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险防范式护理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静脉输液安全及心功能的影响

2022-08-24许稼强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年13期
关键词:先天性输液心功能

许稼强 刘 岩

(无锡市儿童医院,江苏 无锡 214000)

先天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畸形疾病,约占出生活婴的0.4%-1%,少数患儿5 岁前有自愈的机会,多数患儿需手术治疗校正畸形[1,2]。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迅速发展,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静脉输液作为术后一项最基础的辅助治疗手段,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均有可能影响患儿心功能恢复,甚至危及患儿生命,故加强对患儿术后静脉输液护理至关重要[3]。以往常规静脉输液护理一般凭经验进行,未对输液过程的安全隐患提前进行预测分析,护理安全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极易增加护患关系紧张感[4]。风险防范式护理是一种预见性护理管理模式,此种护理模式对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因素提前进行判断分析和风险预警,再以此为依据强化护理薄弱环节,能够从根源上杜绝风险因素,从而保证护理安全性[5]。本次研究旨在探讨风险防范式护理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静脉输液安全及心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0年 1月至 2021年12月接收的74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根据时间进行分组,将2020年度接收的36例患儿纳入对照组,将2021年度接收的38例患儿纳入干预组。纳入标准:(1)符合《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治手册》[6]中的疾病诊断标准;(2)年龄≤6 岁;(3)择期接受心脏外科手术治疗;(4)术后留置输液通路 2-3 条;(5)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其他先天性畸形疾病;(2)重大器官衰竭等疾病;(3)术中死亡或中途转院;(4)智力发育异常。

1.2 方 法

两组患儿均由同组手术团队进行心脏外科手术治疗,术前护理人员按照手术计划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给予患儿言语鼓励,术后持续监测患儿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并辅以静脉输液治疗。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选择正确输液途径,妥善固定保护通路,加强输液巡视,患儿病情稳定出院后让家属监督患儿坚持服用强心药,叮嘱患儿半年内活动强度不宜过大,半年后根据心功能恢复情况逐渐加大活动量,同时让患儿定期称体重,若体重增加明显则加用利尿药,护理措施凭经验进行。

干预组则在常规护理同时又给予风险防范式护理,具体如下:(1)成立输液风险防范式护理小组。组内成员包含1 名护士长及5 名资深护士,由护士长担任组长,统一化培训小组成员,并组织小组成员参加会议讨论,通过头脑风暴法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静脉输液潜在的或现存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最终认为输液体位有误、接错微泵液体、输液微粒污染、液体输入顺序不合理、出入液量过多或过少、药物渗漏等均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静脉输液常见的护理问题,再以循证医学为指导,结合临床经验,提出风险防范式护理计划,并确定静脉输液期间突发事件应对方案。(2)实施风险防范式护理计划。①选择合适的输液体位:通常情况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静脉输液时一般取低卧位,有助于减轻切口张力,降低患儿疼痛感知,对于格林(glenn)手术患儿则以半卧位为主,即将床头上抬30-45。,不但有助于上腔静脉血回流,减少躯干及上肢水肿,同时有助于胸管引流。对于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患儿则以高半卧位为主,适当抬高患儿下肢,有助于下肢血液回流。②正确连接微泵液体: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一般需要同时静脉输注多种微循环药物来维持有效的心排量,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当液体泵完后,需详细核对患者名字、药物名称等信息,确认信息无误后再更换微泵,以免产生不良后果。③严格遵循无菌原则:静脉输液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感染的发生风险不容忽视,护理人员为患儿进行各项操作时,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输液器及药液应绝对无菌,定期消毒监护室空气,做好稀释或溶解药物的消毒工作,拔除输液通路前先常规消毒,从根本上杜绝感染发生。④合理控制液体输入顺序:液体输入时需遵循先浓后淡、先盐后糖、见尿补钾原则,液体现输现配,同时避免药物配伍禁忌,用药前后冲洗管路。⑤严密控制出入液量:根据患儿每日基础需要量及丢失量精准计算补液量,术日一般为2-3mL/(kg·h),次日为4-5mL/(kg·h),期间可根据中心静脉压监测结果适当调整补液量,避免补液量过多加重心脏负荷,补液量过少影响循环稳定,并采用微量泵控制输液速度,以便均衡计算进量及出量,若出现超出或不足需及时给予纠正,以保持液体进出平衡。⑥药物渗漏预防管理: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容易出现躁动不安情况,极易出现针头滑脱或移位,从而造成药物渗漏,故需加强输液过程巡视,每15min 巡视一次,适时安抚患儿情绪,尽量使患儿保持安静,避免患儿因哭闹或乱动而导致针头滑脱或移位。(3)质量控制。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护士长定期召开患儿静脉输液会议,对近期发生的患儿输液风险事件进行分析,评估风险管理效果,不断完善风险管理计划,确保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并组织全体护士学习法律法规知识,提高护士的风险管控意识。

