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南复杂山区乐望高速公路总体设计方案探讨

2022-08-16宋瑞宽

福建交通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红水河乐业互通

■宋瑞宽

(福建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福州 350004)

1 工程概况

乐业县,隶属于百色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地处云贵高原东南麓,被誉为“世界天坑之都”,包含大石围天坑群、穿洞天坑、黄猄洞天坑,以上天坑与布柳河、罗妹洞共同被称作“世界地质公园”。

乐望高速公路, 即梧州-乐业公路乐业至望谟(乐业段)(以下简称“本项目”)见图1,是广西高速公路网规划“横五”梧州(粤桂界)至乐业(黔桂界)的重要组成路段,是广西北部地区连接广东沿海发达地区的重要通道,承担着横贯广西并衔接贵州和广东两省的重要功能。 项目建设将进一步完善广西高速公路网, 对提高桂北交通效率和运输能力、衔接广东发达地区、加强西南出海大通道建设、促进桂北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图1 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

2 工程建设条件

2.1 地形地貌

乐业县境内地形起伏大,西南地势高,最高峰海拔约达2000 m;东、西、北地势低,红水河谷最低海拔约250 m。在复杂地质构造作用下,地层褶皱起伏,加之流水的侵蚀,地表遭受强烈切割,形成山高谷深的典型地貌景观。

本项目沿线的地貌类型为:构造—侵蚀中低山地貌、 溶蚀—侵蚀岩溶中低山峡谷地貌, 以及构造—溶蚀峰丛洼地、谷地地貌(图2)。

图2 沿线构造—溶蚀峰丛洼地、谷地地貌

2.2 地质构造

乐业县境属广西“山”字型构造前弧西翼西侧、川滇“之”字型构造尾部的北侧,以及南岭纬向构造带西端三者相互叠加复合部位。 一系列NW、NE 向延伸展布的褶皱(金竹洞背斜、老山背斜、武称向斜等)和断裂(浪全断裂、斑鸠井断层、乐业断裂等)组成了著名的乐业“S”型构造(图3)。

图3 区域地质构造纲要图

2.3 地震

乐业县自1875 年有地震记载以来, 最大震级地震为6.5 级, 于1875 年6 月8 日发生在乐业、罗甸间,其余均在5 级以下,区域地壳次稳定,具备发生中强地震的地质背景。 本项目全线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 s。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均为0.10~0.15 g,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2.4 岩溶

沿线碳酸盐岩区在地下水的作用下,形成独特的岩溶地貌。 岩溶个体形态主要有溶沟、 石芽、峰丛、溶蚀洼地、溶洞、岩溶漏斗、落水洞等,溶洞地形见图4。溶洞的发育程度和延伸方向主要与岩性、地下水和构造关系密切。

图4 溶洞地形

项目沿线发育的岩溶对六为隧道、 花坪2# 隧道、达记1# 隧道、达记2# 隧道、运赖隧道、大土大桥、运赖特大桥建设影响较大,工程施工可能遭遇溶洞、暗河。

2.5 地下河

落水洞与地下河相连,成为洼地下部地下河的主要补给通道。本项目跨越百朗地下河(图5)。百朗地下河属红水河一级支流,发源于乐业县西南部的甘田镇达浪村, 在伏流洞潜人地下, 流经逻沙、乐业、上坝、花坪等地,出口在幼平乡百中村百朗屯南3.5 km。 百朗地下河系由主流及11 条支流构成,源头高程1 052 m, 出口高程375 m, 主流长度64.2 km,支流长度共159 km,河道坡降10.51‰,集雨面积835.5 km2,其中岩溶面积597 km2,非岩溶面积238.5 km2。

图5 百朗地下河示意图

受乐业“S”型构造的控制,地下河系平面展布为一近似的“S”型,与区域构造线趋于一致。 地下河位于大石围天坑底部的溶洞中,洞顶围岩厚度大于400 m,溶洞规模较大,洞底一般宽30~50 m,局部洞段达150 m,两侧为基岩陡壁,高30~80 m。

