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艾灸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选穴规律研究※

2022-09-21林少鸿郭佳颖聂平英陈心铭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16期
关键词:督脉艾灸功能障碍

林少鸿,郭佳颖,聂平英,陈心铭,林 楠,刘 芳

(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 福州 350122)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指在脑卒中发生6个月内出现的符合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标准的一系列综合征,以及其他脑退行性病变如阿尔茨海默病等在脑卒中事件后出现的认知损害加重[1]。DELAVARAN H等[2]研究显示,脑卒中幸存者发病后10年的PSCI发病率为61%。PSCI不仅可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严重影响其他功能的康复,甚至会增加死亡风险[3]。目前西医治疗PSCI以认知功能训练、运动疗法及药物治疗为主,中医疗法则强调辨证施治、标本兼顾,应用传统功法、中药、针灸等进行治疗[4]。艾灸作为常用的传统中医疗法,具有安全性高、简便易行等特点[5-8]。本研究对艾灸治疗PSCI的文献进行数据挖掘,归纳总结艾灸治疗PSCI的用穴规律,以期为艾灸治疗PSCI的临床选穴提供借鉴和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策略 检索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与Web of Science。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3月24日。检索词以“艾灸/灸/针灸、脑卒中/中风、认知障碍/痴呆/认知功能损害/智能减退、moxibustion/stroke/PSCI”等进行组合搜索。

1.2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 ①文献类型:有关艾灸的临床研究文献。②研究对象:确诊为PSCI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不限。③干预措施为艾灸,对艾灸类型、干预手法、频次、时间及疗程等不加以区别,可同时使用其他辅助疗法。④具有确切的穴位处方。⑤结局指标不限,疗效分析结果均为阳性。

(2)排除标准 重复发表的文献;文献类型为病例报告、综述、论著、报纸、动物实验及经验报道;仅有摘要而无全文,且经过邮箱联系作者仍无法获取完整数据的文献。

1.3 数据整理及统计学方法 同一文献若为两组穴位处方交替使用,则按两组穴位处方录入;同一文献采用双侧同名穴位处方,按一侧穴位处方录入;同一文献在1组主穴的基础上进行辨证,不同证型选取不同配穴则按“1组主穴+1组配穴=1条处方”的形式录入。提取文献篇名、发表年份、第一作者、艾灸取穴等信息,参考《经络腧穴学》[9]对穴位名称与归经进行规范化处理后,建立艾灸治疗PSCI的穴位处方数据库。用Excel软件进行一般数据分析,用IBM SPSS 25.0离差平方和法(Ward法)进行聚类分析,用Gephi 0.9.2绘制穴位的关联网络图。

2 结果

共检索到文献1 952篇,其中338篇为重复检索的文献,经过初筛和复筛,最终纳入文献22篇,共30首穴位处方。

2.1 穴位使用频次分析 30首穴位处方包含穴位47个,总使用频次为179次,选用频次≥5次的穴位信息见表1。

表1 艾灸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穴位频次分析(频次≥5次)

2.2 经络频次分析 47个穴位共涉及12条经络,选用频次≥2次的经络信息见表2。

表2 艾灸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穴位所属经络频次分析(频次≥2次)

2.3 特定穴使用频次分析 艾灸治疗PSCI的穴位选用中,特定穴共8个,见表3。

表3 艾灸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特定穴使用频次分析

2.4 聚类分析 将使用频次高(频次≥3次)的穴位进行分层聚类分析,形成树状图,可将所选穴位简单分为5类,见图1。

图1 艾灸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穴位聚类分析树状图

2.5 关联规则分析 选择连接频次高(频次≥5次)的两两穴位组合,绘制成关联网络图,连线最粗的是百会和神庭。见图2。

图2 艾灸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穴位关联网络图

3 讨论

3.1 艾灸治疗PSCI的穴位及经络运用特点 PSCI在中医中无对应病名,根据记忆力下降、理解力下降等临床特点可将其归于“善忘”“健忘”“痴呆”等范畴[10]。中医认为,PSCI病位在脑,病机为经络阻塞、气机逆乱、清阳不升引起的髓海空虚、阴阳失衡,因此治疗应以调气通络、活血养脑、平衡阴阳为主。本研究结果显示,艾灸治疗PSCI使用频次最高的穴位为百会,使用频次最多的经脉为督脉。中医经络学认为,督脉循行直接入络脑,总督人体阳气,是与脑联系最为紧密的经脉,因此临床常通过督脉治“神”[9]。百会是督脉循行至头部的重要穴位之一,意为百脉于此处交会,其深处即为脑髓所在,为“三阳五会”之所,因此有生髓益脑、益心安神的功效[11]。《针灸大成》载:“百会……主头风中风……惊悸健忘,忘前失后,心神恍惚。”可见治疗PSCI时取督脉穴位具有重要意义,其中百会又为最重要的穴位之一,体现了循经取穴的原则。

