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探析

2022-10-24王淑彬

考试周刊 2022年30期
关键词:炼字古诗词诗词

王淑彬

古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代表体裁,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超高的鉴赏价值,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板块。在古诗词隽永的语言和绝美的意境背后,承托着古代诗人词家的智慧和情感,加强古诗词教学是开拓学生精神视域、润泽学生人文情怀的捷径。基于此,教师理应将小学古诗词课程与创新教育思想相融合,带领学生涵泳诗韵、步入诗境、体悟诗心、品赏诗情,从而强化学生的古诗词学习能力,增进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和文化传承意识,下面我们就对这一目标展开教学方法探析。

一、 小学语文开展古诗词教学的意义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它蕴含了丰富的文字内容、思想情感以及修辞技巧,对培养小学生的语言感知力和语用能力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而且古诗词中具有较高的文学审美价值,更加有助于熏陶学生的思想素养、道德情操、审美意识。在小学语文中进行古诗词的教学非常有必要,因为从某种角度来说,一个学生掌握古诗词的程度,就可以反映出这名学生的文化素养。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古诗词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中,古诗词的讲解需要满足新时代下社会对学生的文化要求。古诗词的一大特点就是语言简洁押韵,而且比较讲究对仗和工整。对小学的学生进行古诗词教育,能够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并且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我国古诗词类型众多,内容丰富。小学阶段的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词能够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丰富学生阅读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并且提升古诗词的理解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古汉语基础。小学生正处于提升素质能力的关键时期,需要汲取丰富的语言知识开阔视野和发散思维。学习古诗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是其具有韵律、节奏的文字,在诵读时能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意识,在引用时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存问题

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由于年龄较小,理解能力不足,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显得格外吃力,体会古诗词中的意境就更加难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会逐字逐句地对古诗词内容进行翻译,然后再串联每一句的意思形成整首诗词的意思,教师一般会将一篇古诗词分割成几个部分来逐句进行讲解,表面上学生都会翻译了,而且也能够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但是学生的学习和感受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对古诗词中的意境和体验感悟还是有所不足,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所涉及的古诗词教学题材和其他文学题材内容上有很大的不同,除了古诗词内容短小之外,其语言的运用也相对含蓄,所以古诗词本身所具备的特点,就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古诗词教学课堂中应当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形式更加趋于多样化,从而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古诗词的内涵。但是从语文教学实际来看,部分教师并没有做到这一点,授课的过程中依旧采取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模式,除了让学生记忆字词的字面意思之外,还要求学生逐字逐句的完成古诗词翻译的任务。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古诗词的教学内容,部分的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时,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古诗词的翻译以及作者背景的介绍等基础知识上,忽略了审美教育。

三、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探析

(一)创设多媒体情境,带领学生步入如画诗境

古诗词最为人称道的,就是其绝美的意境,古代诗人词家运用精妙笔法,或是细心描摹,或看似随意点燃,寥寥数笔总是可以勾勒出一幅幅引人入胜的意境画卷,教师想要提升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性,必须应用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对诗词意境的感知能力,这样学生才能逐步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诗词意识。但是就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实情况而言,多数教师对古诗词意境的呈现效果都不够理想,小学生对古诗词领悟理解能力还处在启蒙时期,诗词教学氛围如果存在缺失,势必会给学生欣赏和把握古诗词意境造成不利影响。烘托古诗词意境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创设多媒体情境,依赖时下优渥的互联网资源,古诗词教学所需的多媒体素材应有尽有,与古诗词内容契合的多媒体情境,既可以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感官体验,也能更好地营造意境,从而帮助学生流畅理解诗词内容。因此,教师在创新古诗词教学方法时,应该善于开发互联网资源,创设多媒体情境,带领学生步入如画诗境,落实古诗词教学关键点,从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诗词学习能力。例如,在教材《池上》一课教学中,教师在导入环节就可以为学生播放儿童采莲戏水的动画资料,同时向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你们在动画中看到了什么?学生经过合作讨论,顺利答出池塘、莲花、小娃娃等观察到的事物,这样学生对诗文所描绘的景象和意境就产生初步探知。接下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跟随多媒体情境开展古诗朗读和语言分析,感受诗中天真无邪、充满童趣的小娃娃形象,以及清新美妙的池上意境,赏析白居易字求浅、意求深的语言风格,从而落实诗词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美好童年生活的珍视和热爱之情。