1.3 观察指标

1.3.1 输液风险事件 观察两组患儿静脉输液时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包含输液体位有误、接错微泵液体、输液微粒污染、液体输入顺序不合理、出入液量过多或过少、药物渗漏等。

1.3.2 心功能 观察两组患儿术前、术后2 周的心功能指标变化,包含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左心室每搏输出量(Left Ventricular Stroke Volume,LVSV)、心率(heart rate,HR)。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为SPSS25.0,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 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体质量及心脏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静脉输液时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风险防范式护理后,干预组患儿静脉输液时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7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静脉输液时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

2.3 两组心功能指标变化比较

风险防范式护理后,干预组患儿术后2 周LVEF、LVSV 水平高于对照组,HR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心功能指标变化比较()

表3 两组心功能指标变化比较()

注:*表示与同组术前相比,P<0.05。

组别例数(n)LVEF(%) LVSV(L/min) HR(次/min)干预组对照组t 值P 值36 36术前34.12±5.23 34.96±5.15 0.139 0.890术后 2 周48.57±6.38*42.74±6.85*8.038 0.000术前64.76±3.84 64.50±4.59 0.241 0.810术后 2 周75.88±5.42*68.28±5.66*8.748 0.000术前96.97±6.14 96.58±6.23 0.498 0.620术后 2 周84.29±6.27*92.72±6.71*7.442 0.000

3 讨 论

静脉输液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不可缺少的护理操作项目,不但能够为患儿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同时能够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促进心功能恢复[7]。小儿由于年纪小,皮肤组织相对比较疏松,不可控因素较多,静脉输液过程中风险事件发生率相对较高,若处理不当,极易引发医护纠纷[8]。因此,早期识别静脉输液风险事件的发生因素,再采取相应防范措施至关重要。以往传统护理缺少科学的风险评估,对护理风险事件的防范作用十分有限[9]。风险防范式护理模式是一种科学护理模式,主要以循证理论为基础,通过对护理工作中潜在的风险事件进行识别来指导临床护理工作,以便为患者的安全保驾护航[10]。李思静[11]等研究发现,对小儿静脉输液时在常规输液护理同时辅以护理风险管理,充分重视输液风险因素的分析、预警及主动处理,能够使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由19.35%降为4.84%,且护士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本次研究对干预组给予风险防范式护理后,干预组患儿静脉输液时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7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05%,且干预组患儿术后2 周LVEF、LVSV 水平高于对照组,HR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证实了风险防范式护理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康复的促进作用。研究中我们先成立一支输液风险防范式护理小组,干预小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静脉输液潜在的或现存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再以循证医学为指导,提出风险防范式护理计划,有效避免以往传统静脉输液护理的随机性、盲目性,最大限度提高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从而提升输液护理质量;静脉输液时选择合适的输液体位,正确连续微泵液体,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并合理控制液体输入顺序,能够从根本上预防静脉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减轻患儿心脏负荷,改善心功能指标。

综上所述,将风险防范式护理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静脉输液护理中,能够有效降低静脉输液时风险事件的发生,改善心功能指标,从而促进患儿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并应用。

猜你喜欢

先天性输液心功能
冠心病合并心衰介入治疗后BNP水平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分析
精细化护理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中的应用
胎儿心脏超声检查在先天性心脏病检测中的应用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衰对心律失常与心功能水平的影响
综合康复护理对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效果观察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
输液
说说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