁垒。同时,不断推进茶叶信息平台的建设,加强对茶叶质量的监控以及对茶叶市场反馈的监管。还可以通过技术研发等手段,以及改良茶叶种植的土壤、水分环境等标准,提升茶叶本身的品质,比如茶叶的口感、品相等等。

另一方面,针对茶叶产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效能低等问题,可以通过优化茶园的生态环境,比如修建水塘、种植观赏植物,推动茶园的良性发展。加强对茶叶的收购,也有利于提升茶企的生产效益,减少不必要的茶叶浪费,提升茶叶的单产量。推进茶叶的机械化生产也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提升茶叶产业生产效能的重要途径。同时,运用科技手段进行茶叶生产,也是提升茶叶生产效能的重要途径。此外,各区域还应该不断引进专业的技术人员,加强茶叶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创新,加强茶叶制品的开发,提升茶叶产业的生产效能。只有提升茶叶的生产效能,才能更好地推动农民增收,进而更好地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3.3 加强品牌意识,提升茶叶产业品牌效应

各茶叶的生产区域具有不同的特点,比较容易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品牌,增加茶叶的附加值,从而有利于在市场上形成差异化竞争。不管是茶农还是茶企还是茶叶机构,都应该加强品牌意识,提升茶叶产业的品牌效应。具体而言,可以改变传统粗放的生产方式,生产满足现代消费者需求的绿色、有机、优质的茶叶产品,减少农药等使用,创建有影响力的具有原产地特色的绿色茶叶品牌。另外,可以针对不同国家、不同区域消费者的不同特点进行茶叶新产品的研发,提升茶叶产品的市场满意度,提升品牌价值。同时,还可以将茶文化融入到茶叶的生产销售过程中,赋予茶叶一定的文化属性,从而提升茶叶的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除了针对产品本身外,茶农或茶企还可以结合销售环节,打造茶叶品牌。比如通过举办茶叶主体活动,引发公众关注,从而产生品牌效应等。或者将品牌打造与茶叶的推广结合起来,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茶品牌,引领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等。

3.4 壮大产业发展主体,提升产业龙头效应

在茶叶产业发展过程中,针对国家级、省市级龙头茶企数量及质量不足等情况,各区域应该在日常产业发展过程中注重对龙头企业的培养意识。一方面,通过不断提升茶叶的品质来提升产业品牌的价值,从而提升茶企的知名度,增强茶企的影响力。另外,茶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加强产品的研发,以满足市场上不同消费者的不同消费需求,提升茶企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在茶叶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各区域要重点发展具有特色的茶叶产品,提升产业龙头企业的独特性及在同质化市场中的差异性,带动茶企的发展。此外,还需积极推进茶企的更新与改革,不断适应市场环境,增强龙头茶企的竞争力,从而壮大茶叶产业的发展主体,带动整个产业的良序发展。

3.5 加强茶叶产业带动能力,提升茶叶产业融合价值

茶叶作为一种经济作物,不仅具有较强的经济属性,同时茶叶还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本身具有很强的文化属性。茶叶产业的发展不应该局限于以传统的茶叶的种植、生产和销售为主,还应该要加强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比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等。一方面,各区域应该加强对当地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的挖掘,比如区域茶叶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山水文化等,并将其融合到茶叶产业之中,提升茶叶产业的知名度,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还应充分挖掘当地茶文化的特色与精髓,将茶叶产业与观光旅游、文化体验、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结合起来,开展多种多样的茶文化活动,开发丰富多彩的茶文创产品,营造沉浸式的茶文化体验,让茶文化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包括旅游、电子商务、茶叶加工、茶饮商业等等,推动茶叶产业的转型升级。此外,茶叶产业当地政府及相关组织还应该加大对区域茶文化旅游产业的宣传与推广,通过互联网、电视等多种媒介传播茶文化相关内容,提升乡村茶叶产业的知名度,吸引游客参与体验,从而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当然,还可以通过茶艺大赛、茶艺表演等以茶叶为主体的活动或大型项目来吸引游客的关注,提升游客的参与性与体验性。当然,在发展二三产业过程中,还要加强茶叶产业区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提升区域整体服务水平,更好地带动经济发展。

3.6 加大人才培养,反哺茶叶产业发展

在发展茶叶产业过程中,各地政府还应该加强对茶叶产业人才的培养与重视,加强对茶叶生产的技术指导,尤其是针对茶农的技术指导等,提升茶叶的质量与茶叶产业的生产水平。另外,还应该加强对茶叶产业相关的研究人员的重视与培养,鼓励专业人员加强对茶叶的科学研究,加强对茶叶生产技术、茶叶产品的研发与创新,带动茶叶产业的创新与整体发展。此外,还可以通过产业合作,比如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引入,带动茶叶产业就业,提升茶叶产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平,激发茶叶产业的发展活力,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支撑。

4 结语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茶叶产业的发展迎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我国茶叶生产区域应该充分把握时代发展机遇,重视茶叶产业的发展。针对当前茶叶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茶叶质量,增强茶叶产业的增产增效,提升茶叶产业发展的品牌意识,加强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推进茶叶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加大茶叶产业的人才培养,更好地促进乡村产业的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

猜你喜欢

茶文化茶叶区域
中西文化对比下的英语茶文化教学研究
《牛采茶叶》
2021年5月国际茶叶拍卖市场行情
分割区域
探究融合茶文化的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实践
擦桌子
互联网思维引导下茶文化传播形式的探索
乱倒茶叶导致美国独立
区域发展篇
便携式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