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性三甲医院中医护理发展模式的实践

2022-09-19陈玲炫朱海华赖宝珍黄丽华黄冬梅

光明中医 2022年17期
关键词:厦门大学科室护理人员

陈玲炫 朱海华 赖宝珍 黄丽华 黄冬梅

近年来,国家对中医护理事业非常重视,《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1]中提出要“推动中医护理的发展,充分发挥中医护理在疾病治疗、慢病管理、养生保健、康复促进、健康养老等方面的作用”。综合性医院中医中药工作是整个中医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综合性医院存在中医护理人才缺乏、中医护理方案不完善、中医护理技术单一、中医护理受众范围小及患者接受度低等背景,因此,通过创新中医特色护理工作“六步走”发展模式,加强综合性三甲医院院内中医特色护理重点专科建设,开展规范化的中医护理理论和技能培训,丰富形式多样的中医护理方案和中医适宜技术,规范中医适宜技术门诊,开展专科科研,推动科技创新,让中医护理的特色与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并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1 方法

1.1 加强人才培养 建立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针对目前中医护理人员缺乏,综合性医院的护士以西医院校毕业为主,缺乏系统的中医基础理论和实际中医适宜技术操作技能,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运用机会少,中医护理文化氛围不足,医院首先通过派遣中医护理骨干人员到知名的中医院参观学习,确定符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发展的中医护理管理模式。随后在医院及护理部的大力支持下,第一时间制定了推进中医护理技术实施方案,针对全院护理人员制定中医护理培训计划,制定标准化中医专科护士培训考核制度,通过理论及操作考核,选拔出13名中医护理人才,并以第一批带动第二批的师带徒模式,先后培训、选拔出三批中医护理人才。截至目前,中医护理专科小组60人,其中大专5人,本科52人,硕士3人,中医院校毕业的护理人员占比81%。期间通过积极鼓励、自愿报名、严格筛选等层层选拔,积极选派中医护理骨干参加各种中医护理培训班、学术交流会,到省外知名中医院进修学习。同时在院内加强中医知识培训力度,每月定期举办中医护理专科小组活动,进行中医理论知识授课及中医护理操作培训,并通过组内互评,组外考核的形式对小组成员进行考核。在此模式下,培养出了一支高水平的中医标准化人才队伍,具有深厚中医药理论基础和中医临床护理技能的中医护理人才。

1.2 大力开展中医护理技术中医护理技术是以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为指导,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中医传统治疗方法,中医科发挥专科优势,在科主任及护士长的带领下,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结合病种需要及科室实际,制定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SOP,以整体观念为指导,以辨证施护为原则,先后开展了耳穴埋豆、穴位贴敷(三伏贴)、中药熏蒸、中医定向透药治疗、刮痧、生物陶瓷热敷、中药热奄包、中药离子导入法、艾灸、拔罐、穴位注射等10多项中医护理项目。随后以中医科为依托,中医护理人才为推动力,在全院范围内推广和应用中医护理技术。结合病种需要及医院实际,将除中医科以外的神经内科、骨科、妇产科、内分泌糖尿病科、风湿免疫科等10个科室列为中医护理技术推广重点专科,并通过信息系统,建立中医护理会诊。相关科室只要有中医护理相关的问题,都可通过中医护理会诊平台得到解决。

1.3 完善并推广中医护理方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组织重点专科护理协作组先后颁布了52个优势病种的中医护理方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在每个科室设立中医护理方案推广联络员配合中医科护士长进行中医护理方案的全院推广及相关内容的整理工作。结合相关科室提出的中医护理需求,从52个中医护理方案中筛选出适宜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推广的中医护理方案21个。并定期对相关科室中医护理方案的应用情况进行督导,对其提出的问题与要求积极回应,确保中医护理方案的顺利实施。截止目前,共覆盖临床11个科室,如:消化科的胃疡中医护理方案、呼吸内科的哮证中医护理方案、内分泌糖尿病科的消渴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皮肤科的蛇串疮中医护理方案、妇产科的带下证中医护理方案以及不寐、咳嗽、眩晕中医护理方案等。因为接受过中医知识和技能的护理人员对中医的态度要积极[2],所以,对中医护理方案实施人员也进行了选择,由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专科小组的60名护理人员来承担,以确保方案实施的效果。在实施过程当中,也注重风险的管控,针对艾灸、中药熏蒸、中药热奄包、生物陶瓷热敷等易发生烫伤不良事件。在临床工作中,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化差异,做好相关健康宣教,对已发生过的不良事件,按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不良事件处理流程进行处理,将患者伤害降至最低,并对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讨论、分析。

