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旅游情境下旅游涉入对地方依恋的影响研究
——以苏州市东山镇为例

2022-09-27张磊玲张金晶蔡立乾

山西农经 2022年17期
关键词:吸引力旅游者维度

□张磊玲,张金晶,蔡立乾

(苏州市职业大学,江苏 苏州 215104)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旅游逐渐成为旅游资源丰富地区发展的途径。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三大产业,通过三产融合推进乡村振兴。

在此背景下,乡村旅游人数逐渐增多。旅游资源丰富的乡村可以发展乡村旅游业,乡村旅游地可以迅速成为旅游市场的“热点”,成为现代城市居民休闲、游览、游憩的首选地。2019 年我国公布了320 个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020 年公布了680 个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从旅游人次统计看,2019 年达到30.9 亿人次,2020 年达到28.79 亿人次。

与此同时,乡村旅游地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旅游地能通过各类乡村旅游活动吸引旅游者,成为各地关注的重点。学界和业界也越来越重视旅游者与乡村旅游地之间的关系,因为旅游者与旅游地的人地关系会影响游客满意度以及重游率,进而影响乡村旅游地的发展。乡村旅游者与旅游地之间的关系是当前乡村旅游学术研究的热点。

20 世纪70 年代,地理学家Steele F(1981)提出了人本主义地理学,“地方”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且由此产生了地方感的概念。地方感主要强调人与地方之间产生的一种情感联结关系,是一种人与地互动过程中产生的特殊人地关系。在此基础上,Williams D R 等(1992)提出了“地方依恋”的概念,并对地方依恋的理论框架进行了研究。此后,Bricker K S&Kerstetter D L(2002)、Moore R L&Scott D(2003)、Kyle G T 等(2004)对地方依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游客对游憩活动热衷,即旅游涉入是影响地方依恋形成的重要因素。Gerard Kyle(2003)以徒步旅行者为例,探讨了徒步旅行者吸引性、中心性和自我表现3 个维度与地方依赖、地方认同两个维度之间的关系,并强调旅游涉入与地方依恋的关系会因情境变化而变化。目前,国外研究者主要是基于国外旅游情境对旅游涉入与地方依恋两者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国内研究者对两者关系的研究成果不多,更缺乏基于各种情境下对两者关系的探讨。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在我国乡村旅游情境下,旅游涉入各个维度对地方依恋的影响程度以及地方依恋内部之间的关系,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探索乡村旅游者地方依恋的影响因素,同时可以为乡村旅游地如何吸引旅游者提供经验借鉴。

1 文献回顾与理论假设

1.1 旅游涉入

“涉入”这一概念最初属于社会心理学领域,用来衡量个人行为和态度。学者最初用“涉入”概念研究消费领域,后逐渐将这一概念引入到旅游休闲领域,并由此产生了旅游涉入的新概念。目前对旅游涉入的研究多从心理涉入角度开展。

Havitz ME 等(1990)认为,旅游涉入是指个人或群体在旅游情境中,因参与活动或互动所产生的一种兴奋的心理状态和情感投入,并认为旅游涉入可能包括愉悦价值、重要性等维度。

Mcintyre N&Pigram J J(1992)认为,旅游涉入维度包括吸引力、中心性和自我表现3 个维度。吸引力指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性与乐趣,表示旅游目的地的活动给个体带来的影响。中心性指旅游活动是否是个体日常生活中的中心,是否是个体生活的重要方面。自我表达是指个体借助旅游活动而表达或传达某种信息的意愿程度。

本研究借鉴Havitz ME 等的研究,认为乡村情境下的旅游涉入是指游客因为自身的兴趣、价值观等因素,在乡村旅游地参与活动时所感知到的关联程度,具体分为吸引力、中心性和自我表达3 个维度。

1.2 地方依恋

地方依恋源于环境心理学的概念,表示人与地方之间的情感联结,是指个人或群体感到舒适和安全,而对地方产生心理上或情感上积极的依附,所以倾向留在某个地方。

黄向等(2006)认为这些地方包括个人居住的环境、游憩目的地等。

其他学者普遍认为地方依恋是一个多维概念,Williams 等经研究提出了地方依恋的理论框架,指出地方依恋由地方认同(local indentity)与地方依赖(local dependence)两个维度构成,认为地方依赖强调的是人与特定地方之间的一种功能性依恋,而地方认同则是一种情感性依恋,两者不同。

