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头脉冲试验和头脉冲抑制试验在突发性聋患者中的应用*

2022-09-20陈秀兰孙素梅王亚莉宋翊飒梁伟蔡晓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突聋补偿性规管

陈秀兰 孙素梅 王亚莉 宋翊飒 梁伟 蔡晓

1 青海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西宁 850007)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心理、生活上,人们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突发性聋发病率逐年增高。研究发现,不仅突聋伴发眩晕时患者的前庭功能异常,而且突聋不伴眩晕症状时,患者的前庭功能也可以出现损伤,伴发的前庭功能障碍可能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造成困扰[1]。前庭功能状态及损伤具有频率特性,双温试验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前庭功能检查方法,但它只能用于评价患者的水平半规管和对应的支配神经(前庭上神经)受累情况,属于低频前庭功能检查;高频前庭功能检查主要包括头脉冲试验(headimpulse paradigm,HIMP)和头脉冲抑制试验(suppression headimpulse paradigm,SHIMP),两种检查的基本原理相同且结果互补。在高频高速旋转的强刺激下,视眼动反射和颈眼动反射以及脑干中的速度储存机制都失去作用,只有前庭半规管来维持清晰的视觉和身体平衡,此时检测前庭眼反射(vestibulo-ocularreflex,VOR)直接通路[2]。本研究旨在探讨前庭高频功能检查对突发性聋患者前庭损伤的评估价值,为突发性聋的诊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及分组 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 (2015 )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1];②病程不超1周;③单耳突发性聋伴/不伴眩晕;排除标准:①既往有中枢性眩晕、听神经瘤、梅尼埃病、各种原因所致听力下降及与前庭相关病史;②患有影响眼球运动的疾病、颈部活动受限等;③在发病前3个月内出现过眩晕或头晕伴前庭功能障碍的患者。

选取符合上述标准的单耳突发性聋伴或不伴眩晕的53例患者(伴眩晕18例、不伴眩晕35例)为研究组,年龄17~60岁,平均45.56±10.07岁,病程1~7天;左耳29例,右耳24例;轻度听力下降15例,中度听力下降12例,重度听力下降18例,极重度听力下降者8例;选取24例无晕车史、听力正常、未出现过眩晕或头晕症状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年龄20~58岁,平均43.15±7.04岁。

1.2HIMP和SHIMP检查方法 所有参与者在入院第2天完善纯音测听、HIMP和SHIMP。HIMP检查方法: 采用型号为type 1085的ICS晕思派平衡功能检测系统(丹麦尔听美)设备进行检查,患者取端坐位,将带有视频摄像头、速度传感器和红外照明灯的视频眼镜固定于头部,嘱患者始终注视视靶(距离受试者120 cm),按照要求先校准设备,检查者站立于患者后方并双手抱住其头部,进行HIMP检查。向左、右水平方向做快速、低幅(15°~20°)、 角速度150°/s 以上的被动、突发突止和不能预知的甩头动作,分别检测左、右侧水平半规管,双侧各20次;随后嘱患者左侧或右侧转头45°,同样让患者始终注视视靶,分别向垂直方向各甩头20次。注意检查时让受试者放松颈部,检查者甩动的时机和方向无规律性,保证受试者不能预测;眼镜固定紧密,避免出现眼动和头动轨迹不同步导致的假性结果。每侧20次甩头必须为有效甩头[3~6]。

SHIMP检查方法: 前期准备及校准过程与HIMP相同,与HIMP检查不同的是,在SHIMP检查中,要求受试者在甩头过程中持续注视随头部移动的光点[6]。

HIMP和SHIMP检查的主要指标是前庭眼反射(vestibulo-ocularreflex,VOR)增益值和扫视波出现率,VOR增益值是眼动速度与头动速度的比值,水平半规管增益值小于0.8及上或后半规管增益值小于0.7为VOR增益值降低;HIMP 脉冲波形在头动结束后聚集出现与头动方向相反的扫视波,记为补偿性扫视波;SHIMP脉冲波形头动达到峰值速度后聚集出现与头动方向相同的扫视波,记为反补偿扫视波[3~7]。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53例患者中伴眩晕者11例(61.11%,11/18)和不伴眩晕者15例(42.85%,15/35)在HIMP检查中患耳均出现前庭功能减退(左侧半规管18例,右侧半规管8例),且于患侧产生显著的扫视波;在 SHIMP检查中,6例半规管减退侧未引出反补偿性扫视波(伴眩晕者4例、不伴眩晕者2例),与正常对照组(左、右侧反补偿扫视波引出率均为100%)相比,反补偿性扫视波出现率明显下降;突聋伴眩晕与突聋不伴眩晕患者HIMP和SHIMP增益值相比无明显差异。对照组HIMP检查均无扫视波,而在SHIMP检查中,反补偿性扫视波全部引出;研究组与对照组HIMP和SHIMP增益值相比有明显的差异(表1,图1)。

