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静动载试验的某石拱桥套拱加固效果分析

2022-08-16赖道斌

福建交通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振型挠度石拱桥

■赖道斌

(1.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福州 350025;2.福建省绿色建筑技术重点实验室,福州 350025)

石拱桥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桥型,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许多缺乏养护的老旧石拱桥已无法承载日渐增长的交通荷载量,加固改造迫在眉睫[1]。 石拱桥的加固方法主要有增大截面、粘贴钢板、调整结构体系、增加体外预应力、钢套箍加固等,内套拱加固作为最常见的加固方法之一,属于增大截面的一种,通常是在原有石拱圈下方增加钢筋混凝土拱圈或拱肋,新旧结构相互联结形成组合结构共同承担活载,提高桥梁承载能力[2]。 经套拱后结构是否能达到预期的加固效果,关系到桥梁后续能否安全有效运营,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文通过对某套拱加固的石拱桥进行病害检查及静动载试验,分析其加固效果,供同类工程参考。

1 工程概况

某石拱桥建于1989 年,桥梁全长305 m,主跨为4×60 m 的石拱桥,桥面横向布置为1.55 m 人行道+11.0 m 机动车道+1.55 m 人行道。上部结构为净跨径60 m 的浆砌块石悬链线主拱圈, 拱圈厚度1.2 m,矢跨比1/6,每跨拱上设6 个砌石腹拱,下部结构采用浆砌块石墩台、扩大基础,桥面系为22 cm厚的C30 水泥混凝土铺装, 桥跨布置如图1 所示。设计荷载等级为汽车-20 级、挂车-100。

图1 桥梁立面布置图

经过20 多年的运营之后, 该桥主拱圈出现局部渗水泛白、砌石开裂,腹拱圈出现纵桥向、横桥向贯通开裂,墩身存在竖向贯通开裂,其中3# 墩开裂尤其严重, 且墩身底部砌缝砂浆被流水掏空脱落。养护单位于2015 年对该桥病害较严重的第3、4 跨进行加固,主要加固内容为:在原石拱圈内侧增设5道钢筋混凝土拱肋,每道拱肋宽1.0 m、高1.2 m;对2# 墩、3# 墩、4# 墩采用套箍外包混凝土进行加固;对腹拱圈及拱上侧墙进行砌缝修复。

2 加固运营后桥梁的病害调查结果

2.1 未加固桥跨

由于该桥仅对病害较严重的两跨进行加固,再次投入运营5 年后,未加固的桥跨病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第1 跨、第2 跨主拱圈与拱上侧墙间砌缝局部开裂脱落,主拱圈拱腹出现了更大面积的渗水泛白,拱腹纵向裂缝增多,其中第1 跨新增7 条,第2 跨新增4 条,缝长约0.7~4.2 m,最大缝宽测读值为0.22 mm;第2 跨拱脚出现砌石开裂、砌缝砂浆缺失;1# 墩墩身底部砌缝砂浆被流水掏空脱落。

2.2 加固桥跨

第3 跨、第4 跨套拱加固后,经5 年运营,加固套拱拱肋侧面出现较多竖向裂缝, 缝宽0.10~1.10 mm,拱肋底面在1/4L~3/4L 间出现较多横向裂缝,部分与侧面裂缝贯通,缝宽0.10~0.20 mm。 2#墩、3# 墩加固混凝土出现共31 条竖向裂缝, 缝长2.5~3.3 m,缝宽0.30~1.30 mm。

3 桥梁静力荷载试验

3.1 有限元模型

采用Midas/Civil 建立全桥有限元模型,按连拱进行计算,并考虑拱上建筑的联合作用。 主拱圈、腹拱圈、拱上立墙、桥墩等均采用梁单元模拟,其中,加固后的拱圈取原石拱圈为标准层,将加固混凝土套拱按刚度等效原则进行换算,形成组合截面参与计算[3]。 全桥有限元模型如图2 所示。

图2 全桥有限元模型

3.2 荷载效率

静载试验以原设计荷载汽车-20 级、挂车-100为控制荷载, 根据主拱圈控制截面内力等效原则,换算成三轴加载重车进行加载, 使加载效率满足JTG/T J21-01-2015《公路桥梁荷载试验规程》[4]的规定。 试验选取第2 跨未加固拱圈及第3 跨加固拱圈为试验对象,以便对加固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加载工况及荷载效率如表1 所示。

