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感障碍患者的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在临床中的作用价值分析

2022-10-10刘晔琳刘煜航李端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2年9期
关键词:血药浓度酸钠剂量

刘晔琳 刘煜航 李端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药学部,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情感障碍属于精神疾病的一种,是一组以情感显著而持续地高涨或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精神障碍,常伴有思维和行为的改变。情感障碍的临床表现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较轻的症状表现为对某种负性生活事件的反应,较重的症状为严重的、复发性甚至慢性致残性障碍,患者可能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情感障碍首次发病年龄多在16~30 岁之间,常反复发作,多数可缓解,少数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严重者可出现精神问题,甚至致残[1-2],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工作。目前临床对于情感障碍的主要采取药物治疗,其中应用最为广泛为丙戊酸钠,其具有疗效好、起效快、复发率低等优点,但丙戊酸钠用量存在个体化差异性,其服用剂量、血药浓度对治疗效果影响较大,且研究发现合理控制剂量可以有效降低丙戊酸钠带来的不良反应[3-4]。因此为保证疗效、减少不良反应,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来指导药物剂量。

基于此,本研究针对情感障碍患者的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在临床中的作用价值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 年1 月至2022 年1 月期间收治的287 例情感障碍患者资料。女130 例,男157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31.91±10.67)岁。纳入标准:(1)均满足情感障碍诊断标准[5];(2)资料齐全;(3)患者、家属均知情并接受本研究,且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1)由脑器质疾病或躯体疾病引起的情感障碍;(2)药物过敏患者;(3)1 m 内进行电休克治疗,合并使用碳酸锂等情感稳定剂。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治疗方案采用丙戊酸钠200~1800 mg·d-1,2~3 次·d-1。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相应剂量。联合其他药物使用,但禁止服用碳酸锂和改良电休克治疗。

1.2.2 丙戊酸血药浓度测定

在以稳定剂量(5-8 个半衰期)口服丙戊酸钠后监测血液中的丙戊酸盐浓度。口服丙戊酸钠后每14 d 于末次服药后12 h 进行血药浓度检测,采取空腹静脉血3 mL,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仪及配套试剂盒检测丙戊酸钠血药浓度。

1.2.3 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分组

根据患者的丙戊酸钠血药浓度进行分组,分为五个不同的血液浓度组: A 组(<50 μg·mL-1)11 例、B 组(50~80 μg·mL-1)50 例、C 组(80~100 μg·mL-1) 93 例、D 组(100~120 μg·mL-1) 81 例、E 组(120~130 μg·mL-1) 42 例、F 组(>130 μg·mL-1)10 例。

1.3 观察指标

1.3.1 血药浓度与给药剂量的关系

观察血药浓度与给药剂量的关系。

1.3.2 临床疗效

对比不同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临床疗效。采用Beck Rafaelson 躁狂评定量表(Beck Rafaelson Mania Rating Scale,BMRS)[6]减分率判断疗效,痊愈:BRMS 临床减分率>85%;显效:50%>BRMS 临床减分率≤84%;有效:30%>BRMS 临床减分率≤50%;无效:BRMS 临床减分率≤30%。减分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有效率=(痊愈+显效)/总例数×100%。

1.3.3 不良反应

观察对比不同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不良反应。包括头晕、乏力、肝功能异常、白细胞减少、震颤、共济失调等不良反应。

1.3.4 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采用Spearman 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的关系。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血药浓度与给药剂量的关系

给药剂量越高的组血药浓度越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临床疗效

丙戊酸钠血药浓度50~120 μg·mL-1:血药浓度增加,疗效随之升高;血药浓度>120 μg·mL-1:疗效下降。见表2。

2.3 不良反应

随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随之上升。见表3。

2.4 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的关系

Spearman 相关分析显示,当丙戊酸钠血药浓度50~120 μg·mL-1范围内与临床疗效呈正相关(r=0.910,P<0.05),血药浓度>120 μg·mL-1与临床疗效呈负相关(r=-0.791,P<0.05)。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呈正相关(r=0.689,P<0.05)。

表1 血药浓度与给药剂量的关系(±SD)

表1 血药浓度与给药剂量的关系(±SD)

注:*与≤0.5mg·d-1 比较,P<0.05。△与0.75-1mg·d-1 比较,P<0.05。

剂量(mg·d-1) 例 血药浓度(μg·mL-1 )≤0.5 43 51.36±15.62 0.75-1 163 75.69±17.68*>1 81 91.42±19.66*△

表2 不同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临床疗效[n(%)]

表3 不同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不良反应发生率[n(%)]

3 讨论

情感障碍又称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组以情绪明显和持续的高低起伏为特征的精神障碍,伴有思维、行为变化[7-8]。情感障碍属于慢性、周期性疾病。临床治疗以缓解急性症状,防止复发,减少临床症状和药物副作用为目的。

研究认为丙戊酸钠临床疗效较好,且副作用较小[9]。主要是由于丙戊酸钠属于心境稳定剂,其多应用于狂躁症或双相情感障碍引起的狂躁发作,可抑制γ-氨基丁酸代谢酶、兴奋性神经传递,降低大脑活动,从而缓解患者情绪,维持心境稳定[10-11]。但是,研究发现丙戊酸钠可抑制体内β3 受体-环磷酸腺苷系统、骨髓造血系统,导致临床头晕、乏力、肝功能异常、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出现[9-12]。

本研究对287 例情感障碍患者使用丙戊酸钠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给药剂量越高的组血药浓度越大,当丙戊酸钠浓度处于80~~120 μg·mL-1时可达到最佳量效,临床总有效率为66.5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94%。说明丙戊酸钠可有效治疗情感障碍,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临床应密切观察,做好相应措施。由于丙戊酸钠有效血药浓度窗较窄,其吸收及代谢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导致疗效、不良反应个体差异大[5-12]。同时临床对丙戊酸钠治疗情感障碍每天剂量、血药浓度水平与疗效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清楚,临床给药剂量主要根据疗效来确定,因此当发生不能控制或怀疑有不良反应时,应进行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以方便临床医师查找原因及进行个体化用药。刘春河等人也认为临床药师应重视丙戊酸钠治疗药物监测[12]。对此本研究对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在情感障碍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指导作用进行探讨分析。研究显示丙戊酸钠血药浓度50~120 μg·mL-1,血药浓度增加,疗效增加,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呈正相关;血药浓度>120 μg·mL-1,疗效下降,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呈负相关;且随着其浓度的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随之上升,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呈正相关。由此说明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血药浓度,调整药物剂量,在此基础上使用最佳剂量,从而控提高治疗安全性,避免药物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增加时,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也会随之上升,因此密切监测血药浓度对情感障碍治疗的临床意义重大。

猜你喜欢

血药浓度酸钠剂量
近地层臭氧剂量减半 可使小麦增产两成
腹透相关性腹膜炎患者万古霉素腹腔内给药后的血药浓度影响因素分析
玻璃酸钠+rhEGF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
真实世界中联用丙戊酸盐对奥氮平血药浓度的影响
CT设备的扫描电压对放疗计划剂量计算的影响
两种64排GE CT冠脉成像信噪比与剂量对比分析研究
关节注射玻璃酸钠,好吗?
骨质疏松症采用阿仑膦酸钠联合注射用骨肽治疗的效果
用药剂量:老年人≠成年人
烟草可降低血中药物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