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诊断胎盘植入的效果观察

2022-10-10

健康之友 2022年19期
关键词:绒毛肌层胎盘

赵 静

(昌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山东 潍坊 262400)

胎盘植入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在产科中发病率较低,对母婴健康的危害比较大,因此必须要尽早对这一疾病进行有效的产前诊断,提升诊断率,能及时根据患者的诊断结果实施针对性治疗方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胎盘植入的发生原因与剖宫产、清宫术等宫腔操作过多有关,宫腔操作太频繁会损害到患者的子宫内膜,从而引起子宫底蜕膜在发育方面受影响,孕妇的胎盘绒毛会对子宫肌层产生侵入作用,从而形成胎盘植入。胎盘附着不正常可能导致这一疾病的发生,近年来我国胎盘植入这一经的发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有研究表明[1]:胎盘植入的发病率已经达到0.2~0.9%。一旦患者发生胎盘植入,就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产后出血、休克、胎盘滞留等后果,对产妇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本文主要分析在胎盘植入中应用超声诊断的诊断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样本:于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接收的胎盘植入患者,共随机抽取80例,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研究内容,且研究已经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的年龄区间为21岁到38岁,平均年龄(26.46±1.04)岁;妊娠终止孕周为孕30周到孕39周,平均孕周为(35.62±1.28)周。

选取标准:疑似存在胎盘植入;患者均接受超声以及病理检查;一般资料齐全。排除标准:已经确诊为胎盘植入患者;一般资料不全者;合并其他妊娠合并症者。

1.2方法

对全部患者实施超声检测和病理检测,具体内容为:超声诊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超声诊断仪的型号分别为东芝Aplio500,迈瑞M7、GELOGIQE8,患者经阴道超声探头、腹部超声探头进行检查,超声探头频率设定为3.6MHz~7.6MHz。在生产之前需要使用超声对胎儿的生理参数进行测量,同时要观察胎儿的生理结构,并观察胎盘实质内是否存在异常回声,分析胎盘所处部位、厚度大小、胎盘后子宫肌层厚度数值、胎盘后间隙等。

1.3研究指标

分析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的阳性检出率。病理诊断标准:病理切片之后需要在显微镜下分析切片组织情况,主要研究子宫平滑肌情况,分析是否存在绒毛组织;超声诊断评估方法:在超声影像学当中,子宫肌层、胎盘之间的分界线比较模糊,子宫肌层厚度变薄,胎盘后方具备低回声带表现,胎盘局部会发生局灶性血流信号现象,子宫静脉相关低回声带渐渐不见。

1.4数据处理

数据均输入到SPSS21.0进行分析,阳性检出率等予以卡方分析,P<0.05,数据差异性比较高。

2 结果

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的阳性检出率对比差异无意义(P>0.05),数据见表1。

表1 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的阳性检出率对比(%)

3 讨论

胎盘植入是临床产科当中比较罕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具有隐匿性这一特点,早期产前诊断检出率比较低,通常在胎儿娩出之后才能发现[2]。胎盘植入通常难以将胎盘完全剥离,因此需要进行人工剥离促使胎儿完全娩出,但是在这一情况下容易引起产妇出现出血、子宫穿孔、产后大出血等情况,对产妇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也会增加产妇的子宫切除风险,近年来随着引产、剖宫产、人流手术等宫腔操作应用率越来越高,胎盘植入发生率也呈现出上升趋势,因此临床必须要寻找一种有效、安全的产前诊断方式,便于及时明确胎盘植入的诊断,并予以相应的治疗方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疾病确诊过程中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应用范围也比较广泛,能进一步提升胎盘植入检出率。根据彩超相关成像标准,针对胎盘植入的超声诊断标准为:局灶胎盘相关实质中有明显腔隙血流表现;胎盘基底存在明显静脉丛;膀胱子宫浆膜存在一些血管,经超声检查之后都能观察到血管;广泛胎盘实质存在“胎盘陷窝”,胎盘无回声区域的厚度值为1cm以上,内部可发现多个小无回声区,胎盘当中占据绒毛到基板全层;如增加一定帧频之后,可观察到明显的脉冲式相关血流或层流式相关血流,但是胎盘以及子宫肌层、宫颈组织之间的界限显示比较模糊;胎盘基底血流信号部分不见或完全不见[2]。

