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2022-08-08王阳洋朱华炳李小蕴

高教论坛 2022年7期
关键词:实操课程体系劳动

王阳洋,朱华炳,李小蕴

(合肥工业大学 工程素质教育中心,安徽 合肥 230009)

一、前言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强调了劳动在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和价值,为我们从历史唯物论的视域确立了教育的劳动价值指向。劳动教育有着深厚、深远的价值意蕴,强调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是国内教育界一直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立场。不能仅仅局限于将劳动教育视为一种具有工具价值的教育活动形式,还需要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础上理解与实践劳动教育,深层地、历史性地把握其价值内涵[1]。

二、劳动教育仍然是大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后,如何加快推动劳动教育落地见效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劳动教育作为“五育并举”的有机组成部分,怎样实现其在高校立德树人过程中的独特价值?如何在高等教育中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劳动教育作为劳动与教育的有机结合体,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与人的发展观的核心本质。马克思主义确认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1]。

(一)劳动教育有助于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

德智体美与劳动教育密不可分,当今时代的社会与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必然要求劳动教育站在更高的发展起点上,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已经具有劳动教育属性的育人环节与新增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进行衔接与融合。

德、智、体、美、劳五育之间的融通性,让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四育高度融合渗透[2],引导学生在知行合一的劳动实践中立德、增智、健体、育美。德育需要劳动的知行合一来落实落地体验感受;智育需要在实践中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只有在劳动中才能积累知识、增长才干;运动是特殊的劳动,体育本身就是“动”的教育,因此体育离不开劳动教育;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更是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中去体会、去培养的。劳动教育就是要培养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知识技能、身心健康、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重铸学生的肉体和心灵,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塑造其成为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劳动者。

(二)劳动教育拓宽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在高校教育体系中,思想政治教育通常是以理论知识传授为特征的课程形式来实施,是高校思政教育最主要的形式。然而,传统理论知识传授是将学生视为被动接受知识和价值观的对象,这类课程教学活动无法让学生在具体的劳动实践中检验、感悟而达到思想升华。而劳动教育的目的是培育学生认识劳动、尊重劳动,希望学生在走上社会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创造性劳动。

劳动教育可以让大学生在劳动体验中养成吃苦耐劳、尊重劳动人民、爱惜劳动成果的德行,在生产实践活动中强化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而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助力学生实现知行合一,成为劳动情怀深厚且匠心独运的高素质人才。

(三)劳动教育是学生品格塑造的重要手段

随着国内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对劳动文化育人作用认识不足,导致大学生群体里一部分人存在功利主义倾向,出现歧视体力劳动的不良现象。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和积极的劳动态度以及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激发他们对于劳动的内在热情。劳动教育不仅能唤醒学生的内在生命意识,还浸润了他们的生命品格。促进学生对生命精神境界的自我提升,使其对学习、生活、工作焕发出全新的热情和力量。

劳动教育使学生在劳动中不断反思、感悟,让学生们在劳动中锤炼品格,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逐渐形成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在劳动教育中,学生不仅受到良好的实操训练,还受到人文教育的洗礼。教师带领学生不畏难、不懈怠,一起用努力打造有记忆、可回味的成长历程,让学生了解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劳动来创造价值,收获幸福生活。经过充实的劳动教育历练,可以激发学生们内心的求知源动力,不断强化大学生劳动价值观、劳动情感态度、劳动品德、劳动习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在学生的汗水和劳动成果中得到了最好的诠释与延伸。可以看出,劳动教育有利于在精神层面上启发学生、影响学生,引领他们成长、成才,锤炼其优良品格。

三、合肥工业大学工程素质教育中心全面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

当前大学课程的教学模式有纯课堂理论教学、理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项目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教育教学模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想要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必须从确立教学目标、改革线上慕课、课程职业体验、总结反思等核心环节入手。合肥工业大学工程素质教育中心(以下简称素质中心)在接手劳动课教学任务后,根据课程特点构建了“慕课—体验—总结反思”式大学生劳动教育模式。

(一)确立教学目标

劳动教育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基于对学生的特点、社会的需求、学科的发展等各个方面的深入研究[3]。

首先,高校劳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劳动品格、职业精神、创造性劳动原动力为己任。由学校的办学特点及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其所学专业寻求、未来发展考虑等因素,找到明晰准确的课程目标。劳动教育课程应为促进大学生的潜能发挥与全面发展提供平台,帮助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竞争挑战做好准备。

