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竹缠绕复合材料将成为人类社会生物经济发展时期的支柱产业

2022-11-01

世界竹藤通讯 2022年5期
关键词:复合材料发展

叶 柃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竹缠绕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杭州 311253)

生物经济时代开启了人类社会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时代之后,又一个划时代并且影响深远的文明阶段[1],生物经济的发展将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认知方式乃至能源资源保障、国家安全等方方面面。生物质复合材料是生物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种以竹子为基材,通过缠绕方式加工成型的竹缠绕复合材料,已被列入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22 年5 月发布的首个国家层面的生物经济发展战略——《“十四五” 生物经济发展规划》 中,指出: “培育壮大生物经济支柱产业,促进竹缠绕复合材料技术发展,推动在城市综合管廊等基础设施建设中示范应用。” 此举对竹缠绕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1 竹缠绕复合材料是人类社会进入生物经济文明时期的必然产物

人类文明是人们社会活动中以道德为原则的思想意识、社会活动远离原始社会的表现,当现代文明有了追求社会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强烈意识时,生物经济必将主导现代社会的发展。

1.1 生物经济是一次人类伟大的自我革命

生物经济是以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的发展进步和普及应用为基础的新经济形态,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内容是为了人类得以更好的繁衍生存。生命科学是认识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生命规律并对生命载体进行直接改造、保护的作用行为;生物技术,是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用科学的手段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材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技术方式。

人类社会进入21 世纪以来,面对严重的环境问题,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碳排放、与自然界和谐共存已成为世界人民的共识。为了更好地发展生物经济,低碳节能、利用可再生资源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已成为人类社会活动的必然选择。此时,大量高能耗、不可再生的化石资源等产业和不符合低碳标准的生活方式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在此过程中就会产生大面积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对原有设施进行改造重建,同时也会造成大量产业人员转移和重新择业。因此,在这场人类社会伟大的自我革命过程中,认识、适应、助力符合客观社会发展规律的新生事物,应该是人们的正确选择。

1.2 竹缠绕复合材料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延续的必然产物

竹缠绕复合材料首先是一种材料,用这种材料可加工成大口径压力管道、城市综合管廊、组合式房屋、车厢、国防设施等产品[2]。这一技术发明的必然性体现在以下3 个方面。

第一,要以现代工业为基础。将一根根粗细、长短不一的竹子组合成一种复合材料,没有现代的机械、化学、信息技术等工业化水平为基础,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人类已有的工业经济文明、信息经济文明为竹缠绕技术的发明奠定了基础,也是人类现代文明的自然延续。

第二,如果人类尚未意识到社会需要绿色发展、没有追求“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 的生产方式时,竹缠绕技术发明人也许不会产生把竹子做成管道的冲动。

第三,竹子是地球生态自我平衡、自我进化的客观存在。竹子来到地球3 000 万年,和其他植物一样,为地球调节着大气、土壤、水系统的平衡。同时,竹子为了适应环境,自我进化成了一种质量小、强度高、耐候能力强的天然原材料,且这种原材料已呈现在人类眼前,一路伴随人类走来。当人类有了与地球和谐共存、社会需要绿色发展意识时,竹子的优点一定会在某个时点以某种方式被人类所发现和更好地加以利用。

这种地球生态本身要求人类必须遵循其健康发展要求的客观存在,决定了人们主观意识必定要服从客观的规律。因此,在满足以上条件时,发明竹缠绕复合材料技术的必然性就成立了。

2 培育壮大生物经济支柱产业——竹缠绕复合材料

所谓支柱产业,即对国民经济起引导和推动作用的先导性产业。支柱产业将诱导引领新产业的崛起,并对相关领域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态势产生重大影响,比如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建筑业、新能源等。支柱产业是国家生产总值、财政收入、人们就业等社会良性发展的基本保证。

在国家《“十四五” 生物经济发展规划》 中,将竹缠绕定性为生物经济支柱产业,是有充分理由和依据的。

2.1 竹缠绕复合材料绿色、低碳、可再生属性,将助力国家实现双碳目标

竹缠绕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主要是竹子。竹子在生长过程中具有固碳、净化空气、保护水土等优良特性,竹林的固碳率与热带雨林相似;其长长的竹鞭,能很好地固持土壤,防止山地水土流失;其四季常青的竹叶,为冬季大地增加了绿色;竹子又是一种速生植物,生长3 年时就可以砍伐利用,且越进行合理砍伐,竹林长得越好,蓄竹量越多。目前世界上竹林面积约为3 200 万hm2,中国约700 万hm2,中国每年可择伐的竹材为1.5 亿t (其中0.4 亿t 已被利用)。

