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安几回再如梦
——《回延安》教学设计

2022-09-17刘琼琼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贺敬之信天游延安

刘琼琼

【教材分析】

《回延安》是部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是中国著名作家贺敬之的一篇现代诗。该单元的人文主题为“民俗风情”,“或表现各地风土人情,或展示传统文化习俗。我们能够从中看到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感受到多种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更好地理解风俗的价值和意义。学习本单元课文,要注意体会作者是如何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还要注意感受作者寄寓的情思,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1]。“《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在这里生活、工作、战斗过十余年,为中国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2]那么,对于《回延安》这篇课文,该如何开展阅读教学,落实单元目标呢?

“‘信天游’本是民歌的一种,属于山歌性质,流行于陕北一带。曲调淳朴、高亢、悠长,节奏自由。歌词一般是上下两句构成一节,经常是上句比兴(比,就是比喻;兴,就是先说其他事物,以引起要说的事物),下句点题。短的只有一节,长的可达数十节。每节的上下两句都押韵,多节可连用一韵。演唱时,可用一曲调(有时稍加变化)反复演唱。”[3]因此,笔者将带领学生探究课本采用“信天游”形式写现代诗的新意。现代诗歌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基于此,课堂教学主要采取台上唱“信天游”、台下“喝彩打趣”的互动形式:一方面由教师讲解知识、表演诗歌,引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诗歌,帮助学生解答重难点问题;另一方面以小组互动为主,教师组织小组比赛,用直观方式带着学生走进那个时代,了解诗文中的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过渡到诗歌的主题探究环节,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意蕴,把握诗歌情感。总之,初中生思路灵活、反应敏捷,将课程大部分交给学生分组完成即可。

【教学目标】

1.把握诗歌创作背景、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评析诗歌中的比兴手法,品味“信天游”的特点,创作“信天游”。

3.感受诗人对延安的感情,理解诗歌主题。

【教学重点】

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主题。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式、启发式、合作探究式、头脑风暴等教学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背景,走进诗歌

1.播放新歌剧《白毛女》片段。(教师以《白毛女》过渡到介绍作者贺敬之和《回延安》。)

2.作者及其诗歌创作。

屏显:

贺敬之

贺敬之,山东枣庄人。中共党员,1942年毕业于延安鲁艺文学系,诗人、剧作家,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15 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6 岁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17 岁入党。1945年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这是我国新歌剧发展的里程碑,作品生动地表现出“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深刻的主题。

贺敬之诗歌分类

一、抒情短诗。这类作品一般是表现他对某些事物的感受,感情真挚,意境清新,民歌和古诗韵味浓厚。

二、长篇政治抒情诗。主要表现我国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贺敬之在气势磅礴的情感抒写过程中,还能保持审美上的含蓄,修辞上的节制,语言上的韵律和规整,已经比同时代“直抒胸臆”的政治抒情诗高妙得多。

贺敬之诗歌特点

贺敬之的诗是时代的颂歌。他总是以敏锐的目光去抓取时代的最重大的事件、最主要的生活内容,而不去吟唱那些与人民无关的眼泪和悲伤。《回延安》表现了延安的巨大变化,赞颂了延安的历史功绩。

3.标题解读。

“‘延安’交代了地点,‘回’意味着重新来到过去生活过的地方,揭示了延安和诗人的关系。标题简练通俗,概括了诗歌的主要内容。”[4]“从‘回’字奠定了整首诗的感情基调和表达特点:直白地叙述,热烈地抒情,豪迈地言志,从形式讲到内容,从内容讲到情感及其表达,更立体了解课文。”[5]

二、读懂诗歌,理清思路

1.检查预习情况。(学生自由表达对课文相关内容的见解,营造自由严谨的交流氛围。)

2.梳理诗歌内容。

师:《回延安》每一节都围绕延安来写,请概括每一节的内容。要求:在延安前面加一个字来概括,并用简单的文字说明。(学生分五组,组内不讨论,独立思考,并用文字记录,教师巡视指导,点人作答。)

屏显:

一回延安:重回延安,喜上眉梢;见到亲人,情难言表。

二忆延安:追忆延安,寸土寸心;难忘生活;无私教诲。

三话延安:欢聚延安,热泪盈眶;话里话外,多是惊叹。

四赏延安:赞赏延安,十年巨变;旧貌新颜,建设有成。

五歌延安:歌颂延安,光荣历史;展望前程,依依惜别。

师:老师发现,说起延安,大家都自觉加上了表达情感的词语。的确,诗歌字字言情。刚刚同学们按照“延安”来梳理了文章,现在请以情感为线索重新梳理。

预设:

生1:重回延安的喜悦。

生2:回忆延安生活的甜蜜。

生3:相聚延安的温暖。

生4:赞美延安新变化、新成就。

生5:展望延安美好的未来,依依不舍。

师:同学们概括得都很好,现在请一位同学用两个字的词语概括。

预设:

生6:重逢——回忆——赞美——展望。

屏显:

双线索

明线:回延安的过程,紧扣“回”,依次写了“回延安”“忆延安”“话延安”“赏延安”“歌延安”。

暗线:情——回到延安的激动、见到亲人的欢喜、展望延安的豪迈。

3.探索抒情方式。

师:默读诗歌,画出直接抒情的句子,并且有感情地朗读。

预设:“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亲人见了亲人面,欢喜的眼泪眼眶里转。”

师:除了直接抒情,诗歌还用了什么样的形式来间接抒情?