其次,以主题活动为抓手,进行全人教育。该教育模式指培养一种完全人格、和谐人格的教育。伴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国内产业发展面临转型升级,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新的需求[4]。素质中心以劳动实践体验为核心,建立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课程体系,以面向新时代劳动观的自我管理、主动学习、团队协作等多种能力的培养为依托,旨在塑造动手能力过硬并兼备多项核心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劳动教育课程面向大一年级学业阶段,覆盖思政、技术、工程和服务等领域,教学项目设计包含7个主题,每个主题都采取先提出项目目标,然后经过思想教育导入、方案实操、项目拓展、测试评估的方式来完成课程的教学。

最后,人才培养目标的推陈出新。一方面,不局限传统教育教学理念中的学习某段知识、掌握某个理论等低层次的目标,劳动教育更注重学生科学素养、工程素养和人文素养三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强调突出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的养成[5]。另一方面,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实践环境,在专业能力、实操技能方面有了新的变化。劳动教育紧紧围绕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的需求开展教学,对探究劳动能力的要求更高,需要学生基于劳动实操来构建和评估自身动手能力,侧重于分析和解决实操中遇到的问题。

(二)构建线上慕课

线上课程优化是课程体系构建的重点,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即慕课),因其打破了封闭结构式教学,实现了劳动教育的无限开放。但此前慕课教学方式使教师与学生交流存在局限,线上讨论和答疑解惑欠方便。劳动教育过程中需要手把手教的课程,学生仅凭慕课视频是无法掌握其精髓,教师难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诉求,只能作为传统教学的补充。素质中心对劳动教育慕课进行系统性优化,基于雨课堂直播的翻转互动教学,结合线上视频+章节测试+微信群、论坛互动+期末作业的学习方式,增加师生互动,使教学更为便捷。该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工具,以学生为核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6]。课程内容编排合理,结构均衡(如表1所示)。(1)劳动思政课程注重打牢劳动思想基础,学习劳动观基本原理,注重批判现今社会思潮中对劳动的挑战,旨在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思想意识、主动唤醒其热爱劳动的主观能动性。(2)劳动法律法规课程向学生普及劳动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帮助学生提前熟悉未来工作岗位可能涉及的法规常识,培养学生劳动安全意识。(3)实操课前的理论教学,学生可以在实操方案中根据自己的兴趣、专业,选择不同实操方案的理论课程。然后自主选择上课方式,如选择线上慕课或线下讲座演示,线上慕课采用以教学微视频、网络学习平台、翻转课堂教学等模式,保证每一项实训方案慕课辅以一定的线下交流时间,能提升师生课堂互动教学体验,让实操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加深所学内容的理解。

表1 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示意图

(三)引入课程职业体验

素质中心在劳动教学模式上引入体验式参与课程。其着眼于各兴趣领域课程高度交叉,保证知识的基础性、专业性、广博性和发展性的有效结合,为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和智慧升级做出了新的探索。线下课堂上以学生之前的学习行为分析为基础开展交流研讨,通过教师亲身示范实操动作进行深度学习,让学习变得更具自主性和适切性。将理论课程和实操联系起来,提高课程开展效率。现阶段实操方案主要为角色扮演法(role playing method,RTP)结合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让学生带着问题沉浸于某个情景进行角色扮演,从事相关动手实操以寻求解决方案的体验式参与课程,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汽车工程专业的汽车相关实际保养拆装、建筑与艺术专业的园林美化等以及社会家庭相关生活技能,例如食堂帮厨、校园清洁、寝室整理、老龄社区夕阳红家政等。体验式参与课程即是一种情境化学习,实训过程被置于各种虚拟或真实的情境之中,要求学生主动参与,着重将所学应用于现实问题。用真实情境有助于学习者从具体体验中获得意义理解,因此这类体验式参与课程对于劳动教育尤其适用。最后团队研讨,学生学习课程中引导其组成学习社团,在实训课后对实训过程、结果、作业进行研讨互评打分,必要时加入教师的行为干预,引导学生向正确的劳动行为学习。

