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省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现状与路径研究
——以清远大学城高职院校为例

2022-08-18于成喜广东财贸职业学院戴招广州体育学院

灌篮 2022年8期
关键词:大学城广东学院

于成喜 广东财贸职业学院 戴招 广州体育学院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高职院校教育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同时,对体育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建设和改革要全面贯彻《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2015年6号文)》,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大力推进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加强体育课程建设和路径研究则需要加强创新与改革,需要发挥体育课程自身的优势,形成能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形成特色鲜明、高水平的体育课程。本文旨在对广东省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现状与路径研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优化措施,为推动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建设和发展路径研究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目的

通过对广东省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以及实际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整改对策和建议,推动体育课程教学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体育课程建设现状的调查,发现体育课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合理的建议和具体的改革措施,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理论依据,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提供理论参考。

(三)研究意义

促进体育课程建设,加强课程资源建设,注重校本教材的发掘与研发,根据高职院校自身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积极推进体育精品课程建设、教师教学团队建设,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健身知识,形成锻炼的习惯。促进定向越野等优势项目的开展,成为高职院校的一大特色项目。探索出符合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发展的路径,促进其课程实施。使体育和教育文化融合,运动技能培养和综合素质发展相融合。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广东省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现状与路径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网络查询查看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等文献库,以主题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研究路径”“现状分析”为检索词查阅2015-2022年之间与本研究相关的期刊和硕博论文,并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为论文的撰写提供理论依据。

(2)访谈法

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就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与研究路径的开展现状,态度、意愿等问题,走访学校的体育相关负责人。就对于体育课程建设的观点、如何更好发展的路径与他们进行了交流。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

(3)实地考察法

主要是对清远大学城的9所高职院校进行实地调研,走访的学校包括广东财贸职业学院、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具体运用观察法、叙事法和原始材料查询等方法获取一手资料,以全面深入地了解课例的特点、背景、实施条件和效果。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清远大学城高职院校的基本情况

清远大学城高职院校有广东财贸职业学院、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科贸职业学院9所院校。广东财贸职业学院、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科贸职业学院5所高职校是2019年建成的新校区,新校区的各个体育场馆和场地还在陆续交付,各个体育项目也在慢慢开发和发展。

(二)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的现状

(1)注重技能教学,轻视理论讲授

体育课程是作为高校教育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是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手段。不同的必修、选修对于这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却不尽相同,学时也有长短之分,但不管是选修还是必修一定要达到课时的要求,并且通过考试才能拿到学分,达到要求才能毕业。因为体育科目的特殊性,一般分为技能与理论考试,但在教学的过程中,因课时的计划,大部分课时用以运动技能的学习,从而忽视了运动理论的学习,导致学生只会这个动作不明白其原理的现象。

(2)体育经费不足

体育经费往往大部分使用在教学器材的购买上以及以外出比赛经费。体育器材是学校体育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支柱,是学校体育教学中重要的硬件设施,同时也是学生开展体育活动的重要物质保障。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价格的提高,体育经费的投入不足,使得该有的运动场地不足,满足不了学生的课后需求,并且对教师上课也会造成一定的困扰。场地达不到要求对之后承接比赛提高学校知名度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我们在走访中发现,体育器材、体育场地、并没有完全达到要求。

(3)高职院校教师不足

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学校的扩招和提升,对教师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此基础上就筛选了一批不符合条件的教师,加上因项目的需求对招聘老师存在专业项目的问题,招不到适合的教师,使得学校对教师需求扩大,但又出现找不到合适的教师的矛盾,出现体育老师短缺问题。

(三)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

(1)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理念的转换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体育课程理念的优化与完善是未来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实践的引导力量,也是从深层次推进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促进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体育的本质属性是教育,目的是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健康,构建“健康第一”的体育理念。在体育课程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与时俱进,紧跟教育课程目标的培养方案,在体育课程建设中,理念作为先导,培养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思维习惯。

(2)教学资源与学生体育需求矛盾冲突

随着高等教育“扩招”政策的推进,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来满足学生无限的体育需求,是大学体育课程改革面临的巨大困难和挑战。在疫情的影响下,大部分院校实行封校处理,使得学生对体育需求会比以往更加的强烈,教学资源的合理分配,体育器材的是否充足,以及各个项目场地问题的规划,包括场地使用时间,都是目前院校在体育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四)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的实施路径

(1)转变体育课程建设理念,构建新型课程体系

大学城的建立为高等院校扩招提供了条件,也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有效普及。很多高职院校的前身是中专学校,随着升级为高职院校,但是其教学体系、课程理念人才培养体系并未有大的变化,所以难以应付扩招带来的过量的生源以及膨胀的学校规模。因此要转变体育课程建设理念,对人数招生的变化以及对高等院校学生的人才培养进行新的课程体系的构建,适应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计划。