受百朗地下河的影响,境内基本无大型地表水系发育。

3 工程总体设计

3.1 路线设计

3.1.1 主要制约因素

(1)大石围天坑国家地质公园;(2)雅长兰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大利水库、上岗水库、那桂水库水源保护区、鸡公岭水源保护区;(4)乐业县运赖金矿、方解石矿等;(5)乐业机场、规划铁路;(6)地形起伏,高差大,地质条件复杂。

3.1.2 选线原则

(1)路线应符合广西交通运输发展格局,符合广西高速公路网规划;(2)路线应符合沿线城市及乡镇的总体规划,充分服务于沿线城镇经济及社会发展;(3)路线应处理好与相交路网的关系,路线走向尽可能顺捷;(4)路线方案选择时应妥善处理好与沿线敏感点的关系,尽可能规避;(5)坚持地质选线,最大程度避开地质不良路段[1];(6)路线设计应充分考虑隧道洞口成洞条件、洞身埋置条件、高墩大跨桥梁布置条件、互通立交布设条件;(7)利用地形升坡展线,合理控制平均纵坡。

3.1.3 路线走廊带方案比选

本项目总体走向为:凤山县—乐业县—望谟县蔗香镇。 根据乐业县、凤山县位置关系;乐业县敏感点分布、乐业县城、沿线乡镇分布情况,本次共布设了北线(K1 线)、中线(K2 线)、南线(K3 线)以及南线+中线(K 线)4 个大走廊带方案比选(图6),相关里程见表1。

图6 路线走廊带方案示意图

表1 各走廊带方案路线里程比较

北线(K1 线),拟建段工程规模最小,但由于偏离乡镇及县城太远, 带动沿线乡镇经济作用弱,地方明确反对。 中线(K2 线),拟建段工程规模最大,行车总里程最长;避开了雅长兰科保护区,但同K1线,偏离乐业县城太远,不利于带动沿线乡镇经济发展,地方不赞同。 南线(K3 线),行车总里程最短,有效服务乐业县城、大石围天坑群景区,兼顾花坪镇、雅长乡,由于穿越雅长兰科保护区,影响缓冲区及核心区,不符合相关要求。 南线+中线(K 线),规模适中,干扰最少,可以更有效地服务乐业县城、大石围天坑群景区、花坪镇,也符合地方利益,因此推荐K 线方案。

3.1.4 局部路落方案比选

在K 线走廊带内,根据地形、地质条件进行地质选线,并结合沿线城镇规划、自然景观以及永久基本农田占用情况等, 利用1∶2000 地形图拟定不同的路线方案进行比选:(1)提出详细论述比较方案4 段,分别为同乐隧道段(K、L1)、达记段(K、L2、L3、L4)、巴 蕉 段 取 直 比 较(K、L5)、坝 岩 寨 段(K、L6),论述比较方案里程达36.9 km;(2)提出同深度比较方案4 段,分别为大石围段(K、A)、达记段(K、B)、巴蕉段(K、C)、丁龙段(K、D)里程达30.270 km。

达记路段是全线地质条件最复杂、工程难度最大的路段,岩溶洼地密布,现场勘察亦发现多处落水洞。 本段从工程规模及对岩溶洼地的处理方式,布设了K 线和B 线进行比选,见图7。

图7 达记段(K、B)路线方案示意图

K 线主要以隧道穿越,离村庄较远,少拆迁5 295.6 m2,少占基本农田4.15 hm2;B 线部分路段采用路基填筑,消化周边弃方,节约造价3 967.9 万元;B 线沿线溶洞、溶蚀洼地较K 线发育,不利于施工安全性和结构稳定。 经综合比选,该路段推荐K 线方案。

以上其余7 个路段,通过对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占用基本农田、自然环境、施工难易、工程造价、地方意见、对促进沿线经济发展作用等方面综合研究比较,均推荐K 线方案。

