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绘本阅读教学对策分析

2022-10-24郑春阳

考试周刊 2022年30期
关键词:大卫插画绘本

郑春阳

绘本通过色彩鲜明的图画与精简易懂的语言讲述儿童故事,其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读来有无限想象空间。伴随绘本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教师关注到绘本的教育作用,进而将其以阅读的形式引入小学课堂,有效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与阅读理解水平,将语文学科素养的培养落地。

一、 绘本概念与绘本阅读教学必要性分析

(一)绘本的概念

绘本也叫作图画书,最早起源于国外,我国对绘本概念的理解约同于图画故事,属于文字与插画搭配、故事与情感融为一体的儿童阅读材料。绘本在表达方式方面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比如哲理性、趣味性、叙事性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借助绘本开展教学活动,与小学生的审美标准以及兴趣爱好高度贴合,同时在绘本文字与插画的辅助下能够让学生轻松了解故事内容以及故事情感,促使学生在系统性学习后就能大致解说故事情节。

从儿童故事书的设计思路角度而言,文字与图画结合后的效果直接决定该书籍的类型,所以绘本书籍的设计必须要保证文字与图画结合的合理性、融合性、观赏性,且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才能称之为绘本。所以绘本书籍中的插画多是专业人员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思维模式精心设计而成,而且每一幅画面都饱含细节,线条与色彩的搭配也足够吸引儿童注意力,从视觉上呈现出独特的形式美感。

(二)小学语文绘本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1. 提升阅读兴趣

阅读积累是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根本,同样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强化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与阅读认知,这能够让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得到显著提升。小学生所认识的汉字数量有限,这也使得学生的阅读活动难以有效进行,理解困难、识字困难都是学生时常遇到的阅读阻碍,因此如果仅是凭借单一文字形式的文本阅读,极其容易使学生对阅读产生厌倦情绪,降低了阅读兴趣,最终影响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而绘本则不同,图文结合的形式既形象又直观,可以让学生看到即产生一探究竟的兴趣,教师仅需要围绕绘本故事设计与之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情境中观察,便能促使学生轻松理解绘本内容,让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思维能力得到协同提升。

2. 提升阅读教学质量

小学阶段,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相对较强,往往颜色鲜明、充满立体感的事物更能吸引其注意力。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分析可以了解到,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内容单一已经是普遍性问题,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的整体质量。将语文阅读教学与绘本阅读进行有机结合,可以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调动课堂参与积极性的同时,逐步帮助学生养成善思考、爱探索的良好阅读习惯,促使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得到质的提升。不仅如此,开展绘本阅读教学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也起到促进作用,教师可围绕绘本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能够掌握更多的阅读技巧、积累更多汉字,做到学有所获,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夯实基础。

二、 小学语文绘本阅读教学实施策略

(一)结合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绘本作品

优质的、合适的作品是开展绘本教学最基础的一步,教师在选择绘本作品的过程中应以优秀出版社的少儿出版作品作为首选,然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认知能力、心理特征、年龄特征等再次进行筛选,最后筛选出阅读难度适当的绘本作为阅读教学资料。

兴趣是驱动学生阅读的最好动力,教师在选择绘本作品时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通常情况下只有让学生对作品产生兴趣,学生才会发挥能动性自愿阅读,主动探索作品中蕴含的知识,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让绘本作品发挥出本身的教育价值。以《大卫不可以》绘本为例,主人公大卫的经历也是每一位学生的经历,所以学生理解起来也较为容易,教师可以借助这一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蕴含的情感,进而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能够深刻体会到父母的辛苦,懂得大卫妈妈对大卫温和坚定的爱。所以在选择绘本作品时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且是学生喜欢的、能够启发思想的绘本作品。

