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盟创业能力框架下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

2022-08-05刘婧玥

商展经济 2022年14期
关键词:职院校友资源

刘婧玥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深圳 518055)

1 职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要性

加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2021年10月,为了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部会同发展改革委等15个部门共同研制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这是史上第一次由国务院出台的专门针对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文件。由此可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具有重要意义。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模式,职业教育与企业、产业之间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指出,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毕业生,这说明,一方面,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显著提高。另一方面,职业教育亟需培养一批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8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3.6%)远高于本科毕业生(1.8%),表明高职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具有较高的积极性。

当前,国家经济建设发展亟须一批能够开拓创新的创业型人才,因此对于职业教育来说,其培养的学生不仅是能够进行标准化操作的工人,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加强创业型人才培养,通过创业带动就业,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使命。但现阶段,培养创业型人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企业的重要主体作用尚未完全发挥出来。企业出于各方面因素的考虑,对于接纳没有工作经验的高职学生开展生产性实践的融合培养存有顾虑。二是部分高校对合作企业也有门槛限制,创业型的小微企业进入校门参与人才培养的机会相对较少。由此,在产教融合新背景下,更是对政府、企业、高职院校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调动各方积极性参与创业型人才培养,成为亟待关注并解决的问题。

国际社会对职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一直保持高度关注。2014年OECD发布关于职业教育与创业关系的报告以后,探索职业教育与创业型人才培养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不断涌现。2016年6月,UNESCO-UNEVOC(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国际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了有关《让青年创业成为可行之途——TVET机构如何帮助提升创业》的虚拟会议,会议中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即“来自不同市场、不同背景的青年人在创业中面临哪些困难?职业教育又需要如何帮助青年人实现创业?”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通过创业带动就业。

2 欧盟创业能力框架

关注职业教育与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中,核心关注3个层面的问题:谁需要接受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关注提高学生的哪一些技能?如何提高学生的创业技能?学术界对这3个核心问题尚未达成一致意见,尤其是对最基本的问题,即创业能力基本内涵是什么,仍然存在分歧。随着对创业能力问题的不断关注,该概念的内涵领域也不断扩展,从最初只关注企业技能到创业技能的扩充。

针对尚未厘清的创业能力概念,欧盟先后于2016年、2018年发布了《创业能力框架EntreComp》《EntreComp的实践:创业能力框架应用指南》,该理论框架从动态的、全面的角度阐释了创业能力的内涵,并将EntreComp能力框架作为指导欧盟推广和实施创业教育的重要工具,这一理论是国际创业教育研究和实践的重要成果。EntreComp能力框架从创新思维、创新资源、创新行动3个维度构建了15个主要能力指标,如图1所示。

图1 欧盟创业能力框架

EntreComp理论不仅涵盖了3个层面的创业能力指标,还从动态化的视角,描绘了“目标—过程—结果”三位一体的创业能力培养框架,从学习过程中的不同阶段进行划分,能够明确学习者在不同学习阶段的行为特征,有助于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欧盟各国结合创新创业能力框架,在课程建设、实践教育、孵化平台建设等不同环节构建了完善的育人价值链体系,欧盟创新创业能力框架的颁布,为中国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探索提供了参考标准。目前,中国学者对职业教育与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已有研究主要侧重于从某一课程、某一专业角度,设计高职学生的创业课程和教育体系,缺乏统一的理论分析框架。为此,本文将结合欧盟Entrecomp创新创业能力框架,分析中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并提出对策建议。

3 欧盟创业能力框架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与问题

EntreComp构建的三维度创新创业能力框架,为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提供了理论框架。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创新创业人才的能力,最终推动其创新创业。由此,接下来本文将基于Entrecomp对能力维度的划分,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以下简称深职院),探讨当前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问题。选择深职院作为分析对象的原因是:深职院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在全国高职院校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近年来获评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等荣誉,分析深职院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对其他高职院校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针对数据来源,为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深职院创业毕业生的现状,本文采取了“三角验证”方法,对相同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文献搜集等不同方法相互印证。数据来源包括:(1)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调研2006—2018届毕业生,共收到创业毕业生的有效问卷439份,样本涵盖14个二级学院,具有多样性和代表性。(2)遵循案例选取的典型性原则和目的抽样法则,考虑到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创业类型学生开展深度访谈,共计访谈创业学生9人,主要了解学生创业过程。(3)搜集整理公开文献资料,包括创新创业学院数据等,并详细研究记录每个过程,形成完整的案例资料库,通过多元证据来源保证了信度和效度。