3.1.5 纵面设计

本项目从坝岩寨至红水河路段, 路线连续下坡,利用地形条件进行下坡展线,合理控制平均纵坡(图8)。 该路段路线里程为27.05 km,两侧高差627 m,平均纵坡为2.32%;其中运赖至巴蕉路段,路线里程为8.29 km, 高差244 m, 平均纵坡为2.95%, 各个路段纵坡/坡长均符合JTG D20-2017《公路路线设计规范》8.3.5 规定。

图8 坝岩寨至红水河段纵面示意图

3.2 岩溶路基设计

3.2.1 岩溶路基处理原则

(1)细致勘察,科学评估;(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3)因地制宜,经济合理;(4)安全可靠,便于施工。

3.2.2 岩溶水处治措施

岩溶地区地表水与地下水联系密切且复杂多变,碳酸盐岩溶蚀作用强烈,是导致路基冲刷淘蚀等工程病害的主要因素[2]。 因此,岩溶水控制是岩溶地区公路工程病害处治的关键,本工程拟采用以下4 类措施:

(1)截流

截断岩溶水的渗入或降低某一范围水位,使路基免受岩溶水的影响,适用于流量较小,但水路复杂、出水点多、影响范围广、水流分散不易汇集等地段,如成群的岩溶泉处理。 截流工程措施有截水盲沟、截水墙、截水洞等,设置方向与水流方向垂直。

(2)排泄

排泄措施适用于流量大而集中的岩溶水处理。对常流的间歇性岩溶水,尤其当流量、流速较大,或直接影响当地农田灌溉的岩溶水都应考虑采用排泄处理措施。 排水设施所设方向常与水流方向一致,工程措施有泄水洞、管道、桥涵及明沟等。

(3)疏导

主要处理路基基底处出水量较大的岩溶泉及季节性冒水洞,采用竖井+涵管或封堵+涵管等综合措施将水流引出路基外,并保持地下管道水汽压力与地面一致,防止水汽压力骤变对路基产生冲击或真空吸蚀。

(4)跨越

跨越有桥跨、涵跨等措施。 桥跨适用于流量较大的暗河、冒水洞或消水洞等,涵跨适用于一般岩溶泉。 在跨越季节性或经常性积水而水深不大的溶蚀洼地时,可采用填石透水路堤。

3.2.3 漏斗、洼地路段排水设计

项目沿线分布溶蚀洼地、漏水洞、溶洞共38处,部分路段见表2。

表2 沿线岩溶路基漏斗、洼地路段列举

典型路段:K19+000~K19+480 路段设计情况如图9 所示。 由图可知,该路段位于乐业北互通区,地形平坦,四周都为水田,地表水、灌溉水系多且复杂,路线经过路段为该洼地较高点。 地表为冲洪积粉质黏土,据钻孔揭示,堆积物厚达33 m 以上,两侧中风化灰岩出露。

图9 K19+000~K19+480 路段溶蚀洼地

路线以桥梁形式跨越洼地,桥梁设计时桩端进入稳定地层。 排水方案:收集桥面及隧道水,设置引水沟,接入地方水系,采用自然消水为主的排水方式。

3.3 桥梁设计

3.3.1 设计原则

(1)桥梁必须服从于总体设计,其平面、纵面应与公路线形相融合[3];(2)桥梁设计应满足技术先进、安全可靠、适用耐久、经济合理等要求,同时注重环保与景观需求;(3)抓住山区桥梁的特点,精心布跨,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注重桥梁与周围环境的协调;(4)桥梁方案选择时,充分考虑施工场地、施工工艺、造价及工期,尽量选择标准化、系统化、便于施工及节约造价的方案作为推荐;(5)合理布孔和桥孔分联,充分考虑桥梁下部的刚度协调一致,达到最佳受力效果。

3.3.2 桥梁布设情况

本项目设拱桥1 座,为广西—贵州省交界处跨红水河的乐望红水河特大桥;连续刚构桥梁11 座,主跨分别为120、140、160 m,见表3;普通桥梁28 座,上构均采用T 梁;现浇箱梁桥1 座;钢箱梁桥2 座(谐里互通匝道)。

