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镇卫生院空间优化设计研究
——以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区石城镇卫生院为例

2022-10-12王秋菊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9期
关键词:流线卫生院乡镇

王秋菊

(广东理工学院建设学院,广东 肇庆 526100)

0 引言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正式发布,其中多次提到乡村医疗卫生建设,并明确了推进健康乡村建设的要求,只有提高乡镇群众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才能有效推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提升优化卫生院就医环境是保证乡镇医疗健康发展的条件。本文以云浮市云安区为例,先调查分析云安区7个镇的卫生院空间设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再提出了优化乡镇卫生院空间设计的策略,最后以石城镇卫生院实践案例为例,进一步论证和探索设计策略的可行性。

1 云浮市云安区乡镇卫生院空间设计现状调查分析

云安区是广东省云浮市市辖区,云安区下辖六都镇、高村镇、白石镇、镇安镇、富林镇、石城镇、都杨镇7个镇。近年来,在国家乡村振兴政策的影响下,乡镇卫生院得到了较大发展,但在就医空间环境方面仍然存在较多问题,笔者通过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其存在以下问题。

1)建筑陈旧,整体规划欠佳 由于乡镇的公共空间配套设施不完善,存在电线和水管“横冲直撞”地穿梭于建筑物之间的现象,公共医疗宣传栏规划凌乱,凸显出杂乱陈旧的建筑外观。在空间规划上存在着缺少规划停车区域、绿化景观区域、病人休息娱乐场所等问题。

2)VI形象系统可识别性差 多数乡镇卫生院存在VI形象系统可识别性比较差。形象识别系统的设计没有整体规划,出现多版本、多风格的标识,造成室内空间凌乱。

3)内部空间陈旧,功能适宜性欠佳 云安区乡镇卫生院内部空间中存在软装和硬装设施陈旧、舒适度较差、墙面发霉的现象。各个功能用房的布局、交通流线适宜性设计方面欠佳,不能凸显人性化需求。

4)忽视绿化景观设计的重要作用 调查发现,大多数乡镇卫生院绿化景观设计面积极少,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如云安区石城镇卫生院由于规划的面积有限,故绿化景观设计缺失。

5)信息化技术运用较差 调查发现,乡镇卫生院信息化技术运用较为落后。在收银室、药房、诊室、病房等空间还是保留着“靠人呼叫”的落后模式,服务效率较低,患者医疗体验感较差。

2 乡镇卫生院空间优化设计策略

2.1 安全性

乡镇卫生院空间环境优化首先应满足安全性原则,消除患者在就诊时的安全隐患并提升患者在就诊时的安全感。在优化空间设计时要考虑老年患者和行动不便者的行动特征,完善公共空间设计、无障碍设计、患者内心感知安全感的设计,减少患者碰撞或者跌倒现象。在就诊时,开放空间也会产生不安全,应该注意空间私密性设计。优化空间要考虑生理安全感和心理安全感两个方面。

2.2 舒适性

乡镇卫生院空间的舒适性主要体现在采光通风、色彩运用、照明设计、绿化景观设计等方面。注重自然通风和自然光线的引入,形成良好的风环境与光环境,减少封闭的区域给人带来的烦闷、压抑的心理感受[1]。注意重视色彩心理学的运用,加强色彩对患者心理带来的良好感受。严格按照卫生院设计的标准布置照明系统,可采取多层次可控的灯光设计,如主要灯光、阅读灯光、检查灯光、夜灯等,注意色温与功能的关系,设计舒适的照明系统。从室外庭院空间、立面、屋面3个方面构建良好的景观系统,加大康养景观的运用,坚持景观与建筑的和谐性,注重植物的生态性和情感性,给患者带来正面情绪,舒缓其压力。

2.3 可识别性

可识别性原则就是在室内外空间导入合理的VI形象识别系统,产生流动的就诊动线,减少患者就医时的困扰,提高医生工作效率。

2.4 功能适宜性

乡镇卫生院空间优化的适宜性主要是以医疗工艺流程为导向进行医疗单元位置的优化、功能房布局优化、交通流线优化、医疗内部空间灵活优化等方面。

乡镇卫生院以就医流程加强医疗单元位置之间的联系,实现单元布局最优化。功能用房的布局在遵循医院设计标准化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功能设置的个性化。例如在云安区7家卫生院都设置了中医馆,其中石城镇卫生院中医馆的面积达到452㎡,远超其他科室功能房面积,凸显出中医特色。