1.4 建立中医适宜技术门诊在中医护理人才及中医护理技术已经相对成熟的情况下,为进一步扩大中医护理的辐射群体,中医适宜技术门诊应运而生。这是病房转入门诊治疗的中医护理新模式,由分管院长、医务科、护理部、中医科、中医护理资质人员、信息科、财务科、设备科组成,针对诊疗流程、技术项目、收费规范、环境设施等进行系统完善。由中医专家及资深专科护士利用自己休息时间坐诊,给予一定的绩效报酬。团队成员拥有丰富中医理论知识,能为患者提供10余项中医护理适宜技术操作及中医养生保健、中医食疗等知识指导。中医适宜技术门诊建立后,每季度对中医适宜技术门诊进行考核,主要进行患者满意度测评、工作量的统计、专科护理技术等相关指标进行考核,并对主要存在问题进行持续质量改进。中医适宜技术门诊的建立,在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极大提高了护士积极性,为更多的患者减轻了痛苦,同时也为中医护理技术的对内、对外交流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临床各科室、各个社区及国内外知名大学先后到中医适宜技术门诊参观、交流、学习,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不断完善及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1.5 开展延伸服务 举办培训班在院内,通过每周门诊中医大讲堂,每周1饮、每周1膳、每周1药等相关中医课堂,提高中医养生与中医文化氛围,提高患者对中医的了解,提高中医护理的推广率及影响度。积极开展下社区、义诊等各项延伸服务,先后举办义诊活动30余次,健康讲座20余次,上门服务10余次,逐步形成品牌及口碑。积极推动了中医护理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应用,对提升社区护理专业水平,促进中医特色优势的彰显,切实维护居民身体健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举办市级、省级和国家级培训班10余次,邀请国内著名专家授课,通过理论授课及技能展示的方式,搭建了一个区域性的中医护理交流平台,使更多的护理人了解中医护理并投身到中医护理的建设中来,进一步促进了中医护理的专业化及标准化发展。

1.6 运行中医护理专科网站 开展多方位交流借助新媒体平台进行科普宣传,建立科普教育公众号,利用“国粹精诚”微信公众号、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抖音号,科室患者微信群宣传科普文化知识,与网友开展互动,解答网友相关提问。定期把中医护理知识上传至微信“317护”健康宣教平台,使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通过网络信息平台,了解更多中医保健知识。微信“317护”健康宣教平台发表宣教课程50余篇,已推送中医科普宣教课程上千篇,拍摄抖音多条。通过加大网络科普宣传力度,普及中医护理知识,既促进了患者健康,又提高了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知名度及影响力,充分利用和引进资源,不断汲取新理念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2 结果

2.1 患者满意自大力发展中医护理以来,中医护理技术由原来的两三项发展到如今的十大中医适宜技术,中医护理技术开展率提高,并形成了21套中医护理方案,中医护理从中医科辐射至全院、周边社区乃至更多,惠及患者累积57961人次。通过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设的患者满意度问卷(信度0.85,效度0.87),对500例住院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问卷由8部分组成,每部分设有满意(5分),一般(4分),不满意(3分),总分40分,结果开展中医护理后患者满意度均提高(P<0.05)。见表1。