(二)利用绘本插画,激发阅读兴趣

1. 感悟绘本独特美感

绘本故事书中丰富的插画内容,既能起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辅助阅读与理解的作用,同时还能够有效启迪智慧,让学生沉浸在绘本故事中,体会读书的浓浓乐趣。不同的绘本中对故事的情节与风格设计均不相同,呈现画面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比如卡通画、水彩画、简笔画等,与故事内容相呼应,能够丰富绘本故事的情节美感,让故事内容更加立体,极其容易将学生的阅读情绪带入故事当中。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感悟绘本的独特美感,进而激发学生阅读绘本的兴趣,促使学生在精读中感悟到绘本中蕴含的思想情感。与此同时教师还需引导学生对现实展开思考,感受生活之美。以《红帽旅行记》绘本故事为例,内容中主要描写了小红帽在各国旅行路上遇到的人与事,有精灵、小矮人、灰姑娘、白雪公主,该故事的特点具有童话的美好,又融入了小学生的欣赏视野,学生在实际阅读阶段能够不自觉将其与实际生活串联起来,想象自己如同小红帽一般穿梭在各地玩耍,让语文绘本阅读教学向实际生活延伸,这对加强绘本阅读效果具有积极作用。

2. 联想绘本绘画之美

为让学生获得良好的绘本阅读体验,使学生将身心融入绘本故事中,教师在实际教学阶段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出声阅读,让学生浸润在阅读中,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在课堂中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同时也能增加学生对绘本内容的印象,便于更好地获得阅读感悟,进而通过绘本中的人物与事件反思自己的行为与情绪,从而发现自我,最终让学生实现自我认知智能的提升。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对绘本故事的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并通过适当提问帮助学生梳理阅读思路,让绘本阅读的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优化。以《小猪变形记》绘本故事为例,教师可通过设问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阅读,当读到“总该有什么好玩的事吧,我去找找看!”时,教师可提出引导性问题:“大家猜一猜小猪接下来会遇到什么好玩的事情?”

学生纷纷回答:“小猪看到长颈鹿了。”

教师继续提问:“那么长颈鹿在做什么呢?”

学生回答:“长颈鹿在吃树梢上的叶子。”

这时教师可抛出启发性问题:“小猪可不可以吃到树梢上的叶子呢?”或者“长颈鹿是食草动物吗?”等。

通过连续的引导与设问,既能让学生顺利完成绘本故事的阅读,同时学生结合文字与插画能够快速进入到绘本世界,将书中信息与已有知识进行关联,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其思维更加开阔。此种教学方式既能让学生体会到绘本插画的美感,又能引发学生对绘本内容的联想,将绘本越读越厚。

(三)善用绘本优化童心,获得阅读期待

1. 启发思考童话世界

利用绘本故事优化同心需要语文教师根据绘本故事情节以及图画色彩,从故事主人公的角度出发为学生讲述故事,将绘本故事情节立体化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沉浸在图画的真善美世界中,进而引发学生对“童话世界”的思考,做到真正走进文本,个性化解读文本。以《小凯的家不一样了》绘本教学为例,故事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小凯一个人在家时心中感到非常害怕,由此他发现家里的一切都在发生变化。沙发变成大猩猩、水管变成蛇、水壶变成猫的模样,床边甚至还有一只鳄鱼……教师在讲解绘本故事过程中,为增加故事情节的神秘感,可配合节奏舒缓的音乐以及童话式的语言方式娓娓讲述小凯家里一系列神奇变化,让学生全身心的倾听故事。在读思达教学法视域下,教师还应重点关注学生的表达输出,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向全体同学分享日常看到过的“奇怪”现象以及自己又是如何应对的,让言语实践能力落地。如此一来学生在整节语文绘本课堂中,能够逐步体会绘本阅读带来的快乐,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最后的思考与表达环节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小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奠定前期基础。

2. 感悟真善美世界

在小学阶段通过绘本开展阅读教学,不单是为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更是一场美好的心灵旅行,引领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而绘本故事在这里是充当媒介的作用,借助故事的人物与情节启迪学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对与错、学会判定对与错、知道如何正确做,有效净化学生的心灵。基于此,教师在实际教学阶段可适当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故事人物展开评价,一方面是为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此外在小组评价中让学生有机会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解读人物,感受他人眼中的故事人物,体会他人眼中的真善美,这也是绘本阅读教学的独特魅力所在。以《爷爷一定有办法》绘本教学为例,故事通过描绘充满人情味的小镇和约瑟的家庭,表现出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情感。在教学导入环节,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绘本的封面以及故事插画,思考故事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在做什么、可能发生哪些事情等,在此基础上由教师带领学生分段阅读,细细品味故事情节。在阅读教学完成后,为深化绘本阅读效果,教师可组织学生从人物行为、性格特点、人物关系三个角度切入,展开人物评价,透过故事情节与人物让学生理解真善美,了解真善美的具体含义。此种绘本阅读教学方式强调学科思考,引导学生提升审美鉴赏能力,有利于显著提升语文阅读教学质量,让绘本的魅力之光在课堂绽放。

