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充分开发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培养提升学生科学核心素养

2022-10-31方同宾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25期
关键词:节水科学农村

方同宾

(歙县教研室 安徽黄山 245299)

歙县为山区县,绝大部分学校为农村学校。在“双减”政策和新课标实施背景下,如何在农村学校优化小学科学教学,开展科学普及工作,是一个值得探索与思考的问题。农村学校虽然在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设备上与城市学校存在一定差距,但是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等资源优势。只要教师善于利用农村生活实际,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和开发资源进行小学科学教学,并组织学生开展动脑动手等科技实践活动,做到课内外学习的有机融合,促进科学学科生活化,就能实现以强补弱,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

一、利用农村生态环境资源优势,开展课外科学探究活动

指导学生直接认识自然实物,是小学科学教学的基础。农村有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大量的植物、动物为科学教学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感性材料。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并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探索自然现象和规律,促进学生的智力得到发展。

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的需求”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优势,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从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个方面探究植物身体的奥秘。可让学生带着疑问直接深入大自然进行探究;也可让学生在节假日和父母一起深入田间地头去探究。农村的各种野生植物。学生可以任意观察。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命的延续”《开花和结果》一课前,教师带领学生到桃树林中,观赏桃花盛开的美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桃花的雄蕊、雌蕊,观察在桃花间飞来飞去的蜜蜂和蝴蝶。同时,教师启发学生思考:植物开花、结果,同昆虫的活动有什么联系?学生初步推断果实的形成过程,认识到果实的形成与花的雄蕊和雌蕊有关,与昆虫的传粉活动有关,与雌蕊的受精有关。

又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观察动物”《蜻蜓与麻雀》前,让学生与家长、老师一起,到户外观察蜻蜓、蜜蜂、蚂蚁、蝴蝶、天牛等小动物,观察它们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引导学生对这些小动物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归纳,得出它们的外形具有共同的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其中头部有1对触角,腹部长有3对足,一般有2对翅膀。从而得出结论:这些小动物属于同一类,都是昆虫。随后,拓展延伸,让学生观察蜘蛛,提问:蜘蛛是不是昆虫?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就能得出蜘蛛腹部没有3对足,所以不是昆虫的结论。接着,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观察麻雀的科技实践活动,探究蜻蜓和麻雀的不同特征。通过麻雀翅膀与蜻蜓翅膀的比较,发现麻雀有1对翅膀,外表有厚实的羽毛,内有肌肉和骨骼,可伸展;再延伸到整体观察其身体各部分不同,麻雀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尾五个部分,全身覆盖羽毛。经过讨论,得出结论:麻雀是鸟类,与蜻蜓不是同一类动物。

教师充分利用农村生态资源的优势,引导学生从观察动植物等实物入手,不但加深了学生对实物的感性认识,而且有助于其上升到理性认识,对科学知识理解得更透彻,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直接参与自然科学知识的探究过程,动手动脑能力得到了锻炼,且掌握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二、利用农村生态环境资源优势,开展课外科技实践活动

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采集、捕捉、种植、饲养等科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能力。比如,可以让学生根据节气时令特点,因地制宜采集和压制植物标本。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命的延续”《专题探究:可以不用种子繁殖吗》时,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和参与甘薯(山芋)繁殖的过程:把甘薯的块根埋在花盆的泥土里,并经常浇水,保持温暖潮湿的环境,使之长出幼芽;把幼芽插入松软的地里,使之长出藤蔓;把甘薯藤剪成一段段茎叶,栽入隆起的行中;加强甘薯藤管理,等待收获。这样利用芽插方法开展科技实践活动,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了植物不用种子也能繁殖的过程,兴趣盎然。

在探究植物生长的科技实践活动中,教师安排学生在自家院子或自留地里种植各种植物,并引导其观察植物种子发芽状况。学生发现玉米和黄豆发芽出土时的小苗形状是不同的,玉米的小苗是针状的,黄豆的小苗是椭圆状的。这是为什么呢?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认识了这两种植物叶片形状的表象,不仅为以后学习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打下了基础,而且认识到这样的叶片形状都有利于破土,深切体会到了植物和人一样都是有智慧和有生命力的,从而对自然产生了敬畏心理,唤醒爱心和善良等美好情感。

