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舞蹈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意义与应用

2022-10-31王君蕊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25期
关键词:律动舞蹈融合

王君蕊

(合肥市红星路小学 安徽合肥 230000)

舞蹈律动更为贴近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与认知发展,为音乐理论学习与学生体验搭建了平台,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挖掘自身潜能。因此,教师在借助舞蹈律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时,应以学生的认知实际为参考,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预设教学目标,加强与学生认知诉求关联密切、衔接紧密的音乐素材的开发与利用,使其深度投射到学生音乐认知的方方面面。

一、舞蹈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意义

音乐是人们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其对于学生艺术修养的提升、认知潜能的开掘和综合素养的培育有着重要意义。而舞蹈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融合与渗透,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强化课堂效能,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创新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好奇心很强,天性纯真,活泼好动,将舞蹈律动渗透于音乐教学中,可切实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伴着音乐进行肢体律动的过程,更易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对其音乐学习兴趣的激发、认知潜能的开掘有着积极而重要的影响。同时,在舞蹈律动的引领下,学生的认知潜能会得到全面开掘,更利于其审美情趣及创造能力的培育。

(二)提升教学实效

舞蹈律动融入小学音乐课堂,可于无形之中营造出鲜活、生动、欢悦、自由的生态,利于强化学生的音乐表达和理解。融入舞蹈律动,教师所构建的教学活动、设计的教学项目将更加贴近学生身心特点与认知诉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发展审美能力

一般来说,小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较差,音乐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有责任推动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而将舞蹈律动与小学音乐教学结合,等于将舞蹈、音乐两大艺术形式融合,借助舞蹈让抽象的音乐概念变得更加直观,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长此以往,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将会得到有效提升。

(四)培养学生自信

许多小学生都存在自信心不足的问题,不愿意在人前展示自己,将舞蹈律动融入小学音乐教学,观众的反馈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从而习惯于在人前展示自己。

二、舞蹈律动与小学音乐教学融合的路径

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舞蹈律动,需要先找到两者融合的路径,可以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学观念

教师的教学观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舞蹈律动是否能够与小学音乐教学融合。传统的教学理念过度侧重于音乐教学内容本身,导致舞蹈律动教学不能很好地融入其中,因而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认识到两者融合是弥补不足、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培养学生的重要方法,深入挖掘小学音乐教学中舞蹈律动元素,促进舞蹈律动与小学音乐教学的初步融合。

(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如教师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就会导致学生一味模仿,学习缺乏自主性、创造性,即使将舞蹈律动内容融入教学也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做出改变,使用一些以学生为主导,利于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发挥的教学方法,如引导教学法。该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充足的能动性空间,思维得以充分发散,教师可通过引导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传递教学信息的渠道,学生能学到什么全取决于此,故两者融合绕不开教学内容。教学中,教师可将课外与课内与音乐教学内容有关的舞蹈律动内容融入课堂,或者组织学生自编舞蹈,但要做到这一点且保障其有效性,教师应当先了解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舞蹈律动内容相结合,这样学生才会对舞蹈律动感兴趣。

三、舞蹈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一)舞蹈律动与歌唱教学结合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在舞蹈律动基础上的歌唱教学可使学生在肢体动作的驱使下以更为丰富的方式来感知音乐魅力,掌握基本唱法、技巧,提升歌唱教学的吸引力与生命力,使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领悟所学歌曲之内涵,开掘认知潜能。例如,在《数鸭子》歌唱教学中,可通过打节拍伴奏的方式组织学生随着歌曲的旋律与节奏边拍手边歌唱,来掌握歌曲的韵律与节奏。在歌曲的后半部分教学中,可顺势引入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引导学生去模仿、去歌唱,加深其对歌曲内涵的理解,提升歌唱教学实效。

(二)舞蹈律动与欣赏教学融合

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项目,更是培育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构架。为切实强化对学生艺术鉴赏力、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通过对一些舞蹈辅助动作的渗透,组织学生用自己最擅长、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切实发展学生的音乐创造力与实践力。例如,在《跳圆舞曲的小猫》欣赏教学中,可顺势引入童话故事《穿舞蹈鞋的小猫》,组织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充分发挥想象与联想,借助对应的肢体动作、角色展演等来表达自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培养其创造美的意识。

(三)舞蹈律动与音乐游戏结合

小学生喜欢玩游戏,为了保障舞蹈律动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对教学进行调整,借助游戏充分激发他们的兴趣,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某教师在舞蹈律动教学应用中发现,许多学生比较害羞,舞蹈律动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而后该教师围绕舞蹈律动对音乐教学进行游戏化改革,课堂上提出“根据音乐进行编舞”的游戏,并结合游戏播放本节课需要教学的歌曲,先让学生鉴赏,然后提出“今天我们来玩一个编舞游戏”,成功引起学生注意;接着再次播放歌曲并进行编舞示范,利用舞蹈有趣的动作、优美的律动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抱着“玩游戏”的心态参与编舞。学生需要通过感知歌曲律动来设置舞蹈动作,再通过舞蹈动作来展示自己感知到的律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表现非常明显,教师只需要在一旁予以鼓励并在必要的时候提供正确指导,最终成功达成教学目标。

(四)舞蹈律动与音乐教学的课外延伸

人的审美视角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即人面对相同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能够看到不同的美,但这种多元化的审美视角一般是后天养成的,且常态下形成的速度比较缓慢。同时人缺乏切换审美视角的意识,只有在特殊的时候才会表现出来,这一点在小学生身上尤为明显,他们普遍存在审美视角单一的现象。而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且大部分时间用于课本教学,所以教师可能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策略让舞蹈律动与音乐教学在课堂外融合,实现课外延伸。例如,可以布置“回去问问你的爸爸妈妈,他们最喜欢的歌曲是什么,然后根据他们喜欢的歌曲编舞,明天在课堂上表演”之类的课外作业,由此学生在课外就会展开相关的活动,活动中会接触到各种类型的音乐,感知不同音乐的律动,学会从不懂角度去审美。学生进行课堂表演时,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如询问学生编舞的理由、想要表达的思想等,通过不同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切换视角去审美的意识,拓展学生的审美视角。

在以上策略中,有许多事项是需要教师注意的,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师生沟通的有效性,即需要通过沟通来了解学生的兴趣,但不少学生可能在沟通中会“露怯”,不告诉教师自己真实的兴趣,这将不利于舞蹈律动与音乐教学融合。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作为沟通交流的发起者,语言表达上太过直接,诸如直接询问学生平时对什么感兴趣,因而往往得不到真实反馈。正确的方式应是与学生分享自己的生活,建构亦师亦友的关系,让学生信赖自己。另外,在借助舞蹈律动开展教学时,应以预设教学目标、具体教学活动、辅助教学项目为统领,切实加强对各类音乐素材的开发,提升小学音乐教学的趣味性与生命力,从而使在舞蹈律动基础上的小学音乐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律动舞蹈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和谐律动
刚柔并济
舞蹈课
动静之间
破次元
律动之美
融椅
雪地上的舞蹈
再寻绿野仙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