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化时代下高校体育与德育的结合策略分析

2022-10-31徐磊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22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德育体育

徐磊

(哈尔滨工业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德育这一教育问题,从古至今都是教育需要重点面对与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国与国之间文化渗透较之以往更为深入,且愈演愈烈。生活在当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其生存的社会环境较之以往更为复杂,这对于学生的自制能力和分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事实却是高校学生在这两方面的能力较为低下,倘若体育教师不能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则势必会导致学生形成错误的价值观,走向歧途。学校体育从某种程度上对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具有其他学科无法媲美的优势,所以将学校体育和德育教育以各种途径来加以融合,在当下是可行且必要的。事实上,各个高校也纷纷作出相应的调整,但是由于体育教学存在教学目标缺乏针对性、教师综合素质低下等问题,很大程度上导致德育教育难以和高校体育实现紧密结合,学校体育德育的功能也难以充分发挥或者发挥不完全。因此,研究哪些因素制约学校体育和德育的结合以及如何解决,是当下每所高校、每位体育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1 互联网时代下网络信息技术对高校德育教育的消极影响

在网络化背景下,互联网信息技术越发成熟,大学生完全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来获取所需以及所感兴趣的信息,这些信息不受时间及地点的限制。换句话来说,互联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拓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与来源,可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但有一点需要明确的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其给学生带来帮助的同时,也会给学生带来一些不利影响,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呈现出下降的趋势。移动媒体一方面为高校师生、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提供了便利,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再受时间及地点的限制。另一方面,光怪陆离的互联网信息致使学生沉迷在网络世界之中,这在无形之中割裂了学生间以及师生间的联系,拉大了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导致其人际交往能力低下。这不仅导致学生难以形成自己的社交圈,而且还会导致其步入社会就业时会因难以与人交流沟通,而产生种种不适。

第二,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网络信息众多且良莠不齐,尤其是那些不良信息,总是会披着合法的外衣,让人防不胜防,再加上学生自身的辨别能力低下,价值观尚未稳定,所以很容易会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甚至会在一些不法分子的蛊惑之下对某领域发表一些十分不恰当的言论,做出一些激烈的行为。

第三,网络在很大程度上致使学生意志品质薄弱。高校学生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立足,必须具备顽强的意志与吃苦耐劳的精神。尽管网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为大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提供便利,但其弊端也十分显著,网络信息光怪陆离,形式与内容都十分丰富,且可以很好地迎合大学生好奇心强、探索欲强以及喜好新鲜事物的特性,即其很可能会导致大学生对网络过于依赖。例如,有部分意志不坚定的学生会沉迷于网络世界,不思进取,昼夜颠倒,生活规律混乱。如不加以干预,长此以往,势必会对高校学生的长远发展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一方面,要认识到网络信息技术为高校体育教学带来了便利,这点值得肯定。另一方面,也必须认识到网络信息技术给高校体育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鉴于此,将德育和学校体育进行结合,将“立德树人”融入高校各环节教学中迫在眉睫。

2 当代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开展现状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高校教育理念和之前相比发生了很大的转变,高校体育教育理应也会受到一定影响而产生改变,但事实却是大部分高校体育教学并没有在第一时间转变教育观念。在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与作用下,高校教育主张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势必就会忽视学生某项能力的提升,这就导致以体育为代表的专项教育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

再加上,传统重专业不重体育思想的影响,各个高校在安排课程时总会或多或少地挤压体育教学的时间,一方面,阻碍了体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另一方面,也给高校师生一种体育不重要的心理暗示,致使高校师生对体育缺乏尊重。再加上高校生本身就背负着来自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就业多层压力,势必会将自己的主要时间及精力集中投入专业课的学习之中。在如此巨大的压力作用之下,有些学生甚至会在体育课堂上学习专业知识。在学校、学生双重压力的作用下,高校体育教师的上课时间被严重挤压,致使其仅是完成每学期教学任务就已经疲于奔命,更不用说对学生开展道德教育了。再加上学生本人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体育教师的道德教育更是难以推行。

尽管我国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体育对于德育推行的价值,并且开始鼓励和支持将德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之中,但事实上却是体育教师组织教学的过程中,通常都只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训练,不管是内容的安排,方法的选用,还是评价的开展,都围绕学生身体素质进行,甚少有体育教师开设与德育相关的内容,即便有,也只是走个过场,应付差事。这导致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根本就不会有机会学习和掌握与德育相关的知识。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和学校体育之间的结合,在种种因素的作用下并不紧密。

3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体育与德育结合的策略分析

3.1 体育教师要树立起“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

现代背景下,高校体育倘若想将自身所具有的德育价值充分发掘并发挥出来,首先需要体育教师意识到德育的价值与意义,并能够在后续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围绕德来展开。换句话说,要想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做好树人工作,第一要素便是要做好立德工作,即引导体育教师树立“以德树人”的理念。之所以这样,主要原因是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主导作用,教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体育教师的参与。此外,体育教师往往被人们寄托了较高的期望,所以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倘若体育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坚持将德育教育和学校体育的结合,不仅可以让学生对专业知识与技能加以掌握与理解,而且还可以发挥出体育教育的德育功能,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成为可以承担起社会主义建设重任的人才,为中国梦的实现添砖加瓦。此外,正确的价值观还能使学生得以坚持本心,不会被网络世界迷失了眼,也不会被网络上其他人所蛊惑。