在职业体验课程结构设置上,一方面素质中心加强课程结构的均衡设置。实操是课程体系的核心,学生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固然需重视,但不能影响实操的比例,法律法规以及社会性常识课程的开设也应达到一定比例,给学生打好社会生活常识基础。另一方面,针对研究方向多元化的高校,素质中心组织劳动教育集群,将劳动教育向不同方向的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合并开设,以提高课程开展效率。

四、对全面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总结与反思

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需要不断总结反思,是后续优化课程体系、完善教育质量管理不可或缺的一环,最终使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迈向更高层次。

意大利教育学家玛利娅·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曾说过:“我看到了,我忘记了;我听到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证明了唯有劳动,才能内化成知识与能力。然而国内多数高校将劳动教育作为实训课程的补充,这种对劳动教育的片面认识,导致劳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被忽略,使劳动教育在实践中被弱化、淡化、形式化[7]。另外,从教学组织形式来看,当前中国高校劳动教育的教学方式较单一,多采用课堂教学的授课方式,在实操、交流研讨等环节较为薄弱。

当前中国产业技术领先与劳动教育人才短缺的不对等格局势必造成高校发展乃至科技发展中的阻碍,劳动教育人才培养理应成为重中之重。立足于国情,合理借鉴,劳动教育人才培养要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加以佐证。毋庸置疑,这是一条披荆斩棘而又任重道远的历程。

想要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基本样态,还要通过加强劳动教育课程质量评估以及提升教学保障措施来实现。

(一)加强劳动教育课程质量评估

为了提升劳动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必须获得学生对课程和教学的反馈。首先,劳动课程综合成绩评定,采取课程综合成绩=平时成绩(40.0%)+课堂测试(20.0%)+作业撰写(30.0%)+提问及讨论(10.0%),综合成绩及各项满分均为100分。

其次,为了获得学生对课程和教学的反馈,工程素质教育中心通过慕课超星APP搜集学生参加劳动教育的数据,生成各实操课程方案的学生选择人数、学生学习记录,这些数据经过整合分析成为课程的期望度。期望度是从学生内部对劳动教育课程质量进行的定性定量总结。如果期望度远低于其他实操方案,则可能表明该课程未满足学生的预期。工程素质教育中心在每学年开展一次学生调研和期望度调查,调查的结果被素质中心用于改善课程不足和学生的实操体验。

(二)完善劳动教育的保障措施

基于文森特·汀托(Vincent Tinto)提出的教育成功的学校行动模型(如图1所示),学校各级部门应从校园环境进一步聚焦到学院支持,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对劳动教育的扶持[8]。模型中将促进劳动教育成功的要素分为成果期望、学院支持、评价反馈与学生投入。要素之间有机整合,通过学生学习与努力质量间接影响劳动教育学习质量。

图1 学校支持行动框架

工程素质教育中心对劳动教育教学的现有支持与服务进行反思,力求提供完备细致的支持与服务。工程素质教育中心的建设以及教学制度的提出,作为学校内部自我的支持与保障,引领劳动教育人才培养良性运作。面向劳动教育建有准工业化实训基地、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以及工业认知博物馆。教学时不断优化教师教学水平;教学外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学习资源和针对性的建议指导,开展新型工程素质教育和启迪创新思维教学实践,活跃校园学习氛围并激发学生在劳动领域深入探索的兴趣。学校提供的支持与保障帮助打破传统教学一元化专业线性的固态培养模式,从全局性视角贯彻培养目标交叉融合理念,帮助设置一个服务于劳动教育的资源池。该资源池内容紧跟产业变化,其特色是跨学科,通过资源整合重组形成不同方向的劳动教育培养方案[9]。依托教学资源池不断建立课程进阶关系,便于灵活调整专业方向,以凸显复合性人才培养的差异化。

五、结语

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劳则思,思则善心生”,到“黎明即起,洒扫庭除”,皆彰显着中华民族对劳动的看重。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劳动形态深刻变化,高校更应突出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劳动教育教学模式应以学生为核心,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中所学知识、技能与价值观为主要内容,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全面提升其劳动素养,防止把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与过去的劳技训练混为一谈。让大学生在劳动中出力流汗、学习本领,涵养可贵的同理心,树立正确的三观。

猜你喜欢

实操课程体系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石材板材研磨与抛光的准备与实操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2019年幼儿教师暑期实操培训班优秀作品选登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热爱劳动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特许经营进入实操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