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府逐瘀颗粒对高血压病患者血瘀证象及血清hs-CRP、IL-6、TNF-α的影响

2022-10-02秦存恒李远淼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26期
关键词:贝沙坦血瘀炎性

秦存恒 李远淼 陈 旭

(1 枣庄市立医院药学科,山东 枣庄 277100;2 滕州市木石镇卫生院,山东 枣庄 277500;3 枣庄市立医院中医科,山东 枣庄 277100)

预计到2030年,全球由高血压因素导致的痴呆患者将高达7550万。据我国研究发现,50%左右的心血管疾病由高血压引起,77%左右的脑卒中患者既往具有高血压病史,因此,高血压病已成为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1]。高血压病的主要临床特征是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常表现为头痛、头晕等。而气虚血瘀证是中医高血压病的常见证型。大量研究证实[2-4],血瘀证贯穿于高血压病整个病程,中医活血化瘀法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在预后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5]。目前药物治疗仍是高血压病的治疗方法,西医治疗以厄贝沙坦为主,但在高血压病血瘀证方面治疗效果较差,体现在可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差。近年来,中医应用血府逐瘀颗粒治疗高血压病血瘀证效果显著[6-7],且研究证实血府逐瘀颗粒可有效降低炎性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8]。基于此,本研究通过临床对照分析,旨在探讨高血压病血瘀证在厄贝沙坦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府逐瘀颗粒的应用效果,及其对hs-CRP、IL-6、TNF-α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选自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枣庄市立医院、滕州市木石镇卫生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高血压病血瘀证患者,在患者知情同意,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的条件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27∶23;年龄34~77岁,平均(56.32±6.50)岁;病程2~16年,平均(8.51±6.88)年。治疗组中男女比例为28∶22;年龄35~79岁,平均(57.96±5.79)岁;病程2~14年,平均(8.30±6.01)年。经χ2检验及独立样本t检验可证实,两组一般资料中各项指标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各项比较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符合文献[9]中关于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收缩压≥140 mm Hg,舒张压≥90 mm Hg;临床表现为乏力、心悸、胸闷等。

1.2.2 中医诊断标准 符合文献[10]中关于血瘀证型的诊断标准。主症为眩晕、舌质黯淡有紫斑,脉沉涩等;次症表现为头痛、心悸、胸闷等。符合主症和1项次症即可诊断。

1.3 纳入标准 符合高血压病血瘀证的相关诊断标准者;年龄34~79岁者;治疗依从性好,且意识清楚。

1.4 排除标准 除原发性高血压外,其他的高血压类型;伴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甲状腺疾病者;女性处于特殊时期,如妊娠期、哺乳期;心肝等重要脏器存在严重病变者;对本研究药物不适或过敏者。

1.5 方法

1.5.1 对照组 厄贝沙坦(深圳市海滨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511,0.150g/片)晨起口服,每次0.15 g,每日1次,持续治疗8周。

1.5.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血府逐瘀颗粒(桃仁12 g、红花9 g、当归9 g、赤芍6 g、川芎4.5 g、生地黄9 g、柴胡3 g、桔梗4.5 g、枳壳6 g、牛膝10 g、甘草3 g),分早中晚饭后30 min用400 mL温开水冲服,持续治疗8周。

1.6 疗效评价标准[11]显效:舒张压下降超过10 mm Hg且降至正常,或舒张压下降超过20 mm Hg;有效:舒张压下降未达到10 mm Hg,但已降至正常水平,或舒张压下降30 mm Hg;无效:血压值基本无变化。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hs-CRP、IL-6、TNF-α测定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末抽取肘静脉血,置于含有相同浓度的构椽酸钠抗凝管中,3000 r/min离心10 min后,提取上层血浆,置于-70 ℃冰箱保存备用,所有操作在4 h内完成。hs-CRP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进行测定,IL-6、TNF-α采用放射免疫法进行测定。

1.7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19.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组间行t检验,以均值±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组间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血瘀证候疗效比较 两组治疗后血瘀均较前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瘀症候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炎性因子指标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炎性因子指标比较()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炎性因子指标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3 讨论

