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胺碘酮治疗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2-08-10马宁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15期
关键词:房室心动过速室性

马宁

冠心病是我国中老年人常见心血管疾病,且我国冠心病患者发病人群呈逐渐年轻化的趋势。冠心病发病是由于患者心肌细胞受到了冠状动脉硬化的负面影响,出现了不同严重程度的缺血、缺氧情况。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需要立即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选择正确且恰当的药物干预治疗,实现疾病良好控制[1-3]。胺碘酮治疗针对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没有较为明显的用药不良反应,且治疗效果明显,可以在短时间内纠正患者的心肌细胞功能[4-6]。现回顾性分析60 例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采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 年12 月~2020 年12 月本院急诊科诊治的60 例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5 例,女25 例;年龄46~89 岁,平均年龄(75.55±10.25)岁;房颤患者30 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30 例。纳入标准:①患者临床资料齐全;②患者及其家属配合此次研究内容;③均符合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诊断标准[7-9]。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障碍;②年龄>90 岁;③伴严重肝肾功能障碍;④胺碘酮治疗禁忌证;⑤病态窦房结综合征;⑥碘过敏;⑦伴随甲状腺功能异常或有既往史;⑧Ⅱ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双束支传导阻滞患者[10-12]。

1.2 方法 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送到急诊后,立即分析其病情情况,医护人员在了解患者身体情况以及病情情况的同时,准备好抢救措施,准备好为患者治疗可能会使用到的药物以及医疗措施[13]。在判断其病情类型以及疾病严重程度后及时行盐酸胺碘酮注射液[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80044,规格:0.15 g]治疗。首次0.15 g 缓慢静脉推注,然后根据患者体重以3 mg/kg 调整静脉滴注量,维持在1.0~1.5 mg/min,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复律后即终止给药。需控制每日用药量≤1200 mg,且逐渐减少用药量,静脉滴注胺碘酮时间应≤3~4 d。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房颤患者与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心功能指标,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B 型脑钠肽。不良反应包括便秘、低血压、房室传导阻滞及过敏性肺炎。不良反应发生率=(便秘+低血压+房室传导阻滞+过敏性肺炎)/总例数×100%[1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房颤患者与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心功能指标 治疗前,房颤患者与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B 型脑钠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房颤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B 型脑钠肽水平均优于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房颤患者与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比较()

表1 房颤患者与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室性心动过速患者治疗后对比,aP<0.05

2.2 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60 例患者共发生便秘2 例(3.33%),低血压0 例,房室传导阻滞0 例,过敏性肺炎0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2/60)。患者在胺碘酮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十分严重的不良反应,当前存在不良反应的患者数量少且病情不严重,没有患者因发生不良反应死亡。

3 讨论

快速性心律失常在心内科十分常见,需要对患者及时进行干预救治。快速性心律失常如果可以得到针对性治疗护理干预,则很难威胁到患者生命健康,但是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病情发展很快,患者一旦错失治疗最佳时机,将会导致其病情恶化,严重威胁其生活质量,有很大的临床危害,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死亡[15-17]。为了提高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疗效以及患者存活率,其治疗措施已经成为了当前医院相关科室的重要研究方向[16]。胺碘酮治疗是当前针对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常见治疗措施,其使用的胺碘酮属于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在短时间内纠正心律失常症状,降低患者病死率[17]。在静脉滴注后,胺碘酮进入体内达到一定含量后,阻断钾、钠、钙等离子通道,改善心肌缺血状态,扩张冠状动脉,延迟心肌动作电位时间,降低心脏自律性水平。相关研究还证明了胺碘酮可以减慢心室率、降低心肌耗氧量,实现保护心肌细胞膜的作用[18]。

常规药物在治疗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过程中,容易出现一系列药物不良反应,加重患者治疗难度,不利于患者心功能水平的改善控制[19]。常见药物治疗后患者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为:房室传导阻滞、偶有Q-T 间期延长伴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静脉注射时产生低血压、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腺机能低下、食欲下降、便秘、恶心、呕吐、锥体外体征、近端肌无力、共济失调、震颤、光敏感、肺泡及间质有泡沫样巨噬细胞、肺泡纤维性肺炎、过敏性肺炎、2 型肺细胞增生、低血钙、血清肌酐升高以及静脉炎等[20]。但单纯使用胺碘酮治疗,不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极少数患者会出现轻微的不良反应,仅仅通过停药便可以阻止不良反应对于疾病的负面影响。

治疗后,房颤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52.32±3.26)%、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4.24±5.71)mm 及B 型脑钠肽水平(502.37±85.24)pg/ml 均优于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48.24±4.32)%、(73.86±6.53)mm 及(614.05±121.06)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0 例患者共发生便秘2 例(3.33%),低血压0 例,房室传导阻滞0 例,过敏性肺炎0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2/60)。

胺碘酮治疗在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可以短时间实现疾病的病情控制,改善患者心功能情况,同时服药治疗不会带来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控制了疾病治疗难度。翻阅大量的研究文献,发现针对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使用胺碘酮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治疗效果,稳定病情发展。本文研究得出结论与马志强[21]的研究互证,证明胺碘酮治疗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临床上为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实用胺碘酮治疗可争取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保证患者疾病的良好干预,缓解疾病症状,确保患者心功能情况并抑制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

猜你喜欢

房室心动过速室性
心脏结构正常的儿童室性期前收缩评估与管理
左侧旁路并房室结双径路的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
预激双旁路合并房室结双径路形成1∶2房室传导1例
房室交接区期前收缩致复杂心电图表现1 例
《思考心电图之169》
一度I型房室阻滞偶伴房性早搏未下传1例
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误诊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特点及分析
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诊治及进展
乙胺碘呋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41例疗效观察
功能性与病理性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图特征及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