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表达性心理辅导应用研究*

2022-10-31余厚石叶汶婷吴桂翎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27期
关键词:性心理辅导中学生

余厚石 叶汶婷 吴桂翎

(合肥师范学院 安徽合肥 230601)

中学生处于青春期阶段,其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并不稳定,健全的人格和应对压力的模式并未形成,在面对负性生活事件时,容易产生焦虑、紧张、担忧以及抑郁等负面情绪,甚至出现各种心理问题。调查显示,我国中学生抑郁症状的检出率已达28.4%,更有个别地市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高达52.7%。面对日益严峻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创新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更新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技术已成为当务之急。表达性心理辅导作为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领域较新的心理辅导技术,在国内外学术界和教育界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点研究,已发展出一套较为成熟的体系化理论框架,也有部分国内的心理健康教育界教师开展了系统性的教育实践,并证明其确有正向积极的良好效果。

一、表达性心理辅导的内涵及其相关研究

表达性心理辅导是一种多模式的辅导方法,一个人不需要具备使用表达艺术疗法或从中受益的艺术能力,通过写作、戏剧、舞蹈、运动、绘画和音乐等多种艺术表达形式来实现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其效果发挥的重要影响因素在于,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个人的防御意识会降低,会不由自主地将潜意识中被压抑的冲动、愿望、情绪等表现在他的作品中,表达性活动促进人们的自我表达、自我觉察和自我领悟,从而实现心理健康的提高或恢复。表达性心理辅导是表达性艺术治疗与心理辅导的自然而有机的结合。表达性心理辅导以未患心理疾病的学生为辅导对象,以单独或团体模式,通过包括肢体表达、戏剧表演与绘画表现等在内的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来间接地抒发自己的情绪,帮助学生维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并在此过程中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

在表达性心理辅导的理论研究层面,章学云对表达性心理辅导的媒介进行过分类,分别是绘画类、音乐舞蹈类、手工制作类、书写类与戏剧摄影类,每一类别包含不同的表达媒介,所采用辅导技术各不相同;武培博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中,探讨结合表达性心理辅导的方法和手段;陈嘉婕等探讨表达性心理辅导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课程相结合的新路径;李宝芬等则对表达性艺术治疗与团体心理辅导的结合进行了研究,并综合运用多种活动形式进行课堂实践,探索表达性团体辅导的实施方案。在实践应用层面,表达性心理辅导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较多研究证实表达性心理辅导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第一,针对青少年情绪问题,袁朝霞等人的研究表明,表达性绘画疗法能够有效改善青少年的抑郁症状,缓解负性情绪。第二,在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方面,翁洁的研究显示,表达性艺术治疗干预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团体归属感,并改善人际交往问题。第三,针对特殊人群的心理辅导。沈潘艳等对受地震影响但未出现严重心理创伤的儿童进行表达性团体辅导,结果显示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儿童的孤独感以及在人际交往中的焦虑,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二、中学生应用表达性心理辅导的意义

目前,表达性心理辅导已被证明有助于个体自我表露与自我认知,能有效缓解青少年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人际关系以及促进学校适应、社会适应。中学生无法良好地应对来自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多方压力,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因此,在中学生群体中应用表达性心理辅导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提升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有研究表明,表达性心理辅导是应对青少年情绪问题的有效方法,而且对青少年的自我整合、社会适应有积极作用。张东等实证研究表明,表达性写作能够有效降低中学生的考试焦虑水平。黄皎等探讨表达性心理辅导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研究显示,团体辅导后成员的人际交流恐惧水平显著降低且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提高。陈嘉婕等以团体的模式,综合绘画、舞动、音乐等形式开展表达性心理辅导,结果显示来访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得分显著下降,积极心理资本和自尊得到了有效提升,并且来访者领悟社会支持的得分有所提高,增强了个人的人际交往意愿和能力。可见,表达性心理辅导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心理干预手段,帮助中学生缓解负面情绪,提高自我调节的能力,促进人际交往及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二)拓宽中学生心理辅导的形式

