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对一指导七步法康复运动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

2022-09-14李洁峰何中华吴建平叶伟贤张小农

中国医学创新 2022年25期
关键词:步法心肌梗死急性

李洁峰 何中华 吴建平 叶伟贤 张小农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人类动脉系统中的一种常见疾病。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冠心病患者严重疾病类型,患者在早期会出现胸闷、胸痛、紧缩感或压榨感,并伴有出汗和放射性疼痛等心肌坏死症状,持续时间达10 min 以上一般考虑为急性心肌梗死[1-3]。它的病理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不稳定粥样斑块破裂,导致一支或多支血管完全闭塞,而且发病突然,患者容易出现心力衰竭、休克、心律失常及猝死等现象,死亡率比较高[4-5]。当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手段,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较急,多数选择在急诊进行PCI 介入术。但PCI 并不是冠心病患者的治疗终点,术后急诊PCI 介入术患者可能会出现再发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6-7]。大量研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PCI 术后实施科学的心脏康复锻炼,能够促进机体血液循环,从而加快患者功能康复进程,改善预后[8-9]。七步法康复运动是一种循序渐进的康复模式,按照患者的术后康复节奏,制定相应的康复训练[10]。因此,为了提升急性心肌梗死PCI 术后预后情况,本研究探讨一对一指导七步法康复运动对急性心肌梗死PCI 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6 月-2021 年8 月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行PCI 介入治疗。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均符合文献[1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2)心功能Killip分级为Ⅰ、Ⅱ级;(3)起病12 h 内对梗死相关血管成功实施急诊PCI 术。排除标准:(1)年龄>70 岁;(2)伴有严重并发症,如严重心力衰竭、休克、心律失常、肝肾功能严重受损,存在出血倾向;(3)合并精神疾病、认知沟通能力障碍;(4)术后死亡。将所有患者依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 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对象对本研究均有一定的了解,自愿参与本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与术后康复指导。(1)生命体征监测,PCI 术后患者应给予24 h 心电监护,记录患者的呼吸、血压、心电图、胸痛变化的情况,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评估心功能恢复情况,加强血压、血糖、血脂、心率控制的管理;(2)心理护理,通过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了解其需求、顾虑及负性情绪产生的原因,并提供个性化心理疏导,讲解临床成功的病例,耐心地解答患者问题,消除疑虑,使患者调整心态,正确面对疾病;(3)饮食指导,告知患者与照顾者饮食应以低脂、低盐、低胆固醇、易消化食物为主,严禁食用油炸、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多进食新鲜蔬菜和水果,注意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避免发生便秘,注意控制体重,戒烟戒酒;(4)用药指导,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坚持用药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各类药物,详细讲解药物作用、服药期间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等;(5)锻炼指导,指导患者与照顾者,使得患者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进行身体锻炼,每天20~30 min,每周锻炼3 次;(6)健康档案,在患者出院当天为患者建立电话随访教育档案,并通过电话的形式为患者进行相关健康教育;(7)术后1、3 个月,电话提醒患者到院复查,并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护理时间为3 个月。

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增加一对一指导七步法康复运动。(1)建立护理小组,建立一对一指导七步法康复运动小组,小组成员包括主治医师1 名,有资质的心脏康复护士1 名,护士长1 名,责任护士8 名。由主治医师与心脏康复护士负责对责任护士进行培训,主要培训内容包括急性心肌梗死相关知识、治疗知识、PCI 术后相关注意事项、康复运动重要性及七步法等。在培训后对所有责任护士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进入到一对一指导七步法康复运动护理中,所有护理过程由护士长进行统一管理。(2)七步法健康教育,待患者术后病情稳定后,由护理人员为患者一对一讲述心脏康复和七步法运动的重要性,并使用心内科重症监护室床旁的平板电脑为患者播放七步法康复运动的相关视频,包括相关指征、具体操作、训练流程及注意事项等。(3)运动前评估,术后8 h 主治医生和有资质的心脏康复护士对患者进行评估,若没有新发或再发的胸痛、心力衰竭失代偿征兆、心肌损伤标志物没有进一步升高、没有新发心律失常或心电图改变,可以开始进行训练,患者在遥测心电监护下由责任护士一对一指导七步法康复运动。不稳定的患者待病情稳定后进行。训练停止指征:在训练过程中若心率超过130 次/min,血压出现异常,出现气短、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等,需要立即停止训练。(4)七步法康复运动指导,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一对一七步法康复运动指导,①第一步,术后卧床期间对患者进行主动、被动四肢训练,20 min/次,2 次/d;②第二步,患者在他人协助下由卧位改为坐位后,再进行被动、主动四肢训练,20 min/次,2 次/d;③第三步,在搀扶下缓慢步伐行走距离为30 m;④第四步,进行原地踏步运动,10~15 次/d,并以缓慢的步伐行走50 m;⑤第五步,正常行走100 m,并依照实际情况尝试爬几节楼梯,2 次/d;⑥第六步,尝试爬半层楼梯,正常行走150 m,2 次/d;⑦第七步,尝试爬一层楼梯,正常行走150 m,2 次/d。患者出院后采用低强度有氧运动,20~30 min/d,每周运动频率要保持在5 次以上,运动过程中观察心率变化,使运动心率达到靶心率,靶心率=(220-年龄-静态心率)×(60%~80%)+静态心率。护理小组采用电话随访、微信随访与患者保持联系,及时了解患者康复动态,对于出院后自我效能较低的患者,应给予特别关注,增加随访次数,提供相应指导及帮助,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及能力。护理时间为3 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1)比较两组不良情绪。应用简明心境量表(POMS-SF)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负面情绪,问卷共由30 个项目组成,包括了紧张-焦虑(5 个条目)、抑郁-沮丧(5 个条目)、愤怒-敌意(5 个条目)、疲乏-迟钝(5 个条目)、迷惑-混乱(5 个条目)、精力-活动(5 个条目)共6 个维度,前5 个为消极心理状态,分数越高,心境情绪越糟糕,精力-活动为积极心理状态,分数越高,心态越好。条目回答分为0~4 分(0 分:几乎没有,1 分:有一点,2 分:适中,3 分:相当多、4 分:非常多)[12]。(2)比较两组术后支架再狭窄、血运重建及心力衰竭发生情况。(3)比较两组生活质量。护理前后应用生活质量问卷(WHOQOL-100)评估,主要包含精神/宗教信仰、独立性、环境、社会关系、心理、生理共6 个维度,外加总的生活质量评分,采用1~5 分评分,均换算成0~100 分,患者得分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1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男35 例,女25 例;年龄58~70 岁,平均(62.04±2.51)岁;冠心病病程为1~7 年,平均(3.24±1.54)年;心功能Killip 分级为Ⅰ级21 例,Ⅱ级39 例;学历:小学以下12 例,初中到高中27 例,大专及以上21 例。观察组男33 例,女27 例;年龄59~70 岁,平均(62.57±2.61)岁;冠心病病程为2~8 年,平均(3.20±1.53)年;心功能Killip 分级为Ⅰ级的18 例,Ⅱ级的42 例;学历:小学以下17 例,初中到高中28 例,大专及以上15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不良情绪比较 护理前,两组迷惑-混乱、愤怒-敌意、抑郁-沮丧、紧张-焦虑、疲乏-迟钝和精力-活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迷惑-混乱、愤怒-敌意、抑郁-沮丧、紧张-焦虑和疲乏-迟钝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而两组精力-活动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良情绪比较[分,(±s)]

