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竹林下棘托竹荪不同栽培方式对其产量的影响

2022-11-01陈新宇王裕霞廖焕琴张卫华

世界竹藤通讯 2022年5期
关键词:竹荪郁闭度覆土

陈新宇 王裕霞 廖焕琴 张卫华 潘 文 徐 斌

(广东省森林培育与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广州 510520)

竹荪(Dictyophora indusiata) 是鬼笔科竹荪属珍贵食用菌,营养丰富,富含丰富的氨基酸、多糖等营养元素,具有降压、抗菌、延缓衰老等作用[1-3]。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意识的日益重视,对竹荪的需求逐渐增加,竹荪已成为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重要菌种之一。中国共有7 个竹荪品种,其中长裙竹荪、短裙竹荪、红托竹荪、棘托竹荪4 个品种可供食用[4-5]。本研究团队开展的广东地区竹荪区域栽培试验表明,棘托竹荪在广东的适应性与产量好于其他3 个品种。因此,探索棘托竹荪的高效栽培技术可以为广东地区竹荪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选择合适的栽培方式是研究探讨食用菌高效栽培技术的首要问题。目前食用菌常用的栽培方式有床栽、箱栽、棒栽、瓶栽、袋栽等,不同栽培方式适宜的栽培菌种不同,且成本和产量差异较大,因此深入研究针对不同菌种的适宜栽培方式可以有效提高竹荪经济效益[6-9]。然而,现有研究主要针对单一栽培方式进行技术改进,缺乏对不同栽培模式的深入探讨。本研究选用床栽、箱栽、棒栽3 种栽培方式,在对比棘托竹荪不同栽培方式下产量差异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覆土方式、覆土配方、竹林郁闭度等条件对棘托竹荪产量的影响以及不同栽培方式可获得的经济效益,旨在筛选出适宜广东地区棘托竹荪栽培的主要方式与技术,对促进广东地区竹荪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及试验地概况

供试菌种选用前期筛选出的适宜广东地区栽培的棘托竹荪品种D-古优1 号,菌种引自福建古田。

试验地点设置在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小叶龙竹林下(地理位置为23°36′N、113°9′E),试验地属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温度22.8 ℃,平均相对湿度77%,年均降雨量为2 033.5 mm。

1.2 试验设计

1.2.1 床栽不同覆土配方对比试验

试验采用床栽方式,设置4 种不同覆土配方,分别为: 表土(处理1),蚯蚓粪∶表土=1 ∶1 (处理2),蚯蚓粪∶林土=1 ∶1 (处理3),木糠∶林土=1 ∶1 (处理4);其中表土为竹荪床栽常用覆土配方。试验共设置4 个小区,每个小区内设置4 个处理,每个处理随机选用1 种覆土配方,各处理面积为1.5 m2,共24 m2。

2019 年8 月,在郁闭度为0.8 的丛生竹林下搭建畦床,以竹片和发酵木屑为基质,将菌种掰成乒乓球大小铺于基质上,再在菌种上面铺盖覆土,并搭设简易拱棚保持温湿度,并安装微喷装置定时喷水。各处理于10 月上旬开始开裙产出竹荪。在产出期内于每天清晨采摘新鲜竹荪并称重统计。

1.2.2 箱栽喷施尿素对比试验

试验设置2 个处理: 对基质喷施质量百分比为0.5%的尿素(处理5) 和不喷施相应尿素处理(处理6)。2019 年8 月,在郁闭度为0.8 的丛生竹林下进行箱栽试验。试验塑料箱外沿长宽高分别为555 cm × 430 cm × 30 cm,内空面积约为0.22 m2,每处理栽培30 箱。箱内铺设竹片和发酵木屑作为基质,将菌种覆于基质上,后覆土约3 cm。搭设简易拱棚保持温湿度,并安装微喷装置定时喷水。2019 年9 月中旬出现大量菇蕾,于10 月上旬采摘刚开裙的竹荪并称重统计。

