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鼓膜切开置管治疗护理中无缝隙护理对 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

2022-08-08张烨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2年10期
关键词:咽鼓管中耳炎缝隙

张烨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耳科病区,长沙 410011

分泌性中耳炎是目前临床比较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为中耳积液、听力下降,相对于成年人儿童的患病率更高,且极易反复〔1〕。患者在确诊后一般会接受药物治疗,主要治疗药物包含糖皮质激素、抗生素、黏液促排剂等,但是其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停药后复发率高,且部分患者长期使用药物治疗会出现多种不良反应情况〔2-4〕。随着外科科学的不断进步,手术治疗逐渐应用于分泌性中耳炎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听力恢复,其术后复发率与保守治疗相比明显降低〔5〕。经临床数据分析看出,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其术后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从而影响患者手术治疗依从性,降低临床疗效〔6-7〕。本次研究对接受手术治疗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用无缝隙护理干预,分析其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92例,纳入标准:①入组患者均经临床诊断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8〕;②患者症状持续时间在3个月以上;③患者均为单侧患病;④患者对于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并同意。排除标准:①患者存在内耳畸形情况或先天性耳聋;②患者伴有鼻咽部肿瘤;③患者属于化脓性中耳炎;④患者伴有精神障碍或沟通障碍;⑤患者存在手术禁忌证或处于妊娠期、哺乳期。不同的护理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对照组男23例,女23例;年龄9~34岁,平均年龄(18.4±2.3)岁;患病时间1~6年,平均患病时间(3.1±0.4)年;病变位置:右耳24例,左耳22例。研究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8~38岁,平均年龄(18.6±2.1)岁;患病时间1~6年,平均患病时间(3.1±0.3)年;病变位置:右耳23例,左耳23例。两组患者年龄、患病位置、性别以及患病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具体如下:术前为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告知患者手术安排及手术特点,协助患者完成术前检查;术后密切检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注意保暖,做好置管护理。

1.2.2 研究组患者接受无缝隙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为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疏导患者不良情绪,在与患者沟通时可增加面部表情、动作等,保证患者信息接收,通过为患者讲解成功治疗案例的方式增强患者治疗信心。②术前准备:协助患者完成术前相关检查,如耳显微内镜、听力检测、血常规以及心电图等;术前1 d 为患者进行备皮,清洁术区皮肤,女性患者则梳理好头发,将患侧头发梳理成辫子,以免造成术区污染;术前禁食。(2)术后护理:①根据患者麻醉方式不同给予不同护理干预,全麻患者可将其头偏向患耳侧,从而更有利于置管后引流,而对于接受局麻手术治疗的患者,可采用半坐卧位。②完成置管后给予患者健康指导,禁止擤鼻,以免鼻涕进入到咽鼓管中,合理安排患者饮食,提高机体免疫力,避免术后感染的发生。做好置管护理,保持置管以及鼻腔畅通,保持口腔卫生,可使用替硝唑含漱液为患者每日漱口;遵照医嘱为患者进行抗生素治疗,告知患者严禁洗澡、游泳、滴耳,若要洗头,也应当使用消毒棉球堵塞外耳道,以免造成术区污染,避免用外力牵拉外耳廓,对于年龄较小的患者应当加强家属监督力度,避免患儿剧烈运动,导致置管脱落;使用消毒棉球将外耳道口堵住,告知患者1 w后复查,进行纯音听力测试,评估患者听力恢复情况。③出院前给予患者出院指导,告知患者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防止有水进入引发感染,禁止游泳,以免有水呛入,损害咽鼓管功能;指导患者进行咀嚼和吞咽动作,促使咽鼓管开放,提高通气效果;为患者进行持续病因治疗,促进咽鼓管功能恢复,告知患者术后复诊以及随访时间,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6个月随访。③总结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整理,在科室内采用集中讨论的方式,制定整改策略,通过不断发现问题并及时整改,促使护理过程不断完善。

