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讯

2022-10-20张涵,田佳奇

中国国情国力 2022年1期
关键词:碳达峰钢铁企业旅游

科技创新助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

2021年12月3日,由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和中国金属学会联合主办的“2021(第十届)中国钢铁技术经济高端论坛”在线上召开,本届论坛以“双碳背景下钢铁行业新阶段、新技术、新经济”为主题。

中国金属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田志凌在致辞时表示,我国钢铁行业在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过程中,要全面正确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核心还是要靠技术革命,应着力推动新冶炼、低碳冶金工艺技术攻关示范,有序发展电炉钢,促进废钢资源高质高效利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指出,我国钢铁行业强有力地支撑着国民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在绿色低碳发展形势下,钢铁作为我国制造业中能耗高、碳排放量大的行业,需要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加速低碳转型。在钢铁行业落实“双碳”目标的进程中,产业结构调整与流程结构调整是两大重要抓手,关键共性技术突破是重要支撑,节能、界面技术、智能制造是有效手段。从钢铁行业低碳冶金技术路线来看,主要包括八个方面:一是政策支持,淘汰落后产能;二是加强信息化建设,运用数字化转型赋能;三是优化钢铁布局,鼓励短流程工艺;四是节能和降碳同步;五是用全生命周期理论研发产品;六是开发利用CCUS技术;七是研究推进氢能新技术;八是进行技术创新体系改革。其中,氢冶金担负着将高碳排放的钢铁业改变为零碳排放的重任。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指出,“双碳”目标下我国钢铁行业作为减碳重点行业应首当其冲,为有效落实“双碳”目标,建议重点关注三个关键问题:一是减碳不能单打一,应从我国现阶段国情出发,坚持降碳、减污、增绿、增长四位一体协同推进;二是减碳不能“运动式”,应以绿色技术替代传统技术,是要减少碳排放,而不是减少生产能力,不是降低增长速度,更不是在不具备绿色技术和供给的情况下人为打乱正常的供求秩序;三是减碳指标不能错位,应更多采用经济性、市场性办法。

我国钢铁行业如何走出高质量发展之路?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屈秀丽认为,应着力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促进供需平衡,稳定市场;二是坚持绿色低碳发展,节能降耗;三是坚持科技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四是全面对标挖潜,降本增效。

《中国碳达峰碳中和进展报告(2021)》在京发布

2021年12月29日,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的“《中国碳达峰碳中和进展报告(2021)》发布暨‘碳达峰碳中和’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碳达峰碳中和进展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指出,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及实施节能提效,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路径。概括起来,可表述为“优产、减煤、稳油、增气、加新、提效”,即优化产业结构,逐步减少煤炭消费,稳定石油消费规模,增加天然气消费规模,提升风、光等新能源消费比重,建立节能提高能效长效机制。

《报告》认为,我国要在10年内实现碳达峰、再用30年实现碳中和,面临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能源效率偏低、绿色低碳技术不足、体制机制不完善、外部环境严峻六大挑战,即应立足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稳住存量、拓展增量,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为底线,争取时间实现新能源的逐渐替代,推动能源低碳转型平稳过渡。一是因地制宜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避免“一刀切”和“碳冲锋”。二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严控“两高”产业。三是调整能源结构,打造清洁高效现代能源体系。四是重视节能提高能效,实现能源“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五是积极推动电气化、新型燃料替代、负碳等技术突破和创新。六是加强技术、政策、标准和规则等国际合作。七是深化改革,加快构建适应新能源大规模发展的电力体制。

《文旅大数据蓝皮书:中国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大数据报告(2021)》在京发布

2021年12月29日,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大数据研究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文旅大数据蓝皮书:中国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大数据报告(2021)》(以下简称《蓝皮书》)。

《蓝皮书》基于多维多源大数据对全国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剖析,构建多层级的指标体系,对各城市、各地区的文旅产业发展进行综合评估,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和展望。《蓝皮书》指出,我国文化和旅游产业总体发展水平在不断提升,文旅融合发展成为主态势。总指数值较高的是北京市、上海市、重庆市、天津市、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福建省、海南省、陕西省。

分指标来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综合指数、旅游产业发展综合指数和文旅融合产业发展综合指数的权重依次为0.3326、0.2771和0.3903,说明我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地区差距较小,不同地区文旅融合产业的发展差距较大。北京市和上海市的各项分指标均表现优异,实现了文化、旅游和文旅融合产业的协同高质量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武汉市文化传播指数值显著提高,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秀。

从地区差异来看,在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上,东部远远领先于西部,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的整体文旅融合产业发展表现最好,但华北地区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抗风险能力均较弱;西南地区的文化、旅游和文旅融合产业发展的协同性较好;东北地区的整体发展水平较低,特别是文化产业和文旅融合产业发展水平还需提升。

基于上述规律性认识,《蓝皮书》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产业体系完善、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愿望、生态文明建设和休闲经济升级五个方面对未来产业发展进行展望。并结合当前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从政策引导、区域统筹、市场管理、营销推广等方面为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提出质量提升建议。

2022年我国钢铁需求量预计将小幅下调

2021年12月15日,由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主办的“2022中国和全球钢铁需求预测暨2021中国钢铁企业竞争力(暨发展质量)评级研究成果发布会”在京举行。

据了解,本次参与钢铁企业竞争力(暨发展质量)评级的对象,包括国内大多数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吸纳了部分其他钢铁企业,共有122家钢铁企业进入本次评估范围,合计粗钢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90.2%。钢铁企业竞争力(暨发展质量)评级要素框架体系通过企业基础竞争力、企业发展竞争力、企业绩效竞争力三个板块进行,评估围绕粗钢产量、炼钢设备先进性、铁矿石保障程度、废钢保障程度、技术创新能力、环保绩效、碳生产率、吨钢利润等23个指标开展。

据介绍,此次评估进入评级A+(极强)、A(特强)、B+(优强)的钢铁企业共有92家,占评估钢铁企业总家数的75.4%,合计粗钢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6.3%。其中,竞争力(暨发展质量)评级为A+(极强)的钢铁企业有18家,占评估钢铁企业总家数的14.8%,合计粗钢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9.3%。竞争力(暨发展质量)评级为A(特强)的钢铁企业有38家,占评估钢铁企业总家数的31.1%,合计粗钢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26.1%。竞争力(暨发展质量)评级为B+(优强)的钢铁企业有36家,占评估钢铁企业总家数的29.5%,合计粗钢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0.9%。

会上,《2022中国和全球钢铁需求预测报告》同期发布。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总工程师李新创表示,采用钢材消费系数法和下游行业消费法对2021年和2022年中国钢材需求量进行综合预测,并考虑到不同方法的特点及各自的局限性,对这两种方法所得的结果进行加权计算,预计2021年中国钢材消费量为9.54亿吨,同比下降4.7%;预测2022年中国钢材需求量为9.47亿吨,同比下降0.7%。

猜你喜欢

碳达峰钢铁企业旅游
蒋伟群:侨界“碳达峰、碳中和”追梦人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技术清单研究
浅谈“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的发展与公平问题
新发展格局下加快内蒙古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思考
旅游
钢铁企业盟员选择问题研究
钢铁企业成本管理问题与创新
新常态下钢铁企业的转型发展以及建议
一季度大中型钢铁企业主营业务亏损超百亿元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