表3 连续刚构桥梁主跨跨径一览表

典型桥梁:雅长特大桥、乐望红水河特大桥设计情况如下。

(1)雅长特大桥

桥位区属剥蚀低山地貌, 地面标高在470~710 m,地形起伏较大,山间冲沟较发育。 桥址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 g,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 s,抗震设防烈度为7 度。

雅长特大桥是广西连续刚构第一高墩,最大主墩墩高158 m。 左桥上部结构采用9×40+(75+140+75)+10×40+(90+3×160+90)+15×40 m 预应力砼连续刚构+预应力砼T 梁;右桥上部结构采用10×39+(75+140+75)+9×40+(90+3×160+90)+15×39 m 预应力砼连续刚构+预应力砼T 梁, 下部结构桥墩采用箱形墩、实体墩、圆柱墩,桥台采用桩柱台,墩台均采用桩基础,见图10。

图10 雅长特大桥效果图

(2)乐望红水河特大桥

乐望红水河特大桥在乐业县雅长乡三寨村附近自南向北跨越红水河,连接广西和贵州。 桥位区属剥蚀丘陵夹山间河谷地貌, 地面标高在341~489 m,地形起伏较大。 红水河宽约300 m,最大水深约90 m,最高水位375 m,最低水位330 m。 受河水冲刷,河道两岸基岩出露,自然边坡稳定,地形坡度45°~55°, 无护坡。 桥址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 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 s,抗震设防烈度为7 度。

乐望红水河特大桥是世界第三大跨径钢管砼拱桥,主桥长528 m,计算跨径508 m。 主桥跨越红水河(Ⅲ级航道),结合通航、地形及地质情况,采用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方案。 桥跨组合2×30+3×40+5×(4×40)+3×40 m 预应力砼T 梁+528 m 中承式钢管砼拱桥+2×30 m 预应力砼T 梁,桥梁全长1 701 m,见图11、12。

图11 乐望红水河特大桥立面图

图12 乐望红水河特大桥效果图

3.4 隧道设计

3.4.1 设计原则

(1)地质选线:隧道轴线选择尽量避免断裂构造等大的地质病害,轴线选择应以地质条件作为主控因素,隧道尽可能布置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层中[4]。 (2)洞口位置:以地形地质条件为首要控制因素,避免不良地质病害的影响,提倡早进洞、晚出洞, 减少洞口开挖, 做到洞口段无不良地质现象。(3)洞口形式:注重水保、环保,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洞门形式应和环境协调融合。 (4)在中、长、特长隧道内,紧急停车带、车行横通道的设置要方便紧急停车,便于检修和维护管理,人行横通道的设置便于人员紧急避难和疏散。

3.4.2 隧道布设情况

本项目主线共设置隧道22 765.5 m/19 座,其中特长隧道3 996.5 m/1 座,长隧道11 803 m/7 座,中隧道5 998.5 m/9 座,短隧道967.5 m/2 座;乐业北互通D 匝道设置中隧道611 m/1 座。 乐业北互通主线隧道、 乐业北互通D 匝道隧道、 花坪2 号隧道、达记1 号隧道等隧址附近分布岩溶洼地,测设过程加强水文地质调绘,详细分析地表水对隧道施工的不利影响,避免意外涌突水引发安全事故。

典型隧道:花坪2 号隧道设计情况如图13 所示。

图13 花坪2 号隧道平面布置图

花坪2 号隧道全长1 651 m, 隧道按分离式布设,进口采用端墙式洞门,出口采用削竹式洞门。 由图14 可知,隧道洞身围岩主要为碎块状强风化~微风化灰岩, 围岩级别主要为Ⅲ~Ⅴ级。 根据地质测绘、物探成果及钻孔揭示,岩溶发育区主要位于隧道南侧的二叠系上统合山组灰岩中,地表发育多处岩溶洼地和落水洞,隧道可能存在隐藏溶洞。