高血压病属中医“头痛”、“眩晕”等范畴[12]。病机总属脏腑功能失调,肝肾阴阳失衡。常见头痛头晕,胸闷胸痛,肢体麻木,舌质黯红或紫黯等血瘀征象。活血化瘀治法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13],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疗效显著。现代亦多项研究表明活血化瘀治法可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和血管壁炎性反应,缓解症状,控制血压水平[14],改善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15]。

血府逐瘀颗粒是在四逆散与桃红四物汤基础上进行主要配伍,再加上桔梗、牛膝而制成。血府逐瘀颗粒的治疗机制包括活血与行气两个方面。①活血:本方以桃仁、红花为君药,桃仁的破血行滞与红花的活血祛瘀共同达到化瘀活血的目的。辛高杰等[16]发现,桃仁、红花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时可共同发挥调节血液状态的作用。王佐梅等[17]结果显示,桃仁油能降低TG、TC、HCL-C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病灶的面积。赤芍、川芎、牛膝为臣药,赤芍、川芎可增加活血祛瘀之功效,牛膝具有引血下行、引水下行之功效。生地黄、当归为佐药,生地黄性甘寒,可滋阴养血,清热凉血;当归具有养血、补血双重功效,当二者联用可起到清瘀热的功效。②气机:本方以柴胡、枳壳、桔梗、甘草来调理气机,柴胡、枳壳有助于气行血畅,有利于经络气机的恢复,清除窍内的瘀血。桔梗上达清窍,与枳壳配合,通过一升一降来调理气机;甘草用以调和诸药。血府逐瘀颗粒既可行血分瘀滞,又可解气分郁结,充分体现祛瘀与养血同施的理念。该方是针对“瘀”进行对症治疗,但活血却不耗血,行气却不伤阴,配比合理,组方精妙。该方在配伍上,升降兼顾,可很好地契合高血压导致的脏腑功能失调,肝肾阴阳失衡的病机。

高血压存在血管壁炎性反应,故炎性反应和高血压关系紧密[18]。相关研究发现hs-CRP、IL-6、TNF-α[19-20]在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hs-CRP是由肝脏合成的能够反映全身炎症急性期非特异性标志物,是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预测的主要因素之一。可直接作用于内皮细胞、上调血管紧张素受体、促进血管内皮表达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21]、通过糖脂代谢等途径,参与高血压的发生。有研究证实,IL-6水平与血压的升高有关,机制可能是:IL-6通过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产生炎症,导致血管内皮炎性损伤,使成纤维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大量增生,最终对周围血管产生阻力而引发高血压[22]。TNF-α有利于IL-6的释放,还可使平滑肌细胞向血管内皮下聚集、增生、浸润,并诱导NO合成酶增多,产生不良反应,内膜增厚,管腔狭窄而促进高血压形成[23]。

本研究在厄贝沙坦降压的基础上,应用血府逐瘀颗粒对患者进行了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hs-CRP、IL-6、TNF-α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率80%明显高于对照组66%。研究表明在厄贝沙坦降压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血府逐瘀颗粒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较单纯服用厄贝沙坦降压更加明显。这提示血府逐瘀汤改善血管炎性反应,降低血压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综上所述,血府逐瘀颗粒可在改善高血压病血瘀证患者血瘀征象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平稳、持续而安全地降低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且能降低血浆炎性因子水平的高表达。本课题研究从外周血血清中的hs-CRP,IL-6,TNF-α水平上进一步阐释了血府逐瘀颗粒对高血压病的治疗作用,对血府逐瘀颗粒合理应用高血压疾病起到了的推动作用,使广大的高血压病患者受益。

猜你喜欢

贝沙坦血瘀炎性
综述:肠道微生物与炎性肠病间的关系
炎性小体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及中医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厄贝沙坦片含量测定中研钵吸附对含量检测结果的影响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美托洛尔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身痛逐瘀汤治疗血瘀型腰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观舌头辨血瘀程度
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浅析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