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据挖掘的某中医院发热观察科中药组方用药分析*

2022-09-19蔡颖莲彭连共陈雪梅张丽萍黄艺惠

光明中医 2022年18期
关键词:射干麻黄陈皮

蔡颖莲 彭连共 陈雪梅 张丽萍 黄艺惠

2020年1月底起,厦门市广大市民群众凡具有体温异常、干咳、呼吸急促、乏力、呕吐等相关流感症状,均应积极到各医院进行排查救治。某中医院(厦门市中医院)特设发热观察科,为患者设置了安全、集中的医学观察场所和隔离病区。发热观察科收治的患者中药医嘱均由厦门市中医院多科室资深中医医师联合会诊开具,用药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研究通过收集整理某院2020年1月—2020年5月发热观察科的患者中药处方,分析其用药规律及特点,以期为厦门市发热患者防治提供地域特色的中医治疗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抽取2020年1月—2020年5月在某院发热观察科进行医学隔离观察的患者195例,收集其所服用的中药处方。患者信息均以HIS系统导出,根据处方用药建立数据库,并使用Excel 2016软件及SPSS 21.0 软件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处方用药频次、药物功效分类、高频中药聚类分析等进行整理总结。

1.1 一般资料入选处方195张,其中男性患者80例,女性患者115例,男女比例约为1∶1.44。年龄在0~15岁的患者有17例,占8.7%;16~30岁的患者有70例,占35.9%;31~45岁的患者有56例,占33.3%;46~60岁的患者有29例,占14.9%;60岁以上的患者14例,占7.2%。

1.2 高频中药统计结果195例处方中,共使用137味中药,根据中药出现的频率的高低排序,前15味中药出现的频次、频率见表1。可以看出,频率在60%以上的有3味中药,分别为甘草、陈皮、苦杏仁;频率在30%以上者有7味中药,分别为桔梗、枳壳、茯苓、浙贝母、黄芩、荆芥、薏苡仁。

表1 中药频次统计结果

1.3 药物按类别分类统计结果对使用频次在10以上的药物进行功效分类,使用频率前8位的为化痰止咳平喘药27.1%,解表药17.2%,清热药13.5%,补虚药9.3%,利水渗湿药7.1%,化湿药3.1%,活血化瘀药1.5%,祛风湿药和消食药均1.0%。见表2。

表2 中药按功效类别分类统计情况

2.4 高频中药聚类分析结果对使用频次10以上的64味中药进行聚类分析,结合中医理论知识及各味中药分散性情况分为4类较为清晰合理。第1类为桃仁、冬瓜子、芦根、麻黄、石膏、薏苡仁、川贝母、蝉蜕、苦杏仁、法半夏、茯苓、枳壳、竹茹;第2类为炒白术、黄芪、防风、葛根、姜半夏、厚朴、紫苏梗、香附、神曲、党参、大枣、生姜、柴胡、炒白芍、炒麦芽、蔓荆子;第3类为炒牛蒡子、淡豆豉、桑叶、菊花、金银花、枇杷叶、连翘、射干、广藿香、豆蔻、薄荷、丝瓜络、淡竹叶、蜜麻黄、茵陈、石菖蒲、滑石、黄芩、青蒿、玄参;第4类为蜜紫菀、百部、白前、荆芥、桑白皮、桔梗、浙贝母、陈皮、甘草。见表3。

表3 高频中药聚类分析树状图

3 讨论

3.1 高频药味使用分析甘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素有“十药九甘草”和“药中国老”之称,《本草纲目》也将其列为百药之少首[1]。甘草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调和药性的功效,可与诸药配伍使用,故使用频次178次。其次陈皮,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用于咳嗽痰多。《神农本草经》就有记载陈皮在理气方面的功效:“橘柚,味辛,温。主胸中瘕热逆气,利水谷。久服去臭,下气通神”。 《日华子本草》:“橘皮,暖,消痰止咳,破癥瘕痃癖”。脾为元气之母,肺乃摄气之要,而陈皮为二经气分之要,故对除燥痰之咳嗽外的痰浊咳嗽皆可用。桔梗、苦杏仁化痰止咳,肺失宣降,津凝成痰,桔梗为“舟楫之剂”,能升能降,能散能泄,四者兼具,其能开提肺气、宣肺止咳。苦杏仁为降气止咳,气顺则痰消。《本草求真》:“杏仁,既有发散风寒之能,复有下气除喘之力,缘辛则散邪,苦则下气,润则通秘,温则宣滞行痰”。以上4味药使用频次均50%以上。

