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兰索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评价及安全性探讨

2022-09-06李向丘

北方药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流性食管炎反酸

李向丘

(福建省霞浦县医院急诊科,福建 霞浦 355100)

反流性食管炎约占所有胃食管反流病的30%~40%[1]。本病由抗反流屏障功能障碍引起,胃肠内容物经胃与食管交界处向上反流,引起食管炎症,出现胸骨后疼痛、胃痛、反酸等症状,病理表现为食管远端黏膜红肿、溃疡、糜烂等,若长期发展可致食管黏膜纤维化,加重食管损伤,造成食管溃疡、狭窄,甚至食管癌。本病病程长,反复发作,但临床缺乏特效治疗手段,根治效果较差,属于临床难治性消化疾病之一。本病以药物治疗为主,临床可供选择的治疗药物较多,一般通过抑酸、促进胃动力等药物治疗,如何选择药物治疗在达到显著疗效的同时降低不良反应,是临床关注的焦点[2]。兰索拉唑是常用抑酸药物,与其他PPI制剂相比,抑酸力更强,效果更持久,能有效改善消化道内环境,减少胃内容物的酸度,减轻对消化道黏膜屏障的损伤。多潘立酮能促进胃动力,加快胃排空,减少其反流。两药对本病有协同治疗作用,从不同角度控制和改善病情。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两药的疗效,全面评估反流性食管炎病情改善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消化内科门诊治疗的280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400例,男1075例,女325例,年龄34~68岁,平均年龄(41.8±11.3)岁,病程6个月~14年,平均(7.1±2.9)年;对照组1400例,男1081例,女319例,年龄33~69岁,平均年龄(41.8±11.3)岁,病程6个月~15年,平均(7.6±2.1)年;对比年龄、性别、病程等无差异。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2020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3]中的诊断标准;②伴有明显的胃痛、烧心、反酸等症状;③胃镜下显示食管远端黏膜发生红肿、充血、糜烂、溃疡等,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④近4周无相关药物服用史;⑤患者治疗依从性好,无其他消化系统疾病;⑥均明确知悉本研究的目的,同意加入,无中途退出。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肝肾疾病;②既往有消化系统手术史;③其他疾病所致反流;④药物过敏;⑤消化不良、胃十二指肠溃疡等;⑥精神异常或沟通交流障碍;⑦依从性不佳。

1.2 方法

两组均常规教育,治疗期间严禁烟酒、浓茶等,避免巧克力、咖啡、高脂食物;日常适量运动,保持情绪稳定,不宜情绪波动较大;睡前3h禁食,睡觉时床头抬高15~20cm,保持充足睡眠;治疗期间禁止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对消化道黏膜有刺激性的药物。对照组使用兰索拉唑肠溶片30mg/次,1次/d。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使用多潘立酮片10mg/次,3次/d,于餐前30min服用[4]。两组均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若治疗期间病情反而持续加重,立即停药来院复查。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症状变化及胃镜结果判断疗效。治愈: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自觉无反酸、烧心、胃痛等症状,复查胃镜食管黏膜正常;显效:症状及体征明显减轻,自觉反酸、烧心、胃痛等症状明显改善,复查胃镜食管黏膜大部分正常;有效:症状及体征部分缓解,自觉反酸、烧心、胃痛等症状有所缓解,复查胃镜食管黏膜小部分正常;无效:症状及体征仍存在,仍有明显反酸、烧心、胃痛等症状,复查胃镜显示食管黏膜无明显修复[5]。

1.4 观察指标

①评估症状积分,包括恶心呕吐、胃灼热、胃胀痛、胸骨后疼痛、反酸嗳气等,采用5分制,0分无症状,1分轻度,3分中度,5分重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②治疗前后检测血清胃肠激素GAS、MTL、VIP等,抽取空腹外周静脉血3mL,采用日立7500型全自动生化仪测定;③观察不良反应情况;④记录症状消失时间、食道黏膜恢复时间、治疗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1。治疗有效率对比显示,观察组97.07%,对照组为78.36%,前者更高(P<0.05)。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

