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班主任专业思维的三个维度

2022-10-31朱丽丽李满华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25期
关键词:班干部集体班级

朱丽丽 李满华

(1.合肥市双岗小学 安徽合肥 230001)(2.太湖县实验小学幼儿园 安徽安庆 246410)

思维是指人类对事物反应和认识的能力。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班主任只有具备专业的思维才会有专业的教育行为。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些班主任只注重教育的结果,凭经验下结论,往往局限了自己的思维方式,从而将问题以小变大,以易变难。长此以往,问题越来越多,班主任也陷入繁杂的班级事务之中,不堪重负。可以这么说,优秀班主任和普通班主任最本质的区别并不是教育技巧的高下,而是思维方式的差异。班主任如何打破思维限制,开拓视野,改变行为,从而提高自己的班级管理能力?我将从以下三个维度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高瞻远瞩——树立思维的高度

(一)集体的思维

班主任要有“小河有水大河满”的集体思维。有了个人才有集体,而集体又能给每个人感召,这就是学生与班集体的互动。首先,教师要充分发挥每个孩子对集体的热情,挖掘他们的潜能,让他们在集体中担任一定的职务。如此,班集体就会充满活力,班主任也能从繁杂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所以,班主任要做好选拔和培养班干部的工作,让班级“人人有管理,处处都管理,事事见管理”。班干部的选拔要开放、民主,只要有为班级服务的意识就可以走上台来参与竞选。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可以采用“竞选”与“推选”相结合的方式,积极主动的同学参与竞选,犹豫不决、退缩回避的同学使用推选。所谓推选就是班主任和学生根据班级职务的需要,把能够担任这项任务的同学推选出来,参与班级管理。当班级的“小河”充沛了,在班主任的因势利导下流向“大河”了,班级就会充满活力,形成优良的班风学风。同样,优良的班风也能激励、约束班级中的每个人。

马卡连柯说过,集体主义教育就是通过集体,在集体中,为了集体。一个孩子的问题要是能放在集体中思考,(怎么样通过教育个体达到教育集体的目的,通过集体的力量解决个体的问题)往往这个孩子的问题就能得到很好地解决。比如在集体活动中有的孩子退缩回避,一方面可能是缺乏挑战自我、突破自我的勇气;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缺乏集体荣誉感,逃避责任。教师们都知道集体活动中一旦出现这样的孩子,那整个队伍的士气都会大打折扣。对于这样的孩子,教师反而要把他往集体中推,让他在集体中被看见,或是在大家的帮助下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不仅这个孩子会发光,集体的凝聚力也会增强。

(二)动态的思维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世界观中论述道:“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个体人,他们也是发展的。小学生从入学到毕业会经历一个发展的黄金期,他们的身心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班主任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相信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存在多种可能性,即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有所不足或犯了错误,只要给予他正确的引导,我们相信孩子在漫长的人生历程中会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从而在将来的生活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

一个成熟的班主任要能接受学生的“坏”。不要害怕孩子犯错,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规则并不十分熟悉,犯错是正常的。低年级的孩子上课坐不住好动,并不意味着这孩子以后学习就有问题,或许他是个听觉型的孩子,或许他需要多和教师做一些互动。教师如果能做到接纳孩子的问题,因势利导,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些问题就会得到改善,孩子也能学得很好。小学阶段有些学生出现撒谎、偷东西等行为,有些家长和教师觉得不严厉惩罚,会对孩子今后造成很坏的影响。可过于严厉的惩罚往往使孩子产生巨大的恐惧和羞耻感,反而忽视错误本身。小学阶段正是孩子道德认知的形成阶段。出现这类问题时,班主任应在行为习惯上多做引导,随着孩子道德认知不断增加,这些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