表1 各工况试验内容及荷载效率

3.3 试验测试结果

在试验桥跨跨中截面及1/4L 截面桥面布置挠度测点, 每测试截面沿横桥向布置3 个挠度测点;在试验跨跨中截面、1/4L 截面及拱脚截面主拱圈底面布置应变测点,每测试截面沿横桥向布置2 个应变测点。 本试验不考虑横向偏载,故同一截面各个测点的实测结果相近,取其平均值进行分析。 挠度测试结果如表2 所示,应变检测结果如表3 所示。

表2 挠度测试结果

表3 应变测试结果

在第3 跨加固拱圈跨中侧面竖向裂缝处布置跨缝应变计(图3),测试荷载作用下裂缝的工作状态。 在工况四(即第3 跨跨中截面正弯矩)满载作用下,应变观测结果如表4 所示。

图3 裂缝测点布置图

表4 裂缝测点测试结果

3.4 结果分析

由试验测试结果可知:(1)在各工况荷载作用下,控制截面的挠度与应变校验系数在0.36~0.94,均小于1.0,相对残余值在0%~8.24%,均小于20%,表明现状结构与设计理论相比仍具有一定的安全储备,且桥跨结构卸载后恢复良好, 弹性工作状态较好。(2)经套拱加固后,跨中及1/4L 截面挠度实测值下降幅度分别为29.4%、41.7%,跨中、1/4L 及拱脚截面实测应变值下降幅度分别为61.5%、62.5%、56.1%,可见套拱加固后结构的变形及应变都有大幅的下降,结构刚度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3)试验荷载作用下,加固套拱跨中侧面竖向裂缝出现一定的缝宽发展,卸载后缝宽恢复情况较好,但缝宽的发展呈“上大下小” 的形态, 未见常规受力裂缝的发展状态。(4)未加固桥跨的挠度与应变校验系数在0.36~0.73,套拱加固桥跨的校验系数在0.86~0.94,可见加固后虽然挠度和应力实测值有所下降,但是加固后的校验系数却偏高,可能原因在于:一是套拱拱肋底面存在横向贯通裂缝,导致其刚度降低;二是加固后新旧结构由于收缩特性不同,导致结合面的整体性不甚理想,加固后的协同工作性能较整体截面有一定差距。

4 桥梁自振特性试验

根据原设计及加固图纸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桥跨结构在加固前与加固后的理论基频、 理论振型。 采用环境随机振动法测定全桥自振特性,在每跨跨中及立墙上方各布置1 个拾振传感器,采集风荷载等随机振动下桥跨的微幅响应, 通过频谱分析,获取桥梁结构的实测基频及振型[5]。 桥梁加固前理论振型如图4 所示,第3 跨、第4 跨加固后,全桥的理论与实测振型如图5、图6 所示,桥梁基频汇总如表5 所示。

图4 桥梁加固前理论振型图

图5 桥梁第3、4 跨加固后理论振型图

图6 桥梁第3、4 跨加固后实测振型图

表5 桥梁基频理论值与实测值 (单位:Hz)

结果表明,加固后桥梁的实测振型与理论振型较为吻合, 加固桥跨的振动幅值有大幅的降低,套拱加固使结构刚度有了较大的改善;加固后,桥梁基频较未加固桥跨有较大提高,且实测值大于理论值,即桥跨现状整体刚度大于理论值。

5 结语

该工程为4 跨石拱桥,对其中2 跨进行套拱加固,对比加固桥跨与非加固桥跨的试验检测结果,可见加固桥跨控制截面的挠度、 应变均有大幅降低,结构刚度增大,加固效果良好。 后续使用中可考虑以下建议:(1)未加固主拱圈病害有所发展,拱脚局部存在砌缝砂浆缺失、砌石劈裂,有压碎现象,可对第1 跨、 第2 跨主拱圈采用增大截面的方式进行加固。(2)第3 跨、第4 跨套拱拱肋出现裂缝,形成原因可能为裂缝区域未采用收缩混凝土,落架前降温产生的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应力而产生裂缝,应对裂缝进行封闭处理并加强定期观测。

猜你喜欢

振型挠度石拱桥
基础隔震框架结构的分布参数动力模型及地震响应规律的研究*
江西“乱石拱桥”曾引全国效仿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大跨径桥梁挠度变形监测方法的探究
集中载荷作用下大挠度悬臂梁的计算机仿真
基于LabVIEW的装配车体挠度无线快速测量系统
读出民族自豪感来
左固右简箱型梁剪力滞效应的分析
家乡的石拱桥
基于ANSYS的发动机缸体模态分析
CFRP索斜拉梁面内自由振动建模及参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