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腺癌术前乳酸脱氢酶/白蛋白比值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2022-09-23路艳星

吉林医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脱氢酶分型白蛋白

路艳星

(佛山市中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乳腺癌为女性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且逐渐年轻化,严重危害女性生命健康,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临床首选治疗手段为手术治疗,但术后复发、转移发生率高,预后差[1]。所以找出反映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指标,制定治疗策略并干预,改善患者预后尤为重要。年龄、TNM分期、组织学类型、分子分型、有无转移、肿瘤标志物、有无放化疗等均可影响乳腺癌预后,乳腺癌患者预后不仅与肿瘤特征有关,还与机体反应有关。既往研究显示乳酸脱氢酶(LDH)、血清白蛋白水平可作为多种恶性肿瘤的独立预后因子[2],但目前乳酸脱氢酶/白蛋白比值(LAR)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相关性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选取我院80例乳腺癌患者,探讨分析乳腺癌术前LAR与预后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3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行乳腺癌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30~82岁,平均(50.09±5.28)岁,疾病类型:导管原位癌10例,浸润性导管癌53例,其他类型17例;淋巴结转移34例,未发生淋巴结转移46例。纳入标准:①患者症状及临床病理组织活检诊断均符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3]中乳腺癌的诊断标准;②术前未辅助放化疗、内分泌等抗肿瘤药物治疗;③具有术前完整乳酸脱氢酶和白蛋白数据;④患者及家属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排除全身性疾病,包括严重心、肝、肺、肾功能不全者;②合并高热、严重感染、活动性出血、免疫系统疾病者;③失访、中途退出、非肿瘤原因死亡者。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批准。

1.2检测指标:①检测患者LAR:抽取患者确诊时空腹静脉血液5 ml,3 500 r/min离心5 min,收集上层清液,于-20℃冰箱中保存,采用美国贝曼AU5800全自动生化仪检测乳酸脱氢酶、血清白蛋白水平,并计算LAR。②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包括绝经情况、肿瘤组织学类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HER2、肿瘤分子分型、TNM分期、肿瘤分级等。③随访时间自术后及死亡或截止时间点(2021年10月),了解乳腺癌患者生存情况,回归性分析患者总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

2 结果

2.1LAR评估乳腺癌患者预后的最佳截点值:运用ROC曲线计算约登指数(敏感性+特异性-1),约登指数MAX为0.487,最佳界线值为3.389,ROC曲线下面积为0.782,95%CI0.713~0.850,P<0.05。分为LAR<3.389组(38例)、LAR≥3.389组(42例)。见图1。

图1 LAR评估乳腺癌患者预后的ROC曲线

2.2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比较:两组绝经状态、组织学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T分期、N分期、分子亚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比较[n(%)]

2.3乳腺癌预后单因素分析结果:总生存时间(PFS)为术后第1天至乳腺癌患者死亡或末次随访时间。LAR≥3.389组患者PFS 30.5个月,95%CI26.3~34.9,低于LAR<3.389组的41.0个月、95%CI36.5~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8.563,P<0.0,01)。年龄、T分期、N分期、分子分型、LAR为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乳腺癌预后单因素分析结果

2.4乳腺癌患者预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乳腺癌患者术后OS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Cox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T分期、N分期越高,LAR≥3.389为乳腺癌患者预后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3 乳腺癌患者预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乳腺癌为患者乳腺腺上皮的恶性肿瘤,女性患者发生率高达99.0%,男性发生率为1.0%,乳腺上皮细胞在致癌因子作用下增殖失控,表现为乳房肿块、腋窝淋巴结肿大等,随疾病进展癌细胞游离至全身,危及患者生命[4]。乳腺癌发病机制可能与生物学、基因改变有关,所以患者相关生化指标、细胞免疫水平可提供乳腺癌基因和治疗的依据,为临床乳腺癌患者的早期血清学筛查及远期预后提供参考[5]。

本研究结果提示乳腺癌进展、预后与肿瘤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有关,诊断分期为乳腺癌的关键预后因素,乳腺癌疾病筛查结果显示,病理分期越高,患者预后越差,医院应开展预防为主的乳腺癌筛查项目。乳腺癌为激素依赖性恶性肿瘤,不同分子分型的乳腺癌和不同激素受体表达状态均与对手术治疗的反应有关,作用机制需进一步探讨[6]。本研究结果提示LAR与患者年龄、T分期、N分期、分子分型呈正相关,LAR与乳腺癌患者OS存在负相关性。乳腺癌增殖微环境中氧耗增加,提供增殖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为无氧酵解,乳酸脱氢酶(LDH)作用于糖酵解过程,可将丙酮酸转变成乳酸,具有可逆性,肿瘤微环境中乳酸可抑制免疫系统,显示肿瘤乏氧和负荷程度[7]。乳腺癌患者LDH水平增加,导致组织氧合障碍,肿瘤乏氧加剧,刺激肿瘤血管生成,促进肿瘤增长,转移、复发率升高,预后差。随疾病进展,乳腺癌患者慢性消耗、厌食等因素诱发营养不良,呈恶液质状态。血清白蛋白水平和营养状况有关,白蛋白水平越低,营养状况越差;还反映全身炎性反应,肿瘤组织放化疗抵抗性高。LAR整合LDH和白蛋白,有效结合患者肿瘤增殖、肿瘤乏氧状态、抑制免疫、营养状况、全身炎性反应,从不同角度评估肿瘤基线数据,增加判断患者术后PFS的准确性,为预测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全面评估预后[8]。

综上所述,LAR升高与乳腺癌患者T分期、N分期、分子分型存在相关性,年龄≥50岁、LAR≥3.389是乳腺癌患者术后PFS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将乳腺癌术前乳酸脱氢酶/白蛋白比值纳入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指标。

猜你喜欢

脱氢酶分型白蛋白
肺炎克雷伯菌RAPD基因分型及其与氨基糖苷类药敏分型对比研究
传说中的快速解酒方法有效吗?
什么时候用白蛋白
什么时候用白蛋白
脱氢酶活性检测方法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CT三维及X线在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的可靠性
喝酒“脸红”和“脸白”,哪个更能喝
转基因大豆秸秆还田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复杂分型面的分型技巧
白蛋白不可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