(二)开展配乐朗读,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音律美

朗读是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流程,以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诗词朗读时,大多是让学生直接朗读,这种朗读模式未免过于单调,整体的朗读气氛缺乏活力。古诗词最突出的艺术特色就是具有音律美,诗词创作讲究随律押韵和随调则韵,这些都表明古诗词的韵律和乐曲的律、调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艺术门类之间总是具有相通性,鉴于古诗词韵律和声乐曲调之间的紧密联系,教师在优化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时,不妨加强开展配乐朗读,一方面有了乐曲的融入,诗词朗读环境会更为灵动,学生参与朗读的兴趣被充分激发,另一方面古典诗词文学和古典乐曲属于姊妹艺术,学生在古乐的感染和带动下,可以通过朗读深层次感受古诗词音律美,从而使古诗词课堂满溢古典气息,引领学生更好地得观古意,发展和完善学生的艺术品位与诗词鉴赏能力。例如,在《望庐山瀑布》一课教学中,教师在诗文朗读环节就可以利用音频设备播放古典乐曲《渔樵问答》,古乐表现了渔樵在青山绿水间的豁然情绪,和本课诗词内容相得益彰,教师一边播放乐曲,一边鼓励学生随乐声富有情感的放声诵读诗文,读出语言文字抑扬顿挫的节奏,这样学生便可以很好地感受古诗的音律美。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运用工具书解决诗中“庐、瀑、炉、疑”等生字,体会诗文所描绘的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领略李白大胆的想象力和雄奇的笔法,从而提升学生对诗词文化的了解兴趣,以及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

(三)渗透背景知识,促进学生领会诗词创作意图

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创新来讲,用好诗词背景知识是教师必须落实的教学要点。与古诗词有关的背景知识通常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诗词作者的生平背景,学生了解这类背景知识,既可以认识更多的古代诗人词家,也能透过作者生平经历,对诗词情感以及同作者的语言创作风格做出更好把握;第二类是和诗词有关的历史事实背景,任何文学作品的创作,都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古诗词也概莫能外,文学和史学向来存在共通共融的关系,学生多积累一些与古诗词有关的历史人文知识,既可以结合时代对诗词内容展开深度思考,也能避免对诗词思想情感产生错误认识和解读。因此,教师在革新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措施时,应该加大背景知识渗透比重,这样一来可以丰富诗词教学资源,促进学生领会诗词创作意图,二来也能事半功倍的锻炼学生的诗词赏析能力,培育学生的文化积累意识,从而引领学生观史知今、读诗养志,大幅度提升古诗词教学水准。例如,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课教学中,教师在导学环节就可以应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作者王维的生平背景资料,使学生了解本诗是作者十七岁时独身前往长安求取功名,恰逢重阳节,因思乡思亲而有感而作,这样学生既增进了对作者创作意图的了解,也对诗文情感产生总体把握。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开展古诗品读,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内在见解,体会作者对家乡亲人深厚的思恋之情,从而促使学生透彻参悟作者的创作意图,培植学生合作解读、鉴赏古诗词的兴趣和技能。

(四)对接日常生活,消解学生对古诗词的陌生感

小学生接受系统化古诗词教学的时间尚短,加之知识储备比较匮乏,学生面对古诗词课程学习,经常会产生畏难和抵触情绪,致使教师深度教学工作无法顺畅开展。除此之外,古诗词无论在语言风格还是体裁形式上,都和现代白话文存在明显差异,学生开展古诗词探究时,感到诗词语言晦涩难懂,更谈不上自主理解诗词的内在含义了,这是教师实现高质量古诗词教学目标所面临的主要困境。生活化教育理念和手段在古诗词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即便是古诗词的创作年代距今较为久远,但是其阐述和描绘的内容也没有脱离日常生活,小学生积累的生活经验,已经足够支撑教师在古诗词课程中开展生活化教学。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创新和实践过程中,应该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与诗词内容相对接,促进古典文学和现代生活的交融和碰撞,这样一来可以消解学生对古诗词的陌生感和抵触感,二来也能引导学生基于生活体验解读诗词,这样学生的诗词鉴赏兴趣和学习能力就可以得到同步培育,生活化学习意识也可显著提升。例如,在《元日》一课教学中,教师在导学环节可以先通过多媒体屏幕,为学生展示春联和春节庆祝场面,同时对接日常生活设问:同学们,在你们的家庭中,每年是如何庆祝春节的呢?你能和老师、同学分享一下吗?这个问题有效调动学生回忆生活的积极性,学生立刻和同伴展开热烈讨论,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选几名学生分享春节庆祝方式,并顺势引出古诗主题:同学们,古代的大年初一被称为“元日”,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王安石笔下的年初一是怎样庆祝的吧!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教材插图以及多媒体资料,感受诗文中“屠苏”和“旧符”等词语的表情达意作用,体会古人庆祝春节的欢快场景,从而加深学生对传统节日和诗词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意识。