1.2.3 棒栽郁闭度与覆土方式对比试验

采用棒栽方式,分别在竹林郁闭度为0.7、0.8、0.9 条件下进行凹凸形覆土或平面形覆土。试验设置6 个处理,即: 郁闭度为0.7 时凹凸形覆土(处理7) 和平面形覆土(处理8),郁闭度为0.8 时凹凸形覆土 (处理9) 和平面形覆土(处理10),郁闭度为0.9 时凹凸形覆土(处理11) 和平面形覆土(处理12)。每一处理面积为10 m2,共60 m2。

于2020 年6 月在广州市健之美菌类有限公司进行菌棒制备与培养,待50~60 d 菌丝长满菌袋后开始栽培试验。2020 年8 月中旬选择合适丛生竹林下建畦,将菌棒脱袋后排列于畦床表面,列间距约30 cm,再覆盖3~5 cm 黄心土与木糠的混合土,形成凹凸形覆土与平面形覆土。在畦床上搭建高约0.8 m 的小拱棚,覆盖荫网调节郁闭度,并安装微喷装置定时喷水。8 月底开始出蕾,9 月中旬子实体开裙,产出期采摘新鲜竹荪并称重统计。

1.3 指标测定与数据分析

1) 产量指标测定。分别于竹荪产出第1 潮的每日早8 点测定竹荪蛋数量、竹荪蛋产量、竹荪蛋个体质量,并计算生物转化率。生物转化率=(鲜菇质量/原料干质量) ×100%。

2) 经济效益指标计算。统计不同栽培模式下菌种用量、培养料用量、土地利用率、竹荪营养生长期、采摘周期、产值等指标,并计算产出投入比。

3) 数据分析。用SPSS 25.0 软件统计分析各指标的均值和标准误,对所有指标进行LSD 与Dunnett 检验差异显著性分析,用Excel 软件进行柱状图绘制。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覆土配方对棘托竹荪床栽产量的影响

统计分析显示(表1),不同覆土配方的各处理间竹荪数量和产量差异较大。在各处理中,处理2 的子实体数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是处理1 和处理4 的1.48 倍和1.42 倍;处理3 的子实体个体质量最大,为59.2 g,略高于处理1 和处理2,显著高于处理4,比处理4 大40%;处理2的产量最高,处理3 次之,处理4 产量最低,处理2 的产量是处理4 的1.65 倍;处理2 的生物转化率最高,为37.9%,处理3 次之,处理4 生物转化率最低,仅为22.8%。

表1 不同床栽处理竹荪生产指标对比Tab.1 Comparison of D. echinovolvata yield traits in ridge cultivation with different treatments

2.2 尿素添加对竹荪箱栽产量的影响

统计分析显示(表2),基质喷施0.5%尿素处理(处理5) 每箱竹荪生产的子实体总质量、总数量均显著高于未添加尿素处理(处理6)。其中总质量增加153%,子实体数量增加159%;但2 个处理间子实体个体质量差异不显著;处理5 的生物转化率较高,达89.7%。

表2 不同箱栽处理竹荪生产指标对比Tab.2 Comparison of D. echinovolvata yield traits in box cultivation with different treatments

2.3 竹林郁闭度与覆土方式对竹荪棒栽生产的影响

统计分析显示(表3),竹林郁闭度对竹荪棒栽生产的影响大于覆土方式,郁闭度为0.8 时子实体总质量与总个数最高,郁闭度为0.9 时最小。凹凸形覆土方式在不同郁闭度下子实体总质量与总个数均高于平面形覆土方式。郁闭度为0.8 的凹凸形覆土方式处理产量最高,平均产出子实体数为115.3 个/m2,生物转化率达99.3%;郁闭度为0.9 的平面形覆土方式处理产量最低,平均产出子实体数为49 个/m2,生物转化率达42.3%。

表3 不同棒栽处理竹荪生产指标对比Tab.3 Comparison of D. echinovolvata yield traits in bag cultivation with different treatments

