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献分析的筇竹研究进展

2022-11-01付建生董文渊

世界竹藤通讯 2022年5期
关键词:筇竹林业大学期刊

付建生 董文渊

(1 西南林业大学生物多样性保护学院 昆明 650224;2 西南林业大学筇竹研究院 昆明 650224)

筇竹(Qiongzhuea tumidinoda) 属禾本科竹亚科筇竹属植物,系复轴混生竹类植物,为国家三级保护的2 个珍稀濒危竹种之一,主要分布于金沙江下游的云南省昭通市11 个县(市) 及四川省雷波、叙永、筠连等县境内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观赏价值。本文将系统分析1980 年至2022 年8 月期间发表的筇竹相关文献,探讨当前筇竹研究的动态,旨在为筇竹生态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1 研究方法

以中国知网(www.cnki.net) 数据库为主要检索对象,辅以万方数据库进行检索[1-2],输入“筇竹” 关键词,基于主题词检索和甄别筛选,剔除非筇竹类文献。统计时间截至2022 年8 月底,时间跨度40 多年,共获得国内公开发表文献93 篇,其中学位论文7 篇、会议论文11 篇。从筇竹发文量、第1 作者、发表单位、期刊来源及研究内容等方面对筇竹文献进行整理、归纳和总结,深入分析文献研究现状及总体发展变化趋势。

2 结果与分析

2.1 文献数量时间变化

从各年度发表的筇竹文献量可以看出(图1),筇竹研究文献数量整体上呈上升趋势,部分年份尤其是1989—1996 年连续8 年未见有筇竹文献分布,其研究处在相对停滞时期,自2000 年以后呈波动性快速增长态势。有关筇竹的研究文献国内最早是1980 年薛纪如先生发表在《云南植物研究》 上的文章——《我国西南地区竹类二新属: 香竹属和筇竹属(二) 筇竹属》。根据文献数量及研究内容,筇竹研究大体可划分为3 个阶段: 1980—1999 年为筇竹属分类及形态特征描述的起始研究阶段,文献量占总量的6.45%;2000—2007 年为筇竹生理生态、开花结实、种群生长等基础研究阶段,文献量占总量的15.06%;2008—2022 年为筇竹分子生物学、遗传多样性、筇竹笋、引种育苗、产业发展等全面研究阶段,文献量占总量的78.49%。

图1 筇竹文献量的时间变化动态Fig.1 The time variation dynamics of document quantity of Q. tumidinoda

2.2 文献期刊来源

分析筇竹文献来源可以看出(表1),筇竹研究成果主要发表在37 种科技期刊中。其中,发表2 篇及以上的期刊有 《世界竹藤通讯》(占15.05%)、《林业科学研究》 (4.30%)、《西南林业大学学报》(4.30%)、《西部林业科学》(4.30%)、《分子植物育种》 (4.30%)、《竹子研究汇刊》(3.23%)、《东北林业大学学报》(3.23%)、《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3.23%)、《西北林学院学报》 (3.23%)、《林业调查规划》(2.11%)、《园艺学报》 (2.11%)、《四川林业科技》 (2.11%)、《云南植物研究》 (2.11%) 等13种期刊,占期刊总数的35.14%。发表在国内11所高校学报(含社会科学版) 的筇竹文献共20篇,占比达21.51%。按文献的学科分类,林业类期刊53 篇,占56.99%;生物学类6 篇,占6.45%;其他类10 篇,占10.75%。

表1 筇竹研究文献来源期刊Tab.1 Source journals of Q. tumidinoda research literature

分析可见,发表筇竹研究成果的期刊范围分布相对比较广泛,高校学报、林业类科技期刊是筇竹研究文献的主要来源期刊。《世界竹藤通讯》作为竹类研究的专业刊物,也是筇竹文献来源的重要期刊之一。总体上以林业行业对筇竹研究关注度较高。

2.3 论文第1 作者

分析筇竹文献的第1 作者发现(表2),论文第1 作者文献量排在前2 位的分别是董文渊(12篇) 和吴义远(5 篇);文献量为2 篇的有13 位,分别是李德铢、代勋、李向红、王光磊、邱月群、杨奕、刘培、袁金玲、唐瑜、赵金发、毛闻君、白祖云、张朵等;其余有50 位第1 作者文献量分别为1 篇。

表2 有2 篇及以上筇竹研究文献的第1 作者Tab.2 The first author with 2 or more Q. tumidinoda research literature

分析可见,筇竹发文量总体呈现3 个梯队分布: 1) 文献量在 5.38% 以上,有董文渊(12.90%)、吴义远(5.38%),是筇竹研究文献的重要贡献者;2) 文献量在2.15%左右,有李德铢等13 位,占总量的27.96%,为筇竹研究团队的重要成员;3) 文献量在1.07%左右,有薛纪如等50 位作者,占总量的53.76%。

2.4 作者单位分布

从筇竹文献第1 作者所在单位来看,筇竹文献研究机构分别来自国内29 家机构,文献量在2篇及以上的有西南林业大学(48 篇)、四川农业大学(7 篇)、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4篇)、南京林业大学(3 篇)、河南农业大学(3篇)、西华师范大学(3 篇)、昭通师范专科学校(2 篇)、昭通市森林和草原资源管理站(2 篇)等8 家单位。由此可见,筇竹的研究力量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其中以云南省居多,其中西南林业大学发文量最多,占比达51.61%,是中国筇竹研究的核心力量;其他少量分布于林业类研究所,如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等。整体上筇竹研究机构分布呈现“小聚集、大分散” 特征,这与筇竹资源自然分布区域和作者研究领域密切相关。