3.2 高频药物类别分类分析《黄帝内经》:“避其毒气,天牝从来”。意为疫邪从口鼻进入人体,通过呼吸道传染,肺乃呼吸出入之门户,必然先伤肺气。这与此次疾病主要为呼吸道症状也是吻合的。正如叶天士所言:“温邪则热变最速,首先犯肺”。肺主气,司呼吸,故肺之气机升降失常,痰浊阻肺。为此高频用药类别为化痰止咳平喘类,使用频次为687次,使用率为27.1%。

机体卫外不固,外邪着于皮毛,卫表不和,寒邪束肺或热邪犯肺,肺主皮毛,故需解表散邪。为此高频用药类别为解表药的使用频次为435次,其中疏散风寒的药味使用220次,有生姜、紫苏梗、蜜麻黄、羌活、紫苏叶、麻黄、荆芥、防风;疏散风热的药味使用215次,有薄荷、牛蒡子、蔓荆子、桑叶、蝉蜕、葛根、柴胡、淡豆豉。表邪外束,表邪郁闭,则病在浅表,均需发散使邪外出。

清热药的使用频次中,前4位为黄芩、芦根、连翘、射干,各占清热药使用的20.8%、16.4%、14.6%、13.7%。黄芩苦寒,善清少阳之热,又清气分之热,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主入肺经,善清泻肺火及上焦实热,主治肺热咳嗽,高热烦渴。现代研究[2]表明黄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为黄芩抗菌有效成分,主要成分黄芩苷、黄芩素对革兰阳性菌、白色念珠菌和衣原体等均具有抑制作用,即使对青霉素产生抗药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黄芩仍属敏感,研究进一步表明黄芩的临床抗菌性比黄连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芦根,甘寒,入肺经,善清透肺热,可清热泻火、生津止渴,用于肺热咳嗽,肺痈吐脓,常与黄芩配伍使用。连翘性凉味苦,轻清上浮,可治上焦诸热,使体内热邪通过肺和皮毛透散。射干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为:“主咳逆上气,喉痹咽痛,不得消息,散结气,腹中邪逆,食饮大热”。 张仲景《金匮玉函》收载:“治咳而上气,喉中作水鸡声,有射干麻黄汤”。

针对本次流感“湿、热、毒、瘀、虚”的特点,加入了补虚药、利水渗湿药、化湿药及活血祛瘀药,可使方组的针对性更强。

3.3 高频中药聚类分析

3.3.1 第1类桃仁、冬瓜子、芦根、麻黄、石膏、薏苡仁、川贝母、蝉蜕、苦杏仁、法半夏、茯苓、枳壳、竹茹。具有解表祛湿、理气化痰、清肺排脓的作用。为麻杏苡甘汤、苇茎汤温胆汤的主要药物。麻杏苡甘汤中麻黄疏风散邪,杏仁宣肺卫之表,充卫通阳,薏苡仁运脾化湿。合用有除风、祛湿、解表、通阳的作用。温胆汤加减方为祛痰剂,具有理气化痰、和胃利胆之功效。里面的法半夏、枳壳、竹茹除了祛湿化痰的作用,还能降气,把气往下降,湿往下走,从小便排出。苇茎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具清肺化痰、逐瘀排脓之功,临床应用得出此方为肺痈的有效方剂,不论肺痈将成或已成,或善后调理,均可用之。常用于治疗肺脓疡、大叶性肺炎、支气管炎、百日咳等属肺热痰瘀互结者。体现了防疫的除湿、清热、逐瘀的治疗思路。

