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雪游龙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室内工程设计

2022-10-12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室内空间设计研究院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9期
关键词:雪车雪橇场馆

文/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室内空间设计研究院 张 超

1 项目概况

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三大赛区之一,延庆赛区核心区位于北京市燕山山脉军都山以南的海坨山区域、小海坨南麓山谷地带,南邻延庆盆地,邻近松山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国家雪车雪橇中心位于延庆赛区北区小海坨山南麓高海拔区域,场地高程为海拔881~1140m,总建筑面积59363.49m2,总用地面积18.69hm2,建设条件复杂,建设难度极大。国家雪车雪橇中心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及冬残奥会所有的雪车雪橇项目提供场地。雪车雪橇项目是冬奥会中速度最快的项目,专业性强且危险度高,被誉为冰雪运动中的“F1方程式”,极具观赏性(见图1)。

1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与周围山体环境

赛时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赛道区、出发区1、出发区2、出发区3、结束区(含场馆媒体中心)、训练道冰屋、团队车库、制冷机房、运营及后勤综合区、媒体转播区、主观众广场等;赛后,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将作为国家队训练基地,承接国际、国内的雪车、钢架雪车、雪橇赛事,同时可作为大众体验参观及赛后运营的配套设施。

2 设计理念

2.1 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整体采用“山林场馆,生态冬奥”的策略。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地处山地,以赛道为主干,充分利用山地优势,依山就势层层跌落,宛如一条“游龙”飞腾于山谷西侧的山脊之上,嬉游于山林之间。通过建筑、景观及赛道的联合设计最大程度减少对环境的扰动,使建筑与自然景观有机结合,在满足精彩赛事要求的基础上,建设融于自然山林的冬奥赛区。

2.2 室内设计

2.2.1 与建筑一体化的室内设计

场馆位于山地,建筑采用多坡屋面,室内空间错落复杂,选用天然材质的木梁、木瓦、石笼墙与人工材质的铝板、幕墙、钢材形成对比与呼应,创造出与环境相融的整体风貌。室内设计在空间造型方面力求延续建筑的整体风格,同时对表现建筑空间结构形态的造型予以重点展示。

秉承“节俭办奥”理念,关注空间功能及成本控制,采用技术成熟、工艺稳定、经济适用、环保生态的室内装修材料和装修工艺,在装修选材、经济成本控制、施工便利之间优化平衡。设计采用仿清水混凝土涂料结合局部的木饰面装修,适度表现建筑材质。整体色彩相互呼应、统一效果,对不同场馆的电梯、楼梯等交通节点和卫生间等功能设施进行色彩区分和提示。

2.2.2 保证赛时功能,兼顾赛后使用的可持续设计

室内设计遵循“场馆的可持续利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使场馆保证赛时功能并兼顾赛后使用,采用如下策略。

1)重点设计区域为运动员、观众及工作人员的使用空间,作为永久用房,赛时可用于接待。该区域室内设计应达到“功能完备、选材优良、装修美观”的标准,以保证长期使用需要(见图2,3)。

2 出发准备区及赛道2a 正面2b 侧面

3 观众看台

2)灵活设计区域包括工作人员功能性用房、通道及走廊等,赛后有变换功能的可能性,故该区域室内设计应保证灵活的设计构造并预留空间,为功能改变提供可能。

3)标准配套区域包括临时性用房、赛时辅助用房等,考虑赛后有变换功能的需要,故装修标准不高,该区域仅需采用最基础的室内装修做法。

3 室内设计要点及策略

3.1 装修材料的轻介入

区别于注重“装饰主义”的项目,体育建筑的室内设计更强调技术及工艺本身带来的真实、朴素之美,越来越关注“技术本底”,更新利用、适度修饰、开放真实构造等设计手法是对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直接体现。室内设计延续建筑设计的空间构造逻辑,尽量减少对装饰构造及装饰材料的过度使用,注重功能性利用,材料选用尽量延续建筑设计,仅对必要性空间的局部进行装饰造型(见图4~6)。

4 运动员热身房

5 奥运大家庭区

6 媒体发布厅

3.2 高寒环境的色彩体系

高山滑雪中心和雪车雪橇中心是延庆赛区的两个赛会场馆,建设场地均依山势跌落。为提高场馆空间及功能空间的视觉体验感和视觉识别度,室内设计从奥运五环及2022年北京冬奥会配色系统中进行色彩提炼,根据场馆海拔从高到低衍生设计出一套连贯的色彩逻辑体系,试图利用色彩对人的生理和心理产生积极影响。根据“海拔越高,气温越低,色彩越热烈”的原则,将暖色应用于海拔较高的高山滑雪中心室内空间,以加强使用者“温暖”的感受;雪车雪橇中心海拔相对较低,故室内空间以蓝色为主题色,使人联想到天空、冰川,给人以“凉爽”的感受(见图7)。