3.1 深职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深职院探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构建了四个层次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并积极参与校内外相关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现阶段人才培养主要围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行动。在创新思维上,学校围绕创业启蒙教育、创业预科教育及创业职业教学开展实践探索,通过举办讲座、融合“专业课程+创新教育”、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在创新行动上,学校打造创意创业园为实践基地,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行动力。通过系统设计、科学构建,协同推进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3.1.1 构建四个层次的培养体系

2016年,为了加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工作,深职院设立创新创业学院。在组织功能上,该学院主要负责全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下设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综合管理办公室、创客中心、学生创意创业园、跨学科创新中心及赛会中心。现阶段,创新创业学院的培养体系包括四个层次,分别是创业启蒙教育、创业预科教育、创业职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教育,如表1所示。

表1 深职院人才培养四个层次

3.1.2 参与校内外教学资源库建设

除了建设创新创业培养体系外,深职院还联合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业职业学院,联合打造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资源库,资源库现有线上素材21266条,微课1325门。资源库在构建体系上,主要包括创新类课程和创业类课程,均从普及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三个层次依次展开,培养学生从认知到能力提高,最终成为创新创业实践,如图2所示。

图2 深职院创新创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3.2 深职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问题

深职院创新创业教育通过系统设计、科学构建,协同推进从启蒙教育、预科教育、专门教育到指导创办企业的进阶式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搭建“四会两赛三联盟”双创交流平台和“创新型社团—创客中心—学生创意创业园”双创实践平台,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的一系列探索实践。通过进一步分析439份创业毕业生问卷及9个案例访谈数据发现,深职院围绕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行动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培养体系,但目前仍存在创业企业含金量不高、获取创新资源能力不足问题。

3.2.1 创业企业含金量不高

个人创业是毕业生的重要选择,但大部分创业毕业生以经营小微企业为主,含金量并不高。通过分析439份问卷发现,61.28%的校友创业公司员工规模在10人以下,即主要为小微企业,年营业收入在100万元以下的校友企业超过50%。根据创业类型的不同,创业能力可以大致分为两种类型,即运营企业能力和企业家精神。运营企业能力更基础,包括了解公司运用流程、制定公司规章制度等,而企业家精神则更加强调创新性,如对机遇的把握,对风险的识别等。

高职院校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精神培养关注不够,现阶段大部分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运营企业的能力,如开设了《创业基础》《创业经营》等线上线下共计8门课程,而对学生企业家精神培养的课程则相对薄弱,仅有《创新训练与商机选择》《创业领导力》等5门课程。在这种情况下,使得创业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复制型创业,而非创新型创业。复制型创业是指在已有商业模式的基础上简单复制,如开美发店、餐厅等;而创新型创业则更加强调原创性和新颖性,注重的是开发新产品,提供新服务。通过调研发现,深职院创业毕业生大多开展的是复制型创业而非创新型创业。显然,目前中国职业教育对培养高端创新型创业人才的输出有待提高。

3.2.2 校友资源获取不足

Entrecomp理论认为,创新思维、创新资源、创新行动是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3个关键维度,但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大部分创业校友在资源获取上较为薄弱,特别是在人才资源获取上有短板,创业校友普遍反映存在创业团队资源匮乏、校友联系不紧密等创业中的难点痛点,如图3所示。

图3 创新资源获取不足

创新资源获取对创新从创新思维转化为创新行动至关重要。在创新创业活动中,资源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