3.3.2 第2类炒白术、黄芪、防风、葛根、姜半夏、厚朴、紫苏梗、香附、神曲、党参、大枣、生姜、柴胡、炒白芍、炒麦芽、蔓荆子。主要是益气健脾、理气消食、疏风散邪及和解少阳之药物。为玉屏风散、小柴胡汤及香砂平胃散的主要药物。通过玉屏风散益气固表,增强抵御外邪的能力。现代研究表明玉屏风散不仅可以治疗气虚感冒、自汗等,还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炎性反应,抑制部分细菌、真菌的生长等作用[3]。小柴胡汤则以祛邪为主,兼顾正气;以少阳为主,兼和胃气,故可使“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戢然汗出而解”。葛根,柴胡、蔓荆子均可轻清升散,疏邪透表,葛根不仅解肌退热还可生津止渴,以防热邪伤津。厚朴、紫苏梗、香附、神曲、炒麦芽,为行气消食药。脾失健运,则湿浊困脾,食湿互滞,津液骤停,加之体外湿邪侵犯人体,故痰湿停聚。故行气消食,使胃气降,脾气复,痰湿自消。可以看出在疾病的防治中强调了“气机”的重要性[4],肺主宣发肃降,脾升胃降等特点,人体的气机出现失常,易导致疾病的发生。第二聚类方组反映了扶正与祛邪兼顾的治疗原则。

3.3.3 第3类炒牛蒡子、淡豆豉、桑叶、菊花、金银花、枇杷叶、连翘、射干、广藿香、豆蔻、薄荷、丝瓜络、淡竹叶、蜜麻黄、茵陈、石菖蒲、滑石、黄芩、青蒿、玄参。以上药物主要为清热解毒、辛凉透表、利湿化浊之药用。为银翘散、桑菊饮和甘露消毒丹的主要药物。银翘散及桑菊饮皆为治疗温病初起的辛凉解表方,桑叶、菊花、杏仁、枇杷叶肃肺止咳;金银花、连翘疏散风热、清热解毒,薄荷、牛蒡子、淡豆豉、淡竹叶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蜜麻黄宣肺止咳、丝瓜络祛风通络,化痰顺气。共奏清热解表、止咳化痰之效。现代研究表明:丝瓜络不仅有抗菌作用,还有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而止喘和抗过敏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已取得一定疗效[5]。甘露消毒丹中茵陈、黄芩清热利湿,石菖蒲、广藿香、豆蔻芳香化湿,连翘、射干散结消肿,方组主治湿温时疫,湿热并重证。

3.3.4 第4类蜜紫菀、百部、白前、荆芥、桑白皮、桔梗、浙贝母、陈皮、甘草。为止嗽散加减方组。此组聚类药组具有疏表宣肺、止咳化痰之功。蜜紫菀、百部为润肺止咳化痰,桔梗宣肺止咳,白前降气化痰,桑白皮泻肺平喘,荆芥疏风散邪,陈皮理气化痰。本次流感的临床表现以上呼吸道症状为主,因此止咳化痰为治标之举。

4 结语

综上所述,以上为某中医院发热观察科中处于医学观察的患者中药方组用药分析情况。中医药在预防及诊疗流感发热中辨证施治,疗效显著,充分发挥了中医药的优势。分析某中医院发热观察科的防治用药规律,为结合该地区季节性、区域性特点进一步挖掘中医药防治流感方药的特色治疗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射干麻黄陈皮
卡西米罗·吉塞拉的诗
射干现代研究进展浅析
射干与川射干的鉴别研究
一两陈皮一两金 陈皮养生很省心
A Network Pharmacology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Influenza
陈皮很养生 但不宜久服
Systematic Pharmacological Strategies to Explore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COVID-19
射干
心中的麻黄山
风寒感冒喝麻黄牛肉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