表达性心理辅导形式多样,可适用不同爱好的中学生群体。首先,针对有绘画爱好的中学生,绘画心理辅导具有灵活性、多面性的特点,它不受来访者环境、年龄、语言、认知能力及绘画技巧的限制,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取个体辅导或团体辅导。艺术绘画可以降低来访者的心理防御,使其安全、自由地表达隐藏于内心的情感。其次,对活泼好动的中学生,可针对性地使用舞动心理辅导形式。在音乐、道具的辅导下,来访者进行自由开放的想象,唤醒身体内在的情感,进行自我动作创造。过程中,通过即兴创作的舞蹈或身体动作,可以使个人感受到创造性的乐趣以及满足感。最后,如音乐疗法、心理剧、沙盘游戏等心理辅导技术也是表达性心理辅导的常用技术,以自发创作或主题创作的形式激发成员自由创作与表达的愿望,促进自我整合与成长。意象是潜意识的通用语言,人类意识或潜意识的心理活动可以通过意象直接或间接地进行表征,反映于外界的人或事物上,因而来访者采用绘画、动作和音符等表征内心意象的过程,也是个人进行创作和自我表露的过程。表达性心理辅导的过程依托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开展,强调来访者的自我创作和表达,学生在进行表达创作的过程中,将消极的、被压抑的能量转化为创造性的能量,在自我表露、自我成长的同时,也能激发学生融入艺术、自我创作的兴趣。

(三)推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我国传统的心理教育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是课堂的观众,而表达性心理辅导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心理辅导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完善和发展提供了新视角和新路径。第一,增加了心理干预的方式。表达性心理辅导包含绘画、舞动、音乐及心理剧等心理辅导技术,艺术创作的活动能有效降低学生的心理防御,更好地令学生自由表达,是实施心理干预的有效形式,为教育工作者解决中学生心理问题提供了新的应用方法。第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表达性心理辅导属于参与性教学,以学生自主表达和创作为主,教师通过观察和引导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第三,改变传统课堂形式。表达性心理辅导可以发挥非语言的特点,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表达,开拓了沟通交流的新渠道。

三、中学生应用表达性心理辅导的策略

(一)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鉴于当前普通中学尚未组建专业化的表达性心理辅导教师队伍,可通过普通教师培训和专业化教师培养实现合格教师队伍的建设。普通教师培训,应以基本能力的锻炼为主。首先,应指导教师充分了解不同表达性心理辅导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并使其有能力设计和实践心理辅导方案。其次,应提升其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度,通过掌握基本的表达性心理辅导的知识与技能,培养一批能胜任各类表达性心理辅导活动的兼职教师。最后,专业化的心理教师是中学生表达性心理辅导的主要执行者,其专业化程度将决定表达性心理辅导的效果。学校与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考核及检查力度,以保证最终的辅导质量。

(二)家校合作机制构建

家校合作是表达性心理辅导效果产生的重要推进器。对于中学生而言,学校只是其接受辅导的场域之一,家庭作为表达性心理辅导的另一场域也应当发挥其重要作用。首先,家长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影响者之一,应当拥有合格或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责任人,有责任告知家长其不良心理健康水平可能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并协助其维护心理健康。其次,家长和教师应保证畅通有效的沟通,使教师能够通过定期沟通辅导对象的家长,知晓辅导对象的心理状况,灵活调整辅导的形式、内容和方法,从而调整出最具针对性的辅导方案。最后,家长要接受教师指导,进行部分的表达性心理辅导技术学习,协助教师开展部分非专业化的表达性心理辅导,以获得更好的辅导效果。

(三)科学辅导制度设计

科学的表达性心理辅导制度是学生集体实现心理健康水平提升的关键。首先,学校应在资金与物资支持上给予充分保障。表达性心理辅导活动因对象与主题不同,所需的空间与道具也不同。学校应给予足够的场地空间支持,对所需的道具消耗也应当划拨对应的资金支持,以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其次,学校要根据专职心理教师的意见,科学设计针对不同心理健康水平学生的表达性心理辅导频率,在厘清预防性辅导、发展性辅导和矫治性辅导三种不同程度的表达性心理辅导标准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学生实施不同标准的表达性心理辅导。预防性辅导的主要关注对象是心理健康发展正常且心理素质尚待完善的学生,其根本目标是运用多元化的表达性心理辅导手段来预防可能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良性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性辅导的主要关注对象是在发展中遇到心理困惑或有轻、中度心理冲突与矛盾的正常学生,其根本目的是改善学生的心理机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矫治性辅导的主要关注对象是心理健康水平较低或心理机能失调及心理上有严重障碍的学生,其根本目标是纠正与治疗学生的心理与行为失常问题,恢复学生心理健康。最后,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展开不同形式的表达性心理辅导,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选择恰当的表达性心理辅导方式。

猜你喜欢

性心理辅导中学生
健康中国背景下老年人性生理、性行为和性心理研究的现状
心理护理对肿瘤介入治疗患者生存质量及负性心理状态的影响
十二星座家长怎样辅导作业
“自然态”科技创新辅导之无心插柳
生涯规划团体辅导课程开展研究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性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