见表2。治疗后对比两组症状积分,观察组恶心呕吐、胃灼热、胃胀痛、胸骨后疼痛、反酸嗳气等均更低(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胃肠激素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胃肠激素水平比较,见表3。观察组治疗后GAS、MT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VI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胃肠激素水平比较(ng/L)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有4例腹泻、7例口干、5例头晕、4例腹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3%;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有5例腹泻、8例口干、3例头晕、3例腹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6%;两组数据对比(χ2=0.228,P>0.05)。

2.5 两组各项康复指标比较

两组各项康复指标比较,见表4。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食道黏膜恢复时间、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表4 两组各项康复指标比较(d)

3 讨论

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与消化道功能紊乱、消化道运动障碍密切相关,一般由多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当胃内容物反流过下食管括约肌至食管内,导致一系列症状,若长期反流,胃酸等内容物可损伤食管黏膜,甚至发生食管黏膜纤维化,对食管功能的损伤较大[6]。因此,本病的基本发病机制为食道黏膜屏障受损、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失调、胃排空障碍等,并以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失调为最主要因素。患者长期受到病情的影响,大多在夜晚睡眠时发生泛酸、烧灼感等症状,给患者带来巨大身心痛苦[7]。内镜下手术虽能快速修复食管黏膜损伤病灶,短期疗效尚可,但无法有效纠正食管下括约肌功能,且费用较大,患者接受意愿较低[8]。

保守治疗仍是临床首选方法,介于无特效治疗药物,抑酸和改善胃肠动力药物是治疗的主力药物,但不同药物在疗效及安全性上有一定差异,需要临床合理选择最优方案。兰索拉唑是新型PPI制剂,在胃内被吸收入胃壁细胞,转变为活化体,结合胃壁细胞中的H+-K+-ATP酶,达到确切抑酸作用,避免酸性胃液对食管黏膜的损伤[9]。其抑酸效应呈剂量相关性,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好的用药安全性。多潘立酮可增强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提高食管蠕动能力和向下传送能力,能加快胃内容物排空,抑制恶心呕吐,避免胆汁反流[10]。同时,能抑制多巴胺D2受体,增强胃窦及十二指肠动力,提高胃肠蠕动能力,协同幽门收缩作用,提高胃排空效果[11]。

兰索拉唑与多潘立酮合用能协同增效,兼具抑制胃酸分泌和增强胃肠道排空作用,促进GAS、MTL的分泌,明显降低VIP,改善胃肠分泌,调整胃肠功能,抑制胃内容物反流,缓解胃痛、反酸等的目的,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有较好疗效[12]。且两药之间的相互作用小,使用范围广泛,患者有良好的耐受性。同时,本病与精神、情绪等因素也存在关联,改善日常情绪状态,减轻工作及生活压力,也对病情的改善有一定帮助。患者应树立正确的疾病观,接受科学治疗,遵医嘱定期服药,保持良好饮食及生活习惯[13]。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临床疗效、症状评分、胃肠激素水平变化、不良反应(安全性指标)、各项康复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充分证明反流性食管炎联合兰索拉唑、潘立酮治疗能发挥协同作用,增强疗效,抑制反流,保护食道黏膜,减少对食道黏膜的酸性侵蚀,从而促进黏膜的修复,重建黏膜屏障,提高治愈效果,缩短治疗时间[14]。同时,通过调整胃肠激素水平来调节胃肠功能,恢复正常胃肠动力,改善消化和排空功能,也提高了病情治疗效果[15]。

综上所述,两药联合,协同提高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有效避免食管黏膜的损害,促进食管黏膜的损伤修复,用药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流性食管炎反酸
艾司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5例临床疗效观察
护理干预在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莫沙必利及奥美拉唑联合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分析
清酸畅胃汤配合拔罐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
胃部反酸吃什么好
生花生可以缓解胃部反酸
一吃红薯、面条就反酸,怎么办
以胸痛为突出表现的返流性食管炎临床分析
祝您健康处方(8)烧心、反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