竹缠绕复合材料的加工过程,与钢材、水泥、塑料等传统材料相比,能耗低,无污染。根据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效与投资评估专业委员会对竹缠绕复合材料碳排放的计算,如将我国目前每年闲置的1.1 亿t 竹资源加工成竹缠绕复合材料,用于替代钢材、水泥、塑料等材料,则每年可减少碳排放4.48 亿t。

2.2 竹缠绕复合材料产业规模大、材料性能好、经济效益高

第一,产业规模大。竹缠绕复合材料可加工制造管道、管廊、房屋、车厢等产品,我国目前以上产品的产业规模超过20 万亿元。理论上,用竹缠绕复合材料加工成以上产品的替代率可超过50%,即潜在市场需求超过10 万亿元。竹林通过科学培育,蓄竹量可提高1~2 倍,在不扩大竹林种植面积的前提下,每年可供应竹材3 亿t,按1 t竹材加工成1 t 竹缠绕复合材料(按1 ∶1 加秸秆等生物质材料计算),可加工成3 亿t 的竹缠绕复合材料,按每万吨竹缠绕复合材料形成3.75 亿元总产值计算,即可形成超过11 万亿元的新材料产业[3]。

第二,材料品质性能好。竹缠绕复合材料具有质量轻、强度高、抗形变能力强,保温、隔音性能好、防火抗震、吸波隐身、使用寿命长等优点。竹子以其0.5 g/cm3左右的物质密度,拥有钢材1/2 轴向拉伸强度的表现,在植物界是最优的。同时,竹子还有很高的抗形变能力和很强的弹性,这一特点在古代的弓箭、农村用的扁担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竹缠绕复合材料则是将以上竹子的优点,尽可能多的发挥出来,所以在任何竹缠绕产品结构设计中,均采用无明显缺陷的工艺力学设计,做成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各种产品。例如,同是直径1 m、压力等级1.0 MPa 的压力管道,钢管的质量为245 kg,竹缠绕复合管的质量为100 kg,且竹缠绕管道不会产生生锈等腐蚀情况。再如,5 m 直径的管廊,钢筋混凝土管廊平均厚度为60 cm,竹缠绕管廊为15 cm,且竹缠绕管廊不会发生内壁渗漏等不良现象。经过大量实验结果证明,竹缠绕管道、管廊使用寿命比钢管、钢筋混凝土管廊更长[4]。

第三,经济效益高。按目前已投放市场的竹缠绕管道、管廊的售价及综合成本计算,比同规格的钢管、球墨铸铁管、钢筋混凝土管廊低20%~40%。因此,竹缠绕复合材料有很大的市场价格优势。

2.3 竹缠绕复合材料产业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能发挥重要作用

在我国,竹子分布在福建、四川、江西、浙江、湖南、云南等17 个省(市、自治区) 的农村区域,至今未得到充分利用的竹子均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有些革命老区。

通过发展竹缠绕复合材料产业,如果将目前被闲置的1.1 亿t 竹资源加以充分利用,则在竹子砍伐及竹原材料加工方面,每年将给农村带来3 168 亿元的经济收入。其中,在竹子种植、砍伐、出售环节,可为1 200 万户农户每户每年增加收入5 000 元;在竹原材料加工环节,可帮助1 000 万农民在当地就业,每人每年收入超过30 000 元。随着竹缠绕产业的发展,社会上对竹材的需求量则更大。因此,竹缠绕复合材料产业的发展壮大,能大幅度增加农村经济收入,为国家的乡村振兴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2.4 竹缠绕复合材料是中国“一带一路” 倡议的光明使者

竹缠绕复合材料来自于人类文明的进步,也必将与全世界人民共享。2013 年习近平主席提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带一路” 倡议,是竹缠绕复合材料走出国门、面向世界的最佳途径。如今,有3/4 的竹资源分布在东南亚、中东非、中南美地区,且95%以上都生长在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可以应用竹缠绕技术,把当地的竹资源很好地利用起来,加工成管道、房屋等产品,在绿色低碳的基础上建设美丽家园;同时,可增加农村经济收入,提高社会就业率,促进国民经济发展[5]。竹缠绕复合材料服务“一带一路” 倡议,也可让世界人民改变一直以来中国很少对外输出原创技术的印象,从而成为“一带一路” 倡议中的光明使者。

