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存在的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指导措施

2022-09-06谭建卿

北方药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胃肠道用药药物

谭建卿

(江门市开平市中心医院药剂科,广东 江门 529300)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物具有无过敏性、抗菌性强以及安全性高等诸多优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同时,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物均具有大脂肪族内酯环,所以该类型药物的抗菌作用比较相似,这就导致该药物也容易引发患者出现一定的不良反应,这不仅会影响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还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1]。尤其是随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多,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也是显著提高。因此,本文旨在分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存在的相关不良反应问题发生情况,探讨对该药物的合理用药指导措施。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物治疗时,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划分为研究组,掌握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获取患者的基本资料。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物治疗的50例未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划分为参照组。研究组患者中的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区间为37~78岁,平均年龄为38.7岁;用药时间为1~22天,平均用药时间为12.2天。参照组患者中的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区间为39~75岁,平均年龄为37.9岁;用药时间为2~21天,平均用药时间为12.6天。

纳入标准为: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未服用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物;患者不存在意识障碍,可以正常交流;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整,不存在缺失;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完全遵照医嘱按时按量用药。

排除标准为: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存在精神疾病的患者;在接受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物治疗前,服用过其他药物的患者;中途转院或者是脱离本次研究的患者;存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未遵照医嘱服药的患者。

1.2 方法

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主要是获取患者的年龄、性别、不良反应症状等情况。然后,统计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类型,分析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

1.3 观察指标

在获取两组的患者的基本资料后,对比分析其年龄、用药方法(是否静脉注射给药)、病情(是否存在肝功能损伤)以及是否存在合并贫血等情况[2]。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 22.0统计学软件开展分析,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表明对比有明显差异。

2 结果

2.1 研究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类型

50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类型为:胃肠道反应48.00%(24例)、皮肤过敏26.00%(13例)、过敏性休克12.00%(6例)、血栓性静脉炎8.00%(4例)、肝损害6.00%(3例)。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

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用药方法、病情以及是否存在合并贫血等情况,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