图14 花坪2 号隧道地质纵断面示意图

岩溶发育地段(305 m)采用S5-T 型复合式衬砌,采用洞内管棚超前支护,采用FD3 帷幕注浆堵水注浆。

3.5 互通立交设计

3.5.1 设计原则

(1)互通立交总体布局与区域路网、沿线城镇总体规划相吻合,辐射周边地区,带动沿线经济发展;(2)互通立交选用的型式和规模,应满足交通功能需求、适合现场情况、便于运营管理,并获得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5];(3)互通立交选址以集约用地为目标,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做到不占或少占永久基本农田;(4)互通立交作为高速公路绿化景观的关键节点,注重景观提升,打造和谐绿色的高速公路。

3.5.2 互通布设情况

本项目共设置互通3 处, 依次为谐里枢纽互通、乐业北互通以及大石围互通,分别与乐百高速、G212 以及X790 衔接。

典型互通:谐里枢纽互通、乐业北互通设计情况如下。

(1)谐里枢纽互通

谐里枢纽互通位于乐业县谐里村,主要解决本项目与既有乐业至百色高速之间的交通流转换功能, 受地形限制交叉处两条高速标高相差85 m,难以设置十字枢纽,故而在交叉处东南向约4.4 km 处设置双T 型枢纽互通,见图15。

图15 谐里枢纽互通方案平面示意图

(2)乐业北互通

乐业北互通位于乐业县城北侧,互通布置于同乐至上岗隧道群之间,受地形条件制约,本互通需设置主线隧道及D 匝道隧道,见图16。

图16 乐业北互通方案效果图

设计采用单喇叭A 形互通式立交,互通匝道及连接线于乐业县新区向北侧沿山边展线,接入国道212 线,并对现状国道212 线改线。

4 K 线方案工程规模及适应性分析

4.1 K 线方案工程规模

本项目拟采用双向4 车道、设计速度100 km/h的高速公路标准修建,推荐K 线方案主要工程数量见表4。

表4 K 线方案主要工程数量

4.2 工程适应性分析

(1)经过对多个路线走廊带的认真研究、对比分析,推荐的路线方案基本避让了各种敏感制约因素,也符合地方需求;(2)通过地质测绘、物探、钻孔等手段,进行地质选线,最大程度避开地质不良地段,提高工程安全及稳定性;(3)选线过程严格贯彻“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精神,绕避村庄密集区,最大程度减少基本农田占用,减少拆迁量;(4)利用地形克服高差展线,合理控制长下坡路段平均纵坡,确保行车安全;(5)结合截流、排泄、疏导、跨越等措施,合理处治岩溶水,确保路基及桥隧构造物的稳定及安全;(6)服从总体设计及路线的平纵面布设情况,结合地形地貌条件,合理布设高墩大跨桥梁,使天堑变通途;(7)根据勘察资料、水文地质专题成果,摸清隧道路段地质情况,确保隧道工程的安全与稳定;(8)结合沿线城镇总体规划布局,合理选用互通的型式和规模,服务社会经济发展,造福地方百姓。

5 结语

本项目位于百色市乐业县境内,受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以及诸多敏感因素制约,工程选线是一项困难的工作。在近1000 km2的区域内寻找一条合理可行、节约便捷的路线走廊实属不易,设计人员潜心研究方案,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设计成果获得业主的好评:“崇山峻岭中只有一条狭缝可以通过,被你们寻找到了! ”由于建设条件的复杂性,本项目路基、桥梁、隧道以及互通等专业的设计工作同样复杂,但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项目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项目设计工作。 回顾项目设计过程, 鉴于岩溶地区工程建设的复杂性,特总结本项目的技术积累,可供其他项目参考。

猜你喜欢

红水河乐业互通
王春书
红水河之百里画廊
精神的落实与远游
宜毕高速陈贝屯互通立交桥
중·한 우호관계 회복이 기대되는 2018년
红水河有三十三道湾
2018 신시대, 중국특색 대국외교의 기회
职业教育应是乐业教育
去乐业看蝴蝶
曹纪平:一位保险推销员的“乐业”与“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