7 室内空间以蓝色为主题色7a 结束区(天霁蓝)7b 运营区(天青)7c 训练道冰屋(湖蓝)

3.3 适应高寒地区的装饰材料选型

考虑到项目地处高寒山地环境,场馆分散分布且相互之间高差较大,面临瞬时风力及昼夜温差大等气候挑战,故室内装修选材应经得住严苛环境条件下的挑战,采用耐候性强、装配性强且适宜模块化施工的材料,如可拆卸玻纤板、耐水型石膏板、环保无机耐擦洗涂料及耐水型仿清水混凝土涂料、装饰型纤维增强硅酸钙板、水泥自流平地面、PVC锁扣地板等(见图8,9)。装修施工采用“工厂加工+现场安装”的做法,解决了运输及施工方面的难题。

8 志愿者取暖大厅

9 员工餐厅

3.4 全专业协同设计

传统室内设计是在各专业、各工序之间进行简单、生硬的工作划分,雪车雪橇中心室内设计强调多专业协同性,在各专业之间实现内部联动且在各工序之间实现效率优化,最大程度地减少设计过程中的反复,提高设计效率。在BIM技术辅助下实现全专业之间的协同设计,对受错落空间及梁柱造型影响的机电管线进行梳理和优化,确保室内空间的高度与秩序。如训练道冰屋作为国家队训练空间,其室内设计以“功能为重、装饰从简”为原则,采用裸顶形式,将悬挂的空调设备管道喷涂为蓝色,与坡屋面整合成为装置造型,与赛道照明专业紧密配合,满足场馆光照均匀且无阴影的功能要求,体现简洁明亮的“工业风”特点(见图10)。

10 训练道冰屋

3.5 室内装修施工策略

1)多预留,少拆改 由于工期紧迫,故室内工程施工常被前置,面对诸多的不确定性,采用“多预留,少拆改”的工作模式,充分考虑空间使用过程中的功能变化与设施变化,拒绝“做满做死”。

2)重加工,少施工 高海拔的地理位置导致项目施工难度较大,故工程建设创新性地采用“重加工,少施工”的策略。通过设计手段和材料选型,增加工厂加工的作业量,减少现场施工的工作量,采用“标准化、模块化、产品化”的设计方式使室内工程建设的核心场所转移、现场施工量占比缩减。

3)注建造,全周期 室内设计团队在场馆土建阶段便参与现场配合,在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参与把控,掌控各道工序,圆满完成场馆的建设任务,助力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举办。

4 结语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内设国内建设的首条雪车雪橇赛道。赛道经国际奥委会及国际体育单项组织审核,达到奥运赛会标准,在弯道数量、赛道长度、速度、难度、趣味性、安全性、展示性等方面表现突出,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及冬残奥会所有的雪车、钢架雪车、雪橇项目提供了场地(见图11)。赛后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将继续作为比赛场地承接各类高级别赛事,同时为国家队提供专业的训练场地,成为可持续发展、值得传承、造福人民的优质工程以及向全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新地标。

11 2022年北京冬奥会雪车比赛实况

项目名称: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

项目位置:

北京市延庆区

建设单位:

北京北控京奥建设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主要设计团队和主要编制人员: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设计主持:李兴钢

室内专业:

曹 阳、张 超、安 石

建筑专业:

李兴钢、邱涧冰、张玉婷、刘紫骐、袁智敏、朱伶俐、杨 茹、刘 扬

结构专业:

任庆英、刘文珽、李 正、高 博、张晓萌、李路彬、张雄迪

电气—智能化专业:

张 青、王 旭、李宝华、高学民、王 昊、李 甲、张堉斌

暖通专业:

祝秀娟、刘 维、侯昱晟、张祎琦、曹 诚、马 淼

给排水专业:

申 静、李茂林、杨瀚宇、梁 岩、刘子贺、曹 雷

总图专业:

高 治、朱更鑫、郝雯雯、高 伟

景观专业:

关午军、朱燕辉、戴 敏、常 琳

照明专业:

丁志强、李占杰、黄星月

项目经理:

谭泽阳

项目摄影:

陈 鹤、张 超、张玉婷

建成时间:

2021年

猜你喜欢

雪车雪橇场馆
北京冬奥会场馆:科技“建”证可持续发展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时速150公里的“肉包铁”! 看北京冬奥会上的“极限”运动
雪地里的一叶小舟—雪车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小雪橇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游龙初现
冰上赛车三种
做雪橇
《UFI全球场馆地图》发布亚太区展馆总面积为全球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