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寓教于乐
——谈构建小学数学快乐课堂的策略

2022-10-24郑甘治

考试周刊 2022年30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情境数学

郑甘治

在新课程标准中,对当前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其要求课堂教学要围绕学生展开,促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而数学作为一门相对抽象、复杂的学科,以往的教学模式想要达到上述要求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教师应该积极发现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然后将教与学进行有机结合,给学生构建快乐的数学学习课堂,让学生可以在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思维。并且在构建小学数学快乐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多个方面对学生特性进行充分考虑,这样所构建的快乐数学课堂,才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情趣,让学生喜欢上数学学习,从而改变以往被动的学习态度,主动出击,去探索数学知识。

一、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陈旧,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

在小学时期,学生的心智等还尚未成熟,对很多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质,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些教师还在应用着以前陈旧的教学模式开展数学教学,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越来越低,甚至有些学生还产生了畏惧、厌烦等不良学习心理。这些不良学习心理的产生,会严重影响数学教学效果,因为小学时期的学生大多还不具备自控能力,所以他们在学习时需要兴趣的支撑,而没有了兴趣的支撑,学生很容易就会被其他事物所吸引,这样在面对数学学习时,就会非常敷衍,从而影响到数学教学的效果。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变,做到以学生为本,并通过各种有趣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充足的动力。

(二)课堂互动较少,导致教学氛围较为紧张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长期影响,一些教师过于看重学生的成绩,为了让学生的数学成绩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所提升,遵循“严师出高徒”的观念,不断地给学生讲解数学知识,并让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而课堂互动的时间则一再被压缩,甚至只有在进行提问时,教师才会和学生简单地交流几句,这种课堂教学将学生放在了一个被动的位置上,学生要学什么完全取决于教师,自身没有参与感,只需要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如此紧张且枯燥的数学课堂,只会让学生越来越沉闷,学生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面对数学学习只会越来越消极,反而不利于学生数学成绩的提升。另外,还有部分教师在课堂互动时的提问内容缺乏新意,同时也没能充分结合实际生活,无法对学生产生很好的启发,从而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必须要调整教学目标,提升学生数学成绩可以是目标之一,但不能是唯一,然后再根据教学目标丰富课堂活动,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有更多的交流互动,从而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二、 构建小学数学快乐课堂的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构建小学数学快乐课堂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实现快乐课堂的构建,首先要做到的是教学观念的转变,这样教师才能从根本上摆脱传统教学思维的束缚,摒弃那些陈旧的教学方法,应用创新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打造快乐的学习课堂,让学生真正的喜欢上数学学习。而情境教学作为当前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其是构建小学数学快乐课堂的一种重要手段,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各种各样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展开学习。在具体的实施中,教师可以基于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就以生活化情境来说,小学数学教材中,有非常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将其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这样可以让数学知识更加具象化、趣味化,从而使得学生喜欢上数学学习。例如,在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课《乘法》的教学中,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创设“我是小小售货员”这一教学情境,让学生自由分成若干个小组,组内成员则一个扮演顾客,其他人扮演售货员,售货员可以自己选择售卖的商品,并给商品定价,然后顾客再随机说出购买数量,最后看哪位同学计算的总价格又快又准确。通过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可以将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呈现,这样既能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促使学生以一种快乐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

(二)开展游戏教学,构建小学数学快乐课堂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通过加入一些游戏的成分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快乐感,因为对学生来说,好玩是他们的天性,尤其是小学时期的学生,他们还正处于成长初期,这个时候的学生普遍喜欢玩,教师如果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开展游戏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数学知识,这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课堂体验,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探索能力等,使得学生可以得到全面成长。在具体的实施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不同的小游戏,在设计游戏时,教师需要注意游戏市场和游戏人数,尽可能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游戏中,同时还要注意的游戏的趣味性,这样才能达到构建快乐课堂的效果。例如,在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课《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融入我国古代热门游戏“投壶”来开展教学。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纸团,并向学生科普游戏规则,也就是站在同等距离远的地方,向垃圾桶里扔纸团,看谁可以准确地将纸团扔进垃圾桶里去;其次,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大家要怎么站立才能确保每个人离垃圾桶的距离相同?”学生经过讨论和尝试,得出最终结论,在围成圈的情况下,可以保证每一个学生与垃圾桶的距离相同;最后,教师再让学生利用手中的纸、笔等工具,尝试着剪一剪、折一折,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圆”这一图形的特征,并尝试着将圆的特征总结出来。通过这种游戏教学的模式,可以让课堂变得更加自由和活跃,学生也不再单纯地听和记,而是参与数学知识的探索中,这样所构建的数学课堂,具有传统课堂教学所无法企及的趣味性,自然而然就会给学生带来快乐,最终让学生喜欢上数学学习。