3 讨论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得名主要是因为其具有内脂结构的14或16元环,其是一种由链霉菌而制成的弱碱性抗生素药物,最为典型的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就是红霉素,在临床上的应用广泛。其是一种由链霉菌所产生的弱碱性抗生素,在上世纪50年代初在临床上开始应用。该类型药物在最初应用时主要采用口服的方式给药,然而容易被胃酸破坏,这就会极大的影响其药物疗效。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通过对其进行酯化处理,很好的解决了口服用药疗效差的问题。然而,在其使用的过程中,又暴露出了很多新的问题。尤其是在药效提高的同时,但会加剧对患者肝脏的损坏,不利于对患者长期使用。该类型药物最为典型的代表为红霉素,其可以对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起到阻碍作用,属于生长期抑制药物。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部分革兰阴性球菌以及革兰阳性菌有着十分显著的抗菌作用,具有抗菌谱较窄的特点,但要好于青霉素,细菌对该类型药物存在不完全较差耐药性。该类型药物在碱性环境中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在对尿路感染的患者进行使用时,需要进行碱化尿液才可以发挥药效[3]。但是其具有口服不耐酸的特点,需要对其衍生物进行酯化处理,才能够使其有效被口服吸收。同时,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血药浓度低的特点,在人体组织中的浓度相对较高,不容易穿透血脑屏障,并会经由人体的胆汁排泄,还会在人体的肝肠之间循环。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毒性较轻,患者在服用后往往不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最为常见的一种药物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这也是该类型药物最为常见也是最为直观的药品不良反应,这将会导致患者出现腹痛、呕吐、食欲下降、腹泻以及恶心等多种不适反应[4]。目前,在临床上主要使用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3种类型,分别为克拉霉素、红霉素以及阿奇霉素。其中,呼吸科患者主要是使用静脉注射的阿奇霉素,或者是为患者口服红霉素肠溶胶囊;小儿科也主要是使用静脉注射的阿奇霉素;消化科以及耳鼻喉科,通常是给予患者口服克拉霉素片[5]。不同科室的患者以及采取不同给药方法的患者,在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时,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50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类型为:胃肠道反应48.00%(24例)、皮肤过敏26.00%(13例)、过敏性休克12.00%(6例)、血栓性静脉炎8.00%(4例)、肝损害6.00%(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用药方法、病情以及是否存在合并贫血等情况,存在明显差异(P<0.05)。由此可见,患者最容易出现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以及皮肤过敏。皮肤过敏反应的主要表现为药疹以及药热,所以在对患者用药后,需要加强对其皮肤进行观察,并勤加测量体温,从而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尤其是在患者出现皮肤过敏反应后,需要观察和评估患者的身体状态,如果患者的不良反应过于严重,则需要立刻停止用药。而胃肠道反应作为患者出现的最为迅速的不良反应,也是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其主要表现为恶心、腹泻、呕吐、腹痛以及发热等,如果患者的不良症状过于严重,则会出现比较剧烈肋下压痛或者是上腹部疼痛,通常停药即可促使患者的不适症状减轻。该不良反应主要在患者长期用药后出现,高发时间段为用药后10~24天,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皮疹症状,还会导致其血清胆红素、氨基转移酶、嗜酸细胞以及碱性磷酸酶等指标显著提高,通常停药即可促使患者的不适症状减轻。而且,需要避免患者空腹状态服药,还可以在患者用药前30分钟给予其维生素B6或者是蒙脱石散,这样就可以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防止影响治疗效果,保障其用药的安全性[6]。血栓性静脉炎则是由静脉注射给药所引发,并且静脉注射给药的给药量也比较高,虽然可以提高药效,但是更容易引发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所以就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7]。尤其是要避免肌肉注射,在对患者用药时,需要将药物浓度稀释到0.1%以下,并调节给药速度,从而防止患者出现相关不良反应。肝损害也属于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也是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将会对患者机体造成较大的损害,高危药物为红霉素,尤其是在对药物进行酯化处理后,对肝脏的毒性损害更为严重。通常情况下,正常剂量并不会引发患者出现肝功能损伤,但是如果长期对患者大量使用该药物,极易导致患者出现胆汁淤积性肝炎,患者在出现该不良反应后,主要的症状包括转氨酶升高、黄疸以及发热等。所以,在对患者用药后,需要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其异常表现,防止出现严重的后果。如果患者存在肝功能损伤,服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则加剧患者的病情,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使用其他药物。同时,针对高龄患者需要考虑患者的肝肾代偿能力,合理的对患者使用药物。特别是在对存在肝肾疾病的患者、老年患者或者是采用大剂量用药时,极易引发耳毒性不良反应,这将会对其听力构成直接的影响,部分患者的前庭功能还会收到损害,主要临床表现为耳聋、耳鸣以及听力下降。该不良反应通常是在患者用药1~2周后出现,通常采用停药的方式处理。而存在贫血的患者由于其血量较少,导致其在用药时,血药浓度相对较高,这就需要减少对贫血患者的用药量,这样就可以对药物不良反应起到较好的预防效果[8]。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会引发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主要表现为焦虑、意识模糊、幻觉、失眠、烦躁以及噩梦等,一旦出现上述反应,则需要停止用药。部分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将会穿透胎盘,所以处于哺乳期或者是妊娠期的孕妇,需要谨慎使用该药物,尤其是在哺乳期的产妇,在用药时则需要停止哺乳。还有研究资料显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会对茶碱的正常代谢产生抑制作用,这就需要在对患者用药时,需要尽可能避免联合使用氨茶碱类药物,从而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性。如果必须将两者联合应用,则需要告知患者定期到院接受血药浓度检测,避免其出现中毒甚至是死亡的严重后果。

为了保证对患者的用药安全性,需要做好对患者的用药指导工作,使其能够充分认识到按时按量服药的重要性。尤其是针对老年患者,需要能够不厌其烦的对其进行强调,防止其擅自更改用药量。在患者居家治疗的过程中,需要为其发放相关的健康手册,并为患者制作用药时间卡,这样及时患者一时忘记用药时间或者是用药量,也能够通过翻阅健康手册或者是查看用药时间卡的方式恢复记忆。尤其是需要与患者家属建立联系,使他们能够在家中对患者进行有效的督促和指导,从而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性。同时,为了提高对胃肠道反应的预防效果,需要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日常饮食需要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从而有效防止出现胃肠道反应。并且,在患者居家用药的过程中,则无法勤加对其血药浓度等情况进行检查,这就使得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较高。所以,就要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使其能够正确识别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这样不仅能够对患者进行及时处理,还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能力。特别是针对需要长期用药的患者,需要与其建立微信群,使其能够定期汇报自身用药情况,并勤加宣传各种用药知识以及注意事项。并且,在患者用药时,一旦出现异常情况,也可以利用微信群与医护人员建立联系,对其进行有效的指导,从而提高患者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会引发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类型较多,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胃肠道反应以及皮肤过敏反应,这就需要在对患者用药治疗的过程中,合理的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物,尤其是要避免对高龄患者使用,从而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猜你喜欢

胃肠道用药药物
不用药 两招搞定黄瓜霜霉病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效果评价
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对比
酶可提高家禽的胃肠道完整性和生产性能
胃肠道肿瘤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儿童用药“痛点”多
第五届百姓安全用药
中药外敷治疗小儿胃肠道功能紊乱
同时并用几种药物需注意:药物之间有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