(2)共享体育课程资源,建设网络共享平台

大学城内的体育课程资源可以通过共享平台,以及线下的交流合作,教师之间的科研交流,建立更多的合作机会,在目前疫情的环境下科研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线上的资源共享,建立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线上体育课程交流会,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学习。并且可开放各学校之间体育课程资料的共享。进行精准的选择,提高学习效率,整合大学城的体育课程资源,大学城各校之间实现优势互补,进行全面整合,协同共进,实现物尽其用、资源差异化优势及互补和协作。

利用网络与线上交流的方式为主,线下学生可进行体育课程合作,课程与时代同步,线上线下的方式结合实现大学城的体育课程资源共享,使体育课程这门课程在合作中流动,各高校之间进行有效地对接,更加完善大学城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促进资源的合理流动。实现资源的共享,发挥大学城的优势。

(3)利用当地资源优势,突出“特色”亮点

大学城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和高校扩招的共同产物。相对于传统的高校,大学城文化更具开放性的特征,高校之间虽然相对独立,但又同属一个大学城。使得高等教育的资源可以实现合理配置和共享,并为开展体育课程设置体制改革提供了操作空间。清远大学城主要坐落在清城区,清城区作为主城区是全市的政务中心交通枢纽以及娱乐消费中心,人口最密集的一个区,是贸易、教育、商务、综合服务、医疗、交通枢纽、定居中心。在大学城的大环境下,大学城与清远市区的联系更加自然和紧密。通过和周边市区的长时间接触,高校文化向周边社区传播,同时吸纳社区的文化特色,甚至有可能通过文化涵化形成相互融合的文化整体。并且高校历来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阵地,大学城具有先天的资源优势,可以将高校内文化创新因素更便捷、更直接地进行转换。进行科研和创新发展,突出大学城的资源优势。

(4)编写专业文化教材,固化课程建设成果

体育学科的特性决定了体育教科书的功能与用途也是特殊的,它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科书。体育教科书是以身体为主讲解运动的技术,运动的基本原理内容,因此高职院校除选择体育课程教材之外,还需对各专业的教材根据教学的经验或者创新编写各项目专业的文化教材,对体育课程建设进行补充和创新。体育课程教材可以辅助体育教师进行技术动作的讲解,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所学项目内容的体育内容,也可作为期末理论考试的复习资料。

(5)在职教基地成立体育联合会,推动体育课程建设的发展

清远市大学城目前有9所高职院校,一所本科院校,一所中职院校,高职院校在清远市大学城是最多的院校,基于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各个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可以在职教基地成立体育联合会,可以通过体育联合会了解高职院校学生对体育的需求,开展更多符合学生意愿的体育课程活动;联合举办各项体育运动项目的比赛,体育联合会的健康发展可以行使学校赋予的教学和学生之间协调的能力,从而为提高学生竞技体育水平,满足学生的竞赛需求等方面发挥作用,同时也能对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改革和职能发展进行推动,可以宣传体育运动,吸引和鼓舞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有利于积极推动学校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使校园文化更丰富多彩,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在思想上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思想。并且可以检查教学和训练工作质量,总结交流经验,提高教学质量,总结教学方法,促进体育课程的发展,促进学生运动水平的提高。

(6)共建共治共享在区域课程建设中的应用

“共建共治共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全新的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的核心纲领。“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可以发挥大学城的资源优势,强化大学城的建设发展,在体育课程建设中实现大学城体育课程资源的整合和高效利用。推动大学城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推动区域课程建设的发展,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建设,是各校提高自身影响力、实现公平竞争、增进相互交流的重要手段,在推动区域课程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推动广东省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进程中,各高职院校应要发挥自身优势在共建共治共享下实现建设大学城的区域课程建设,发挥自身优势,实现大学城体育课程资源区域的共建共治共享,对于促进广东省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整体性发展,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发展的过程中要加强理念的转化,在原本的书籍上可以根据现实的状况,丰富书籍的内容,为体育课程建设输入新的血液。

(2)大学城高职院校可以利用资源优势建立共享共建共治的一个大学城的环境,整合教学资源,加强科研发展,促进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发展。

(3)各高校之间可以利用多种方式,促进体育课程建设,开展多样的学生体育课程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让体育课程展现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从而让学校体育在建设培养新时代青年人的目标中发挥独到的育人作用。

(二)建议

(1)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理念,需要多听取一些专业人员的建议,经验丰富的教学工作者,能更加贴切学生的需求。在编写专业教材可以整合教学资源,对专业教材的内容更加丰富,选择适合的内容,对内容进行删选和选取,编写精简专业的教材。

(2)统筹兼顾,全面发展,体育课程建设利用大学城各高校的资源不仅在大学城建立优势互补的职教基地体育联合会,促使学生在课上、课后、教学、竞赛各方面进行全面的发展。

(3)在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下,充分利用清远大学城的区域和资源优势,开发特色项目,拓展学生开展其他体育活动问题。增强学校之间的交流和共享,成立清远大学城体育部门,推动大学城体育课程的协同发展,发挥集体的优势构建科学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

猜你喜欢

大学城广东学院
广东各地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
行摄广东
小学影视教育的开展现状与实施路径——以济南大学城地区为例
“粤来粤美”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遵义大学城:“独木”变“森林”
广州大学城十年破茧大变身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