预设:

动作描写:“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用“黄土”代表养育了这里的人民的土地,“抓”“贴”等动作,将诗人重回延安的兴奋心情表露无遗。

语言描写:“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白头发添了几根根”——表现以老爷爷为代表的革命群众与诗人之间亲密无间的感情。

场景描写:“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描写延安在新时期的新面貌,表达了诗人对延安建设成就的赞美。

三、读懂作者,解说如梦

1.重温宋代李清照《如梦令》两首。

师:宋代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和《回延安》相比较,有何相同的情感?

屏显: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教师简介长征历史。)

师:作者在《回延安》中追忆甘苦参半复杂的延安生活,为何只有幸福和美好?回味来时的一切,诗人发现随着时间的发酵,大家的期盼都酿成了甘甜的美酒。现在美好的生活让大家“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人生起伏跌宕,我们没有感到苦痛。作者重回延安是十年后了,延安美好的一切都还在,况且还有了新的变化、新的期盼:“藕花深处”有最香的芬芳,是最美的梦乡。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回头一想,那时候的伙伴们正值最好的年华,争相帮助我们的国家、民族、人民渡过险滩,渡船手艺惊呆了周边的“鸥鹭”。

师:《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一首忆昔词。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这首《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

师: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和《回延安》相比较,有何相同情感?

屏显: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师:“昨夜雨疏风骤”——我们祖国母亲昨日那些苦痛折磨,对比泱泱中华几千年经历的磨难而言,也不过是“雨疏风骤”而已;大家同舟共济、同甘共苦,再难的题、再大的阻力也不过是“雨疏风骤”。同行的兄弟姐妹、男女老少早已将“雨疏风骤”酿成最美味的酒,来彼此告慰。

“浓睡不消残酒”——劳累的人民在美酒中入睡,酒味还没有消散。“残酒”不能消失,也不会消失,总有后来人能追其芬芳、得其酿造之法,再酿新酒。无处不有寒夜,无时不少风雨,无人不经风霜。想清楚何时入睡、何时醒来,叫来同行人,酿成新酒,才好一起“回延安”,让延安几回再如梦。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诗人重回延安,旧时乡里乡亲卷起门帘,刚张口想要询问延安的一切,亲人们那句“海棠依旧”已入耳:我们美好的延安依旧如梦,我们动人的情感依旧如酒。大家一起追忆已实现的旧梦,见一见延安现在的梦,聊一聊延安将来的梦!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诗人最后迫切告诉我们“绿肥红瘦”各美其美、相得益彰。延安几回再如梦?延安回回皆如梦!

师:《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词中着意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以景衬情,委曲精工。轻灵新巧而又凄婉含蓄,极尽传神之妙。

2.探索“如梦”方法。

师:延安几回再如梦?

预设:“延安回回能如梦!”“梦回回能如延安!”“延安回回都是梦!”“梦回回都是延安!”

师:延安路在哪里?梦入口在哪里?

预设:“延安未来的路在脚下,现在的路在脚下,以前的路也是在脚下!”“梦的入口在心怀!梦的入口在心上!梦的入口在心尖!”

师: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敢问梦如何寻?梦在人间、心尖、情兼、意肩、行渐、志茧、但简、书坚——

屏显:

梦如何寻?

人间:人生如梦,梦如人生,人在梦就在!

心尖:人活一世,挂牵何少,唯梦挂心尖!

情兼:万物有情,是非功过,难比一片情!

意肩:大路朝天,各走一边,是意念为肩!

行渐:行路漫漫,梦途渐渐,渐行便可达!

志茧:以志作茧,自缚苦难,问何愁不破!

但简:七彩之梦,始于至简,但简乃奇招!

书坚:山海茫茫,坚固帆舵,书尽人生事!

(随堂仿写:你将如何追梦?)

四、作业布置

文本细读,分五组完成具体语句的赏析,具体要求如下。

(1)组员分工:一人以舞台剧的形式,表演内容;每一节每一句都要指定好组员,由组长安排;组长自由发言总结小组成果。

(2)提倡多种形式的参与,如绘图、制作PPT、打印资料、课外补充等。

(3)评比优秀组。

五、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诗歌表演,佳句细赏

1.复习上节课的重难点。

2.教师表演第一节,抛砖引玉。

(1)报幕:《回延安》是根据诗人自身的情感经历写成的。诗人贺敬之16 岁就来到革命圣地延安,17 岁在延安入党,同时进入鲁迅艺术学院学习。他在延安度过了中国革命史上最艰难的时期。1946年诗人因革命工作需要离开延安,但延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延安的战友和父老乡亲仍萦绕在他的记忆里。1956年,诗人从北京来延安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回到了阔别10年之久的“母亲”的怀抱,心情异常激动,《回延安》正是这种激动心情的真挚而生动的抒发。

(2)表演:“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3)旁白解读:两个“莫要”是祈使语气,表现了重回延安的激动。

3.小组展示,共同赏析。

(1)一边播放沙画,一边配乐朗诵歌唱。

(2)展示PPT,讲解第一节诗句。

屏显:

哪句不含情?