表1 两组不良情绪比较[分,(±s)]

表1 (续)

2.3 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支架再狭窄、血运重建、心力衰竭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例(%)]

2.4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精神/宗教信仰、独立性、环境、社会关系、心理、生理及总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精神/宗教信仰、独立性、环境、社会关系、心理、生理及总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表3 (续)

3 讨论

PCI 介入术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等疾病的常用手段,但临床上大量患者出现PCI 术后再狭窄现象,从而影响患者生命安全[14-15]。有研究发现,PCI 术后运动不足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6]。当前国内对于急性心肌梗死PCI 术后运动康复干预手段比较单一,多为简单的运动锻炼,缺乏系统性[17-18]。王巧[19]研究发现,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采取七步法康复训练联合认知护理配合能够提升患者心功能,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七步法属于一种阶梯式康复训练方案,可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展开心脏功能康复活动,从而确保患者接受更合理的康复训练,避免训练过度,影响患者功能康复水平[20]。而许多临床实践发现,单纯的七步法康复运动虽然效果显著,但由于训练的时间过长,患者容易出现懈怠现象,影响训练依从性。因此,本研究选取本院急性心肌梗死PCI 术后患者采取一对一指导七步法康复运动,希望能够为临床提供参考。

本研究结果表明,护理前,两组迷惑-混乱、愤怒-敌意、抑郁-沮丧、紧张-焦虑、疲乏-迟钝和精力-活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迷惑-混乱、愤怒-敌意、抑郁-沮丧、紧张-焦虑和疲乏-迟钝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而两组精力-活动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明,应用一对一指导七步法康复运动能够进一步减轻患者迷惑、敌意、抑郁和焦虑等不良情绪。这是因为,通过一对一指导七步康复运动能够借助一对一手段,让患者得到足够的重视,同时在训练过程中也能够为患者树立康复信心,提升了传统健康教育效果,减少患者不良情绪。另外,通过一对一指导七步法康复运动,能够提升康复效果,从而提升患者治疗信心;观察组患者支架再狭窄、血运重建、心力衰竭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证明,应用一对一指导七步法康复运动能够减少患者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这可能是因为,通过一对一指导七步法有效的康复运动,能够改善患者局部肌肉代谢能力,增加基础代谢,减少患者体内血脂水平,使得胆固醇在外周组织中分解代谢,调节患者机体血脂状态,进而减少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前,两组精神/宗教信仰、独立性、环境、社会关系、心理、生理及总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精神/宗教信仰、独立性、环境、社会关系、心理、生理及总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明,应用一对一指导七步法康复运动能够提升PCI 介入术患者远期预后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这是因为,应用合理的康复干预后,患者运动康复功能明显改善,并增加了患者心肺适应能力,逐渐协调四肢恢复,增加患者局部肌肉血氧供给,确保患者生理功能恢复,进一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进行心肌梗死PCI 介入术后使用一对一指导七步法康复运动能够进一步减轻患者术后不良情绪,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死亡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较高,对患者预后具有明显提升作用。

猜你喜欢

步法心肌梗死急性
1型、2型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急性心包炎1例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六步法创建有效的企业合规管理体系
化繁为简,费斯托工具2步法抛光工艺
省时、省力、高效的2步法抛光工艺
浅析乒乓球运动员的步法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