(五)加强炼字讲解,帮助学生深度品析精妙的语言

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强调对炼字的推敲,古代诗人的创作功底极为深厚,他们总是运用最简洁精练的语言,去描绘渲染最传神的意境、完整表述内心的情志意趣。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就曾说过“语不惊人死不休”,足见古诗词作者们对炼字手法运用的重视程度。教师在创新古诗词炼字教学方法上倾注更多精力,是引导学生把握诗眼、解读诗魂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在优化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手段时,应该着力加强炼字讲解,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炼字鉴赏技巧,帮助学生深度品析古诗词精妙的语言,体会作者遒劲的笔法,从而锤炼学生自主解读诗词的能力,培养学生揣摩和推敲古诗词文藻的良好习惯。例如,在《夜宿山寺》一课教学中,本诗大量运用炼字手法,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逐一品析“危、百尺、摘、恐、惊”等精炼字词,引导学生体会楼之高,以及作者豪放、率直的心胸和性情。在开展炼字精讲时,教师还可以尝试将炼字替换为其他字,让学生对比、区分其中的差异,这样学生既可以进一步感知作者对夸张和炼字手法的纯熟运用,也能得到想象思维和创作习惯的有效培养,从而借助炼字讲解增强学生对古诗文内涵的领悟能力。

(六)深挖情感旨意,引导学生揭示诗词意蕴内涵

小学语文古诗词课程实现有效教学目标的重中之重,在于学生对诗词情感的透彻理解和参悟。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是诗人在诗词创作中的常用手法,无论是照彻古今的明月,还是吹面不寒的春风,都是作者内在情感的真实写照。语文古诗词教学追求带领学生象外寻意,学生唯有对诗词情感的体悟达到一定深度,才能和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与对话,从而达到理想的艺术境界。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古诗词课程中实施高效教学方法时,应该始终围绕诗词情感铺陈教学内容,带领学生深挖诗词的情感旨意,引导学生揭示诗词的意蕴内涵,这样一来可以提升学生诗词赏析效果,深化学生对诗情和诗心的体悟,二来也有助于陶冶学生情操、厚植学生的人文情怀,从而整合古诗词课程教改目标。例如,在《雪梅》一课教学中,教师在导学环节就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梅花在雪中盛放的视频资料,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观看这段视频,你能说一说是梅花更美,还是雪更美吗?学生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和争执,难以达成统一意见,教师可以适时介入:同学们所争论不下的问题,正是本课要探究的重点,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吧!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读诗悟情,先分析作者对雪和梅特点的描绘,即梅香雪白,然后再鼓励学生合作探讨雪和梅的长处和不足,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雪梅的喜爱之情,懂得“罔谈彼短,靡恃己长”的道理,从而促进学生把握古诗情感,咏思诗文的情趣和理趣,助推学生积极完善个人修养和文化品格。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古诗词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学艺术鉴赏价值,教师着力创新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是增强学生诗词品析能力、发展学生人文素养的必要举措。因此,教师应该基于先进教学观念,积极创设多媒体情境、开展配乐朗读、渗透背景知识、对接日常生活、加强炼字讲解、深挖情感旨意,将多样化创新教学手段实践于古诗词课堂,唤醒学生的古诗词鉴赏期待,锻炼学生对诗词的理解探究能力,从而让古典文学艺术之美浸润学生的智慧心灵和品德情操,激扬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豪和热爱之情。

猜你喜欢

炼字古诗词诗词
踏青古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炼字·炼句·谋篇(外一则)——杜甫《望岳》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炼字”
古诗词中的新年
诗词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