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小儿多动症的临床疗效

2022-08-10赵宁利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15期
关键词:激动剂多动症多巴胺

赵宁利

小儿多动症属于目前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疾病,该疾病主要多发于早产儿,其发病因素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主要和遗传、神经系统失调、脑功能以及环境因素等[1]有关,患儿的临床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行为冲动、活动过度以及自我控制力差等,对儿童的健康生长发育以及生活质量、学习质量等均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加之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相对较差,所以对小儿多动症患儿进行有效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采用专注达等药物进行治疗,但是经过不断研究发现,常规药物治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患儿的症状改善不明显,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小儿多动症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0 年3 月~2021 年1 月收治的80 例小儿多动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 例。观察组患儿男23 例,女17 例;年龄6~11 岁,平均年龄(6.84±2.37) 岁。对照组男22 例,女18 例;年龄6~12 岁,平均年龄(6.36±2.28)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儿均满足研究条件,家属对此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已排除有先天性心脏病或者其他大型疾病的患儿,并且该研究在本院伦理协会批准条件下进行。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专注达(美国ALZACORPORATION,注册证号H20060240)进行治疗,18 mg/次,1 次/d 口服。观察组患儿给予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吡贝地尔缓释片[施维雅(天津)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40064]进行治疗,50 mg/次,3~4 次/d口服,在进餐结束后进行服用,温水吞服。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6 个月,并且需要根据患儿的情况进行药物剂量的调整。同时在患儿治疗过程中均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如心理护理、用药指导及体征监测等。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行为问题评分、多巴胺水平、多动指数、不良反应发生率。①治疗效果,判定标准:显效:患儿的临床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并且生活、学习等状态基本恢复正常;有效:患儿的临床症状及生活、学习等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无效:患儿的临床症状及生活、学习等状态未得到改善[2]。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行为问题及多动指数,采用Conners 儿童行为量表进行行为问题测评,包括儿童心理问题、品行问题及学习问题,评分越高表示患儿相关行为问题越严重。同时采用Cornners 多动指数对患儿的多动水平进行评价,多动指数越高表明患儿的多动情况越严重。③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头痛、呕吐、发热。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儿治疗显效25 例(62.5%),有效11 例(27.5%),无效4 例(10.0%),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儿治疗显效20 例(50.0%),有效8 例(20.0%),无效12 例(30.0%),总有效率为70.0%。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患儿行为问题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儿心理问题、品行问题及学习问题评分分别为(0.78±0.21)、(0.62±0.18)、(0.75±0.26)分;对照组患儿心理问题、品行问题及学习问题评分分别为(1.34±0.57)、(1.13±0.39)、(1.33±0.62)分。观察组患儿心理问题、品行问题及学习问题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830、7.509、5.456,P=0.000、0.000、0.000<0.05)。

2.3 两组患儿的多巴胺水平以及多动指数对比 观察组患儿多巴胺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多动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的多巴胺水平以及多动指数对比()

表2 两组患儿的多巴胺水平以及多动指数对比()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2.4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儿发生头痛1 例(2.5%),呕吐1 例(2.5%),发热1 例(2.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对照组患儿发生头痛4 例(10.0%),呕吐3 例(7.5%),发热2 例(5.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29,P=0.060<0.05)。

3 讨论

小儿多动症属于临床常见的缺陷多动障碍疾病,该疾病主要的诱发机制和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包括了母体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家庭情况因素等,并且之前很多家长对于小儿多动症的认知水平不高,认为其不属于疾病的一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自动消失,因此往往会导致患儿未接受良好的治疗而加重病情,该病的临床表现一般为行为冲动、注意力分散、学习能力差、社交水平差及品行障碍等,从而对患儿的健康成长、生活质量、人际交往以及学习水平等造成严重的影响[3,4]。

临床一般对于小儿多动症主要采用专注达等药物进行治疗,该药物属于α-苯基-2-哌啶乙酸甲酯盐酸盐,主要能够刺激患儿的中枢神经系统,使其兴奋,达到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症状的目的,但是经过不断实践和研究发现,常规用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改善患儿的行为症状水平不够理想,同时还会出现较多不良反应[5]。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对儿童健康水平的重视程度,对于小儿多动症的治疗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和发展,有研究指出,小儿多动症与患儿机体内多巴胺水平等具有较大的联系,所以需要采用药物改善多巴胺水平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6,7]。小儿多动症患儿机体中多巴胺水平相对于正常儿童均会出现明显的下降,提示需要进行治疗干预提高多巴胺水平。其中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属于一类在分子构象上与多巴胺相似的物质,能够直接作用于多巴胺受体,同时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可分为D1和D2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的区别在于当受到一定的刺激后患儿机体内的腺苷酸环化酶活性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其中D1会使其活性增高,而D2会使其活性降低或者不发生改变[8]。多巴胺受体分布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其中D1主要分布在肾脏、肾上腺以及心脏等位置,D2主要分布在交感神经、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等位置。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作用机制为通过增加D1受体神经原活性降低D2受体神经原活性,并且直接或间接调节纹状体-丘脑-皮质环路的两条通路,对多巴胺能进行有效刺激,使其达到平衡水平[9]。吡贝地尔缓释片属于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多巴胺受体激动剂,通过对多巴胺受体和大脑多巴胺能通路进行有效刺激,改善患儿机体内的多巴胺水平,并且能够在清醒和睡眠的状态下发生多巴胺能型皮质电,同时还能够增加股动脉血流量,该药物经口服后能够快速被机体吸收,并且在服用1 h 后能够达到最大血药浓度,一般在48 h 内能够全部从尿液排出,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1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心理问题、品行问题及学习问题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多巴胺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多动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多动症患儿采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进行治疗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行为症状、多动指数等,同时还能够降低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激动剂多动症多巴胺
Oct4B1基因沉默通过调控AKT/GSK-3β/β-catenin通路对膀胱癌T24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贪婪的多巴胺
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快速测定猪肝中4种 β 2-受体激动剂残留
多巴胺不敏感型帕金森综合征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饲料中β-受体激动剂检测方法前处理方式改进研究
How music changes your life
跟踪导练(四)(4)
People with ADHD(多动症)have Different Brains
赶走“多动症”的小恐慌
与多动症儿子一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