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雾化吸入乙酰半胱氨酸溶液对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的改善观察

2022-08-31韦佩珊林丹妮

智慧健康 2022年17期
关键词:乙酰半胱氨酸体征

韦佩珊,林丹妮

广东燕岭医院 药剂科,广东 广州 510507

0 引言

脑梗死常累及呼吸中枢系统,患者的自主呼吸、呼吸动度以及咳嗽反射等功能明显减弱,造成丘脑下部-垂体-肾上腺功能障碍,导致脑-肺综合征的发生,进而引发气道梗阻、坠积性肺炎等肺部感染[1]。目前,临床治疗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方法较多,其中静注氨溴索较为常用,但经长期临床治疗研究发现静注氨溴索对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症状的改善效果不太明显[2]。因此,本研究对55例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在脑梗死常规治疗、静注氨溴索的基础上给予雾化吸入乙酰半胱氨酸溶液治疗,旨在为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有效的参考依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1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研究组(n=55)、参照组(n=55)。病例纳入标准:①满足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②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肺部感染者;③未合并其他部位感染者;④对本研究知情后自愿参与其中。病例排除标准:①存在认知障碍、精神疾病者;②合并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③在加入研究前1周内接受过其他药物抗感染治疗者;④中途退出研究者;⑤治疗依从性不佳者。研究组中男30例,女25例;年龄49~85岁,平均(68.42±9.13)岁。参照组中男32例,女23例;年龄50~83岁,平均(68.30±8.70)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

1.2 方法

参照组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静注氨溴索,包括吸氧、消炎、止咳、平喘以及营养神经等,并采取脑水肿防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以及抗血小板聚集等措施治疗;将30mg盐酸氨溴索注射液(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Co.KG,国药准字J20140032)与20mL+NaCl注射液(0.9%浓度)混合后进行静注,每天2次,连续治疗10d。研究组于参照组基础上给予雾化吸入乙酰半胱氨酸溶液治疗:将0.3g乙酰半胱氨酸溶液(ZAMBON S.P.A,批准文号H20150548)与5mL+NaCl注射液(0.9%浓度)混合后通过面罩式一次性雾化器实施雾化吸入治疗,每天3次,连续治疗10d。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治疗后,排痰效果显著,同时查体结果提示患者肺部无异常评为治愈;治疗后,排痰效果显著,患者基本无痰液存在,同时也无肺部啰音评为显效;治疗后,排痰效果较好,痰液明显减少,同时仅存在少许肺部啰音评为有效;治疗后,排痰效果未见明显好转,痰液量无明显变化甚至增多,同时肺部啰音也增多评为无效,治愈、显效及有效者占比之和为治疗总有效率。

(2)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两组咳嗽、憋喘、呼吸困难、肺部啰音等症状和体征的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

(3)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采用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系统对两组患者肺部感染情况进行评估,包括体温、白细胞计数、分泌物、X胸片浸润影及气体交换指数等方面,其中体温在36℃~38℃之间评0分,在38℃~39℃之间评1分,低于36℃或高于39℃评2分;白细胞计数在4~11×109/L之间评0分,在11~17×109/L之间评1分,低于4×109/L或高于17×109/L评2分;分泌物中无痰液或存在少许痰液评0分,有中到大量非脓性痰液评1分,有中到大量脓性痰液评2分;X胸片浸润影无现象评0分,有斑片状评1分,有融合片状评2分;气体交换指数超过33评0分,低于33评2分,对比两组治疗3d、7d及10d时CPIS评分变化。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本研究计量资料(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CPIS评分)、计数资料(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处理,前者用()表示,以t检验;后者用百分率表示,以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55%(52/55)较参照组总有效率80.00%(44/55)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

和参照组比,研究组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比较(,d)

表2 两组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比较(,d)

2.3 CPIS评分

治疗3d、7d及10d时,两组CPIS评分均逐渐下降,组间相比,研究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3d、7d及10d时CPIS评分变化比较(,分)

表3 两组治疗3d、7d及10d时CPIS评分变化比较(,分)

注:和治疗3d时相比,*P<0.05;和治疗7d时相比,#P<0.05。

3 讨论

脑梗死患者发病后其生命中枢常呈一种抑制状态,其咳嗽和吞咽反射明显减弱甚至完全消失,致使呼吸道内分泌物无法正常排出,进而容易引发肺部感染[3]。而肺部感染也会导致脑梗死病情加重、病程延长,大大增加患者的身心负担。有相关报道指出[4-5],脑梗死尤其是存在意识障碍的脑梗死患者,因长期卧床体质明显衰弱,机体抵抗力也明显下降,从而造成呼吸道防御系统受损,再加之临床上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导致呼吸道菌群失调最终引发肺部感染[6-7]。目前,对于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临床除了采用脑梗死常规治疗外,还常以静注氨溴索的方式改善患者的肺部感染症状,但临床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如何更有效地改善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临床疗效成为近年来临床探讨的热点。

本研究对55例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在脑梗死常规治疗+静注氨溴索基础上进行雾化吸入乙酰半胱氨酸溶液治疗,结果发现:和参照组比,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更短。表明雾化吸入乙酰半胱氨酸溶液对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的改善效果较为理想,可显著改善其临床症状与体征,缩短住院时间。付伟等[8]研究指出:对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给予雾化吸入乙酰半胱氨酸治疗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与体征,效果显著。与本研究结果相似度较高。分析原因:乙酰半胱氨酸属于一种黏液溶解剂,一方面其分子内包含的巯基可让白色痰液中糖蛋白多肽链中的二硫键发生断裂,致使白色痰液黏滞性大大下降,另一方面其还可促使脓性痰液内的DNA纤维发生断裂,从而有效地溶解脓性痰液,有助于白色痰液和脓性痰液的咳出[9]。同时,乙酰半胱氨酸还可对呼吸道上皮细胞的纤毛运动产生有效刺激,从而刺激迷走神经反射,达到促进痰液排出的目的[10]。另外,由于雾化吸入治疗可让乙酰半胱氨酸药液以雾状的形式到达中小气道,从而可充分且直接地作用于呼吸道,提高病变部位的药物浓度,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身体康复[11-12]。本研究结果还发现:治疗3d、7d及10d时,研究组CPIS评分均明显低于参照组。提示雾化吸入乙酰半胱氨酸溶液治疗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可有效减轻患者的肺部感染程度。究其原因在于雾化吸入乙酰半胱氨酸溶液可直接作用于患者呼吸道,更好地溶解患者呼吸道内的痰液,促进痰液排出,有效廓清呼吸道黏膜,减轻患者肺部感染程度,保护其肺功能[9]。

综上所述,对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给予雾化吸入乙酰半胱氨酸溶液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和体征,减轻肺部感染程度,促进患者身体康复,优势明显,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猜你喜欢

乙酰半胱氨酸体征
脲衍生物有机催化靛红与乙酰乙酸酯的不对称Aldol反应
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对间质性肺疾病的治疗效果评价
怎样认识同型半胱氨酸过高
氟苯尼考粉中非法添加乙酰甲喹的检测方法研究
同型半胱氨酸究竟是什么
“三高”后的第四“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病人体征缓变监护方法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
同型半胱氨酸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