胎盘植入之后经超声图像检查表现为相应的图像特征变化,同时也存在病理生理改变,在这一角度上进行分析,过去的30年超声成像分辨率呈现出上升趋势。对胎盘植入的超声图像具体特点以及病理生理方面特点实施研究,有助于临床更好理解这一疾病:

(1)胎盘后间隙消失:正常来说胎盘后方以及子宫肌层之间存在一个低回声带部分,胎盘后间隙消失就是指这一低回声带部分消失或完全消失。低回声带的形成原因在于子宫蜕膜基底层血管扩张,最终会出现低回声带,这也是胎盘植入患者通过采取二维灰阶成像方法辨别的表现。胎盘植入患者接受超声检测,可观察到低回声间隙情况更小,则表明胎盘绒毛经基底蜕膜进入到子宫及曾当众,出现异常延伸情况。正常状态下,胎盘床的解剖部位会随着孕周增大而出现变化,妊娠女性在胎盘形成之后,胎盘床是由后蜕膜与浅层子宫肌层组成。随着孕周逐渐增大,蜕膜层逐渐变薄,且变得不连续,由于子宫胎盘循环,渐渐发生扩张等情况,子宫肌层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如变薄、非均匀性等。根据临床相关研究表明:在胎盘植入患者中,经检查大约有70%左右患者胎盘的后面存在无回声区域。但是也有研究认为低回声区消失对胎盘植入的诊断并不准确,原因在于外观会随着孕周不断增长而发生变化。

(2)子宫肌层变薄:就是指子宫肌层厚度低于1mm或在超声检查当中无法显示子宫肌层。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单独出现这一征象,则对胎盘植入的检测敏感性以及阳性预测值均比较低。剖宫产后再次妊娠患者的瘢痕组织相比其余正常组织比较薄,或者会被疤痕组织完全取代,此时随着孕周不断增大,疤痕组织的子宫肌层逐渐变薄,与异常绒毛浸润并无关联,在妊娠晚期的时候,变薄组织更明显,特别是孕32~34周,由于受到胎先露、子宫收缩等因素影响,子宫下段进一步改变发生假阳性结果,从而错误诊断存在胎盘浸润现象,如患者症状比较严重,子宫肌层可能会变得更薄一些,导致在患者分娩时可透过开裂部分看到胎盘,也被称之为“子宫窗”,原因在于子宫肌层缺陷,并不是胎盘异常。在实际的胎盘植入病例当中,尤其是对于完全性胎盘植入患者来说,因绒毛浸润二引发子宫肌层太薄,或者患者通过超声检查,结果难以对子宫肌层实施检出,胎盘后间隙消失,影响到胎盘组织与子宫肌层之间的比较分析。在穿透性胎盘当中,绒毛突破浆膜之后会影响到子宫肌层和胎盘组织具体回声实施比较。子宫肌层具体厚度数据与超声探头压力大小有一定关联,同时也与母体膀胱充盈情况有一定关联,因此在辨别诊断中应该要予以重视。

(3)膀胱壁中断:就是指膀胱壁与子宫浆膜、膀胱腔之间的高回声线中断,导致其丢失或者不规则。发生膀胱壁中断这一情况的原因可能在于绒毛侵入到膀胱后壁肌肉当中,从而引起声阻抗改变。更大的可能在于子宫前壁、膀胱后壁位置间的腹膜皱襞内有新生血管,对成像平面产生干扰,出现回声被隔断等情况。在超声诊断中,应该要谨慎对待膀胱壁中断这一影像,应该要确定后部亮线观察到无回声区情况,进而考虑膀胱壁隔断现象。