Bricker K S &Kerstetter D L 的研究结果则与Williams 的不同,认为地方依恋包括地方依赖、地方认同和生活方式3 个方面。

本研究结合乡村旅游情境,认为乡村旅游者地方依恋是指个人或群体在旅游地通过参加各类活动,通过互动满足自身情感需求,主要包括依赖感、认同感。

1.3 研究假设与理论模型

已有研究表明,旅游者的旅游涉入对地方依恋具有影响作用。

王坤等(2013)发现,文化旅游区的游客通过参与游憩活动、旅游目的地其他相关产品可以引发个体动机和心理状态的变化,说明文化旅游区的游客涉入对地方依恋的具有显著影响。

Bricker K S&Kerstetter D L、Moore R L&Scott D分别对皮筏游憩者、城市公园休闲人群开展了研究,结果发现休闲活动的涉入程度也会对地方依恋产生重要原因。

Kyle G T 等对徒步旅行者进行研究,发现徒步旅行者的活动热衷程度对地方依恋产生直接影响,且其涉入程度与地方依恋的关系强度还会因情境不同而发生变化。

基于上述文献,提出以下假设。

H1:乡村旅游者旅游涉入吸引力维度对地方依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H2:乡村旅游者旅游涉入中心性维度对地方依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H3:乡村旅游者旅游涉入自我表现维度对地方依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H4:乡村旅游者旅游涉入吸引力维度对地方认同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H5:乡村旅游者旅游涉入中心性维度对地方认同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H6:乡村旅游者旅游涉入自我表现维度对地方认同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同时,不少研究都认为地方依赖会影响地方认同,甚至认为地方依赖是地方认同产生的主要原因。

Shamsuddin S&Ujang N(2008)以吉隆坡商业街为例,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访谈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地方依恋影响地方认同。

Hernandez B 等(2007)对本地人和外地人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外地人先有地方依赖,在此基础上再发展为地方认同。

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7:乡村旅游者地方依恋的地方依赖维度对地方认同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基于以上假设,本研究通过构建乡村旅游情境下游客的旅游涉入与地方依恋之间的关系模型,从而探索旅游涉入的吸引力、中心性、自我表现3 个维度与地方依恋的地方依赖、地方认同两个维度之间深层的影响关系机制。

2 研究设计

2.1 问卷设计

研究问卷包含以下几部分:一是人口基本统计信息,包括游客的性别、年龄、收入、受教育程度等;二是旅游涉入变量题项,借鉴Havitz 等的研究量表,一共9 题,分为吸引力、中心性和自我表现3 个维度;三是借鉴Williams 等人的研究,从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两个维度测量地方依恋,共7 个题项。除第一部分外,其他均使用里克特7 点量表。

2.2 数据收集及分析

本次调研选择苏州市东山镇作为调研地。东山镇是国家5A 级风景区,具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吸引了苏州市及周边城市众多游客。

2021 年10—11 月进行为期8 d 的调研,分别在陆巷古村、东山碧螺村、太湖风景道边等几个游客集中点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研发放400 份问卷,除去填答无效问卷,最终回收386 份有效问卷,回收率达96.5%。

课题组对收集的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 24.0 和AMOS 24.0 进行分析。首先用SPSS 对数据进行处理,然后用AMOS 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得出拟合度后进行SEM路径系数的检验与修正,最后根据SEM 路径系数,分析假设检验结果。

3 实证分析

3.1 样本描述

本次有效调查样本中,男性187 人,女性196 人,受访者年龄大多为21~50 岁,21~30 岁占比50.3%;月均收入多为5 000 元以上,大部分游客月均收入超过6 000 元,6 000 元以上占比66.1%;游客学历大专以上占比84.5%;游客主要来自苏州市、浙江省和上海市等周边省(市),苏州市游客占比43.4%;41.2%的游客第一次来东山镇旅游,59.8%的游客在东山镇只停留一晚。