1.3 观察指标

①对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分析,并根据患者听力恢复情况进行疗效划分,治愈:患者听力完全恢复正常,患者电测听力导听阈低于20 dB;显效:患者听力情况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好转,电测听力导听阈在高于20 dB;有效:患者与治疗前听力相比有所改善,电测听力导听阈在10~20 dB;无效:患者听力改善情况不明显,电测听力导听阈在5 dB以下,甚至出现听力下降情况〔9〕。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对患者咽鼓管功能进行评估,采用咽鼓管功能障碍评分问卷(ETDQ-7)〔10〕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该量表与患者咽鼓管功能呈正比例关系,患者得分越高证明其术后咽鼓管功能恢复情况越好。③评估患者心理状态,本次研究中方发现听力障碍会影响患者心理状态,因此本次研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11〕进行评估,患者得分在50分以上时为焦虑,得分越高,患者焦虑情况越明显。④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本次研究中患者主要并发症为听力下降、耳闷胀感以及耳鸣,根据统计结果对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计算。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研究组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ETDQ-7评分比较

研究组术后各时间段患者ETDQ-7评分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在术后3个月出现评分回升情况,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ETDQ-7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研究组术后各时间段患者SAS评分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在术后3个月出现评分回升情况,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n(%)〕

3 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是目前临床比较常见的疾病类型,儿童患病率明显高于成年人,该疾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听力下降、耳痛等,但是因耳痛症状不明显,加之耳痛对于症状主诉不清,使得该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受到影响,增加治疗难度〔12-14〕。分泌性中耳炎若不能及时接受有效的治疗,可能会造成不可逆的听力损失,甚至是对低年龄患儿语言发育造成影响,因此选择有效的治疗措施,提高治疗效果非常关键〔15〕。鼓膜切开置管治疗是目前临床比较常见手术治疗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中症状,但是在对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后发现,采用该手术治疗患者存在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从而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临床疗效〔16-17〕。无缝隙护理属于当前临床应用的一种新型护理理念,通过在护理过程中发现问题,改正问题,实现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18〕。在多种疾病治疗中得到良好应用,但是在接受鼓膜切开置管治疗分泌新中耳炎患者中的应用并不多见,本次研究对本院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用无缝隙护理干预,分析其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19〕。

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在研究中指出,围术期护理对于手术的成功预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好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20〕。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临床研究的热门课题,在我国听力护理的起源时间相对较短, 在护理流程、护理模式等方面并未形成规模〔21〕。无缝隙护理模式将现代护理原则“以人为本”作为护理核心,通过护理措施实施过程中的不断完善,提高护理质量〔22〕。本次研究对两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研究组采用无缝隙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手术疗效。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为采用无缝隙护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降低心理应激,避免错误饮食、生活习惯,从而对于手术治疗效果起到辅助作用。结合现代医学模式的核心思想,本次研究对研究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术前良好的心理干预了降低患者心理应激,对于患者机体炎症反应起到一定影响,对于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也可以起到预防作用。良好的心理状态可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增强治疗信心,对于患者术后遵医行为也会产生影响〔23-24〕。这一结果通过本次研究心理评估以及并发症统计结果可以体现,研究组患者焦虑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本次研究结果对两组患者听力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对接受鼓膜切开手术治疗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用无缝隙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听力恢复,认为患者焦虑情绪与患者听力改善效果存在一定联系〔25〕。

综上所述,对于接受鼓膜切开置管治疗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围术期采用无缝隙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听力恢复,从而有效避免患者焦虑情绪的发生。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咽鼓管中耳炎缝隙
老屋
保持“耳朵呼吸顺畅”
治中耳炎要训练咽鼓管功能
空中翱翔
缝隙
耳痒耳鸣小心得了中耳炎
观症状,知病情
鼻子塞了,缘何耳朵受累
听不清,嚼软糖
警惕不疼的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