(4)胎盘陷窝:胎盘实质当中较大,存在液性暗区,在其中还能观察到翻腾涌动的细密低回声光点。胎盘陷窝呈现出“虫蛀”外观,与浸润深度并无直接关联,国外学者通常会应用“胎盘湖”等进行阐述。“胎盘湖”通常是绘制位于子叶或小叶中心、绒毛膜板下面的无回声区,在妊娠早期或妊娠中期就可被发现。“胎盘湖”的形状与患者的年龄以及孕周有一定关联,同时也会随着胎盘在子宫腔中位置、孕龄等变化而变化。目前并不明确“胎盘湖”是否与异常浸润相关腔隙的差异,但是“胎盘湖”的数量、性状等会受到血流速度、位置等因素的影响。正常胎盘附着期间,扩大血管通常处于子宫螺旋小动脉当中,胎盘植入就会出现低回声光点翻滚涌动情况[4]。

(5)桥接血管:超声征象当中,发生桥接血管表明患者此前接受过剖宫产,是产后留于子宫肌层的相关表现,是因这一血管不穿透子宫肌层、膀胱。经二维图像横截面能够捕获桥接血管,实际上就是腹膜当中的心声血管扭曲形态,当出现前置胎盘植入情况,则将桥接血管被称之为“膀胱静脉曲张”,有研究表明:在孕妇产前超声检查中,存在不正常浸润性胎盘植入的患者中,有66%患者都有桥接血管,原因可能在于子宫肌层血管发生扩大二引发,桥接血管都已经植入到交界位置的下面。

从诊断机理上进行分析,正常胎盘绒毛组织并不会穿过子宫肌壁,胎盘植入就是指其穿透子宫肌壁间,属于胎盘异常当中的一种类型。胎盘植入的发生原因多种多样,如剖宫产、分娩次数比较多、多次刮宫等,同时也与孕妇的日常行为有一定关联,如孕期喜欢抽烟等。产前超声能检出胎盘植入群里。但是对于后壁胎盘植入来说,发现率比较低,原因在于受到胎儿的遮挡,影响到彩超回声,因此异常发现率比较低。胎盘植入会对蜕膜发育产生一定影响,在女性妊娠期,胎盘为了满足胚胎的发育需求,得到更多营养物质,可能发生胎盘植入情况。在怀孕的过程中,胎盘植入患者通常不会表现出任何特征,实施超声检测则会受到胎盘植入部位等因素的限制,提示胎盘与子宫壁之间明显的分界线,同时也会观察到胎盘存在不正常血流信号情况;在生产之后,胎盘会表现出难以剥离,如果强行剥离可能会导致子宫裂伤、子宫出血等,对患者的疾病预后产生严重影响,而超声的诊断的意义相对较高一些。

胎盘植入患者通常都会接受核磁共振检测方法或超声检测方法,在妊娠期间接受超声检测能检出胎盘是否增厚或胎盘是否出现旋涡状改变情况,经超声检查显示胎盘组织下方的子宫肌层相对较薄,血液流动情况相对丰富,因此经超声检查一般都能检查到。胎盘植入是一种少见产科并发症,在发现后要引起重视,属于危重病例,因此必须要明确超声诊断及其相应的影响因素,旨在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超声是胎盘植入的重要检测方式,会受到胎盘位置、操作者技术水平、羊水量等因素的影响,对后壁胎盘观察不够清晰,因此诊断存在不足[5]。同时发生胎盘植入之后胎盘血管逐渐变粗,血液供应增加,容易误诊为胎盘植入。从产前超声对胎盘植入的检出率上进行分析:病理检查的胎盘植入检出率与超声检查的胎盘植入检出率对比差异无意义(P>0.05)。由此可见,超声检查对胎盘植入的诊断率比较高,且具有操作不复杂、花费少、能够重复检测等特征。同时彩色多普勒成像技术还能监测患者的胎盘血流与子宫血流情况,满足临床诊断需求,因此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诊断方法,临床影像学医师应该要根据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观察子宫肌层与胎盘的联系,注重患者的动态检测,定期进行检查,全面评估胎盘深度与位置,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多次检测能进一步增加检出情况,能及时防范前置胎盘等影响因素,从而进一步提升患者救治效果。

综上所述,超声诊断胎盘植入的应用价值比较高,其诊断准确率较高,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绒毛肌层胎盘
猫笔
产前超声与MRI对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诊断效果对比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前腹部超声检测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的临床价值
同期经尿道手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效果观察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吹绒毛
夏日毛绒精灵
胎盘大补靠谱吗
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的磁共振诊断价值
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灌注治疗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