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南型黄瓜新品种唐春301的选育

2022-10-01付丽军李聪晓

中国蔬菜 2022年9期
关键词:雌花霜霉病白粉病

付丽军 李聪晓* 高 峰

(1 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河北唐山 063001;2 唐山荷花种业有限公司,河北唐山 063000)

黄瓜是我国各地广泛种植和食用的主要蔬菜种类之一,河北地方特色品种唐山秋瓜为华南型黄瓜,果形美观,口感爽脆,近年来市场需求旺盛,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为实现黄瓜周年生产,提高种植效益,北方地区多采用保护地越冬、早春、秋延后等茬口栽培,此时期棚室内温度较低、光照较弱,生产上需要耐低温弱光,单性结实能力较强,瓜码较密,且不易出现“花打顶”现象的黄瓜品种(魏家鹏和刘树森,2016)。针对常规唐山秋瓜品种雌花节率低、抗病性和单性结实能力差、产量低等问题(李聪晓 等,2017),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联合唐山荷花种业有限公司,充分挖掘本地品种资源,以耐低温、强雌性、品质优、产量高为主要育种目标,选育出适宜春、秋保护地和春露地栽培的黄瓜新品种唐春301,2019 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 黄瓜(2019)130100。经多年试验示范,该品种品质佳、抗霜霉病和白粉病、耐低温、丰产稳产,已在河北、辽宁、天津等地累计推广种植240 hm(3 600 亩)。

1 选育过程

母本T12 是2002 年春季在唐山秋瓜繁种田内发现的变异单株经10 代定向选择育成的强雌系。强雌株率达95%以上,雌性表现稳定,单性结实能力强,分枝性中等,瓜条圆柱形,瓜长15.7 cm,瓜把短,瓜皮浅绿色,有光泽,无棱,刺白色、稀、小,抗霜霉病、白粉病。父本D01 是2003 年春季由唐山秋瓜优选单株经8 代自交、定向选择获得的稳定自交系。植株生长势强,早熟,瓜条短棒形,瓜长15 cm 左右,瓜皮浅绿色,刺瘤中等,刺白色,口感清脆,品质好,较耐低温弱光,抗霜霉病、白粉病、角斑病等。

2007 年在河北省唐山市荷花坑种苗繁育基地配制杂交组合,并进行观察试验,组合T12 × D01杂种优势明显,雌花节率90.3%,早熟,产量高,耐低温,抗霜霉病、白粉病。2008—2009 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2010 年定名为唐春301;2011—2012年进行区域试验,2013—2015 年进行生产试验,2016—2018 年继续进行生产示范。

2 选育结果

2.1 丰产性

2.1.1 品种比较试验 2008—2009 年在河北省唐山市荷花坑村农场温室、丰南区钱营镇和大新庄镇大棚中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以当地主栽品种唐秋1 号为对照。2008 年早春温室栽培,2 月18 日播种,3月20 日定植,6 月30 日采收结束;2009 年春大棚栽培,3 月12 日播种,4 月15 日定植,7 月12 日采收结束;2009 年秋大棚栽培,8 月10 日直播,12 月10 日采收结束。小区面积12 m,每小区种植60 株,随机区组排列,3 次重复。试验结果表明(表1),唐春301 春、秋保护地栽培全生育期120 d(天)左右,采收期65 d(天)左右,比对照唐秋1 号表现早熟,1 片叶即现雌花,平均雌花节率90.3%(对照8 片叶现雌花,平均雌花节率51.6%),比对照早收5~6 d(天);平均前期产量为1 017.8 kg ·(667 m),比对照增产11.1%;总产量为4 677.0 kg ·(667 m),比对照增产14.2%,差异极显著。

表1 唐春301 品种比较试验结果

2.1.2 区域试验 2011—2012 年在河北省唐山市乐亭、滦南、丰南、古冶、开平,秦皇岛市昌黎进行区域试验,随机区组排列,3 次重复,小区面积60 m,以唐秋1 号为对照。定植前每667 m施腐熟鸡粪5 m、三元复合肥(N∶P∶K=15∶15∶15)80 kg 作基肥,不同茬口播种、定植时间按当地生产实际进行,定植密度均为3 000 株 ·(667 m)。试验结果表明,唐春301 生长势强,较耐低温,抗霜霉病、白粉病,瓜条圆筒形,瓜皮浅绿色,无棱,商品性好,口感清脆,无苦味;单性结实能力强,丰产性好,两年平均产量为4 586.6 kg ·(667 m),比对照唐秋1 号增产10.9%(表2)。

