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创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的疗效

2022-08-10黄洪彬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15期
关键词:成形术经皮椎体

黄洪彬

脊柱转移性肿瘤属于肿瘤的晚期阶段[1]。一旦发生脊柱转移,意味着患者生存期有限。研究证实,手术是治疗此病症的主要方法之一。脊柱外科手术可以通过对脊柱转移瘤行病灶切除、重建脊柱稳定,来缓解疼痛,从而改善神经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2,3]。但在临床中,必须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预计生存时间、脊柱稳定程度以及神经损害等情况来决定手术治疗方法,由于目前尚未形成一个公认的标准,因此对于选择何种手术治疗仍是临床中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4]。开放性手术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在缓解疼痛方面效果不理想,不利于术后恢复。近年来,微创经皮椎体成形术出现并广泛使用,可以恢复患者脊柱稳定性、缓解疼痛,但若术中操作不当,则易引起骨水泥渗漏[5]。为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多配合射频消融术治疗,其临床效果更理想。故本研究主要探讨微创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 年1 月~2021 年1 月本院收治的94 例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39 例)和观察组(55 例)。对照组中,男13 例、女26 例;年龄41~86 岁,平均年龄(63.51±22.49)岁;原发部位:肺癌11 例、肾癌10 例、乳腺癌9 例、前列腺癌5 例、多发性骨髓瘤4 例;受累椎体45 个,其中胸椎21 例、腰椎18 例。观察组中,男33 例、女22 例;年龄45~87 岁,平均年龄(66.23±20.77)岁;原发部位:肺癌20 例、肾癌12 例、乳腺癌10 例、前列腺癌8 例、多发性骨髓瘤5 例;受累椎体61 个,其中胸椎34 例、腰椎21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术前评估,利用影像学检查,评估其心脏、肺部功能,同时对病变部位的检查结果制定详细的进针计划,必要时可模拟进针录像,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所有患者在术前30 min 注射镇静剂。对照组采取开放性手术治疗:全身麻醉处理,取俯卧位,对病椎上下椎体的1~2 段置入椎弓根钉,并完成紧缩固定,对后凸畸形进行初步矫正。切开黄韧带,咬除椎板,暴露椎管后,缓慢向病椎推进,待到达病变椎体后,切除方椎弓及小关节,对椎体肿瘤实施部分或全部刮除。去除椎体肿瘤后,使用骨水泥保护硬膜。观察组采取微创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局部麻醉,取俯卧位,术前常规消毒铺巾,在C 型臂X 线辅助下确定穿刺针进针部位以及进针深度,从两侧或单侧进行穿刺,固定外套管,使用穿刺针插入与椎体矢面15°角的病变椎体,穿进椎体前后1/3 处,以防进入椎管。确定针尖位置准确无误后,退出针芯引入射频消融电极针进行消融治疗。期间注意询问患者疼痛症状,若出现疼痛剧烈,则立即停止治疗。治疗结束后,将电极针退回工作套管,然后退出。此时,在现场调配骨水泥在牙膏器注射,将骨穿刺针插入,其深度控制在到达椎体的1/3,拔出枕芯,在3~5 min 内注射完毕。过程中,严格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血压、体温及心率等)。骨水泥注射时到达椎体边缘后停止,防止渗漏。待骨水泥干固后,将穿刺针拔除,同时行局部止血并加压包扎。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24、48 h 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进行疼痛程度评价,评分范围在0~10 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疼痛程度越强。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48 h血清CRP 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患者血清CRP 水平进行测定。③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个月Prolo 评分,采用Prolo 评分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得分越低表明损伤程度越严重,评分标准:正常功能:9~10 分;1 级:7~8 分;2 级:5~6 分;3 级:2~4 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12、24、48 h 疼痛评分比较 观察组术后12、24、48 h 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12、24、48 h 疼痛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术后12、24、48 h 疼痛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24、48 h 血清CRP 水平比较 观察组术后24、48 h 的血清CRP 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24、48 h 血清CRP 水平比较(,mg/L)

表2 两组患者术后24、48 h 血清CRP 水平比较(,mg/L)

注:与对照组同期比较,aP<0.05

2.3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Prolo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Prolo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个月,两组Prolo 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个月Prolo 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个月Prolo 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术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术后3 个月比较,bP<0.05

3 讨论

脊柱转移肿瘤是指别处的恶性肿瘤转移到脊柱。该疾病预后不佳、治疗疗效较差。由于脊柱转移肿瘤导致疼痛、四肢麻木无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功能。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癌症的积极治疗,使得患者生存率逐渐升高。通过脊柱外科的治疗,可有效解除患者的痛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少数单发转移瘤患者可能获得治愈[6,7]。

传统手术方式能够有效改善神经压迫症状,缓解疼痛,促使患者尽快恢复,但该手术对缓解疼痛方面有一定局限性,且对椎体损害较大,患者术后恢复效果不理想。经皮椎体成形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对早期和长期缓解疼痛,改善生存期有重要意义。在成观星等[8]的研究中报道,经皮椎体成形术在脊柱转移肿瘤中有较高的疗效,在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有积极作用。在夏磊等[9]文献中报道,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加入微波消融疗法,患者疼痛得到明显缓解,术后疼痛缓解基本稳定,同时脊柱转移性肿瘤得到较好控制,可获得较好的近期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12、24、48 h 的疼痛评分分别为(3.25±0.74)、(2.46±0.98)、(1.74±0.52)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49±1.82)、(4.89±1.10)、(3.85±0.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表明微创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对缓解术后疼痛有积极效果,这对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有重要作用。血清CRP 作为炎症标志物,它与肿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CRP 增高与患肿瘤的危险性有关。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24、48 h的血清CRP 分别为(48.91±10.22)、(29.23±8.36)m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6.15±9.78)、(47.35±6.2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此手术方式对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和应激状态有积极作用。术前,由于患者受到疾病的影响,加上心理状态的改变,导致其Prolo 评分较低。术后3 个月,两组Prolo 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Prolo 评分(7.16±2.1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1±2.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手术治疗下,肿瘤得到移除,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有效改善,与开放手术相比,微创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射频消融术下,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更佳。分析此手术的优势在于:①可更好的控制肿瘤,增强脊柱的稳定性;②进一步减轻患者痛苦,改善其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可避免骨水泥的渗漏;③患者术后恢复快,不仅节约医疗成本,还降低了恢复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在对比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联合格式化射频消融术治疗和单纯采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溶骨性转移瘤患者方面,陈焕诗等[10]研究认为,前者较后者更能缓解患者疼痛,增强病变椎体强度,提高其生活质量。这与大部分研究报道结果一致[11-15]。提示,两者联合治疗对提高临床疗效,减少骨水泥外渗及局部肿瘤控制更有优势。

综上所述,微创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疗效满意,可显著缓解患者疼痛,降低血清CRP 水平,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意义。

猜你喜欢

成形术经皮椎体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单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鼓膜成形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特立帕肽与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塌陷的2种手术方式的比较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麻醉方式的现状及展望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