乡镇卫生院的交通流线设计要对垂直交通和水平交通相关的流线进行统一规划使得流动有序,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性。重点分析垂直交通中的人流流线、物流流线、车辆动线、信息流线的关系,以及水平交通中急诊、影像等相关科室水平流线的关系,理顺流线网络,统筹规划、合理设计,坚持患者至上、急救优先的理念,打造高效顺畅的医生从医、患者就医的动线流程,提升乡镇卫生院院的运营效率,缓解社会的压力和矛盾,真正体现为民服务的民生效应。

内部空间灵活优化主要考虑的是乡镇医疗机构人员设备有限,可将部分用房灵活设置功能共用。功能的可持续性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空间功能的规划也需要与医疗技术的发展同步。

2.5 信息化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各大医院都基本实现无纸化、无币化就医,患者就医的个人信息、影像资料等都实现了信息化传输,基本形成高效便捷的就医过程。乡镇卫生院也应建立信息化医疗管理系统、后勤服务系统、医疗信息系统、医疗教学系统,打破落后的壁垒,建立与大医院学习沟通的桥梁,才能更好地促进乡镇卫生院的发展。

3 乡镇卫生院空间优化设计实践

3.1 概况

本项目是位于云浮市云安区石城镇东山洞开发区的石城镇卫生院,该卫生院负责辖区52 670人的公共卫生健康服务。石城镇卫生院在积极响应国家振兴乡镇医疗发展的政策下,进行空间优化改造。本项目主要对1号楼的外观、1~2层、4层,2号楼的2层进行了优化改造,改造面积1 607.15m2。本项目以“患者为本”,以舒适环境、智能就医为设计理念,通过VI形象系统的导入、建筑外观优化、功能室适宜性优化、流线优化、信息化设备引入等,创建更具有安全性、舒适性、可识别性的医疗环境,实现了高效便捷的就医过程。

3.2 设计优化

1)完善VI形象识别系统 VI形象系统分为基础设计系统和应用设计系统。首先确立了以“服务健康,珍惜生命”为宗旨的核心理念,体现了石城镇卫生院竭诚服务精神追求,为广大乡镇居民提供健康保障;其次规范设计了标志、标准色、标准字体,标志采用圆形的形式,中间部分为国家统一的基础医疗系统标志,外面围绕着石城卫生院的标准字体和英文名称,表示石城卫生院以国家为核心开展工作,同时又有创新与特色,采取一组对比鲜明的标准色,蓝绿色代表着广大农村和生命,橙色代表活力;再有规范应用设计系统,提高了室内外空间的可识别性,改善了内部空间凌乱不堪的现象,营造出更为舒适的就医环境(见图1)。

图1 标志、标准色、辅助色

2)优化建筑外观,提高识别度 外观设计以卫生院标准色为基调,运用条状生态木对建筑檐部凌乱的电线进行隐藏包装,形成简洁统一的造型。运用了VI系统设计宣传栏的形式,统一规划墙身宣传栏的尺寸,避免了凌乱的现象。将陈旧的大门和侧门都改为玻璃门,增强了时尚感,也有利于提高空间的采光度。在建筑的侧面,运用标准色设计了大面积的宣传栏展示标志和卫生院名称(见图2)。

图2 建筑外观效果

3)优化内部功能适宜性 在空间功能上,坚持以患者为本和医疗工艺流程为导向的原则,在坚持乡镇卫生院设计标准下,再结合本院实际情况进行空间规划设计,减少了建筑结构与使用功能之间的矛盾,优化了流线网和导入了智能化就医系统,让服务更人性化。

大厅设计导入VI视觉系统,提高了空间的可识别性,增加了导诊台,为患者提供咨询服务。天花四周运用石膏板采用简洁造型,暗藏筒灯和LED灯带,中间部分为铝扣天花加嵌入式日光灯,照度严格按空间面积计算,形成了3个层次的照明,提高了空间照明系统的舒适度。将左边的西药房“铁笼子”一般的窗户改成棕色铝合金简约钢化玻璃窗,预留的高度严格按人机工程学执行。挂号、取药、收银处运用智能化LED电子显示屏设备,提高了服务效率(见图3)。

