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针灸联合矫正骨盆移位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2022-09-21邓萍萍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16期
关键词:直腿骨盆针灸

邓萍萍

(广东省龙川县中医院,广东 河源 517300)

坐骨神经是支配双下肢的主要神经干,坐骨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病,多为单侧发作,发病与腰椎间盘突出有关。该病疼痛反复出现,较难痊愈,且随着病程的延长,患侧下肢肌肉可逐渐萎缩,或出现跛行,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降低,因此确诊后须及时予以治疗。临床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方法较多,其中针灸已被证实能减轻患者疼痛[1]。多种中医疗法的联合应用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类疾病的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疗效。本研究分析温针灸联合矫正骨盆移位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12月龙川县中医院收治的坐骨神经痛患者6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20~58岁,平均(39.25±5.30)岁;病程1~20年,平均(8.20±1.34)年;单侧发病28例,双侧发病6例。观察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22~56岁,平均(39.30±5.24)岁;病程1~18年,平均(8.32±1.28)年;单侧发病29例,双侧发病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审批号:IRB-2020-289)。

1.2 诊断标准 ①西医诊断依据《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中有关坐骨神经痛的诊断标准制定:有沿着坐骨神经分布区域内的传导性、放射性疼痛;有神经干压痛;坐骨神经牵拉征为阳性;坐骨神经支配范围内存在程度不一的感觉、运动、反射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常见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腰椎X线片常见L4~5椎间隙狭窄[2]。②中医诊断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寒湿瘀阻证的诊断标准制定:下肢疼痛和压痛;下肢麻木、功能障碍及恶寒畏冷;舌苔白滑,舌质紫暗,脉沉且迟缓[3]。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18岁;依从性良好,可配合完成本研究;临床资料完整;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合并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疾病者;造血系统障碍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存在椎管内肿瘤、盆腔内肿瘤或腰椎结核者;晕针者;存在认知障碍、严重神经系统疾病或精神病者;髓核突出严重压迫马尾神经者;中途退出研究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采用温针灸治疗。主穴取腰夹脊穴、阿是穴、环跳、大肠俞,配穴取委中、昆仑、承山、阳陵泉、风市、悬钟,指导患者取俯卧位,必要时可采用侧卧位,取华佗牌0.30 mm×(40~75)mm一次性毫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消毒穴区皮肤后,腰夹脊和阿是穴斜刺约15 mm,环跳和大肠俞斜刺15~20 mm,昆仑、承山、委中斜刺15~20 mm,悬钟、阳陵泉、风市斜刺25~30 mm,然后取4段长2 cm的艾炷套于上述穴位的针柄上并点燃,每穴灸3壮。温灸时间为30 min,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矫正骨盆移位治疗。①腰骶侧扳法:指导患者取左侧卧位,右腿屈膝屈髋90°,左腿伸直,术者左手掌托住患者的左侧大腿,调整左下肢和身体的曲度。将患者右手放于其背后,术者右肘抵患者右肩部位,左肘抵住患者右侧臀部,行腰部斜扳,可听到患者腰部关节复位发出的弹响声。指导患者取右侧卧位,重复以上操作1次。②过伸压盆法:指导患者取俯卧位,术者立于患侧,一只手托住患者大腿部,使其后伸,另一只手与托腿手相握,经肘部按压患侧骶髂关节,使患侧下肢不断后伸到达极限,按压的手肘部稍微用力向下按压,听见“咔嗒”声即提示复位成功;指导患者双手抓住床头并固定,术者按住错缝骶部,助手协助患者患侧大腿外展45°,双手抓住外展大腿足踝部进行牵引,同时术者按压错缝骶部,听到轻微弹响声即代表复位成功。每日治疗1次,10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①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总分为0~10分,分数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4]。②直腿抬高角度:通过直腿抬高试验评定。③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表(RDQ)评分:该量表包含24个问题,总分0~24分,分数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5]。

3.2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弯腰、后伸无异常,直腿抬高试验阴性,疼痛完全消失;显效:弯腰、后伸临近正常,直腿抬高角度>55°,疼痛显著减轻;好转:弯腰、后伸受限制,直腿抬高角度较前增加,疼痛较前减轻;无效:症状与体征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治愈+显效+好转。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VAS评分、直腿抬高角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直腿抬高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直腿抬高角度大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直腿抬高角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坐骨神经痛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直腿抬高角度比较(±s)

表1 两组坐骨神经痛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直腿抬高角度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分)直腿抬高角度(°)组别 例数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4 7.15±1.62 2.18±1.05△▲ 51.38±5.62 88.76±5.62△▲对照组 34 7.20±1.54 4.84±1.62△ 51.40±5.58 70.68±5.40△

(2)RDQ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RD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RDQ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坐骨神经痛患者治疗前后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表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坐骨神经痛患者治疗前后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表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评分 治疗后评分观察组 34 16.48±3.25 4.68±1.02△▲对照组 34 15.96±3.40 10.74±2.15△

(3)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坐骨神经痛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4 讨论

坐骨神经痛是一种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域内的以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为主要表现的周围神经疾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6]。目前临床认为,腰椎间盘病变是该病发生的常见病因,发病机制主要有机械压迫学说、化学性神经根炎学说和自身免疫学说等,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及非甾体抗炎药、神经营养药、激素等药物治疗,以消除机械压迫和局部炎症,减少免疫应答,营养损伤神经,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7]。但手术治疗患者不易接收,药物治疗可能引起不良反应,且停药后易出现反复。因此,该病治疗方案的选取仍存在一定争议。

坐骨神经痛属于中医“痹证”“腰腿痛”范畴。中医认为,该病的外因为风寒湿邪入侵,寒为阴邪,损伤阳气;内因为肾气虚衰,骨骼筋肉痿软。气血瘀阻、经脉不通是该病的基本病机,跌仆损伤,伤及经脉,则气滞血瘀,不通则通。治疗原则以通经活络、行气止痛为主。坐骨神经痛的疼痛多集中于腰部及大腿、小腿后侧或外侧,以上部位和膀胱经、胆经循行部位相合,故本研究选取腰部阿是穴、环跳、大肠俞和腰夹脊穴作为主穴,委中、昆仑、承山、阳陵泉、风市、悬钟为配穴,进行对症治疗。在上述部位给予温针灸治疗,可结合艾灸、针刺二者的作用,艾灸的热感经过穴位、经络导入皮肉筋骨,有助于扩张毛细血管,促进穴区的血液及淋巴循环,减轻患者疼痛。胡鹏[8]研究显示,采用温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能缓解患者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赵琦等[9]研究结果一致。此外,治疗后观察组VAS、RD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直腿抬高角度大于对照组,说明温针灸联合矫正骨盆移位能减轻患者疼痛,提高其家务能力和行动能力。考虑原因为骨盆移位矫正经腰骶侧扳法、过伸压盆法等操作,能纠正骶髂关节错位,恢复骨盆的稳定性和腰部的生理曲度,减轻患者腰腿部疼痛,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本研究也存在一定不足,如选取的样本量较小,研究时间较短,未开展远期随访,未统计复发率等,还需在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完善。

综上所述,温针灸联合矫正骨盆移位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效确切,能减轻患者疼痛,提高其家务能力和行动能力,改善其精神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直腿骨盆针灸
“直腿神器”在收“智商税”
加强膝盖锻炼 提高耐寒能力
为什么医生让“直腿抬高”
推荐一套测试运动能力的方法关于功能性运动的测试(五)
针灸
痛经,当心是骨盆歪
6岁儿童骨盆有限元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翘臀”腰疼,警惕骨盆前倾
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