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部静脉型血管平滑肌瘤伴“珍珠样”静脉石1例

2022-10-14杨尹杨金江李晓霞杨丽陈海燕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2年9期
关键词:锁骨平滑肌肿物

杨尹 杨金江 李晓霞 杨丽 陈海燕

血管平滑肌瘤(Angioleiomyoma,ALM)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起源于血管平滑肌,属于血管周围肿瘤,常见于四肢,女性多发[1,2]。该病发病率低,影像学表现特异性不强,临床误诊率高。2022年1月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1例ALM,该病例术前诊断不明确,术中发现肿瘤内可见大量“珍珠样”静脉石,十分罕见,最终通过病理检查确诊。现将该病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9岁,2022年1月10日因“发现左侧颈部肿物11年”入院。患者11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左侧颈部肿物,大小约4cm×3cm,呈慢性增长,无疼痛、出汗、发热、四肢颤抖、眼球突出、声音嘶哑等,1周前就诊于外院,行体表肿物彩超提示左侧颈根部囊实性肿块伴钙化,考虑血管瘤。患者为进一步诊治至我院血管外科就诊。无特殊既往史。入院查体:左侧颈部锁骨上方可触及7cm×4cm肿物,无触痛及压痛,未扪及震颤,未闻及血管杂音。

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示:左侧颈部包块动脉期可见供血血管,静脉期弥漫性高增强,考虑血管瘤(见图1A及1B)。MRI示:左侧颈前皮下巨大不规则等T1稍长T2信号,压脂后呈明显高信号,边界清晰,并可见点状低信号(考虑钙化可能),血管瘤可能性大(见图1C)。增强CT示:左锁骨上区占位,最大横截面约6.7cm×2.7cm,其内可见多发点状钙化灶,静脉期肿块内可见强化血管影,血管瘤可能(见图1D)。

行血管瘤切除,术中可见血管瘤位于颈阔肌下,边界基本清晰,大小约12cm×5cm,内有大量富含静脉血的血窦,可见数枚静脉石(Phlebolith,P),质硬,呈“珍珠状”。血管瘤与锁骨下静脉边界较清晰,有数支粗大的回流静脉汇入锁骨下静脉,钝锐结合完整切除血管瘤。术后病理检查示:送检组织为纤维脂肪、平滑肌组织,内见增生的厚壁血管及血栓形成,符合血管平滑肌瘤(见图2)。

图1 颈部影像学检查

图2 病理检查

2 讨论

ALM在组织学上根据血管和平滑肌细胞生长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实性型、静脉型和海绵型[1,2]。单纯依靠影像学诊断ALM非常困难,Woo等[3]报道16例血管平滑肌瘤,术前诊断为神经节、神经瘤或神经鞘瘤、包涵性囊肿和脂肪瘤,均不正确,无一例临床诊断为血管平滑肌瘤,本病例术前各项检查均提示为血管瘤。MRI诊断ALM的特异性相对更高,有研究表明血管平滑肌瘤的MRI表现与组织学亚型有关[4],实性型和静脉型血管平滑肌瘤的T2加权图像具有特异性MRI表现,可与其他软组织肿瘤鉴别。虽然超声对诊断ALM有一定的价值,但误诊率较高[5]。CT对钙化灶更为敏感,由于ALM主要由平滑肌及血管组成,相较于MRI而言CT并无优势,故较少用于血管平滑肌瘤的诊断。

ALM应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血管瘤、纤维血管瘤、平滑肌肉瘤、神经源性肿瘤、肌周细胞瘤等进行鉴别诊断[6]。血管平滑肌瘤仅依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很难正确诊断,通常需要病理检查。ALM主要表现为增生的平滑肌束围绕在血管周围呈肿瘤性的生长,少数病例可伴发程度不等的钙化,少数病变可伴发玻璃样变、钙化、黏液样变、脂肪组织增生、淋巴细胞浸润、出血及脉管内血栓机化等改变。静脉型病变内有静脉型血管,管壁肌层厚、病变内平滑肌束排列不甚紧密,血管壁外层平滑肌与血管间平滑肌束相混合,海绵型钙化多见[7]。免疫组化分析显示,梭形肿瘤细胞对α-平滑肌肌动蛋白和波形蛋白有弥漫性反应,对肌间线蛋白有局灶性反应,肿瘤血管内皮细胞CD34阳性[8]。

头颈部ALM以颅内血管平滑肌瘤多见[9],血管平滑肌瘤占所有头颈部良性肿瘤的0.18%[8]。大多数平滑肌瘤平均直径在0.5~2.0cm,切面呈灰白色或红褐色,有光泽,后者可能是血管较多所致[3]。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血管平滑肌瘤的首选方法。本例患者瘤体达12cm×5cm,非常巨大,在头颈部血管平滑肌瘤中少见,且患者无压痛,手术过程中见数个“珍珠状”静脉石,血管丰富,可见大量静脉窦,平滑肌内有部分脂肪浸润,结合病理检查确诊为静脉型血管平滑肌瘤。由于ALM发生率低,加之临床医生缺乏认识,其很少在术前被诊断,提示临床工作中更好地诊断和治疗血管平滑肌瘤的重要性,增强对病理作为主要诊断依据的软组织肿瘤的认识,准确诊断ALM可避免延误治疗,并排除恶性病变,改善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锁骨平滑肌肿物
乳腺肿物的超声自动容积成像与增强磁共振诊断对比分析
带你了解卵巢肿物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喉血管平滑肌瘤一例
呵护锁骨皮肤
不掉到锁骨都不敢说是“矩形耳环
肠系膜巨大平滑肌瘤1例并文献回顾
高龄患者结肠癌伴右肝肿物的诊治探讨
咽旁巨大平滑肌肉瘤一例MRI表现
锁骨中段骨折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