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劳动教育研究热点与脉络的可视化分析

2022-08-08梁荣宇

高教论坛 2022年7期
关键词:研究者劳动研究

刘 琼,梁荣宇

(1.肇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肇庆 526000;2.广东金融学院 法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1)

一、引言

劳动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劳动价值观的逻辑起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需要劳动教育的奠基[1]。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将劳动教育纳入到新时代人才培养的目标中,将劳动教育升华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丰富和发展了劳动教育的时代内涵[2]。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教育的发展呈现出阶段式发展特征,从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到与素质教育紧密联系,再到构建劳动教育体系,体现了劳动教育的发展性、时代性和创新性。目前,学界对劳动教育的研究热点和脉络研究趋于增多。为此,本研究通过使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学软件,绘制关于劳动教育相关研究的科学知识图谱,与传统的回顾梳理相比,使用文献计量学的科学知识图谱方法,可以从定量角度来分析其研究热点与脉络,通过对劳动教育研究机构、作者、热点和脉络的分析,以期对促进劳动教育的未来研究提供参考。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研究的数据来源主要来自于中国知网(CNKI),作为国内收录范围最广的中文检索平台,中国知网几乎包含了所有的中文期刊文献。研究采用高级检索,将期刊作为主要检索内容,选择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以主题词劳动教育作为检索词,检索时间为2020年7月30日,可以检索到850篇文献。为保证研究数据获取的有效性,将论点摘编、本期推荐、会议纪要、表彰通知等内容删除,保留772篇文献作为研究数据文献。

(二)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学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CiteSpace是由美国德雷塞尔大学的陈超美教授研发的用于文献分析的可视化工具,后经过与大连理工大学的刘则渊教授合作,使CiteSpace软件成为分析中文的可视化工具,便于对某一研究领域中的研究热点情况进行分析,目前在社会科学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劳动教育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进行研究分析,直观展现劳动教育研究领域中的知识结构,探测劳动教育领域中主要高产作者、高产机构、研究热点和发展脉络情况。

三、劳动教育领域研究时空分布情况

(一)劳动教育领域研究文献的时间分布

研究文献的时间分布情况可以说明劳动教育研究的关注度情况。图1展示了劳动教育研究领域中文献发表的时间分布情况,从图1可以看出劳动教育的研究论文发表数量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在2018年(含)之前,关于劳动教育的研究论文每年未曾超过40篇,说明劳动教育并未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2018年之后在劳动教育研究领域中核心期刊论文的刊载数量明显增加,呈现出井喷式发展状态。分析其原因在于国家层面对于劳动教育的重视,2015年教育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2017年教育部颁布《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均提到重视劳动教育工作[3]。特别是在2018年全国教育科学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劳动教育再次与德智体美四育并列, 明确纳入现行的教育体系之中[4]。在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思想指导下,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0年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5]。党和政府将劳动教育作为重要工作内容,进而促进了教育工作者对劳动教育研究的关注。

图1 劳动教育研究领域中发表文献的时间分布情况

(二)劳动教育领域研究文献的高产作者以及分布情况

科研论文的作者是该研究领域的中坚力量,通过运行CiteSpace软件,选择author对科研论文作者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劳动教育研究领域中作者的可视化网络图谱,图2和表1基本展示了我国劳动教育研究领域中高产作者的情况。在劳动教育研究领域中,发表论文数量最多的是来自于云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保虎,发表论文达到29篇,论文数量远远超过其他研究者。论文发表数量排在第二位的研究者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檀传宝,在劳动教育研究领域中发表论文数量为9篇,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李珂和内蒙古师范大学的赵荣辉发表论文的数量在劳动教育研究领域中共同排在第三位,在该研究领域中发表了6篇论文。就作者的合作情况而言,形成了袁顺发、周金鹏、林永强、李永明、吴子俊、党卫民、周天航、张美燕、王欣为团队的合作网络,除此之外,另有陈永清、陈小华、王笑,曲霞、李珂、刘向兵两个研究合作网络团队,通过图2的情况来看,在劳动教育研究领域中,大部分的研究成果以作者的独立研究为主,作者之间合作研究情况目前偏少。

图2 劳动教育研究领域作者分布情况

表1 劳动教育研究领域中主要高产作者

通过图3和表2可以反映出劳动教育研究领域中科研机构的分布情况,在劳动教育研究领域中,发表论文数量最多的是云南民族大学,论文发表数量达到219篇,所占全部论文发表数量的28.31%;为便于统计,将北京师范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等二级机构合并为北京师范大学,将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与清华大学合并为清华大学;将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纪委、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团委与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合并为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将东北师范大学与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合并为东北师范大学,其他科研机构以此类推合并,通过对科研机构的统计和知识图谱呈现,可见在当前劳动教育研究领域中,主要研究力量是以师范类院校为主,这些院校下属的教育学院或者教育学部,成为劳动教育研究的中坚力量。就论文的科研机构的合作情况而言,大部分的研究机构都是独立发表论文,很少有科研机构进行合作研究。