表2 唐春301 区域试验产量结果

2.1.3 生产试验示范 2013—2015 年在河北省唐山、秦皇岛、廊坊,辽宁省沈阳,天津市进行生产试验,小区面积530~800 m,不设重复。定植前施足基肥,定植密度3 000 株 ·(667 m),以唐秋1 号为对照;不同茬口播种、定植时间按当地生产实际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唐春301 丰产性好,连续坐瓜能力强,商品瓜率85%以上,平均产量为4 295.3 kg ·(667 m),比对照唐秋1 号增产10.5%(表3)。

表3 唐春301 生产试验产量结果

2016—2018 年在河北省唐山和辽宁省沈阳继续进行生产示范,示范面积2 000 m,定植密度3 000 株 ·(667 m),以唐秋1 号为对照;不同茬口播种、定植时间按当地生产实际进行。示范结果表明(表4),唐春301 适应性强,在不同地区、不同茬口均表现为丰产、稳产,平均产量4 823.4 kg ·(667 m),比对照唐秋1 号增产11.1%;产值16 692.7 元 ·(667 m),比对照增加16.8%,受到了种植户的普遍欢迎。

表4 唐春301 生产示范结果

2.2 抗病性

2016 年委托唐山师范学院进行苗期室内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霜霉病和白粉病的接种方法、调查方法及病害分级标准参照NY/T 1857—2010《黄瓜主要病害抗病性鉴定技术规程》进行;同年春季在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试验大棚内进行田间抗病性调查,小区面积15 m,3 次重复,于发病盛期采用五点取样法,每点调查10 株,每株自下而上调查15 片叶,记录病害发生种类,统计发病率,计算病情指数。结果表明(表5),唐春301 抗霜霉病和白粉病,病情指数分别为21.5 和30.8;田间对霜霉病、白粉病的抗性强于对照唐秋1 号,对细菌性角斑病的抗性与对照相当。

表5 唐春301 抗病性鉴定结果

2.3 耐冷性

2017 年4 月在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瓜类育种重点实验室进行耐冷性鉴定试验,以唐秋1 号、津研4 号和津优35 号作为对照。4 月2 日催芽,4月4 日播种,日光温室正常温湿度管理;幼苗长至三叶一心时,每份材料选择生长势一致的幼苗10株,置于人工气候培养箱(5 ± 1)℃低温处理24 h,3 次重复;冷害级别和耐冷性评价标准参照李锡香和朱德蔚(2005)的方法。鉴定结果表明(表6),唐春301 冷害指数48.7,耐冷性强于对照唐秋1 号和津研4 号,与津优35 号相当,为强耐冷型黄瓜品种。

表6 唐春301 耐冷性鉴定结果

2.4 品质

2018 年经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品质测定,唐春301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8%,干物质含量4.6%,总糖含量17.2 mg · g,VC 含量140.0 mg · kg,品质优于对照唐秋1 号(可溶性固形物、干物质、总糖、VC 含量分别为2.6%、4.5%、14.8 mg · g、110.0 mg · kg)。

3 品种特征特性

唐春301 为早熟、华南型黄瓜一代杂种,全生育期120 d(天)左右,采收期65 d(天)左右;植株生长势强,分枝性中等,主蔓第1 雌花着生于第1~2 节,强雌型,平均雌花节率90.3%,主、侧蔓均可结瓜,单性结实能力强,瓜码较密;商品瓜圆筒形、顺直,瓜长16 cm 左右,横径4.8 cm左右,瓜把短,瓜皮浅绿色,白刺,刺瘤小、稀疏,瓜肉翠绿色,口感清脆,商品性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8%,总糖含量17.2 mg · g,VC 含量140.0 mg · kg;耐低温,抗霜霉病、白粉病,单瓜质量190 g 左右,每667 m产量4 500~5 000 kg,适宜河北、辽宁、吉林等地春、秋保护地和春露地种植。

4 栽培技术要点

唐春301 适于多个茬口栽培,8 月10 日至翌年5 月1 日均可播种,各地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适时调整播期,种植密度3 000 株 ·(667 m)左右。该品种为强雌型,8 片叶以下不留瓜,以促根为主;结瓜期,连续留2~3 个瓜,空1~2 节不留瓜。结瓜期水肥供应须充足,生根肥与膨瓜肥交替施用,以促进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平衡发展,保持植株旺盛生长。保护地种植,采用黄瓜专用砧木嫁接有利于高产、商品性提高、抗病性增强。生长期间加强温湿度管理,注意防治病虫害,低温高湿季节重点防治灰霉病,生长中后期及时防治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红蜘蛛、螨虫、蓟马等。

猜你喜欢

雌花霜霉病白粉病
甜瓜白粉病抗性基因遗传及候选基因定位
变叶木新病害白粉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
帮花授粉
葡萄霜霉病抗性与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关系
不同品系橡胶树的花序性状差异研究
阿米西达对黄瓜霜霉病的室内药效试验
黄瓜为什么易感白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