2.5 文献主要内容

分析文献内容可以看出,筇竹研究领域主要分布在资源分类、生长机制、生理生态、遗传多样性、引种育苗及产品加工等方面。

1) 分类地位研究。筇竹属分类研究文献不多,1980 年薛纪如教授最早建立了筇竹属(QiongzhueaHsueh et Yi)[3],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部,包括有3 个种;李德铢[4]、马丽莎等[5]对筇竹属种类进行了整理补充,陆续发表了4 种,并选用2 个模式标本,使其名称符合《国际植物命名法规》 (ICBN) 的规则;李伟等[6]发表了筇竹新品种 “花秆筇竹”,进一步丰富了筇竹属种类。

2) 生长机制研究。董文渊等[7-13]在筇竹集中分布区的云南省大关县深入开展研究,较为系统地探讨了天然筇竹的生长发育规律、开花结实特性、种子和实生苗生长、采笋措施与筇竹笋—幼竹生长关系、无性系地下茎形态特征及其生长、土壤水梯度环境下生态适应性、无性系种群生物量结构与动态、种群退化和恢复机制等方面的内容,标志着筇竹研究进入新的阶段,同时为筇竹后续研究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3) 生物构件、立地因子及混交林研究。刘培等[14]、王林昊等[15]对筇竹叶片解剖结构、不同季节光合日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构建了筇竹叶片各类细胞长宽之间的回归方程;郑静楠等[16]、顾宝等[17]对筇竹种子内含物成分、不同种源种子的播种品质及模拟自然状态下的干旱胁迫对筇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吴义远等[18]研究了天然筇竹林构件生物量分配特征及其与土壤物理性质的关系;吴义远等[19-20]、毛闻君等[21]探讨了不同坡位和土层厚度对天然筇竹种群生长影响,并对滇东北筇竹立地类型进行了划分;张炜等[22]、钟欢等[23]、袁翎凌等[24]探讨了筇竹—黄皮树混交林、筇竹—柳杉混交林、筇竹—山茶混交林等不同类型的筇竹混交林土壤养分含量、凋落物储量及持水性、不同土层深度土壤酶的活性。赵金发等[25]、王丽等[26]研究了不同类型筇竹林植物物种丰富度,结果表明天然筇竹林有维管植物94 科、180 属257 种,以乔木—筇竹群落物种数最多。

4) 遗传多样性研究。张朵等[27]、王波等[28-29]、邱月群等[30]、赵小艳等[31-32]、高鹏华等[33]分别从筇竹简单序列重复(SSR) 反应体系、随机扩增的多态性DNA (RAPD) 反应条件、居群间及居群内遗传多样性、CtHAK1 和钾转运体QtHAK12 及QtKAT1 基因克隆及表达等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

5) 引种育苗研究。筇竹培育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育苗方面,毛俊彪等[34]、王焘等[35]等开展了筇竹实生苗培育技术研究,袁金玲等[36]、李作军等[37]开展了筇竹引种栽植试验,唐海龙等[38]从容器材质、规格和缓释肥量方面开展了筇竹容器育苗研究,郑静楠等[39]试验研究了筇竹组培快繁技术。通过筇竹引种繁育技术研究,大大促进了筇竹人工栽培和产业化迅速发展。

6) 产品加工研究。筇竹笋作为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纤维的优良食材,是筇竹发挥经济效益的重要来源,袁金玲等[40]、杨奕等[41]分别对筇竹笋体特征、营养成分(含不同出土高度的竹笋) 及其变化进行了研究;吴莉莉等[42]、白祖云等[43]、李宣林等[44]分别对筇竹笋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采笋规格及采后贮藏与保鲜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在筇竹竹材加工方面,任达等[45]、赵全宜等[46]、林峰[47]分别研究了筇竹家具的创新设计及筇竹杖的历史文化内涵。李向红等[48]对筇竹叶提取物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的植物缓蚀剂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3 结论与研究展望

对1980—2022 年筇竹文献进行计量分析表明,当前筇竹研究正处在蓬勃发展时期,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文献数量在整体上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大体上可划分为筇竹起始研究、基础研究和全面研究3 个阶段。

筇竹研究文献主要发表在国内37 种科技期刊上,按文献的学科分类,主要集中在林业类期刊,期刊论文载文数量最高的是《世界竹藤通讯》。论文第1 作者董文渊和吴义远等发表文献居多,是筇竹研究的重要贡献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是筇竹文献的主要产出单位,以西南林业大学发文量最多,构成筇竹研究的核心力量。从筇竹研究文献的内容来看,筇竹资源分类、生长机制、生理生态、遗传多样、引种育苗及产品加工是研究的重点领域。

由于筇竹研究涉及的文献较多,内容范围较广泛,本文的分析结果供参考。随着“双碳” 目标和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与推进,筇竹研究将逐步转向生态环境、丰产培育、加工利用等领域,将不断加强筇竹林培育管理、环境利用、绿色产品和文旅融合的研究力度,促进筇竹资源优势向产业发展转变。

猜你喜欢

筇竹林业大学期刊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九届编辑委员会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筇竹寺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稿约
乔木林郁闭度与林下天然筇竹林分布及生长状况的关系研究
滇东北4种典型筇竹林凋落物的持水性
期刊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