二、眼观六路——拓宽思维的广度

(一)换位思考

班主任都是成年人,成人很多时候会忘记自己作为一个孩子时的感受。因此,有些行为看似非常合理,但学生却不认同。如果能蹲下身子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自己的教育行为,就能看到不一样的一面,思维边界也就此拓宽。有些教师在班级管理中会设置一些评价激励制度,鼓励学生积极进取。我们当然都希望孩子们像小火车一样齐刷刷向前冲,可是时间久了就会发现,有一些孩子一直都冲不到最前方,有些孩子因为长期得不到鼓励干脆停滞不前。这时就需要切换视角去思考,“如果我是中等生,我会怎样……”“如果我总是得不到奖励,还要被罚,我会怎样……”从这个评价激励制度的维度出发,对激励措施、公示方式做更全面的考虑,让整个班级处于良性竞争氛围中。比如除了学习,把劳动卫生、体育锻炼、课外阅读等多方面内容都加入到评价维度中去;加分项不仅只看加量,还看进步量,引导学生跟自己比;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努力引导学生体会成功带来的喜悦,真正起到激发学生内驱力的作用。

换位思考也是心理学中常说的同理心,班主任转化角度,感受学生的感受,就能变主观为客观。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面对“爱惹事”的孩子、学习有困难的孩子,教师若是能时常问问自己“如果我是他……”学生感受到被接纳、被理解,班主任对问题的处理就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对待家长也要换位思考。班主任在与家长的沟通中也要想想:如果我是这个孩子的家长我有什么感受?我需要教师做什么?其实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家长也是紧张焦虑的,班主任应给予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并能针对问题提出有效解决的办法,这样才能获得家长信任,从而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

(二)逆向思考

这里所说的逆向思维是针对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些“惯性思维”而说的。从事多年班主任工作的“老”班主任,在遇到事情的时候有时会凭经验,凭感觉下定论,比如“我就知道是你……”“这是你的老毛病了!”“你像这样下去没治了!”事实果真如此吗?如果能够“反其道而思之”,逆向思维,从另一个角度深入地进行探索,有时就能打开新局面。我班有个孩子经常迟到,刚开始的时候,我也采用大多数人使用的方法,比如说谈话交心,或者是训斥责罚,甚至放学后将其单独留下来,但是都不见效。我想:“一定要用惩罚的方式来帮他改正吗?”因为他家离学校确实比较远,是否能允许他迟到呢?于是,对于他迟到的次数我给予了量化考核,采用积极的方式鼓励他,每周允许他迟到两次,超过两次我要扣除他相应的班级积分,如果少于两次,则能得到相应的奖励。如果能坚持两周不扣分,还能得到额外奖励。实施一个月后,这个孩子只迟到了两次,这表明这个孩子已经受到了积极的鼓励,正努力朝着正向发展。

班主任建设和管理班集体不要老想着创新,这样容易导致形式主义。但创意很重要,很多班级管理的妙招就是因为逆向思维。当大家都朝着一个固定的思维方向思考问题时,不妨问问自己:“大家都在做的事情,我能不能换个方式?”“大家都不做的事情,我能不能试着做?”那一定能为我们管理班级打开新思路。比如,班干部管理班级时常用的办法是把不守纪律的学生名字记下来,让教师惩罚。长此以往,造成班干部和同学的对立,班干部在不自觉中也形成了消极心理,习惯盯着同学不好的行为,这对班干部本身的心理发展也不利。班主任在班干部的培养中可以要求班干部多观察班级中的积极现象,多留意自律的学生,尤其是有进步的学生,在日志上记下来,然后在晨会、班会中及时反馈,提出表扬,每天积极反馈一定要大于消极评价,在班级中以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带动班级良性发展。

三、追根溯源——探究思维的深度

(一)触及内心思考学生“要什么”

当问题发生时教师们的常规思维是:又犯了什么错?为什么会这么做?我该怎么处理?“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讲的就是对症下药。想要药到病除,先别急着开药方,想想孩子需要什么。因此,我们需要从看到的现象知道“是什么”,到了解原因明白“为什么”,再深入思考知道“要什么”,最后因材施教决定“怎么做”,从而形成一套方法论,形成自己的独到的教育理念。