其次,需要高校体育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专业素养,这是体育教学和德育教育加以结合的关键所在。在学习及掌握体育运动的理论与技术的过程中,学生离不开体育教师的指导。鉴于此,体育教师应该基于国家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最新要求,学生的实际需要以及本校的教学基础,来对体育目标、体育计划加以明确,以此来保证整个体育活动更具科学性、趣味性等,体育教学和德育教育之间的结合更加紧密,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满足学生的健身需求,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引导学生养成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优秀品质。要想做到这点,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就要够强。网络时代下,互联网与教育的结合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体育教学也不例外。这要求体育教师要掌握一定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并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之中。例如,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学生感兴趣的球星事迹、比赛实况以及运动技术展示给学生。具体就运动技术而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对此有更为直观的理解和认识,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播放比赛实况,可以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体育运动的魅力,进而有兴趣参与体育运动;播放球星事迹,可以让学生在了解球星的过程中,受到运动员精神的感染,形成公平公正、永不屈服、勇于斗争的品德。此外,体育教师还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的理念、掌握新的方法,以此来使整个教学更加具有趣味性,可以满足学生全面且个性化的发展。

3.2 强调学生主体性,争取学生的助力

现代教育强调,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一定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任务不再是将运动技能强硬地灌输给学生,而是在于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能力,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性、独立性,这和当代高校学生个性强、思维活跃的特点是一致的。体育教学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一部分,也同样应该坚持这一理念。这可以有效激发出他们的参与热情、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树立起终身体育的意识,从而实现体育强国的战略。如果在将德育融入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考虑学生的主体性,抑制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势必会导致这一目标的失败。之所以这样,主要是因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不管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手段,都要围绕学生展开。这时争取学生的赞同,就显得格外重要。学生的态度会影响学生接受德育的效果。换句话来说,倘若学生不认同,那么势必会不配合学校及体育教师的工作,拖慢甚至是破坏学校体育融入德育教育;反之,则会截然不同。从长远来看,将二人者结合,有利于学生的发展,除了会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之外,还会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可以帮助学生未来不会误入歧途。

3.3 结合互联网信息技术,大胆创新教学模式

体育教学能否顺利进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模式是否科学。学校体育要想和德育教育结合,离不开教学模式的助力。现阶段,体育教学模式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为落后,致使整个课堂死气沉沉。鉴于此,改革教学模式对于高校推行学校体育和德育教育融合的进程迫在眉睫。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十分显著的影响。例如,师生之间的交流不再仅限于线下,不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他们利用微信、QQ 等进行交流。又如,师生学习知识的机会是平等的,即他们完全可以利用互联网来学习感兴趣的体育技术动作,甚至有时学生对于这项动作的理解与掌握要高于体育教师。在这种情况下,以翻转课堂、慕课、混合式为代表的教学模式得以出现。这些教学模式,形式新颖,手段灵活,完全可以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

3.4 立足于教学实践,优化与完善教学评价

在推行学校体育和德育教育融合的背景下,体育一定要注意评价方式的优化,具体如下。第一,体育教师要改变以往教学评价主体单一的弊端,实行教学评价主体多元化,即学生、家长、各科教师等都可以作为评价主体。这样有利于从一个更为立体的角度对学生体育素质的发展作出评价,经此所得出的评价结果,会比以往更加全面、客观,所以也更具参考价值。第二,要摆脱评价方式单一的窘境,采取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结合、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结合的方式。第三,要改变评价内容,除了要对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之外,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等进行评价。第四,改变评价标准,即不再以学生数字化的体育成绩作为标准,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先天身体素质及后天努力,作为体育教师进行评价的标准。这一改变,可以帮助体育教师对学生有更为准确的认识,学生对自身的发展有清晰的认识,可以激励那些所谓能力较低的学生有更高的参与热情,还会使多数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塑造健全的人格,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

3.5 营造利于高校体育与德育结合的文化环境

高校要想顺利推行高校体育与德育教育的融合,应该为学生打造良好的环境。体育活动的进行需要运动器材、运动场地等硬件设施作为基础。换句话来说,各个高校一定要设置足够的运动器材及场地,否则学生将会因为缺乏硬件设备的支持而无法参与体育运动。要想促使学生在体育课程中感知到德育内容,体育教师一定要注意为学生打造富含德育文化的体育文化氛围,以此来保证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加深自身对于德育的理解程度。

除了硬件设施的配置齐全之外,高校要注意为学生营造有利于德育教育的氛围。例如,学校可以将一些体育运动员雕塑,摆放在学校的中心或者显眼位置,让学生在了解该运动员的运动生涯中受到精神上的感染;又如,学校可以在学校的公告栏、空白墙壁上粘贴一些体育运动员所说的名言警句;再如,学校还可以在一些公共场所,播放运动员的纪录片或者其比赛片段等。这些都会在无形之中让学生接受德育教育。

4 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学校一定要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以多种形式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学校可以借助于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将这些运动员的先进事迹传递给每一个学生。这可以让德育教育的受众更广,从而实现体育的德育功能。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德育体育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中国德育》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我们的“体育梦”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