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头孢菌素每日给药次数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伤口愈合的影响

2022-09-06陈舒田黄丽清

北方药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头孢菌素类药物抗菌

陈舒田,陈 涌,黄丽清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4)

近年来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广泛,对于预防感染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头孢菌素属于抗生素药物的一种,具有抗菌谱广、杀菌作用强、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低等优势,得到了临床的广泛应用[1]。近些年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腹部手术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腹部手术具有一定的创伤性,伴随一定的感染发生风险,感染为腹部手术后的一种高发并发症,严重阻碍患者的恢复,因此为了能够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使用抗菌药物已成为预防术后感染的主要手段之一[2]。但是该类药物应用不合理极易导致不良反应及多重耐药菌出现,还会引发资源浪费问题。因此需要加强对抗菌药物应用的重视。对腹部手术切口感染预防而言,头孢菌素的应用较多,但是多存在药物滥用、真菌感染以及细菌耐药性增加等问题[3-4]。因此需要加强对临床用药合理性的重视。另外,目前关于头孢菌素每日给药次数仍存在一定的争议,基于此,本研究对头孢菌素每日给药次数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伤口愈合的影响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8年10月-2020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400例腹部手术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对患者编号与分组,共2组,各200例。奇数编号与偶数编号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男、女例数分别为104例和96例,年龄区间28~65岁,平均(48.03±5.52)岁;手术类型:阑尾切除术24例、胆囊切除术27例、胃大部切除术18例、全胃切除术21例、脾切除术28例、剖腹探查术32例、次全子宫切除术27例、剖宫产术23例;观察组男、女例数分别为105例和95例,年龄区间29~65岁,平均(48.15±5.63)岁;手术类型:阑尾切除术25例、胆囊切除术25例、胃大部切除术20例、全胃切除术20例、脾切除术29例、剖腹探查术31例、次全子宫切除术26例、剖宫产术2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用于比较分析。

纳入标准:(1)均为我院收治腹部手术患者,符合手术指征,不同手术等级对抗菌药物应用无影响;(2)知晓本研究内容,自愿参与。排除标准:(1)存在其他严重疾病;(2)对所用抗菌药物无过敏反应;(3)具有严重精神、意识障碍。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头孢噻肟钠治疗,观察组每8h用药1次,对照组每日用药两次,使用剂量为50mg/kg,静脉滴注,两组使用方法相同,平均用药天数为(6.32±1.08)d。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术后愈合情况。评估标准:甲级愈合(愈合效果理想,未发生不良反应,通过观察能够发现伤口平整,局部不存在红、肿、压痛、硬结等情况)、乙级愈合(愈合位置存在一定的炎症反应,但并未化脓)、感染(局部组织存在压痛、红肿,存在脓液或者水样液流出)。(2)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包括皮肤及附件损害(皮疹、荨麻疹、皮肤瘙痒等)、消化系统损害(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神经系统损害(头晕、意识障碍、嗜睡等)、呼吸系统损害(呼吸乏力、气促)、用药部位损害(红肿、发痒)、全身性损害(发热、寒颤、心悸)。(3)记录两组治疗平均费用并进行对比。(4)使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满分为100分,可分为满意(≥80分)、一般满意(60~79分)和不满意(<60分)。满意度=(满意+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伤口愈合情况比较

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伤口愈合情况比较 [n(%)]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n(%)]

2.3 两组治疗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治疗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3所示。

表3 两组治疗满意度对比 [n(%)]

3 讨论

通过对患者使用抗菌药物,能够有效控制其病情,抑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但是抗菌药物仍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对头孢菌素类药物而言,该类药物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如毒性反应、过敏反应、感染等[5-6]。该类药物抗菌作用明显,治疗效果确切,毒性反应发生风险低、过敏反应较少,但是如果使用剂量较大可能会导致机体发生肾脏毒性,其中第一代头孢菌素类药物较为明显,其次为第二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存在一定的二重感染风险,另外可伴随肠球菌、绿脓杆菌以及念珠菌增殖等情况[7]。头孢哌酮、头孢孟多是临床较为常用的抗菌药物,同样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如双硫仑样反应,如果使用剂量较大可导致低凝血酶原血症[8-9]。药物反应也是引发患者死亡的因素之一,因为药物应用缺乏合理性导致患者死亡、致残的报道较多。所以患者术后伤口愈合情况与诸多因素关系密切,如年龄、营养情况、免疫力、环境以及精神因素等,但是临床仍需要重视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最大程度避免不合理用药情况,为患者的健康提供保障[10]。

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组术后伤口愈合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同每日两次用药相比,每8h用药治疗效果更为理想,有助于促进术后伤口愈合。主要原因在于增加给药频次能够充分发挥药效,避免药物剂量不足对术后伤口愈合造成影响,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效果确切。另外,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里根本没有提用药经济性的对比)且治疗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头孢菌素每8h用药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经济负担,减少治疗费用,进而提高自己满意度。头孢菌素用药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其中年龄、过敏史、合并用药以及用药途径等可能是导致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老年患者因为生理功能衰退,药物生物转化缓慢,用药后易导致蓄积反应,常规剂量也表现为超量反应。同时需要加强对过敏患者的关注,目前临床关于头孢菌素类药物用药前是否需要进行过敏试验等尚无统一定论,但是该类药物化学结构中具有β-内酰胺环,存在一定的过敏风险,因此用药前需要充分了解患者过敏史,对过敏人群进行皮试,预防过敏反应。头孢菌素联合用药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明显高于单独用药,例如和地塞米松联用可能导致严重过反应[11]。对医护人员而言,需要全面掌握药物相关知识,结合患者基础病症,确保用药的合理性,提前分析潜在的不良反应风险,尽量避免联合用药。静脉滴注是该类药物的主要用药方法,采用该用药方式后,药物能够进入血液,短时间内起效,没有首关效应,但是配药的浓度、滴注速度、渗透压等均可能导致不良反应[12]。因此临床需要结合患者实际,合理用药,避免血药浓度超过安全范围。另外,很多临床医师对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目的不明确,为全面掌握用药方案,因此难以严格执行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要求[13]。主要体现在用药指征、时机、疗程、用法用量以及联合用药等方面,和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针对以上情况,医院需要加强重视,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药物使用规范,保证用药的合理性,加大对临床医师的培训力度,做好监督工作,避免围术期抗菌药物滥用,同时提高对病区、手术室环境等一切和感染有关因素的管理,避免其他不良因素的影响,减少手术切口感染风险,同时有助于降低医生对抗菌药物的依赖性。

综上所述,头孢菌素每日给药次数对腹部手术患者伤口愈合具有一定的影响,每8h用药1次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头孢菌素用药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临床需要加以重视。

猜你喜欢

头孢菌素类药物抗菌
药品带量采购政策下某院心脑血管类药物的采购情况分析
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及对血脂、炎症指标的影响
头孢菌素类与多种西药联合使用所致的不良反应的临床影响分析
一种具有抗菌功能的陶瓷釉料及其制备方法
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他汀那些事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
头孢菌素,代数越高不一定越好
头孢菌素,四代一定比三代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