2.5 竹缠绕复合材料产业是“材料强国” 战略的重要实践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与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基础性材料与人类活动的联系则更为紧密,如无机类金属材料中的钢铁、无机类非金属材料中的水泥、有机类石油基材料中的塑料、有机类生物基材料中的木材等,这类基础性材料渗透在人类社会活动中的各个领域,无处不在。

人类历史的发展就是以材料科学的进步为基础的。石器、陶器、青铜器、铁器、水泥、塑料、半导体材料等,作为一种基础性材料的出现,都为人类社会的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往往一种新型基础性材料,就能把人类文明带入下一个阶段。

为了实现中国梦,我国确立了 “两个一百年” 的奋斗目标。中共十八大以来,国家进一步提出材料强国战略。发展新材料是我国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的必然要求。竹缠绕复合材料是一种具有典型时代特征的新材料,更是一种生物材料。因此,在国家首部生物经济规划《“十四五” 生物经济发展规划》 中,将竹缠绕复合材料列为生物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是有着严谨科学依据及深厚基础的。

3 推动竹缠绕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示范应用

《“十四五” 生物经济发展规划》 指出: “要推动竹缠绕在城市综合管廊等基础设施建设中示范应用。” 这句话的表述,范畴极广,定论科学。

3.1 应用范畴极为宽广

“要推动竹缠绕在城市综合管廊等基础设施建设中示范应用”,应用范畴包括2 个层面: 一是竹缠绕管廊等产品种类,二是城市综合管廊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类型。竹缠绕复合材料产品包括管道、房屋、车厢、冷却塔、路灯杆、电线杆、料仓、船舶、桥梁、浮动平台、机场跑道、电池壳体、多种军工产品等生产资料,以及生活器皿、游乐设施等生活用品。随着人们对竹缠绕技术的进一步研发,以上产品都会逐渐进入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类型,包括水利调水、交通运输、通讯、电力、给排水、输变电、油气管网、机场、港口、桥梁等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物质。

将竹缠绕复合材料可生产加工的产品和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类型叠加起来,一张巨型的立体产业大网立刻呈现在人们眼前。加之竹缠绕复合材料还能在国防建设等领域发挥作用,其产业规模则更加庞大。

3.2 科学定性,方法明确

“要推动竹缠绕的示范应用” 的表述,在实事求是反映竹缠绕复合材料技术水平及产业现状的同时,又为产业发展制定了方法。

自2007 年开始研发竹缠绕复合材料技术(在2015 年前称为“竹复合压力材料”),至今仅有15 年的历史;从2013 年水利部组织竹缠绕复合管示范应用至今,产品应用时间还不到10 年。一种新材料从发明、成为技术成果、进入成果市场转化,再到产业形成并完善,至少需要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沉淀,而且还会永远向着质量更好、用途更广、成本更低方向改进,永无止境。因此,《“十四五” 生物经济发展规划》 指出,“要推动竹缠绕的示范应用” 的定位是科学的。一是将竹缠绕复合材料产业定性为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二是指明了要采用推广示范应用的方法来推动竹缠绕产业的发展。这是尊重科学,避免盲目冒进,规避人为因素产生的产品质量问题而伤害整个产业顺利发展风险的有效方法。

所以,“要推动竹缠绕在城市综合管廊等基础设施建设中示范应用”,将产业范畴和推进方法,从纬度和经度方向作出科学定性,使事物的三维空间客观地展示出来,这对竹缠绕复合材料产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4 促进竹缠绕复合材料技术发展是产业发展战略的核心

《“十四五” 生物经济发展规划》 指出,“要促进竹缠绕复合材料技术发展”,这句话是国家竹缠绕复合材料产业发展战略的核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更快、更好的发展竹缠绕复合材料产业,促进技术发展是关键。如何才能更好地促进竹缠绕复合材料技术发展,取决于3 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竹缠绕复合材料技术基础打得扎实与否;第二,竹缠绕复合材料技术研发有没有清晰和明确并有效的行动方向;第三,推动竹缠绕复合材料技术进步和促进竹缠绕复合材料产业的发展能否成为国家重大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重点战略。