(1)源于自身资源,如创新创业者的自信心、自我效能感、创新动力及耐力。

(2)物质资源,如创新创业所需的资金、人力资源等。

不论是自身资源还是物质资源,都会对创新创业活动最终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已有研究主要关注资金资源对创业活动的影响,探讨融资能力与创新创业活动的关系。本文通过调研发现,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校友资源具有本地化高度集聚的特点,对创新创业活动的实现有重要影响。原因在于高职院校由于其办学目标、人才培养目标与本科院校的差异性,使得其在生源结构和就业结构具有明显的高度集聚的本地化特征。一是从生源结构来说,与本科院校相比,职业院校的生源大部分来自本地、本省,省外学生普遍较少。二是从深职院毕业生就业结构来说,根据麦可思关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报告》可知,深职院2019届毕业生中,有97.6%在本省就业。从趋势上来看,近4届(2015—2019届)在本省就业的比例保持在97%以上,为本地经济建设贡献大量人才。由此可见,高职院校主要服务地方经济,毕业生从来源和最终就业地域来讲,集聚效应明显,为创新创业活动的实现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但本地化高度集聚的创新创业资源,在本阶段发挥的影响力有限,特别是校友资源并没有被充分挖掘。

目前,深职院创新创业体系侧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行动,而对资源获取的支持有限。现阶段,深职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以“课程+大赛”模式为主,课程、资源体系相对成熟,但创新创业建设资源支持不足,校友建设仍有待加强。通过访谈创业学生了解到,主要问题体现在:一是在创业起步阶段,团队成员以同学、校友为主,但主要依赖个人关系网络寻找,缺乏官方校友平台或资源支持,前期寻找志同道合的创业团队成员有较大的阻力。二是在创业过程中,随着团队和业务的扩大,企业需要扩展外部资源,但是同样由于缺乏校友平台,使得大量本地化校友资源难以汇聚助力创业企业发展。对比本科院校,目前高职院校普遍不够重视校友资源建设,大部分受访校友都反映毕业后与学校、同学、师兄、师姐联系较少,校友资源纽带作用十分有限。

4 欧盟创业能力框架对创业教育的启示

Entrecomp模型对指导创业教育实践有着重要作用,该理论从创新思维、创新资源、创新行动三个角度对创业教育实践进行分析,强调个体通过带动创新资源将创新想法付诸创新实践的整个完成过程。基于该框架并结合中国高职教育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4.1 夯实课程体系,加强创新思维培养

围绕创新和创业,从普及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三个方面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

(1)学校扩大普及课程的覆盖面,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性思考能力。

(2)进一步促进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不同专业、不同学院制定有针对性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将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紧密结合,推动创新创业实践的有效落地。

(3)重视实践实训课程建设。通过创业实训项目,系统性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如提高学生的商务沟通能力、识别和发现商机能力等。

4.2 聚焦行业前沿增强创新行动能力

(1)构建产教融合的创业教育体系,提高创新创业的就业质量。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通过校内教师+校外导师的模式,全方面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对创新创业学生构建一对一辅导,辅导团队包括学校专业导师、行业导师、企业导师,让学生在专业技术上得到有针对性指导,形成校企共育创新创业教育新特色。

(2)搭建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创新需要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构建完善课程体系的同时,也要打造各类实践平台,提高学生的创新行动能力。一方面,打造学校创业实践基地,该基地集教学、实训、宣讲、分享多种功能于一体,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参与度。另一方面,设立“一站式”服务平台,提供项目推介、创业贷款、工商注册、法律咨询等无偿服务。

4.3 整合创新资源,搭建校友创业交流平台

重视职业院校校友会的建设。

(1)建立校友工作长期机制。成立校友会、院系分校友会,专项资金支持校友组织工作建设,定期统计校友信息数据库,做好校友信息管理。针对毕业5年以上的校友,定期举办校友返校等活动,搭建在校生与校友之间沟通和交流的桥梁。

(2)建设优秀校友导师团队。定期邀请优秀创业毕业生分享创业经历,举办校友论坛讲座等,分享创新创业经验。

(3)将在校教育、教学资源等与毕业后的跟踪服务紧密结合,对校友企业提供长期的服务和指导,确保校友企业遇到生产技术、企业提升、品牌建设等难题时,能够及时提供一对一的指导。

(4)协助校友企业做好推广宣传,指导校友企业的品牌文化建设。

猜你喜欢

职院校友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学习校友大名人 争做校园小名人——澄江中心小学以校友大名人引领校园小名人成长
校友风采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工匠精神融入艺术职院音乐剧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与策略研究
校友风采
简析新会计制度下的职院经济管理工作创新
资源回收
关于职院图书馆赠刊管理与有效利用分析
“互联网+”校友资源开发探索思考