图1 前庭功能减退及健康者的HIMP、SHIMP检查结果 a. 右侧半规管功能减低患者的HIMP和SHIMP; b. 健康者HIMP和SHIMP

3 讨论

内耳血供主要来自迷路动脉,耳蜗总动脉和前庭前动脉为其分支,球囊、椭圆囊下部和后半规管血供来自耳蜗总动脉,而球囊、椭圆囊上部及前、外半规管主要由前庭前动脉供养[8]。突发性聋发病时不仅耳蜗功能出现障碍致听力下降,也可导致前庭功能受损。研究报道[9,10],伴眩晕与不伴眩晕突聋者相比,前者耳蜗受损程度较重, 前庭功能受累几率较高;本研究中,伴眩晕与不伴眩晕突聋患者的HIMP和SHIMP两种检查增益值相比较无明显差异,可能与本研究样本数较少有关;对于不伴眩晕而前庭功能有减退的突聋患者,考虑可能与体内各种代偿机制有关,因此,不伴眩晕突聋患者的前庭功能也可能受损,前庭功能检查有利于早期全面了解突聋患者的前庭功能。

HIMP主要检测前庭眼反射(vestibulo-ocularreflex,VOR)的高频信息,主要用于周围性眩晕及失衡患者,也是与中枢性眩晕相鉴别的一种方法。正常人在高速运动过程中其眼动速度与头动速度在反方向上相等;若测试侧半规管功能受损,则VOR异常,导致眼动速度远低于头动速度,需要补偿性扫视波帮助来重新凝视定点[11]。SHIMP是MacDougall等[7]在HIMP或者视频头脉冲试验(videoheadimpulse test,vHIT)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型的评估半规管在高频高速检测下的功能检测方法,在外周前庭功能检测中属于高频高速检测试验。VOR增益在两种检查中测试方法相似,扫视却相互补充[7]。本研究中,健康对照组HIMP检查均无扫视波,而在SHIMP检查中,反补偿性扫视波全部引出;研究组HIMP检查中,26例患侧前庭功能减退(左侧18例,右侧8例),且患侧出现显著的扫视波;而在 SHIMP检查中,半规管功能减退侧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反补偿性扫视波出现率明显下降。对HIMP和SHIMP增益进行分析,研究组增益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若在HIMP检查中出现扫视波,表示检查侧前庭功能有损失,而在SHIMP中出现反补偿扫视波,可以用来评估前庭系统的剩余功能。如果患者前庭功能减退,在行SHIMP检查时,患侧可出现少量或无扫视波,且扫视波明显小于正常人,但在健侧可以表现与健康者一样的扫视波;而HIMP检查结果与SHIMP正好相反,甩头时,患侧常常可以出现显著的扫视波,且增益值降低,而健侧无扫视波、增益值正常。

综上,伴或不伴眩晕的突聋患者都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前庭功能损害,不伴眩晕的突聋患者虽然没有眩晕或头晕症状,但仍可能出现前庭功能障碍,与伴眩晕的突聋患者相比,其前庭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而HIMP和SHIMP作为一种新的前庭功能检查方法,可以评估六个半规管的高频前庭功能,且结果互补;结合其它前庭功能检查(双温试验、转椅试验、VEMP等)可以更加全面而客观地评估突聋患者内耳病变的范围和程度。

猜你喜欢

突聋补偿性规管
《四型突发性聋患者内耳膜迷路积水的临床观察》摘译
权重望寡:如何化解低地位领导的补偿性辱虐管理行为?*
小鼠半规管造模的实验技术优势及其应用
12例复位过程中转换为前半规管BPPV的后半规管BPPV病例分析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影响消费者补偿性消费的因素研究
190例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半规管功能分析
“突聋”的年轻人多了
突聋 三周内请务必就诊
突发性聋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研究现状
动物也会晕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