3.2 艾灸治疗PSCI以交会穴为主 从穴位属性分析,艾灸治疗PSCI的特定穴以交会穴为主,其次为背俞穴。交会穴为两经或数经相会的腧穴,不但能治本经之病,还能兼治相交经脉的病证[12]。本研究结果显示,艾灸治疗PSCI使用频次最高的前3位穴位为督脉的百会、神庭、大椎,均为交会穴,可见交会穴可加强督脉与其他经穴的主治作用。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可用于治疗相应脏腑的病证[13]。《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提出:“邪入于腑,即不识人。”人体脏腑精气通过阳经输布于头部,背俞穴可加强督脉与膀胱经的联系,进一步调节大脑功能。可见,艾灸背俞穴与交会穴可调和脏腑、益智健脑[14]。

3.3 艾灸治疗PSCI的选穴规律

(1)近部取穴 由树状图可知,百会在分类中为单独一类,与其他穴位关系相对不紧密,此外百会为使用频次最高的穴位。由此可知,艾灸治疗PSCI时百会为第一要穴,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与针对性。从穴位关联网络图可见,连线最粗的为百会与神庭,其次为百会与大椎。PSCI病位在脑,百会位于头部颠顶,治疗PSCI主要选取头部腧穴,体现了“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近部取穴原则。

(2)上下配穴和脏腑辨证配穴 神庭和足三里为树状图中的第2类,在关联网络图中也是关系较密切的组合。神庭是督脉经气汇聚之处,可通全身气血,调养元神。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具有调理脾胃、健运中焦功效,有助于气血精微等物质化生,并将其输送至脑部,为充盈脑髓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9]。《灵枢·终始》载:“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神庭、足三里相配即为上下配穴法。从穴位关联网络图看,连线较粗的神庭与足三里、神庭与肾俞、百会与足三里均遵循了这一配穴法。

《诸病源候论·多忘候》载:“多忘者,心虚也。”张景岳从肝论述痴呆:“此其逆气在心或肝胆二经,气有不清而然。”《医学心悟·健忘》载:“肾主智,肾虚则智不足,故喜忘其前言。”《灵枢·大惑论》载:“上气不足,下气有余,肠胃实而心肺虚……故善忘也。”可知PSCI病性属本虚标实,以五脏元气亏虚为本。故治疗时需注重调养脏腑气血。本研究中树状图的第3类穴位为丰隆、中脘、太溪,第4类为肾俞、心俞、肝俞、肺俞、本神。丰隆属足阳明胃经,中脘属任脉,为胃之募穴,太溪属足少阴肾经,为肾经原穴,均为五脏对应之经穴。可见,艾灸治疗PSCI的穴位也根据经络、脏腑辨证选取。

4 小结

艾灸治疗PSCI的选穴主要遵循近部取穴、循经取穴和特定穴选穴的原则,配穴原则有上下配穴、脏腑辨证配穴。该结果可为艾灸治疗PSCI的临床研究和科研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新思路,也说明利用数据挖掘技术研究艾灸选穴规律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但目前对于数据挖掘尚无统一的文献评价标准,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与科学性。今后的研究可通过制定相关文献评定标准,以提高科学性与准确性,同时还可分析穴位处方与疗效的相关性,进一步挖掘疗效更优的处方。

猜你喜欢

督脉艾灸功能障碍
脑-肾-督脉轴理论初探及临床应用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漫谈令中老年女性难堪的“社交癌”——盆底功能障碍
鲍远程从督脉论治脊柱疼痛经验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艾灸保健知多少
预防艾灸上火,可舌下含服玄参片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中正平和是养生的根本
婆婆迷上了艾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