4.1 竹缠绕复合材料技术研发基础工作扎实坚固

竹缠绕复合材料的技术研发基础工作,包括自然学科研究和酿造更适合学科研究的社会环境2 个方面。自然学科研究涵盖竹材机理、竹缠绕复合材料性能、产品工艺设计、产品加工制造、专业制造装备、标准化工厂设计、应用规范设定、质量判定、标准制定、知识产权保护、理论提炼、产业大数据管理等内容,这些内容是竹缠绕复合材料自然学科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酿造有利于自然学科研究的社会环境,是指如何通过有效的影响传播工作,得到国家及地方政府部门、国际政府间组织和行业管理机构、专家学者、社会工作者的广泛认可和支持,使得该技术研究具有社会生命血液活性的有机体。目前,竹缠绕复合材料技术研发的基础工作方面已取得丰硕成果,为竹缠绕技术的进一步研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体体现在以下6 个方面。

4.1.1 第1 阶段研发计划科学、缜密、有序(2007—2014 年)

竹缠绕第1 阶段研发有以下主要节点: 2007年研发工作启动;2008 年竹缠绕管道关键技术初步打通,申请了第1 个产品专利;2009 年编制了第1 部竹缠绕管道产品标准(经安徽省芜湖市标准局备案),第1 根竹缠绕管道在杭州七格污水厂工程中试用;产品试用期满2 年后,2011 年新疆自治区科技厅组织新产品鉴定,鉴定结果为“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13 年水利部组织在浙江、新疆、黑龙江3 地进行工程示范应用,2014年6 月通过水利部组织的示范工程评审,被评价为“竹缠绕管道” 可在水利建设工程中大量推广应用,并编制了应用指南;2014 年7 月,研发了近5 年的竹缠绕管道生产线成功下线,为竹缠绕产品产业化打下基础;2014 年8 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组织水利、住房和城乡建设、石油化工等方面的专家对“竹缠绕管道” 进行科技成果鉴定,评定为“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至此,第1 阶段的研发工作画上圆满句号。

4.1.2 成果转化产业化工作快速跟上(2015—2021 年)

自2014 年8 月竹缠绕管道通过科技成果鉴定并进入成果库后,2015 年10 月第1 个年产2 万t竹缠绕管道标准化生产单元在湖北襄阳建成投产,紧接着2016 年山东临沂、内蒙古乌海年产2 万t竹缠绕管道生产单元相继建成投产。这3 个生产基地,是竹缠绕产业化的先驱者,在竹缠绕管道生产和市场推广初期,做了大量艰苦而有效的工作。目前,由中国铁建投资的重庆北碚、广西玉林、河南南阳、天津蓟县和民营企业家投资的福建永定、湖南绥宁生产基地均已建成投产,竹缠绕产品总产能已超过10 万t。河南洛宁、江西井冈山、广西百色、四川泸州、广东汕尾、山东烟台、江苏镇江、浙江安吉等城市的竹缠绕工厂正在建设或项目筹建中。

在竹缠绕相关产品标准、工程施工规程尚未出台的情况下,中央企业及社会资本为我国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事业,敢于担当,勇于创新,投资建设竹缠绕产品生产基地,为后来标准的立项编制、产品宣传、提升社会影响力乃至产业化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4.1.3 建立了丰富可靠的实验数据库、完整的知识产权保护及相应的标准体系

15 年来,从竹子机理,竹材加工,竹缠绕材料的化学、物理、耐老化等性能测试[6-8],到验证产品标准参数等测试得到的参数,已超过10 万个。这些数据,除由竹缠绕技术发明单位自行完成外,还委托国内外一流的大学、科研机构帮助完成。大量的实验测试工作,为竹缠绕复合材料技术建立了客观可靠的基础,从而保证了技术的真实性、科学性,也保证了竹缠绕复合材料产品的安全可靠性。

竹缠绕复合材料技术研发,从一开始就十分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2008 年就申请了第1 个专利。2015 年竹缠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迈上一个更高水平的台阶。经科技部介绍,由欧洲科学院院士、中欧知识产权研究院院长余翔教授为带头人的专业知识产权团队,把竹缠绕复合材料作为民族知识产权,进行了系统性的保护。原始创新的技术,为防止技术泄密,要求专利数量少而精,专利系统完整。目前获专利授权300 余项,其中发明专利70 余项,国际专利20 余项(在竹资源大国和主要发达国家都行使了专利保护权),所以至今未发现严重的侵权行为。完整的知识产权保护系统,是开展竹缠绕复合材料研发工作和促使产业健康发展的保证。