图3 大厅效果

诊室的设计,按照就诊流程进行优化空间布局,前面为诊查区,后面为诊疗区,形成合理的流线。对诊疗区的诊查床设置了隔帘,保护患者隐私,形成更人性化的空间。在1层过道优化设计时,导入VI形象系统,统一设计门牌号和宣传栏设计,修复了墙面设计,形成识别性强、干净整齐的整体效果。同时在过道中布置休息椅,为等候的患者提供休息区域,凸显更人性化的服务。

在对1号楼后面杂乱的空间优化时,先将斑驳不平的地面进行修复,形成平整的地面,完善了无障碍设计,更符合患者行动特征。调整了废水排放水管和水沟,用黄岗岩设计成栅格状水沟盖,能很好地进行雨水的排放,也形成安全和美观统一的效果。统一规划凌乱的广告位,形成鲜明整齐的规划区域,避免了安全隐患的发生。优化了窗户下的洗手台设计,设置了2个成人洗手台和1个儿童洗手台,满足不同年龄和身高的人群使用,凸显人性化细节设计。

2层采用适宜性优化设计,首先在空间布局上将2号楼的2层改为中医病房,扩大了中医馆的面积,凸显本院的中医特色,弘扬我国中医文化。中医馆面积的扩大和调整,使本卫生院将为更多的乡村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的条件,是卫生院空间灵活设计的体现,也是国家乡村振兴的重点。其次在1号楼2层第1个诊室处与2号楼2层间架起1座桥,方便楼与楼之间的沟通,形成良好的流线设计。连接桥的顶棚的造型与桥面和栏杆形成一个吉祥的六边形,寓意患者顺顺利利,符合当地百姓对吉祥愿望的期许。栏杆的扶手处还设计了种植盒,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形成立面景观设计。空间内用中医挂画点缀其中,有利于宣传中医文化,提高广大群众对中医的认识。并在挂画下设置了休息椅子,方便患者休息,提供较为舒适的环境(见图4)。

图4 连接桥效果

2层中医馆优化设计先确定了中医理疗室的设计以新中式为主调,运用中国建筑元素进行减法设计,将中式风格的简约和雅致凸显出来,打造充满温馨宁静的室内环境,让整个理疗体验过程变得轻松。在平面功能布局方面调整以往不合理的设计,根据人机工程学和就医流程将空间内的理疗床设置到最大化,提高空间的利用率。

4层住院部以现代简约风格进行空间优化,首先导入VI形象系统,形成整体空间的识别性;其次运用简约的造型打造软装和硬装的舒适性,在追求功能为主的前提下,加大了护士站、病房、医生办公室的收纳空间,对凌乱的物品进行有效收纳。按照医疗工艺流程优化了病房的平面布局,合理布置了病床的位置,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改善了病房的照明系统,实现了多层次的照明设计,为患者提供更舒适的空间。将医生办公室改成双通道,合理布局医生办公区域的平面布置,形成更高效的工作流线。在医生办公室和病房之间设置呼叫系统,让服务更高效和更人性化(见图5,6)。

图5 4楼护士站室内效果

图6 4楼病房室内效果

在国家乡村振兴背景下,石城镇卫生院通过空间优化设计树立了良好的整体形象,提高了就医空间的辨识度,创造了良好的就医环境,提供了人性化、智能化的服务。扩大中医馆的规模,组建特色中医理疗科室,发挥中医独特的优势,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多特色治疗方案,将空间使用功能发挥到最大化,大大提高了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为保障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4 结语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振兴乡村医疗机构、促进公共医疗事业的发展,是广大乡镇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是构建美丽乡村的重要举措。从安全性、舒适性、识别性、适宜性、信息化等方面进行乡镇卫生院的就医空间优化,以患者为本,创建具有“乡情味”的乡镇卫生院,是构建美丽和谐乡村的重要表现。

猜你喜欢

流线卫生院乡镇
我国乡镇污水处理模式的探讨
基层卫生院成本核算与绩效分配研究
基层卫生院消化性溃疡内科治疗效果探讨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乡镇权力能否跳出“虚化陷阱”?
乡镇卫生院应加强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
乡镇卫生院的内部控制管理的难点及对策分析
几何映射
浅谈大型商业的流线设计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