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替罗非班联合中药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及对相关因子的影响

2022-09-18吴晓燕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15期
关键词:罗非班冠脉血小板

吴晓燕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心内科,山东济南 250021

抗血小板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种可靠方法,其中替罗非班作为一种非肽类的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的可逆性拮抗剂,其作用优势在于能够有效地对纤维蛋白原与糖蛋白Ⅱb/Ⅲa的结合产生较强的阻断作用,从而有效对抗血小板的聚集,最终达到抗血小板的作用,单一用药效果欠佳[1]。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医药方法凭借疗效突出、安全性较高且患者耐受性较好,获得了更多的重视及应用。现代中医主要将急性冠脉综合征纳入“胸痹”“心痛”“厥心痛”等范畴,以心血瘀阻为主要病机,因此,在治疗时需要将活血化瘀、通脉止痛为主要原则[2]。心通颗粒作为一种由十几种中药(黄芪及党参等)组成的中药制剂,具有较强的化瘀通络、益气活血的功效,在临床中辅助治疗各类心血管疾病,获得了较好的疗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我院)探究心通颗粒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及对相关因子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随机数表法对我院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0例分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75~81岁,平均(77.25±1.20)岁,体重指数(BMI)21.34~25.99 kg/m2,平均(23.41±1.02)kg/m2,疾病类型:不稳定型心绞痛15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者8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者7例。观察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76~80岁,平均(77.11±1.18)岁,BMI 21.58~25.84 kg/m2,平均(23.25±1.05)kg/m2,疾病类型:不稳定型心绞痛14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者10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者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会委员会审核批准,批准编号为20180312。纳入标准:符合《高龄老年(≥75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3]中相关诊断标准;出现典型的ST-T心电图表现;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时间在24 h内;监护人签署关于本研究的知情权同意书。排除标准:Q波性急性心肌梗死者;既往临床工作中接受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者冠状动脉旁路手术者;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凝血功能障碍者;合并精神类疾病以及神经系统疾病者;孕妇以及哺乳期妇女。

1.2 方法

两组均结合其病情给予适当的药物干预治疗,所使用的药物类型包括钙通道阻滞剂、低分子量肝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等[4]。对照组给予替罗非班(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173030)治疗,起始30 min的用药剂量为0.4 μg/(kg·min),随后以用药剂量为0.1 μg/(kg·min)的剂量维持静脉输注,维持24 h。观察组加用心通颗粒(鲁南厚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0098)治疗,口服,开水冲服,一次1~2袋,2~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30 d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相关指标以及炎性相关因子水平,同时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①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类型包括复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心源性猝死等;②分别在治疗前后于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患者的静脉血10 ml,共分为2个5 ml,第1个5 ml中加入肝素抗凝备用,另1个5 ml进行离心处理,取上层清液之后保存在-79℃环境中保存备用。采用凝血检测仪对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及血清纤维蛋白酶原(fibrinogen,FIB)水平进行测量。同时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soluble cell adhesion molecule-1,sl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及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进行测量;③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牙龈出血、皮肤黏膜出血。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3、30 d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2.2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PT、TT及APTT高于对照组治疗后,FIB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x ± s)

2.3 两组炎性相关因子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sICAM-1值、MMP-9值及hs-CRP值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炎性相关因子比较(x ± s)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作为一种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以及侵蚀和完全或者不完全闭塞性血栓为主要病理基础的综合征,疾病类型较多,对患者生命健康威胁较大[5]。当前临床工作中,针对该病的治疗仍然以抗凝以及抗血小板治疗为主,其中以低分子量肝素、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药物为主[6]。替罗非班本身属于一种具有较强作用的抗心绞痛类药物,同时也属于一类较为常用的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进入人体后可发挥相当强的抗血栓作用,同时还能够与纤维蛋白原与ADP活化血小板的结合过程产生较强的竞争性抑制作用,并对腺苷二磷酸诱导血小板的聚集过程产生抑制效果,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上可发挥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7]。不过在近年来的研究报道中发现,长时间以及大量单一地使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非常容易导致血小板聚集率的过度降低,甚至引起机体出血等诸多并发症,严重限制了该药物的广泛应用[8]。

现结合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开始在替罗非班的基础上加用心通颗粒治疗,旨在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心通颗粒作为一种具有黄芪、党参、麦冬、何首乌、淫羊藿、葛根、当归、丹参、皂角等十几种药材的纯中药制剂,具有较强的软坚化痰、益气养阴的功效,多用于气阴两虚、痰瘀交阻型胸痹等疾病的治疗,处方中的党参具有较强的益气作用,作为君药;丹参具有较强的活血化瘀、祛瘀止痛的功效;麦冬具有清心热、养心阴的功效;何首乌具有益精血、补肝肾的功效;当归具有活血补血的功效,作为臣药;而葛根、皂角刺等具有较强的利水消肿、消痰软坚的功效,共同作为使药,诸药联合应用具有较强的活血化瘀、益气养阴的效果。另外,现代药理学发现,黄芪可有效地减轻对心肌造成的损伤,促进缓解心肌功能,同时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与抵抗力,还可发挥抗病毒的功效;麦冬则可有效地避免对心肌造成缺血性的损伤,还可帮助清除更多的氧自由基[9-10]。报道指出,心通颗粒的应用可有效地缓解及改善心绞痛以及胸闷等症状,加之该药物以补为辅,针对冠心病的本虚,发挥较强的功效,最终有效地减少心绞痛以及胸闷等症状的发作,同时还可帮助促进改善冠状动脉流量并降低心肌耗氧量[11-12]。另外,据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心通颗粒的应用也能显著减慢心率,增强心脏原本的耐缺氧能力,最终达到治疗及改善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目的[13-14]。

在本研究中,我院就心通颗粒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及对相关因子的影响进行探讨及分析,结果可见二者联合应用相比于单独使用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可更加显著地降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凝血功能指标以及炎症因子指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同时未增加出血为主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证实了该联合用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与既往研究报道基本一致[15]。

综上所述,心通颗粒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可降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调节改善凝血功能以及炎性因子水平,且治疗期间未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在接下来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地扩大样本量,丰富观察指标,延长随访时间,以更好地对该种联合用药的优势进行探讨。

猜你喜欢

罗非班冠脉血小板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替罗非班规范化给药流程的临床实践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机采血小板和冰冻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的差异分析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外周血网织血小板百分比检测对血小板减少及输注无效的意义
手工浓缩血小板过滤白细胞的临床意义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