竹缠绕管道、管廊、房屋等均为大型公共基础设施产品,比如直径可达3 m、使用压力达1.6 MPa 的竹缠绕管道,口径达到8 m、埋深达十余米的竹缠绕管廊,几十层楼高的竹缠绕房屋等。因此,质量控制对产品的安全使用有着直接的影响,标准体系的建立,是产品设计、生产、验收过程中的唯一依据,是保证产品安全使用的重要手段。目前从竹子、树脂等原材料加工,到竹缠绕产品生产以及工程验收等竹缠绕产业链全程,已颁布实施的国家标准1 项,行业及团体标准规范4 项;正在编制的国家标准1 项,行业及团体标准2 项;经备案的企业标准5 项,发明单位企业自控标准22 项。每当一种新的竹缠绕复合材料产品推向市场前,相关的标准就会随即跟上。

一个完整的标准体系的建立,是竹缠绕复合材料产业发展的必备条件。

4.1.4 在国家、地方等各方的支持下,竹缠绕复合材料产业得以稳步发展

自2011 年水利部将竹缠绕管道列为部级新技术推广目录开始,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住建部、环境部、工信部、国家林草局、国家质检总局等相关部门及中国竹产业协会、中国林产工业协会、中国市政工程协会、中国建设标准化协会等相关行业协会,打破层层上报常规,为竹缠绕复合材料产业的培育做了大量实质性的工作(表1)。国家发展改革委、住建部、水利部、国家林草局等部门主要领导均亲自关心、支持竹缠绕复合材料的发展。

表1 各部委为培育竹缠绕复合材料产业开展的实质性工作Tab.1 Substantive work of different ministries and commissions for nurturing bamboo winding composite industry

竹缠绕复合材料产业也得到了竹资源丰富的相关省、市政府及领导的大力支持,目前浙江、湖北、福建、四川、江西、湖南、贵州等省已将竹缠绕复合材料产业列入省级发展规划中。部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关心、支持竹缠绕产业发展。浙江杭州,福建龙岩,湖北襄阳、咸宁,广西百色、玉林,江西井冈山,广东汕尾,安徽六安,四川宜宾,重庆北碚、梁平,山东烟台、青岛,新疆库车等地方政府及主要领导,均十分重视引进竹缠绕生产基地的投资建设及产品推广工作。目前已呈现出竹缠绕生产基地遍地开花的大好局面。

自2015 年由尹伟伦院士带头联名在全国两会上向全国政协提交第1 份关于推广应用竹缠绕复合材料提案起,至今已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先后于2016 年、2018 年、2021 年、2022 年5 次向全国两会提交了关于推动竹缠绕复合材料产业发展的建议和提案,引起了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及相关部委的进一步高度重视。

4.1.5 高校、科研单位、专家学者的共同参与,为竹缠绕复合材料的研发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整个竹缠绕技术研发过程中,得到了国际竹藤中心、浙江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农林大学、黑龙江水科院、南京理工大学、空军研究院、军事工程学院以及加拿大国家林产品创新研究院、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的大力支持,以及张齐生院士(已故)、武强院士、曾恒一院士、尹伟伦院士、李坚院士和众多专家学者的鼎力相助,使得竹缠绕研发工作做的深入、全面。

4.1.6 竹缠绕产业已在世界范围内树立起领袖地位

2015 年在国际顶尖刊物上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发明了竹缠绕复合材料技术。而后通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竹藤组织、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平台,组织或参与世界气候大会、世界创新大会、世界竹藤大会、国际竹资源高效利用大会等10 余次大型国际会议,接待40 余个国家的官员、技术人员来中国学习考察竹缠绕复合材料技术,与4 个国家签订输出竹缠绕技术的项目框架协议等活动,让中国发明的竹缠绕复合材料技术植入各个国家人们的心中,从而确立了中国竹缠绕复合材料产业的领袖地位。