第一句:祈使句,表现回延安的激动和期盼。

第二句:动作描写,“抓”“贴”表现挚爱深情。

第三句:夸张的动作描写,双手能“搂定”宝塔山,不让其跑掉,挚子之情。

第四句:比喻,把延安比作母亲,表现对延安的敬爱。千万声呼喊,是急切和思念。

第五句:我已经如此迫不及待,延安又哪里不是如此?“唱”“笑”“招”拟人手法,将欢乐气氛渲染,深情也在此呼应。

第六句:借代,“白羊肚手巾”“红腰带”具有延安特色,代指“亲人们”,表现延安人民迎客的热情和温馨氛围。

第七句:动作描写,无以言表的欣喜。

(3)学生观赏并及时记录。(在各组展示过程中,教师适当指导并板书。鼓励学生用多种形式解读诗歌,例如黑板报、表演、歌唱、“信天游”创作等。师生一起将精彩部分记录下来,剪辑制作,作为回顾复习时使用的素材。)

二、探索特色,升华主旨

1.探索“信天游”特点。

师:信天游本是民歌的一种,属于山歌性质,流行于陕北一带。曲调淳朴、高亢、悠长、节奏自由。《回延安》的每一节都由两句构成,按照“信天游”的特点,往往第一句起兴,有时候两句诗兴、比连用,或比兴、夸张连用。

屏显:

“比兴”概念和例子

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师: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联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如,《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刘禹锡《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屏显:

《回延安》中的“比兴”

①“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以“树”起兴;

②“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以“羊羔吃奶”起兴,这些“兴”的意象取自民间生活,将之与诗人和延安、延安的父老乡亲的血肉关系进行对照,比喻延安对诗人的养育之恩;

③“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上句起兴指明延安作为革命中心,将革命的火种撒播全国;

④“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上句起兴也兼有描写环境的作用。

2.修辞手法。

师:拟人、排比、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更有利于表达亲切之情,表现陕北民风和习俗。

屏显:

①拟人:杜甫川、柳林铺和红旗在“唱”“笑”“招手”,延安就是母亲,“手把手儿教会了我,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新延安“披彩虹”“迎春风”“换新衣”等;

②夸张:“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革命万里起高潮”等;

③排比:“一条条”“一座座”“一盏盏”“一排排”等有气势,表现了延安十年的巨变,视觉的移动表达了自豪之情。

3.陕北特色。

师:诗人对陕北风土人情的意象组合描写,更增添了这首诗的生活趣味和乡土气息,使之具有民族音乐般质朴欢快的动感。

屏显:

陕北特色

①米酒、油馍、木炭火、土炕、土窑洞,白窗纸、红窗花,这些具有陕北地方特色的、散发着热腾腾烟火气的生活意象并列组合,热闹欢欣的氛围让诗人感到无比亲切幸福。

②这首诗里很自然地出现了陕北方言,如“几回回”“树根根”“羊羔羔”“白生生”“一口口”等典型的叠音词,还有口语化的“紧紧儿”“手把手儿”等词语。

4.诗歌主旨。

师:请为这首诗歌末尾配一段文字,要求文字中有你对诗歌主旨的认识。

屏显:

《回延安》主旨

《回延安》是诗人满怀赤子深情写给延安“母亲”的一曲赞歌,这首红色经典之作以朴素赤诚的情感打动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散发着永久的艺术魅力。

著名诗人臧克家在《学诗断想》中评价贺敬之的时候说:“《回延安》情感浓烈,深切动人,字句美丽、朴素,而又自然。我想这是由于诗人对延安生活太熟悉、太热爱,受到的影响太浓厚了,概括起来容易,不求深而自深,不雕琢而佳句自来碰手。生活思想的深度是艺术作品深度的根源。”

三、作业布置

请将你难忘的情景写成“信天游”。要求:四句以上,可押韵,可使用修辞和“比兴”等,字数不限。

四、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以模拟“信天游”唱腔的形式,让学生在新颖和趣味的学习活动中,与课本、与作者、与山川、与陕北亲友、与自己、与心灵、与所见所遇所感所想对话。如此,穿梭时空,历史的大幕揭开后,学生作为新时代舞台上新的传承和继承者,唱出他们的“信天游”。学生用自己的“信天游”回应那个时代、这个时代、下一个时代……共谱、共演大家都喜爱的“信天游”。

注释:

[1][2][5]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语文·八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第1 页,第10页,第24页。

[3][4]杜志建主编:《教材帮·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第17页,第17页。

猜你喜欢

贺敬之信天游延安
信天游故里靖边的《信天游》
信天游唱给亲爱的党
咏退休族
用人民的诗歌抒写时代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琴瑟和谐早团圆
走进延安
写给吼信天游的汉子
《保卫延安》震撼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