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FNA与DHS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2022-09-14彭新军

中国医学创新 2022年25期
关键词:螺钉股骨髋关节

彭新军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由意外摔倒后直接或间接暴力所致,虽易愈合,但会出现畸形、髋内翻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2]。骨折后尽早治疗可有效稳定复位,减轻临床相关症状,目前临床较为常用的手术方式包括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动力髋螺钉(DHS)等,其中DHS 治疗复杂骨折时患者术中出血量较高,且术后易发生髋内翻情况,应用率逐渐降低,PFNA 等髓内固定技术逐渐成为治疗的更优方案,但两种手术效果研究仍有争议[3-5]。基于此,本研究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分别采用PFNA 与DHS 治疗,对比分析其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宜春欧阳骨科医院2019 年8 月-2021 年2 月收治的64 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纳入标准:经CT、MRI 等检查确诊;骨折部位伴有严重疼痛症状,且存在不同程度功能障碍;患肢呈短缩或外旋等畸形。排除标准:严重心功能不全;精神障碍;先天性髋关节畸形;患有严重内科疾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2 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硬膜外麻醉,医护人员引导其取仰卧位,固定健侧肢体,保持患肢伸直内旋15°左右,并垫高使其适当倾斜。由医护人员通过手术实施牵引复位,使用C 型臂X 线机(北京东方恵尔图像技术有限公司,型号:TCA5 S,国食药监械20053302645)观察复位情况,若复位满意则可开始实施内固定术。对照组给予DHS 固定,取患髋关节外侧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使股骨颈、股骨大粗隆部位充分暴露,将克氏针自股骨头顶部沿股骨颈插入,在C 型臂X 线机透视下调整前倾角,后将髋螺钉与加压螺钉沿导针打入,拔出导针,选择适宜DHS 钢板,经皮质骨螺钉固定对侧钢板,后对患者伤口进行冲洗,留置导尿管,依次对伤口进行缝合。观察组实施PFNA 固定,于患者大转子顶端切开皮肤,长度约为5 cm,并将皮下组织依次剥离,然后于大转子顶端插入导针,扩髓后缓慢插入PFNA 主钉。在C 型臂X 线机透视下调整前倾角。PFNA 主钉插入位置成功后,利用瞄准器缓慢插入保护套筒,并在C 型臂X 线机透视下插入导针,至关节面下5 mm,选择适宜螺旋刀片打入关节面并锁定,后利用导向器对远端螺钉进行锁定,将主钉尾帽拧入,对伤口进行冲洗,逐层缝合。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观察6 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1)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 评分量表评估术前、术后6 个月髋关节功能,共计4 个维度,包括疼痛(44 分)、功能(47 分)、畸形(4 分)及活动度(5 分),总分100 分,评分越高,则患者髋关节功能越好[6]。(2)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下床负重及骨折愈合时间,并测量术中出血量及切口长度。(3)并发症。对两组股骨头坏死、下肢深静脉血栓、肢体缩短及骨折愈合延迟等情况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 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并发症)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髋关节功能、围术期指标)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18 例男,14 例女;年龄62~86 岁,平均(74.25±2.37)岁;病程3~40 h,平均(21.52±2.36)h;骨折类型:粉碎性骨折5 例,稳定性骨折27 例。观察组17 例男,15 例女;年龄61~85 岁,平均(74.53±2.41)岁;病程2~40 h,平均(21.63±2.45)h;骨折类型:粉碎性骨折6 例,稳定性骨折26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髋关节功能比较 对比两组术前髋关节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 个月Harris 评分量表中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髋关节功能比较[分,(±s)]

表1 两组髋关节功能比较[分,(±s)]

2.3 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下床负重、骨折愈合时间及切口长度均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比较(±s)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5,P=0.031)。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保守治疗需对患肢进行持续性的骨牵引,患者长期卧床易引发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增加治疗难度[7-8]。临床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以手术为主,可较快稳定患者骨折部位,减少卧床时间,但传统手术创伤较大,不利于伤口愈合[9]。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PFNA、DHS 技术现已在临床广泛应用[10]。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髋关节功能各维度评分均较高,手术、下床负重、骨折愈合时间及切口长度均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表明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采用PFNA 内固定治疗相较于DHS 效果更优。其原因为DHS 由套管钢板、可滑动的加压螺钉组成,能够紧密固定患者股骨头颈及股骨干,不但能适应关节处灵活运动,并可达到滑动与加压效果,且固定效果较优[11-12]。DHS 内固定术有效弥补了传统手术治疗方式的缺点,但仍存在手术创伤大、出血量多、手术与骨折部位接近等不足之处,加之内侧支撑较弱,若术后遇到较大压力,易导致钢板断裂,引起新的骨折,不利于髋关节功能改善,影响术后恢复。DHS 易破坏血供,损伤骨折部位周围软组织,易引发骨折愈合延迟、下肢静脉血栓等较多并发症,远期疗效欠佳[13-14]。PFNA 为微创内固定术,具有切口小、操作简单等优点,仅需打开外侧皮质,不需移除骨质,结合精准定位设备,能够避免对股骨外侧肌群造成损伤,显著降低股骨距范围内的应力,进而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16]。PFNA 手术实施方式与DHS 不同,以复位固定为目标,不采用螺钉,使用螺旋刀片,具有较强抗扭转能力,能够有效弥补DHS 缺点,促使骨折断端负重点接近髋臼,有利于减少出血量,并促进骨折快速愈合[17-18]。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多伴有骨质疏松症状,DHS 以螺钉嵌入会对骨质造成破坏,而PFNA 以螺旋刀片嵌入在打入股骨内部同时能够进行旋转,利于对疏松骨质的填压,具有加强骨质断端支撑力作用,远期疗效更优[19-20]。

综上所述,与DHS 内固定治疗相比,PFNA 内固定治疗效果更优,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且并发症少,改善髋关节功能,具有较优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螺钉股骨髋关节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侵彻弹体尾部联结螺钉失效的影响因素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术后跟骨螺钉取出的影响因素分析
内固定螺钉要取出吗?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一种深孔螺钉防倒管
DHS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