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盐酸安罗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效果及安全性

2022-08-24宛新安周勤李卓芳陈昊刁海霞

中国医药导报 2022年20期
关键词:安罗激酶生长因子

宛新安 周勤 李卓芳 陈昊 刁海霞

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放疗科,安徽芜湖 241000

根据文献报道由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临床表现无显著症状,近75%患者就诊时即处于中晚期,出现食欲缺乏、持续疲劳、咳血等现象[1-2]。化疗是临床中常用于治疗癌症的手段之一,效果突出但具有较为严重的毒副作用,不利于患者预后[3]。近年来,分子靶向药物在NSCLC 中得到广泛使用,能明显提升疾病控制效果,其最大发挥了高效低毒的优势[4-5]。但对于不能耐受化疗且无靶向治疗靶点或者一二线化疗、靶向治疗失败的患者,无标准方案。安罗替尼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新型多靶点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能够抑制酪氨酸激酶,使肿瘤新生血管的活性大幅降低,阻止肿瘤生长[6-7]。本研究探讨晚期NSCLC 患者应用盐酸安罗替尼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 年6 月至2021 年5 月收治的二线及以上治疗晚期NSCLC 患者80 例。纳入标准:①确诊为晚期NSCLC;②西医参照《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8]中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未接受过系统性治疗;②具有基础高血压疾病且控制不佳;③存在大咯血风险。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 例。观察组男27 例,女13 例;年龄48~82 岁,平均(67.85±8.45)岁。对照组男29 例,女11 例;年龄49~80 岁,平均(66.97±7.93)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给予盐酸安罗替尼(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2 mg/粒)治疗,12 mg/次,1 次/d,连续给药14 d,停止7 d,即21 d 为1 个疗程,治疗2 个疗程后进行血尿常规以及肝功能等检验,并进行CT 检查,观察患者病情,疾病控制且不良反应可以耐受的患者,持续用药,研究者认为患者不适合继续用药或疗效评价为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时研究结束。注意对于疗程中出现漏服药物的患者,确认其距离下次用药时间<12 h,无需补服。

对照组患者给予最佳支持治疗,具体包括抗感染、止痛、营养支持、输血以及为控制咳嗽、咯血、呼吸困难等症状进行的姑息放疗。

1.3 观察指标

1.3.1 近期疗效 治疗后6 周,依据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 1.1)[9],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靶病灶消失≥4 周,肿瘤标志物检测恢复正常;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病灶体积比治疗前<30%且维持治疗4 周;PD:病灶体积>20%;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处于PR 和PD 之间。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CR 与PR 之和占总数的比例;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CR、PR 和SD 之和占总数的比例。

1.3.2 卡氏功能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 KPS 评分标准:正常,无症状和体征(100 分);有轻微症状和体征(90 分);勉强进行正常活动(80 分);能自理但不能维持正常生活(70 分);大部分自理,偶尔需要帮助(60 分);常需要人照料(50 分);不能自理,需要特别照顾(40 分);严重不能自理(30 分);病重,需要住院和积极的支持治疗(20 分);重危,临近死亡(10 分);死亡(0 分)[10]。

1.3.3 肿瘤标志物及安全性情况 记录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细胞角蛋白19 片段(CYFRA21-1)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CEA 和CYFRA21-1 检测用电化学发光法,仪器采用罗氏公司配套试剂,均按说明书操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 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

观察组ORR、DCR 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1。

表1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比较

治疗前,两组CEA、CYFRA21-1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CEA、CYFRA21-1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比较(ng/ml,)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比较(ng/ml,)

注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 <0.05。CEA:癌胚抗原

2.3 两组治疗前后KPS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KP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KPS 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KPS 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KPS 评分比较(分,)

注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 <0.05。KPS:卡氏功能状态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手足综合征、蛋白尿、高血压、口腔黏膜炎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NSCLC 发生率占肺癌的80%,患者常因症状不明显,贻误最佳医疗时机,导致5 年生存率为8%~13%[11]。国内外尚无根治肺癌之法,在Ⅰ、Ⅱ期及部分经选择的ⅢA 期治疗中,一般采用手术、放疗及化疗联合等铂类为基础的双药标准方案,但临床有效率为20%~30%[12]。近年来,NSCLC 发生率逐年升高,延长生存期,提升生活质量成为临床研究重点[13-14]。

根据NSCLC 的病理基础,其增殖、分化、转移与蛋白酪氨酸激酶介导的信号通路存在密切的联系,因此欲抑制肿瘤生长,需要切断其通路和联系。有关个体的分子靶向被广泛应用,为NSCLC 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15-16]。盐酸安罗替尼胶囊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新药,首批被批准应用于肺癌的治疗药物,其作用靶点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β、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2/3,相较于其他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其作用靶点更全,半数抑制浓度更低,能明显抑制靶点部位的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17-21]。

安罗替尼能够与受体细胞内ATP 位点结合,抑制酪氨酸激酶活性,阻碍微小血管形成,抑制肿瘤血管的发生、发展。本研究结果显示,安罗替尼治疗期间观察组ORR 为62.50%,DCR 为92.50%。提示安罗替尼能够有效控制病灶进展,通过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结合发挥抗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有助于提高晚期NSCLC 患者的ORR、DCR[22]。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KPS、CEA、CYFRA21-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KPS 评分升高,CEA、CYFRA21-1 水平降低,提示原因可能在于安罗替尼给药方便,且使用时3 周为1 个疗程,用药有7 d 间隔,有助于提升患者用药耐受性,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亲和性较高,有助于破坏肿瘤现有营养输送微血管,提高KPS 评分,从而抑制肿瘤发展[23-24]。

根据相关研究报道指出,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高血压(45.00%)、蛋白尿(37.50%)、恶心呕吐(32.50%)、白细胞减少(30.00%)、手足综合征(25.00%),且高于对照组。提示安罗替尼在用药中可能造成一氧化氮及前列腺素下降,活性氧合成增加,引起高血压、手足综合征、口腔黏膜炎等,因此,应注重对血压的管控,降低血压升高风险[25]。本研究结果显示,安罗替尼具有一定的肝肾毒性(2.5%),蛋白尿增多,可能与药物代谢过程中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有关,影响机体正常代谢,包括脂肪代谢引起甘油三酯升高、肾小球滤过屏障一定程度上被破坏,通透性增加,但未出现肾功能异常等严重症状[26-28]。但本研究结果样本量较小、存在患者个体差异,还需要进一步跟踪研究。

综上所述,安罗替尼对晚期NSCLC 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良好,有助于提高ORR、DCR,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患者KPS 评分,且不良反应符合预期,无严重安全问题。

猜你喜欢

安罗激酶生长因子
HOXA10基因敲低对非小细胞肺癌安罗替尼敏感性的影响
安罗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进展
芪休外洗方治疗安罗替尼所致手足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蚓激酶对UUO大鼠肾组织NOX4、FAK、Src的影响
蚓激酶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安罗替尼在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黏着斑激酶和踝蛋白在黏着斑合成代谢中的作用
鼠神经生长因子对2型糖尿病相关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探索
胃癌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鼠神经生长因子修复周围神经损伤对断掌再植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