图3 劳动教育研究领域中科研机构分布情况

表2 劳动教育研究领域中重要科研机构

四、劳动教育领域中研究热点情况

劳动作为人类生存之本,不仅能创造价值,还有育人的价值。马克思曾指出,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的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式,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6]。这也意味着加强劳动教育,有效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更是当前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强化思政教育,培育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有力手段,这也成为了学术界的关注的热点。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如图4和表3所展示的我国劳动教育研究领域中关键词的共现网络情况,结合劳动教育研究关键词的共现网络和高频关键词,将劳动教育研究的主题分为五个研究知识群。

图4 劳动教育研究领域中研究主题共现网络

表3 劳动教育研究领域中高频关键词

“知识群1”以劳动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中心,与生产劳动、现代科学技术、劳动技术课等关键词构成联系密切的网络结构,围绕着这一研究主题,研究者主要从事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1)劳动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重要教育思想,研究者们回顾了劳动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演变脉络和发展过程[7],采用历史资料回顾的方式,就该思想出现的历史背景、现实要求和思想内涵进行分析,阐述该思想的基本特征,解读这一思想的时代价值;(2)研究者们根据重要领导人对于劳动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进行梳理分析,如对毛泽东[8]、刘少奇[9]、邓小平[10]、陆定一[9]、江泽民[11]等领导人的劳动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进行整理;(3)有部分研究者分析了劳动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国外发展情况,采用文献资料法,注重对外文文献的翻译,其主要研究对象为前苏联国家的劳动与生产劳动工作,基本上陈述了国外劳动思想的发展经过,对主要教育学家如马卡连科等人的生产劳动思想进行梳理总结,亦有研究者对国外劳动教育的经验进行总结[12]。

“知识群2”以劳动技术教育为中心,与劳动课、劳技课、劳动习惯、劳动技能等关键词组成关系密切的知识网络。课程作为劳动技术教育的重要平台,在劳动教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953年至1957年,中小学加强劳动教育与实施基本生产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的课程地位得以确立[13]。围绕着这一研究主题,研究者对劳动教育和技术教育的课程开展基本情况进行调研,鉴于前期工作中将技术教育作为劳动教育的主要方式,大部分的研究者就广大的中小学劳动教育和技术教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也有研究者就当前学校劳动与教育的问题进行反思,通过逻辑分析的方式,在思想层面上,讨论了劳动教育是否与品德教育、体育教育、智力教育等并列的情况,就实践情况而言,反思了当前劳动教育和技术教育出现的异化现象[14],提出不断丰富劳动教育的内涵,将劳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除上述研究之外,另有研究者对劳动技术课程改革情况进行了研究[15],梳理国外中小学劳动教育技术课程[16],为国内劳动技术课程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知识群3”以劳动模范为中心,与劳动系统、劳动教师等关键词构成知识群,相关研究者围绕着此类内容,基于历史梳理、访谈了解和逻辑分析,主要介绍了劳模精神的时代发展与演变经过,对具有突出贡献的劳动模范人物进行介绍,劳动模范人物在新时代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人物特色,具有引领、代表、示范、宣传的重要作用,弘扬劳动模范人物以及他们的工作事迹,劳动模范的精神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勇往直前的强大精神力量[17]。

“知识群4”以马克思主义为中心,与劳动价值观、教劳结合、社会主义建设者等关键词形成联系密切的网络知识群。就此研究主题中,研究者首先探寻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在当前劳动教育中的相关内容,整理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本体论。其次,对于劳动教育当前工作内容的时代价值和时代内涵进行解读,将劳动教育与社会主义建设工作密切结合,劳动教育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角色,深刻理解劳动教育的重大意义和现实内涵,就其时代内涵进行诠释。最后,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对于劳动教育的身体意蕴进行阐述,同时结合当前时代背景,以马克思主义为劳动教育工作指导[18],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思想,推动劳动教育工作不断发展。

“知识群5”以立德树人为中心,与全国教育大会、育人理念、五育并举等关键词构成联系密切的网络知识群。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科学大会上阐述了立德树人等一系列根本问题,将立德树人贯彻到教育的全过程,培养坚定理想、提高素养、敢于担当、崇尚劳动的新时代人才,培养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当前新兴的研究领域,研究者密切围绕党的教育方针和时代需要开展研究。劳动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手段,在其中表现了重要的价值功能,研究者表现出服务于当前教育的研究趋势,密切联系党的教育政策和方针,落实劳动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五、劳动教育领域中研究趋势情况

使用CiteSpace绘制劳动教育研究的时区可视化演进脉络,可以直观展示劳动教育研究领域中不同时间段的研究热点变化情况。通过图5中可以看出,就劳动教育研究而言,可以将劳动教育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图5 劳动教育研究的时区可视化共现网络