(四)指导学生细读文本,提升语文学习能力

每个学生对绘本内容的认识与解读均不相同,但基础都是站在故事本身的视角去解析的。图画占据了绘本故事的一大部分,如果教师过于关注故事情节而忽略了插画细枝末节,很容易造成阅读信息接收的偏差。小学生所阅读的作品不论主题与内容都会相对浅显,因此绘本阅读教学不能仅是单一的叙述故事,还应带领学生深入挖掘插画中隐藏的信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打造高效的语文阅读课堂。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尝试用学生的思维与分析习惯去观察插画,看会更加关注哪幅插画,也许还能发现更多意想不到的细节。

细读文本主要是指品味插画中的细节,进而精确掌握插画中蕴含的深层信息,这样学生阅读时不仅能获得良好的读书体验,也能与作者建立情感连接,感受作者的所思所想。因此在实际教学阶段,教师应注意提醒学生观察细节,依旧以《大卫不可以》为例,故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个画外音:“大卫,不可以!”当大卫在浴缸玩水时、当大卫玩得一身污泥回家时、当大卫站在椅子上去拿糖罐时……这时妈妈都会大喊道:“大卫,不可以!”在插画中却并没有出现妈妈的身影。但是当大卫打碎了花瓶被罚站时,大卫委屈地哭起来,这时画面中出现了妈妈,并给了大卫一个拥抱,还安慰到“大卫乖,我爱你!”教师可带领学生逐一挖掘故事中的细节描写,促使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挖掘故事深厚的内涵。

(五)组织写话练习,延伸绘本阅读内容

每一个绘本讲述的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展现的是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但是绘本故事中也会存在“意犹未尽”,也就是说故事中还存在道理等待学生挖掘与探索。小学阶段的语文绘本阅读可以基于这一特点出发,在完成基本内容的阅读后,组织学生通过写话的形式再次描述故事情节,以达到加深阅读记忆的作用。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对绘本内容进行适当延伸,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发挥想象力,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阅读感悟,也可以构建高效的语文绘本课堂教学。以《长大了我很棒》绘本故事教学为例,教师可启发学生回忆自己成长阶段有哪些难忘的经历、事情的起因是什么、结果是什么等,这时学生的情绪也会较为高涨,会积极讲述。在学生讲述完毕后,教师要继续提问:“那么同学们在解决事情过程中有什么收获呢?”之后就带领学生走进绘本故事中,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梳理故事情节,最后鼓励学生针对故事内容以及自己实际经历,写下阅读心得。针对写作逻辑清晰、语言流畅的学生给予一定的肯定,针对写作水平有待提升的学生则要给出改进建议,促使学生树立写作信心持续努力。绘本阅读与写作的结合,让学生思维、阅读、写作能力得到协同锻炼,在教师有意识地引导与督促下,学生之间的水平差距也能有所缩小,逐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 结语

综上所述,经典绘本中蕴含丰富知识、哲理、思想情感,绘本作为图画的艺术,同样也是文字的艺术,将其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材料,既能有效激活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阅读魅力。基于此教师应高度重视语文绘本阅读教学,在合理选择恰当绘本的基础上不断反思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带领学生解读绘本,让学生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将绘本的教育作用淋漓尽致发挥出来,促使学生的语文学科能力获得提升。

猜你喜欢

大卫插画绘本
就要紧紧粘住你
绘本
绘本
大卫,不可以
绘本
大卫,圣诞节到啦
拯救大卫
无脸小插画
超暖萌治愈系插画
插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