3.2 验证性因素分析

首先分析5 个测量模型验证性因素,再用SEM结构方程模型进行评估,对吸引力、中心性、自我表现、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等5 个变量进行CFA检验。从表1可知,所有变量的因素负荷量都在0.6~0.95,且显著,组成信度在0.6~0.95,收敛效度在0.4~0.85,符合Hair JF 等(2011)及Fornell C&Larcker,D.F(1981)提出的标准——因素负荷量>0.5、组成信度>0.6、收敛效度>0.5,本模型只有自我表现维度是0.423,其余均符合标准,因此5 个变量均有收敛效度。

表1 信度和效度分析结果

3.3 模型配适度指标

本研究样本Multivariate c.r.值为79.795,kurtosis 值为194.950,样本数据呈现多元非正态。数据多元非常态会导致卡方值膨胀和p-value 显著,从而影响配适度指标。如表2 所示,采用Bollen Stine bootstrap p-valuecorrection 方法对模型指标进行修正,修正结果各指标均符合要求。

表2 修正后模型拟合度检验

3.4 结构模型路径系数

由表3 可知,吸引力、中心性、自我表现与地方依赖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28(<0.05),0.31(<0.05),0.26(<0.05),表明吸引力、中心性、自我表现对地方依赖均具有显著直接影响,因此接受H1、H2、H3;吸引力、中心性、自我表现与地方认同之间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16(<0.05),0.18(<0.05),0.15(<0.05),表明吸引力、中心性、自我表现对地方认同也具有显著影响,接受H4、H5 和H6,但与地方依赖相比,3 个维度对地方认同的影响力较小;地方依赖与地方认同之间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41(<0.05),即地方依赖对地方认同具有显著直接影响,接受H7。

表3 各变量直接效应假设检验结果

4 结论与讨论

旅游涉入、地方依恋是衡量乡村旅游人地关系的重要指标,逐渐受到学界关注。本研究探讨了旅游涉入3 个维度和地方依恋两个维度之间的模型,一定程度上厘清了乡村旅游情境下旅游涉入与地方依恋之间的关系。

在乡村旅游情境下,吸引力、中心性、自我表现3 个维度对地方依赖、地方认同两个维度均具有显著影响。因此,乡村旅游地经营者应注重开发参与性的娱乐活动,设计互动性强的乡村活动,以提高游客在活动中的愉悦感,增强乡村游客与旅游地之间的情感联系,从而建立起具有较强依附性的关系。

根据路径结构系数来看,旅游涉入对地方依恋的两个维度的影响程度不同,吸引力、中心性和自我表现3 个维度对地方依赖影响相对较强,达到中等程度,而对地方认同的影响程度较小。因此,乡村旅游地开发旅游涉入活动可以增强旅游者对目的地的依赖程度,提供功能上的依赖,而在建立游客地方认同的直接影响较小。

旅游涉入对地方依赖具有正向显著影响,而地方依赖对地方认同具有正向显著影响,一定程度上表明地方依赖在旅游涉入与地方认同中具有中介效应,旅游目的地需要通过不断满足旅游者的各项需求,让旅游者功能依赖,进而才能促进旅游者的地方认同。

本研究研究了旅游涉入与地方依恋之间的具体影响关系模型,以深入研究旅游涉入与地方依恋之间的关系,从而丰富乡村旅游相关理论,但也存在一定局限。首先,本研究只选择了东山镇部分游客集中点进行数据收集,一定程度上只反映了部分东山镇游客的情况,后续需要在不同的乡村旅游点收集游客、补充数据,并不断修正模型,提高理论模型的可靠准确性和可靠性。其次,本研究主要采用国外学者使用过的量表,在调研过程中,部分游客反映不能准确理解题项意思,课题组成员需要进行辅导和解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调研效率。再次,后续需要研究乡村情境下,旅游涉入、地方依恋与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以不断丰富乡村旅游地方理论。

猜你喜欢

吸引力旅游者维度
如何促进我国综合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基于FSO框架的分析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喀拉峻风景区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研究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吸引力1
吸引力2
跟踪导练(三)4
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安排购物属违约
浅论生态旅游者的分类与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