4.2 设计规划一条正确高效的竹缠绕技术科研路线

竹缠绕复合材料技术,世界上没有先例,所以研发过程中的每项内容都是原始创新,这种创新包括通过思维转化与已有技术融合2 个方面,富有极强的挑战性。对一项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研发及成果转化工作,国家早已有一个较为成熟的体系,其核心内容就是在人才、资金、政策方面的投入和支持。

4.2.1 建立竹缠绕复合材料产业人才战略

人才工作从基础抓起,尽早组织相关专家编制竹缠绕复合材料专业教材,选择在相关大学、科研单位中开设竹缠绕复合材料研究生课程,培养第一批大学本科专业师资力量,逐步扩大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设立竹缠绕专科学校,培养一大批技术骨干,为生产合格产品保驾护航。在竹缠绕复合材料研发单位或生产单位中开设短期技术培训班,普及竹缠绕生产过程中的基本技能。

4.2.2 设立具有相当规模的竹缠绕产业发展资金池

继续完成“十三五” 期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设计的投资建设1 000 万t 竹缠绕复合材料规划目标,为完成这一产能目标,需要直接投资750 亿元,加上产业链前后端需要总投资超过1 000 亿元。按产业发展资金总需求,通过财政、基金、信贷、租赁等方式建立1 000 亿元的资金池,以确保竹缠绕复合材料产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有足够的资金。

4.2.3 建设以政府为投资主体的国家级竹缠绕专业研究机构

规模在10 万亿元以上的新材料产业,国家及地方政府要给予极大的政策支持。以国家及地方政府为主体,投资建设国家级、省级科研机构,条件成熟时可以投资建设专业大学,集国家力量支持竹缠绕科学研究及成果转化工作尽快尽好地开展起来;在将竹缠绕技术更好地应用于社会的同时,保持中国在世界竹缠绕产业中的统治地位。

在全国两会和江西省、湖北省两会上,分别有5 次和3 次关于发展竹缠绕产业的建议提案中,均提出要加大科研资金投入和国家政策支持的建议。因此,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可以说是真正做好竹缠绕研发工作的关键所在。

4.3 国家重大产业结构调整战略是竹缠绕技术进步的奠基石

从现代社会生产发展过程来看,一个支柱产业的培育及发展只有成为国家重大战略、形成强有力的政策驱动时,才能得以更加健康快速的发展。如风能光能、新能源汽车、芯片等产业,都是在国家全面支持扶植下发展起来的。竹缠绕复合材料从2011 年起就得到相关部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国家首部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中将竹缠绕复合材料列为生物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这是将竹缠绕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的重大举措。在此背景下,我国林业领域的唯一中央企业“中国林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林集团”) 接过了竹缠绕技术研发的接力棒,挑起了发展竹缠绕产业的重担,肩负起将竹缠绕复合材料技术造福于人类的社会重任和助力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史使命。竹缠绕技术归属国家队,除了中林集团主要领导人的智慧和责任担当外,国家以绿色发展为宗旨的新时代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也是促成竹缠绕技术归属中央企业的催化剂。

同时,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战略项目的形成,须以技术成熟度和产业发展前景光明为基础。所以,为了进一步响应国家竹缠绕复合材料产业确定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中重点项目的号召,最终促成竹缠绕复合材料产业真正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中坚项目,竹缠绕科研工作者和产业人员要克服一切困难,把竹缠绕科研、产品制造、市场推广等工作尽可能快速而稳妥地向前推进,为竹缠绕国家专项战略的形成而竭尽全力。

综上,促进竹缠绕复合材料技术发展,已具备了较扎实的研发基础和清晰的工作思路,竹缠绕复合材料技术的发展是可持续的。

5 总结

一种全新的生物质材料——竹缠绕复合材料已来到人们身边,这一蕴存于偶然中的必然,将伴随人类走进下一个百年、千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国防和军队建设需要凝聚各行各业的智慧与力量,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论述,是竹缠绕复合材料事业的定海神针。竹缠绕产业在当前十分有利于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可大有作为。竹缠绕技术将为我国的产业绿色转型、为建设美丽中国奉献一份力量,也将成为一张靓丽的中国名片,为人类文明作出重要贡献。

猜你喜欢

复合材料发展
浅谈现代建筑中新型复合材料的应用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产复合材料预浸料过程控制的认识与实践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民机复合材料的适航鉴定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复合材料性能与应用分析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TiO2/ACF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