第一阶段为1992年到2000年,可以称之为劳动教育研究的初始阶段,在这一时期涌现出大量的研究热点,劳动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劳动技能、人的全面发展、劳动技术课、劳动习惯、应试教育、劳动价值理论、公益劳动等领域均是在这一阶段的研究热点。在此阶段的研究中,呈现出朴素的特点,研究者们将劳动教育与日常劳动实践相结合。在研究理论层面,研究者们从马克思主义原理出发,论述劳动教育的价值和意义进行探讨,将劳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开展的重要方式;就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开展实际工作而言,多数地区的中小学以劳动技术课的形式开展劳动教育,研究者对不同地区(如上海、北京等)的劳动教育课程进行了实际调研,以此来反映该阶段时期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开展实际情况。

第二阶段为2001年到2010年,根据研究的时区中涌现出来的关键词情况,可以看出在这十年中,劳动与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性学习、农村教育综合改革、职业教育等关键词在此阶段出现。同时也可以看出,就关键词的出现而言,2008年到2010年此阶段,关键词出现明显减少,反映了我国劳动教育的研究在这两年出现断层现象。21世纪初期,培养面向新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重要目标。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引领方向,将技术课程作为劳动教育课程的主要内容,将信息技术教育作为提高学生劳动意识的重要手段,以职业教育为劳动教育的重要方式,以农村地区的教育改革为工作重点,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在劳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第三阶段为2010年到2020年,可以看出在2015年之前关键词涌现并不明显,在2015年之后,关于劳动教育研究领域中,出现了大量的研究关键词,全国教育大会、立德树人、五育并举、以劳育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精神、劳动素养、创新型人才、教育方针等关键词在此阶段出现,这些关键词的出现与目前国家政策方针有密切关系。2013年,对劳动模范的表彰工作再一次凸显了劳动在新阶段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就学校劳动工作而言,2015年7月和9月分别颁发了《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对于劳动教育和美育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19]。2018年举行的全国教育科学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不断深入推动劳动教育工作成为新时期教育研究的重要热点。

六、 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本研究对1992-2020年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核心期刊中的850篇论文进行了统计和可视化图谱分析,对28年以来我国关于劳动教育研究的总体趋势和特点进行了回顾。

首先,从劳动教育的时间分布情况显示,2018年之后关于劳动教育的研究成为当前重要的新的研究增长点,关于劳动教育的研究论文呈现出井喷式发展状态,研究成果呈爆发式增加,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新形势下劳动教育进入新的历史期。

其次,根据劳动教育的空间分布情况可知,劳动教育研究的高产作者力量比较单薄,目前尚未形成明确的研究合作网络群体,多数研究者以独立的状态开展研究工作。劳动教育的研究机构大多以师范类院校的教育学院和教育学部为主,研究机构并没有形成合作网络,科研机构之间的联系不够密切,研究力量类型呈现出单一化特征。为此,要加强劳动教育合作研究,鼓励学者之间相互合作,加深对劳动教育的理论认识,促使新时代下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

再次,根据劳动教育研究的关键词共现网络情况可知,当前关于劳动教育的研究目前形成了劳动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劳动技术教育、劳动模范、马克思主义、立德树人五个关键词为中心的研究知识群。学者们对于劳动教育研究视角的多样化,使得研究主题呈现更加多元化的趋势,既有从宏观层面探讨我国劳动教育发展问题,也有从微观层面对我国具体劳动教育的现状进行深入探析,从而促使对劳动教育的反思日渐全面。

最后,从劳动教育研究的时区演进脉络情况可知,当前关于劳动教育的研究目前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关于劳动教育的研究表现出不同的研究热点。就目前的研究脉络而言,关于劳动教育的研究呈现出劳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过渡到劳动技术教育,再过渡到成为新时期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这体现出劳动教育研究的历史继承性。随着对劳动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新时代对劳动教育提出新的要求,促使劳动教育从最初的掌握基本的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上升到立德树人的新高度,不仅拓宽了劳动教育研究的宽度,同时也加深了劳动教育研究领域的深度。

(二)未来展望

随着国家政策的出台和领导人对劳动教育的关注,关于劳动教育的研究,成为近年来研究者关注的重要热点领域,劳动教育的研究成为新的研究工作点。在未来的研究中,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1)应该坚持解读当前劳动教育的内涵与时代价值,就新时期劳动教育的形成与发展进行梳理分析,结合当前时代发展的新气象,为新时期劳动教育注入新的时代内涵,论证劳动教育与品德教育、智力教育、体育教育和美育之间的关系。(2)当前对于劳动教育的研究多以文献资料、历史回顾、访谈和逻辑分析为主,建议未来应该积极对新时期劳动教育开展基本情况深入调查,总结当前劳动教育工作的开展特征,并对目前劳动教育开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案,充分发挥高等院校为政府提供决策咨询的智库功能。(3)劳动教育作为繁杂艰巨的工作,通过劳动教育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通过劳动教育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并培养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结合当前立德树人时代需要,就不同学习阶段如何培养人的途径等方面需要未来不断完善。

猜你喜欢

研究者劳动研究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