(三)引入趣味小故事,构建小学数学快乐课堂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适当地引入一些趣味小故事,可以带给学生有趣的学习体验。因为对小学时期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对未知的好奇心,所以各种故事一直以来深受学生的喜爱,所以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中也融入一些小故事,这样不仅能为课堂增加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能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加深学生的记忆。在具体的实施中,教师可以先从教学内容入手,选择合适的趣味小故事,这些故事可以是生活中所遇到的,也可以是所学数学知识背后的人和事,还可以是书本、动画等中的一个小片段,教师在选择好故事内容后,还需要对其进行处理,确保故事的时长可以控制在5分钟以内,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思考时间,最后教师再通过问题等引导学生,让学生主动探索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最终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例如,在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课《面积》的教学中,这一章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面积的概念,并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但是“面积”这一概念相对来说比较抽象,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一些小故事来加强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像是“阿凡提与巴依老爷”中就有一个小故事,非常适合作为本节课的引子,即“反派巴依老爷,他想要侵占阿凡提家的院子,经过一番激烈的争吵后,为了保住院子的阿凡提有了计划,他先写了一份有关院子买卖的契约,契约内容是愿意将自己60m的院子以10金币卖给巴依老爷,永远不能反悔,然后他将这份契约拿给了巴依老爷,巴依老爷开心的签了,但是第二天,当巴依老爷拿了10金币来买阿凡提的院子时,却什么都没得到。”教师在讲完这个故事后,可以通过问题来引入“面积”这一概念,也就是“在这个故事中,巴依老爷所签的契约存在什么问题?为什么他按照契约付了金币却什么都没得到?60m与60m有什么不同?”等。通过这些有趣的小故事可以将课本上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有趣又生动,这样学生在学习这些数学知识时,才能有一个愉快的心态,从而心甘情愿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另外,教师如果想要让这些小故事发挥出更好的效果,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将故事内容以视频、动画的形式播放给学生观看,这样所得到的教学效果会好一些。

(四)采取鼓励竞争方式,构建小学数学快乐课堂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鼓励竞争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给课堂带来活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所以为了构建小学数学快乐课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有选择地用竞争的方式来开展教学,而竞争的方式可以是个人之间的竞争,也可以是小组之间的竞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难度进行调整,相对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用“抢答”等方式开展,相对较难的问题,则可以让学生用小组接力等方式开展。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课《混合运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课堂上要用到的算式卡片,每张卡片上都分别写着算式,像“4×2+3=?”“3×5-2=?”“2×6+5=?”“8÷4-2=?”“2+8÷2+8=?”等,然后在课堂上模拟答题比赛,教师每读一道题,学生就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答案,答错或者没答出来的学生淘汰,最后胜出的学生可以得到一个小礼品。通过这样竞争的方式,课堂气氛很容易就会变得活跃起来,学生也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从而使得课堂紧张又快乐。

(五)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小学数学快乐课堂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学评价也是影响课堂教学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很多学生来说,教师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师的评价方式存在问题,很容易会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为此,教师必须对传统的课堂评价体系进行完善,采取更加多样化的教学评价体系,以此来构建小学快乐课堂。在具体的实施中,教师首先要优化自身的评价语言,从语言上给予学生更多的肯定,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可以用一个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数学学习。其次教师要调整自身对学生的评价态度,避免太过严肃,让学生产生恐惧心理。最后教师还要完善评价内容,除了传统课堂评价中已有的内容之外,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思维等进行评价,这样才能确保评价更加全面。另外,教师还要明白,每一个学生都是需要被认可的,尤其是对小学时期的学生来说,被教师认可,可以带给学生无穷的动力,所以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善于去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不吝啬自己的赞美,这样才能让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勇于在课堂上进行自我表现,最终构建出快乐的小学数学课堂。

(六)安排生活化作业,构建小学数学快乐课堂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为了巩固所学数学知识,教师往往会给学生安排一些数学作业,而这些数学作业因为比较枯燥,所以学生在做作业时普遍存在着敷衍的心态,这样不仅会让数学作业的效果大打折扣,同时还会消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想要改善这一现状,教师在给学生安排数学作业时,应该尽可能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同时打破书面作业形式,采取更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业形式,让学生可以快乐地享受做作业的过程。例如,在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课《数据的表示与分析》的教学中,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和掌握各种统计图,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并能从统计图中分析出一些现象等。所以教师在教学后,可以为学生安排一些贴近生活的作业,而且为了能让学生在做作业时可以有一个较为愉快的心态,教师所设计的作业形式也应该做出创新,像是设计数据统计与分析的研究课题,让学生以“一周晴雨表”“一周温度调研”“学校周边商户调研”等为研究课题,收集课题相关的数据信息,然后基于所收集到的数据选择并制作统计图,同时还要对数据内容进行分析,得出自己的一些看法。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极大程度地增加课后作业的有趣程度,从而消减学生普遍存在的不想做作业的想法,而且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既有书面内容,也有实践内容,可以让学生得到多方面的锻炼,进而使得学生可以更加牢固地掌握这部分数学知识。

三、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构建快乐课堂,既是素质教育环境下的必然要求,也是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一大需求,同时快乐课堂的构建还非常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而兴趣又是学习的动力源泉,所以教师必须要予以重视。就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开展游戏教学、引入趣味小故事、采取鼓励竞争方式、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以及安排生活化作业等策略来构建快乐课堂,让学生可以在更加多元化,更加自由的课堂环境中学习数学知识,提升自身能力。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情境数学
不同情境中的水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