2.4 不同栽培模式的经济效益

选取生产常用床栽、箱栽、棒栽方法栽培的处理1、处理6、处理8,及床栽、箱栽、棒栽改良后栽培的处理2、处理5、处理9,对比不同处理下竹荪栽经济效益指标(表4),结果表明竹荪棒栽栽培营养生长时间最短、但菌种用量最多,床栽栽培菌种用量较少,但生长时间较长。箱栽、棒栽栽培竹荪产值高于床栽,但箱栽的投入成本较大,产出投入比较低。相比于常用栽培处理,改良后栽培处理可以有效提高竹荪产量,且栽培成本增加较少,从而提高不同栽培模式的投入产出比,其中床栽产出投入比增加了1.05 个百分点,箱栽增加了1.02个百分点,棒栽增加了1.02 个百分点。

表4 不同栽培方式下竹荪经济效益指标对比Tab.4 Comparison of D. echinovolvata economic benefit traits under different cultivation methods

3 结论与讨论

竹荪是腐生性真菌,通过分解培养基质中的有机物获得生长所需养分[9]。覆土是竹荪培养基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筛选合适的覆土配方可以有效提高竹荪栽培产量[10-11]。林土、表土是竹荪栽培中常用的覆土基料。本研究在林土或表土中混入蚯蚓粪处理,产出子实体数量、大小、产量均高于未混合处理,说明在覆土中混合蚯蚓粪较林中表土能大幅提高竹荪产量。蚯蚓粪透气性好、排水性强、富含丰富的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在林土中混合蚯蚓粪作覆土增产效果明显[12-13]。混合木糠后的林土处理与直接用表土处理的竹荪产量差别不显著,说明林土混合木糠后可以用作竹荪栽培覆土,其生产性能与表土相当。

氮是生物体生长发育最重要的营养元素之一,可以影响食用菌菌丝生长、原基形成、产量以及子实体品质[14-16]。本研究对比在基质中喷施尿素前后竹荪产量差异,发现在基质中喷施0.5%尿素,可增加竹荪产量达到6.11 kg/m2,说明在基质中喷施0.5%尿素可以显著提高竹荪产量。竹荪子实体形成需要一定的散射光,不同郁闭度对林下竹荪栽培产量的影响较为显著[16]。本研究发现,在竹林郁闭度为0.8 条件下竹荪生产数量较多、产量较大、生物转化率较高,这与王晓娟对竹荪最适种植郁闭度研究结果大体相同[18]。竹荪生长受诸多因素影响,光照、水热、透气性等条件都是影响食用菌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19-20]。覆土可以为竹荪菌丝生长提供水分及营养,覆土方式的不同,会造成地温、湿度等差异,从而影响竹荪产量。与平面形覆土方式相比,凹凸形覆土方式的竹荪产量均较大,更适于竹荪生产。

获取较高的经济价值是竹荪栽植的主要目的,综合评价不同栽培方式的经济效益可以为竹荪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与试验基础。不同栽培方式的优点不同,床栽操作简便、成本低,箱栽对栽培场地要求较低、灵活性高,棒栽可以有效缩短竹荪生长周期[21]。栽培方式的评价需要从菌种用量、培养料用量、土地利用率、竹荪生长及采摘周期、人工管理成本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本研究发现,在床栽、箱栽、棒栽3 种栽培方式中,床栽菌种用量较少,产量、产值较低;箱栽菌种用量较多、产量较高,但因投入成本较大而产出投入比较低;棒栽菌种用量较大、产量也较大,投入成本略高于床栽。因此,选用棒栽方式进行棘托竹荪栽培可以获得较高收益。本研究为了比较更多的影响因素,试验时间跨度较长,但保持了栽培因素的大体一致。如需更精准地评价不同栽培模式在不同条件下的优劣,还需进一步探讨。

猜你喜欢

竹荪郁闭度覆土
水稻机械直播同步悬摆式覆土装置设计与试验
不同郁闭度马尾松林下种植射干的生长效果分析
郁闭度与七指毛桃生长的相关性分析
Understanding Chinese Characters:竹
菌中皇后话竹荪
“竹君”食疗菜
宽叶蓝靛果叶片不同海拔和郁闭度的遗传变异研究
棉柴覆土栽培双孢菇高产技术
一碗竹荪汤
百病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