表1 开展中医护理前后患者满意度比较 (分,

2.2 医护满意随着中医护理技术及护理方案的推广,护士的绩效上涨,护理人员的价值得到体现,为更多患者减轻痛苦的同时极大提高了护士的积极性和满意度。随着中医护理服务不断提高,也得到了医生的一致认可。通过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设的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度问卷(信度0.85,效度0.87),对参与的150名护士进行满意度调查。问卷由4部分组成,每部分设有好、中、差,总分80分,结果医生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提高(P<0.05)。见表2。

表2 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前后对比 (分,

2.3 护理人员中医护理知识和技能提高从题库抽取题目组成试卷,对所有参与中医护理的护理人员150名进行考核,考核护理人员对中医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满分100分,实施前后的考核成绩(P<0.05)。见表3。

表3 实施中医特色护理前后护理人员中医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 (分,

2.4 医院满意彰显中医特色,提高医院美誉度。中医护理适宜技术门诊和中医科,先后接待了各个社区、医院、以及国内外著名院校的参观,接受媒体专栏宣传1次,有关中医护理的微信报道3篇。受邀进社区中医护理技能指导或中医健康养生讲座10余次,并顺利举办了全国性“综合医院推进中医护理新业务新技术研讨班”。

2.5 推广价值明显经济价值方面,2017—2020年,中医护理技术为医院创收3602250元,中医适宜技术门诊额外收入1498485元;社会价值方面,中医护理服务人次由1000余人扩大至20000余人。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护理的知名度及影响力得到显著提高。搭建了中医护理交流平台,利用分院和医联体网络,协助下级医院及社区开展中医护理,积极推动了中医护理在下级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应用及专业水平,促进中医特色优势的彰显,切实维护居民身体健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美国罗格斯大学在中国惟一指定的中医护理学习及交流医院,促进了国内外中医护理文化交流,使更多的护理人了解中医护理并投身到中医护理的建设中来,进一步促进了中医护理的专业化及标准化发展。同时也为中医护理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3]。

3 小结

3.1 综合性医院发展中医护理的现状综合性医院具备先进的管理理念与良好的现代医学环境[4],中医护理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同时也处于专业的大发展时期,这正是综合性医院发展中医护理的良好契机[5]。但从总体看,虽然国家卫生主管部门大力推进综合性医院中医工作的开展,中医科室及中医治疗在医院的权重仍微乎其微。医院对中医护理技术的推广并不够重视。除此之外,综合性医院相较于中医院,存在中医护理人才储备不足,护理人员中医护理知识缺乏,对中医护理技术认识不到位等问题。据调查显示,患者对中医护理的接受程度亦普遍较低。因此,探索一种适合综合性医院中医护理发展的新模式迫在眉睫。

3.2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护理发展模式的可借鉴之处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中医护理发展模式,从各方面解决了上述问题。首先,从医院方面提高了重视度,在政策、财政、措施等方面适当倾斜,给予中医护理更多的支持,是中医护理发展的坚强后盾,大大调动了医护人员的积极性;护士方面,加强了中医护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大幅度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中医护理知识及相关技能,为中医护理的发展提供了人力及技术支持;医生方面:加强协作,通过对护士中医理论的指导,肯定护理的工作,共同促进中医护理的发展;患者方面,通过延伸服务及微信公众号、抖音、“317护”等新媒体健康宣教平台,提高了患者对中医护理的接受度及满意度。护理质量方面:在开展中医护理工作中,不断加强中医药知识及技能的在职培训,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定期对中医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并持续改进。实践证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六步走”发展模式,落实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要求,继承发展中医适宜技术,更好地展示交流中医护理经验,强化和提高中医适宜技术疗效,促进中医药体系的完善与提升,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精神,充分发挥了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符合中医护理的发展需求,符合时代需求,值得其他综合性三甲医院借鉴及推广。

猜你喜欢

厦门大学科室护理人员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张怡元教授简介
厦门大学百年校庆专辑1(2021年第2期) 文章回顾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An interpretation of kisses in This Side of Paradise
爱紧张的猫大夫
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学生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