先给问题定性,为接下来解决问题铺路。根据学生在问题中的表象,初步判断是属于特殊个性心理问题,还是人际交往问题、学习问题,或者是家庭教育问题,等等。问题的类别,每个班主任心中都要有个“谱”,在“谱”上找到了相应的问题,才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我们知道一个结果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一种原因可能导致多种结果。只有在了解事情背后的深层原因之后下结论,提出的策略才具有针对性。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我们大抵可以从学生自身的身心发展特点、家庭教养、同伴影响、班级管理、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分析原因。了解原因后按常规思维决定“怎么做”,这样往往会让问题的解决流于表面,“治标不治本”。所以,在了解问题原因后,一定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进一步思考问题中的学生“要什么”,这才是班主任深入思考的体现。

我们班王同学在班级表现出极强的攻击性,课堂上不守纪律,跟父母对抗的也很厉害。通过观察这个孩子平时的表现,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后,我们知道孩子父母长期不在他身边,其由姑姑照顾,他和父母的沟通也比较少,所以谁的话都不听。这个孩子从小缺乏家庭温暖,也缺少必要的约束。攻击同学是因为不懂得如何与人相处,课堂纪律不好是因为对学习没兴趣,不听家人管教是因为缺乏和亲人的沟通。要想帮助这个孩子,找出好的解决办法,还需要进一步分析这些行为背后真正的动机是什么。攻击同学、课堂捣乱其实都是这个孩子在“求关注”,一系列负面行为的背后是孩子发出“你们不要忽视我的价值!我希望被看见,被认可!”的声音。不服管教,甚至拒绝沟通的潜台词是:“你们根本不理解我!我不想跟你们谈!”

从表象到原因,找准学生内在的需求,班主任再“精准”出招,才能药到病除。因此,针对王同学的问题,不是简单粗暴的惩戒教育,也不是一味地关心爱护,而是给予他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找准他内心的“荣耀点”。这个“荣耀点”也是这个孩子问题背后的正向动机——他希望被看见、被接纳。我们常说教师对学生要有爱,爱是什么呢?爱是容纳,是看见,是连接。让这个孩子感受到自己在集体中被看见,通过承担班级事务不断地与更多的同学产生连接,他们内心向善向上的力量就被激活了。

(二)做好铺垫,让学生“软着陆”

每个孩子都是其原生家庭的缩影,孩子的问题溯本归源都会回到父母的教养方式和他的成长经历上来。阿德勒在《儿童人格形成及培养》一书中说:“学校只能显示出一些家庭教育中出现的弊端,还不能真正作用于这些遗憾。”在入学前,要是父母没能教给孩子与别人交往的方法的话,他们入学后就会感到郁郁寡欢,孤单无助,并逐渐因此而被其他人看作是性情古怪之人。到了这一步,人们往往会把过错推给校方,可事实上还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而学校不过是将这些隐而未发的问题给彰显出来了。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法》的颁布实施,家庭教育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班主任在解决孩子问题的同时还需要深入思考孩子回到原生家庭、回到那个他习惯养成之地后是否还能得到正确地对待。这也是我们很多教师在孩子犯了错误之后把家长请来沟通的原因。这时候,班主任具备专业素养很重要,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充分了解孩子成长经历的基础上,剖析问题成因,帮助家长认识到问题的原因所在,树立起科学的育儿观。这项工作或许需要很长时间,有些家长的教育观念并不能轻易改变,但班主任一定要认识到教育家长和教育学生一样重要,努力改善学生背后的家庭教育的土壤,让孩子的问题回到家庭后实现“软着陆”,实现家校共育。

孟子说:“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沉下心来思考,躬下身去做,是一个优秀班主任成长的必经之路。班主任顺应时代要求,遵循教育规律,努力探究班主任专业思维,才能找到打开每一把“锁”的“钥匙”,真正做好学生的领路人和人生导师。

猜你喜欢

班干部集体班级
我为集体献一计
班级“无课日”
警犬集体过生日
竞选班干部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竞选班干部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
班干部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