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和当地实际,对书本知识进行拓展延伸,做到学以致用,巩固知识,陶冶情操。如二年级学习了《认识小船》一课后,教师以雄村渡口为课堂,组织学生到渡口边,分小组有序登上小船,进一步认识感受船只各个部位的名称:船头、船尾、甲板、船舱、船舷、船桨,等等。随后,让每位学生荡起船桨,劈波斩浪,从而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又如,四年级学完《认识岩石》一课后,教师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河滩岸边的安全区域,分组捡拾鹅卵石。随后,将鹅卵石集中,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科学分类,及时进行评价。

通过这些科技实践活动,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既可培养动手动脑的基本技能,巩固所学知识,又可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有助于培育和提升学生科学核心素养。

三、利用农村生态环境资源优势,开展科学调查体验活动

农村自然生态环境是相对开放的,农村孩子们可以随时随地接触大自然,这就为农村儿童提供了科学调查体验大课堂。我们根据农村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与开发身边的家乡资源,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我爱绿色生活”“节水在我身边”“节约粮食,从我做起”“节约纸张,从我做起”为主要内容的系列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安排详细内容和时间节点,撰写方案,认真实施,逐步摸索符合农村特点的科普教育经验,不断培养和提升科学综合实践能力和科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突出办学特色。下面以实验校雄村学校开展的“节水在我身边”科学调查体验活动为例进行阐释。

(一)积极营造浓厚氛围

学校举行“体验科学,快乐成长”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启动仪式,学校领导和全体师生参加。科技辅导员宣读《“体验科学,快乐成长”暨“节水在我身边”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方案》;优秀学生代表宣读《“体验科学,快乐成长”倡议书》;校长做动员讲话,对广大学生提出殷切希望。

(二)举行培训明确目标

组织学习《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指导手册》《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指南——节水在我身边》,有关“节水在我身边”的基础知识,以及小组开展活动的主要注意事项。

(三)调查体验提升素养

通过开展科学调查体验活动,增强“节水在我身边”意识。学校科技辅导员重点组织四、五年级学生开展“体验科学,快乐成长”暨“节水在我身边”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

1.校园活动

理论学习,获取知识,进一步增强节水意识。提出问题,明白地球上的淡水资源非常稀少;思考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展开讨论;得出结论,通过讨论交流归纳提升。

2.科学实验

实验一:自来水不是自来的。通过科学实验,学生动手动脑,仔细观察,发现一杯浑浊的水,要经过反复多次“沉淀、过滤、沉淀、过滤”的净化过程。由此可见,节水就在我们身边。实验二:让地球妈妈也喝干净的水。通过深入观察和思考,让学生懂得植树造林、绿化环境的重大意义,从而激发其对科学调查体验的浓厚兴趣,启迪创新意识,培养丰富的科学想象力,把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3.校外参观

学校少先队大队组织四、五年级中队全体队员,参观歙县雄村自来水厂,开展科普教育,有力地提高了广大队员“节水在我身边”的意识。其目的是进一步让青少年调查体验“节水在我身边”,将课堂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组织他们走出课堂,走进“绿色生活”,进一步切身体验到“自来水不是自来的”这一科学道理,从而加深对“三爱”“三节”的认知。

4.拓展活动

学校动员组织学生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围绕“体验科学,快乐成长”暨“节水在我身边”的主题,开展优秀作品征集活动。制作科学调查体验活动展板,开展科学调查体验“节水在我身边”手抄报和“参观雄村自来水厂”科普征文比赛等,将实验及调查结果展示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了解节水的方法及意义,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科学素养。最后,召开雄村学校科学调查体验活动总结表彰会,为优秀作品获奖者颁发奖状、奖品,以资鼓励。

总之,在“双减”政策和新课标实施背景下,教师应以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和新课标理念为指导,充分利用与开发家乡身边优越的生态环境资源,开展科学教学和科技实践活动,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提高其科技实践意识和能力。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激发其对家乡、农业和农民的热爱之情,为其终身发展夯实了基础。

猜你喜欢

节水科学农村
我国玉米创新集成技术节水增粮显著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张媛媛出席2016年度节水论坛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节水必备水袋
科学拔牙
新农村 新一辈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